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哲学思想哪个数字最大

古代哲学思想哪个数字最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14 更新时间:2024/4/15 12:25:21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9最大。

9,以及个位是9的数字,往往是同样位数数字中最大的一个,古人很早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将9视为最大的数字。

皇帝自称自己是九五之尊,其原因就在于9这个数字最大,并且,道教也根据这个思想,提出了九九归一的说法,既9到了极端,就意味着和万物的根源数字1,产生交集。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上古哲学思想,指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中国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从殷代后期起,经历了殷及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殷周之际是古代思想的起源时期;西周则学在官府;周室东迁前后,官学崩溃,这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一阶段。

东迁以后的思想,以至春秋邹鲁缙绅先生的《诗》《书》传授之学,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二阶段。孔墨显学,战国百家并鸣之学,周秦之际的思想,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三阶段。对古代哲学思想的这三个阶段,《庄子天下篇》曾有所论述。

简述古希腊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哲学,起源于对神和自然的崇拜,这在古希腊、印度、中国都无例外古希腊哲学最早有一神论和多神论的争执。巴门尼德是一神论的维护者,他从自己对神的思考中,发展出了一元论的哲学思想,这个思想被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继承下来,并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预设。而一元论思维导致了后来的所谓的唯心唯物的争执。这是本体论范畴的哲学思维。古希腊哲学对理性,言说的追求是非执着的。而且因此有如下两个超验性的观点:1、自然世界是被理性所规划的。2、伦理与关于自然世界的真理是一体。古印度的哲理,最早都出自于吠陀。但后来变化出很多种流派,可以说——印度哲学,几乎涉及了哲学所能涉及的所有问题的思考,几乎是一个博物馆。而且古印度哲学的发展非常卓越,可以这么说——在公元10世纪左右的印度哲学,已经达到了西方近现代哲学思维的水平。其佛学的唯识与中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现代胡塞尔的现象学相提并论。古印度哲学的思维,最鲜明的代表是——佛学。其特征按西方哲学的研究范畴划分,属于认识论范畴的哲学思维。中国哲学,在先秦时代,我个人认为,其总领的本是——道德经。关于道德经,有多种诠释,可以把它解释为本体论的哲学思维,也可以解释为认识论的哲学思维,还可以解释为现象学的哲学思维,甚至可以解释为分析哲学的哲学思维。其第一章,几乎是一段不可思议的,具有魔幻色彩般魅力的哲学文本。而在道家之后,儒家的思维模式比较贴近于存在主义,而其关注的范畴是伦理哲学。从纯哲学的意义来说——古希腊哲学的思辨水平,较低。有一些思辨性的错误。但这个错误导致了科学的诞生。可谓是不可思议。而中国和古印度,其思想的洞察与思辨水平都极其高明。使我看了,亦为之生出些畏怖。这是早熟的文明。但或许因为其早熟,而摒弃了言说问道的道路,而导致了科学无法诞生于这两个民族的历史中。

