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甲骨文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影响及意义

甲骨文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影响及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08 更新时间:2024/3/9 7:32:02

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甲骨文献被发现以后,人们先后对其进行复制(墨拓、拍摄、描摹)和整理(拼接、缀合、辨伪、鉴定),并汇集和编纂成册,即将其内容转移存储到其他载体上而加以利用。殷商甲骨卜辞(牛骨)已发掘的甲骨文献,主要是殷墟甲骨,此外还有周原甲骨等。殷墟甲骨是商代自盘庚迁殷至帝辛(纣)270余年间的遗物,大多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或其附近。(见彩图商代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发现后,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滥掘,并为古董家、学者和一些驻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所收集。1928年秋才由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人员进行科学发掘。至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总共在殷墟发掘了15次,颇有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又先后进行了十几次发掘。其中收获最多的1973年在小屯南地的发掘,共得有字甲骨(主要是骨)5000余片。90多年来,累计出土有字甲骨总数为154604片。其中中国大陆38个城市的98个单位收藏有95880片,47位收藏家藏有1731片,台湾省藏有30204片,香港藏有89片。另有2万多片流散于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苏联、瑞典、瑞士、法国、新加坡、比利时、南朝鲜等12个国家,它们基本上都是1928年以前私人发掘及抗日战争期间由日本人盗掘的甲骨。最早编纂甲骨文献的是江苏丹徒人刘鹗。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罗振玉的帮助下,刘鹗编纂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甲骨文集《铁云藏龟》。此后,在许多学者的努力下,著录甲骨的书陆续出版。早期贡献最大的是金石学家罗振玉。罗氏以一人之力,多方罗致,共获甲骨3万片以上,先后出版了《殷墟书契》(1913)、《殷墟书契菁华》(1914)、《殷墟书契后编》(1916)、《殷墟书契续编》(1933)等6部甲骨文集。在其他国内外学者编纂的甲骨文集中,收录千片以上的如加拿大明义士的《殷墟卜辞》(1917)、日本林泰辅的《龟甲兽骨文字》(1921)、王襄的《□室殷契徵文》(1925)、商承祚的《殷契佚存》(1933)、美国方法敛、白瑞华的《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1935)、郭沫若的《殷契粹编》(1937)、金祖同的《殷契遗珠》(1939)等。1928年以后考古队15次发掘的有字甲骨,则由董作宾主编,辑为《殷墟文字甲编》(1948,收3942片)和《殷墟文字乙编》(上辑1948,中辑1949,下辑1953,共收9105片)。抗日战争结束后收集编纂甲骨文献贡献最大的当推甲骨学家胡厚宣。胡氏先后编纂了《甲骨六录》(1945)、《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1951)、《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1951)、《战后京津新获甲骨录》(1954)、《甲骨续存》(1955)等10余种甲骨文集。自50年代末以来,海内外学者又陆续编辑出版了一些散佚在国外的甲骨文文集。其中较重要的如日本贝□茂树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1959),加拿大明义士著、加拿大籍华裔学者许进雄编的《殷墟卜辞后编》(1972),许进雄的《明义士收藏甲骨文集》(1972)、《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1979),美籍华裔学者周鸿翔的《美国所藏甲骨录》(1976)等,又有李学等整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共同编辑的《英国所藏甲骨集》(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掘的甲骨,主要著录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小屯南地甲骨》(上册1980,下册1985),共收4589片。到1990年,国内外所有甲骨文献著录书刊,计有专书80余种,共著录甲骨近10万片。1979~1982年,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13巨册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甲骨文合集》是从诸家著录及国内外藏品中汇集的十几万片甲骨拓片、照片或摹本中(不包括《小屯南地甲骨》及此后出版的《英国所藏甲骨集》,这部分计划编入《甲骨文合集》的续集中),经过对重、辨伪、缀合、重拓、补全等整理过程,精选出较有研究价值的殷墟甲骨41956片,并以五期断代为纲、22类内容为目编次而成的。《甲骨文合集》是80多年来集大成的甲骨文献巨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周原甲骨是西周早期(含先周文王时期)的遗物,主要出土于陕西岐山凤雏村一带(旧称为“周原”)。1977年夏由陕西周原考古队发掘建筑遗址时发现。凤雏遗址两个窖穴共出土甲骨1.7万余片,其中有字者289片。此外,陕西扶风县齐家村、山西洪赵县坊堆村、北京昌平县白浮村等地也曾发现过西周甲骨。各地出土西周甲骨有字者总计302片,总字数1041个。与殷墟甲骨相比较,西周甲骨的文字显得细小而潦草,在甲骨的整治、钻凿形态、灼兆等方面也显示出独特的风格。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甲骨与殷墟甲骨一脉相承,文字也属于同一系统。周原甲骨正式著录的专书尚未问世,摹本及照片已零星发表。较全的摹本附见于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10辑《古文字研究论文集》和王宇信的《西周甲骨探论》等书中。西汉骨签除了殷墟和周原两处出土有甲骨文献外,1986~1989年还在西安发现了西汉时期用动物骨头(主要是牛骨)制成的骨签3万多片,总字数达数十万字。这说明西汉时期也曾使用过甲骨文献。参考书目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198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王宇信:《甲骨学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从而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D试题分析: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在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资料,但不是唯一资料,青铜器同样可以作为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知道,本题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

