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名称起源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历史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而实际上,等于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公元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平王迁都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镐京,所以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东迁至东都洛邑(今洛阳)。因洛邑(今洛阳)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王室衰微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衰落,首先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周平王因为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得罪了当时强国郑国,不得不与郑庄公互换人质,将儿子王子狐送到郑国当人质,史称”周郑互质“。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以上两个事件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郑庄公带兵东征西讨,小霸中原(史称“庄公小霸”)。
更多文章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如果有什么野史更高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1、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2、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3、晏子使楚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英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尊王攘夷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退避三舍负荆请罪胡服骑射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图穷匕见(荆轲刺秦)毛遂自荐卧薪尝胆长虹贯日悬梁刺股兵不厌诈。这些都是战国时期的典故这个内容太多了,如果想了解春秋战国史的话,给你推荐几本书。童书业的《春秋史》杨宽的《战国史》这两本是难得的经典之作,童的文言较多,难懂一点。杨宽的可以作
春秋战国时期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完璧归赵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越王勾践灭吴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时间地点战争各方(主帅)结果阶段I473BC吴越(勾践)vs吴(夫差)吴亡472BC犁丘晋(知瑶)vs齐(高无丕)齐败471BC晋鲁vs齐齐败,鲁取廪丘469BC卫鲁,越,宋vs卫越不克而还468BC郑晋(荀瑶)vs郑齐(陈成子)晋攻郑,齐救,晋军退464BC郑晋(荀瑶)vs郑晋攻郑461BC大荔秦
历史事件-春秋-弥兵运动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应该写作“弭兵运动”春秋中期,中原地区形成晋、楚争霸的局面,由于两个长期对抗,兵连祸结,一些小国及人民饱经战乱,尤其是郑、宋两国,常常是争夺的目标,受害最严重。因此,人民以及中、小国家对战争的反对,使争霸战争失去了社会支持;再加上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权力斗争,使得国君无力对外扩张,在此情势之下,公元
春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标志事情是什么。战国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标志事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为:前770年周平王放弃镐京东迁洛邑。按司马迁的划分,春秋为前770年~前476年,即战国从前475年开始,这年是周元王元年,齐国发生剧变,也就是熟知的“田氏代齐”。(按司马迁自己的话说,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烧光的情况下,凭秦国的有年而无月无日的历史记
春秋战国历史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面积各是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燕,面积大约20万平方千米,疆域包括辽东,半个河北,包括北京、天津。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南部,内蒙部分地区,后来拓展到朝鲜半岛(面积会超过苏秦时期,大约25万平方千米)赵,面积大约20多万平方千米,疆域陕西榆林以北,山西太原以北,河北易水、霸州以南,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东部、河南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时期,周王室日渐衰微,中原大地动荡不安,礼崩乐坏。一些诸侯国陆继强大起来,曾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无力控制当初分封的各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的领导权,相继爆发争霸战争。战争中获胜的诸侯要求其他国家在政治上承认其霸主地位。纵观春秋时期近300年的历史,齐、晋、楚等国先后称霸,但关于春秋五霸,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要互换人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除了联姻,春秋战国还有另外一种结盟方式,就是交换人质。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国家或互求信任,或罢兵议和,或乞求援兵的一种交换公子的外交活动。春秋时期比较少,战国时期就很频繁了,这也能客观地说明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很脆弱了,只能以交换质子来保证同盟关系。那么这样就有用吗?答案是否定的。《左传》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