1、西方哲学以希腊哲学为代表,以自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核心方法。表现的目的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较近。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以“科学数据”为理论的依据,也就是说理论要靠数据的“实证”才能得到认可。不管理论是否实用,只要是被证明符合实验数据的就是行,所以从本质上严格的说,西方的哲学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实证主义的。西方文化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是以自然规律为指导的,在西方人眼里,自然是如运动的,社会和人也应该如何运动,所以中国人所谓“克己复礼”而天下平的思想,在西方人眼里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自然界没有“礼”、“义”之类的东西,自然界所有的是“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正是这种区别,东西方人在感情的表达上也有区别,很多人都发现,实际上东西方人都富于感情,可东方人总感觉西方人好象没有家庭情感,但同时又迷惑于西方人对人道主义的发扬。这种区别与矛盾正是其哲学传统思想在大众的价值观上的具体社会表现。东西方人同样有感情,但西方人的感情要求符合自然规律,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不存在小养老的现象,人就也不应该;自然界的其他动物都会保护幼类的规律(尤其以群居动物明显),人自然也应该保护妇女儿童;……总之西方人的一切活动都要有自然规格的根源依据。2、中国哲学以先秦哲学为代表,以社会为出发点,以伦理为核心方法。表现的目的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较近。中国哲学不关心自然问题,一切研究的现象都会被赋予社会性,如:围棋的理论就是谈人生与兵法;对天地等自然的探讨要与人事相结合;等等。正是这种对社会的关注,使中国的史学异常发达,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而研究社会的走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正统哲学家无一例外也兼是史学家。中国哲学存在一个隐藏的特点——实用主义。中国文化实际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主义文化。中国古代科学界在这里表现中国这种实用主义文化最为明显,中国的发明创造很多,但直正被持续发展的技术并不多,就是因为很多发明在当时看来并不实用。这与西方人不同,一种科学成果被证实以后,如果现在没有用,西方人也会想办法为以后可能的实用性保留它。但中国人是选择放弃,原因就是它现在没有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最实用主义的文化。与西方人以自然规律为社会、人生规律依据不同,中国人把社会与自然分开来看待,中国人认为社会与自然最大的不同,是人有伦理观念,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而人的社会正是依靠这种伦理才得以存在与发展的。伦理不是原子,父与子、上与下的关系无法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规律来说明。更明显的说,社会规律应该是包括自然规律的更广泛、更高级的规律系统,所以在自然中可以找到社会规律中存在的东西,而在社会中不可能找到所有自然规律能包括的内容。完全服从自然等于退化。正是为了认识这种通过自然方法无法完全认识的社会,人有必要摆脱顺应自然的方法,另辟蹊径,于是自然科学被正大光明的排斥到了哲学研究方法的大门之外了。这也正是中国自然科学不发达,但技术发明众多而又得不到发展的最深思想根源。但中国文化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社会的平衡与和谐,非自然的就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东西是浪漫的,无论这个民族处于如何困窘的地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浪漫“阿Q”,最终总是寿命更长,并能把这种心态传染给周围的人(甚至是敌人),而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人在平静中的快乐。一个国家被灭掉,胜利者却被同化(如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清人入关)在西方人眼里简真是神话。英语成为世界语的原因之是就是因为战争的胜利,而这在中国不太可能,胜利者可能是最终的失败,因为他们将完全失去自己这个种群而成为失败者种群中的一小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好象中国人从没有败过,这个,西方人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3、印度哲学以古代哲学为代表,以思维为出发点,以瑜伽为核心方法。表现的目的为人与自心的关系。与宗教的关系较近。印度文化的特点是宗教性,在印度,宗教一词完全失去了它在西方的传统定义,一种思想、观点,如果不以宗教的面目出现,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甚至如果你是唯物论者或是无神论者,都要以宗教的外衣包起你的思想,才能被人聆听。印度人不关心自然与社会,可能是因为这些都人自己太远了,也是人最终都无法真正控制的。但人自己离自己最近,离得近应该最容易掌握,快乐与痛苦说到底都不过是人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样的事物,你感觉美而人家未必感觉如何,所以一切美好最终的源泉是人的“心”。印度的哲学追求的是美好的东西,但与西方人和中国人不同,后两者始终认为内心感受必须靠外界刺激才能生起,而印度人则认为感觉可以受心灵的控制任意生起,所以不必关心自然与社会,人一样可以得到最终的美与解脱,有时甚至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会妨碍人对自己的认识。于是出世思想与瑜伽的自我修行,成为印度文化中最大的万分。印度文化不是实用性的,也不靠实证,只要内心得到满足即可,大致可以算是属于心灵享受性的,或是说非理性的浪漫主义性的,至于这种文化的根源、为什么在西方、中国与印度产生如此大范围的不同文化、哲学类型?估计可能初期和地理的自然环境有关,后来应该属于于一种习惯性,再到后来则完全是有意识的自然形为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人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中国古代哲学应该说并不是实在意义上类似于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解释世界,而是解释社会,解释世界的目的是解释社会。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老子讲无为实际上都是讲人如何生活在社会中。佛学也是如是。因此,中国文化实质上是人本位的,反映在生活中即是注重人雨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在人际关系的描述上是完

  • 结合一两个事例谈谈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特征的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重人生。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常常从生活实践出发,研究各种哲学问题,因此特别注重人生的研究。儒家哲学中所讲的心、性、情、气、意、良知等都表示对人生、人性以及人的生命的一种认识。道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予人生以极大的关注,理想的人生境界--精神的逍遥与解脱,是道家矢志不渝的追求。那飘逸洒脱、高洁绝尘的风骨

  •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天人关系说的三个历史环节及其具体内涵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一般说有三种:天人合一说;天人相分说;天人相胜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天人合一说始终占主导地位。天人相分说是荀子自然观方面的主张。荀子肯定“天”是自然的天。自然界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同时天也管不了人事这种论证“天”与人类社会的治乱毫无关系的“天人相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

  • 中国古代哲学 认识 感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是独立发展的哲学类型之一。与其它类型的哲学相比,有如下特点:①封建时代的哲学有比较充分的发展。中国哲学始于先秦,历史悠久,与同时期世界其它地区的哲学相比,属于少数达到较高水平的哲学形态之一。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秩序相对稳定,故中国哲

  • 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探讨的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人类本位的特殊视角古希腊早期哲学家都是自然哲学家。自然的本原和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自然,借助什么手段和工具认识自然等问题,一直是希腊哲学的主题。与古希腊哲学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关注的主要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哲学家们关于宇宙自然的观点,实际上是他们针对一定的现实而确立的政治法律制度,道德伦理原则和

  • 康德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批判哲学的创始者,总结了理性主义和经验论。成为以黑格尔为顶峰的德意志古典哲学的起点。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统和了培根、洛克、休谟的经验论和笛卡尔、莱布尼兹、斯宾诺莎的合理论中国古代有比较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治大国如烹小鲜。讲究中庸之道,适度原则。唯物辩证法思想中量

  • 哲学古文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瞻彼淇奥,绿竹猗(yī)猗(yī)。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xiàn)兮,赫兮(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莹,会(kuài)弁(biàn)如星。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

  •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基本释义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同时,在著名的科

  • 康德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

  • 中国哲学讲求平衡之道,该如何理解其中奥妙?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特别讲究平衡之道而且平衡之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小道故事大到国家治理,方方面面都有,就是说我们非常追求一种平衡的状态,不能让平衡被打破,一旦打破局面就会失控。在故事方面,比如你从小到大都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和尚的时候他没有依赖它本身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