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秋战国时,燕国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燕国的起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989 更新时间:2024/1/24 6:07:05

燕国始封的具体时间,在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至周成王亲政之间,西周封宗室召公于燕。但召公并未前往,由长子克,前往就任(据杨宽《西周史》考证,周公东征后,始封召公子克于燕)。地点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因封地在燕山,故国名为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西周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消灭了蓟国、韩等。燕国自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前7世纪时,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时被迫迁都临易以躲避山戎的侵扰。燕庄公时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避免亡国的厄运。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北伐山戎,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令支也灭了。燕惠公(《左传》作燕简公)时,燕国发生政治危机,惠公欲重用下层官吏以取代“诸大夫”,遭到了上层贵族的反对,惠公不得不逃往齐国避难。诸大夫拥立新君燕悼公,并对要复立惠公的齐、晋联军采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得齐国承认了燕国拥立新君的现状。

春秋战国魏国历代君主姓名

列表:1、魏文侯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5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晋烈公十一年(前405年),齐国发生内乱。田会在廪丘(今山东鄄城县)反叛,并向三晋求援。文侯任命翟角为主帅,带领赵、韩两氏的军队,一路攻打到齐长城。齐国君主齐康公被联军所俘虏,与三晋之君主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公并请求周天子册封三晋为诸侯。晋烈公十三年(前403年),九鼎声响,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即由这一年正式进入战国时代。文侯50年(前396年),文侯病重,临死前,召见吴起、西门豹、北门可等人,将太子魏击托付给他们。文侯去世,由太子继任为君主,是为魏武侯。2、魏武侯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据《竹书纪年》则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为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前370年(武侯25年),魏武侯魏击崩逝,二子魏缓与魏争位,赵国与韩国都参与魏国废立之事。后魏击败魏缓,成为了魏武侯的继承人,是为魏惠王。3、魏惠王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yīng),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魏惠王魏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当时的徐州在今山东滕州)。4、魏襄王魏襄王(?—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318年即位为君,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即位。5、魏昭王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直取齐国七十余城。公子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是魏安王的异母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养士出名。6、魏安(xī)王魏安(xī)王(?─公元前243年),姬姓,魏氏,名圉,魏昭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六任国君,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43年在位。昭王去世后,安王即位,为牵制孟尝君田文,封弟公子无忌为信陵君(今河南宁陵)。前273年,白起进攻魏国,孟尝君田文举荐芒卯为主帅,白起在华阳大败魏军,芒卯战败而逃,田文失势后,他的许多门客投奔魏无忌门下。7、魏景王魏景王(?—公元前228年),姬姓,魏氏,名增,一名午,魏安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公元前242年公元前228年在位。魏景王元年(前242年),秦拔魏二十城,以为秦东郡。魏景王遣人出使赵国,与其结盟,并提出抗秦合纵。赵、韩、魏、楚、燕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暖为帅。魏景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王去世,其子魏王假即位。8、魏王假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东周魏国第八代国君(末代国王)。前227前225年在位,魏景王之子。魏景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王薨逝,其子魏王假即位。魏王假元年(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赵政,被秦王政发觉。魏王假二年(前226年),新郑有人反叛秦国,遭到镇压。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第三月,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凡八传,历九君,立国179年。秦灭魏,设其为郡县。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魏国君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时燕国都打过哪些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时燕国十分弱小,又远离中原地区,所以跟中原各国没有发生什么战争,但是一直受到北方的少数民族山戎的骚扰。在公元前663年,燕庄公在位时候,山戎打进燕国,燕国求救。齐桓公亲率大军北征,同燕军一起打败山戎,并击败山戎的同盟国孤竹和令支,才还军燕国。燕庄公非常感激齐桓公,齐桓公回国的对候,他恋恋不舍地送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详细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

  • 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大丞相杨坚篡周夺取政权,建立隋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黄河流域,自十六国以来,各族与汉族进行剧烈的痛苦的融合运动,至隋朝得以完成,在长江流域,自东晋以来,为抵御北方各族的南侵而建立起来的汉族政权,到隋朝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隋文帝(杨坚)在这种形势下,顺利地建立起统一南

  • 春秋战国燕国都城蓟诞生过什么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最经典、流传于世的,就是刺秦王的荆轲了。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

  •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1、晏子使楚2、曹刿论战3、负荆请罪4、纸上谈兵5、围魏救赵6、立木为信7、将相和8、鸡鸣狗盗9、……还有一些,想不起来了,呵呵。

  •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发生于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像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故事,这一时期的人物故事及成语典故数不胜数,思想家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等,政治军事人物有管仲、乐毅、孙子、孙膑、武起、商鞅,还有秦齐楚赵燕卫韩等等各个诸侯国的什么齐桓公、秦穆公的这个公那个王的;还有屈原、扁鹊

  • 秦朝包括秦国十大战神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秦朝包括秦国的十大战神:一:蒙恬,蒙恬北击匈奴,驻守九郡十余年,当属第一战神;二:王翦,为秦国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功绩卓著;三:章邯,斩杀项梁,功不可没,为六国一统奠定基础;四:司马错,司马迁的祖上,纵横家代表人物;五:白起,有杀神,人屠的称号,列为战神必不可少;六:王贲,王翦之子,才华横溢,在灭六国

  • 列举秦汉隋唐时期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并归纳其与中央王朝之间关系中的主要史实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秦汉时期主要的少数民族就是北方的匈奴,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匈奴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强大的存在了,当时的秦,赵,韩三国都在自己的北方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并且秦赵两国与匈奴之间也时常发生战事,也正是因为常年与北方的匈奴交战的缘故,由此可见匈奴当时的势力范围,而在战国后期,军事力量最强的两个国家就是秦与赵了

  • 春秋时期的名人和一些事例 谢谢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老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他的学说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代表作《道德经》。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他解释“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普遍的爱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

  • 隋唐的重大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隋(581年~618年)581年——杨坚代周,隋朝建立,北朝结束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南朝结束605年~610年——开通大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发动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灭亡选官制度: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