  • 商朝古书有哪些,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中国安阳市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

  • 在殷墟出土了哪些商朝的文物?它对中国的考古有哪些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殷墟出土遗物非常丰富,以陶器数量最多,还有较多的铜器和玉器以及石器、骨器、角器、蚌器、象牙器等。陶器主要为夹砂灰陶、红陶和泥质灰陶、红陶的日用器皿。纹饰有绳纹、环络纹、弦纹、三角划纹等。器形有鬲、簋、盆、豆、圜底罐、大口尊、瓮等。还出土有刻纹白陶、硬陶和原始瓷器。白陶用高岭土制成,胎质细腻、洁白、坚

  • 夏商时期的东北属那个州辖管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时期,东北部分地区可以划归九州中的冀州。“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禹贡》所叙述的九州的范围,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九州有几种划分方式,冀州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 关于历史朝代发展的书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史记》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然后是《后汉书》;再是《三国志》;还要参考《资治通鉴》哩!学校发的历史书也可以学学啊,还可以在网上搜索您的问题。隋唐演义也不错啊,你可以加我的Q996137496,我那里有好书大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主要是在商朝之时有甲骨文,通过甲骨文的文字记载,以及中国汉字六种造字法推及而来

  • 商朝最后首都何处相关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商都毫(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西毫(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后又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末迁朝歌(今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想了解一个王朝的历史,可以通过该时期的书籍文字,即甲骨文,以及较近时期的后人的文献资料如史记等古书,还可以通过实物,如参观陈列商朝古物的博物馆,以及墓葬出土文物进行研究尚书

  • 商朝很伟大,商朝对中华文明有着哪些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最大的贡献是证明了在我们的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一个奴隶社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历史文献和地下资料有限,关于商朝的可靠记录可能只有甲骨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阶级社会。阶级形式是自由人和奴隶,贵族和平民。无论具体情况如何复杂,从奴隶社会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来看,奴隶社

  • 芒山位于永城哪个位置?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芒山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芒山镇位于永城市北部。总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政府驻雨亭村。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西依京九,东傍京沪,北枕陇海。有欧亚大陆桥之称的连霍高速公路纵贯其间。文物旅游区占地十二平方公里,内括四大景区,三十个旅游

  • 很早的时候,我们祖先就注意观察天象,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如图所示.近年,我国科学家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1)日食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日食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了;(2)短文中涉及的科学方法有:猜想:猜想“天再旦”是天亮了两次,即是发生在早晨的日全食观测:日全食发生时,新疆北部正好是天亮之际.这次日全食的观测…推算:经过推算,我国科学家…验证:为我

  • 常州到河南永城芒山坐火车怎么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沪宁高速”到南京转“宁洛高速”向西到安徽蚌埠转“京台高速”向北快到徐州转“连霍高速”向西过去豫皖界收费站第一个出站口(永城站)下站顺省道201向南可到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