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之间打仗有浓厚的贵族礼仪,典型就是宋襄公那样打法,不会趁人之危,不杀老幼,礼待战俘,如同西欧的骑士风度,因为春秋时期的战斗人员大都是贵族士大夫阶级,战败的一方只要承认失败,一般没有生命危险,所以有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故事,逃跑五十步对方即不会再追杀了,跑一百步就是胆小的表现,夫差击溃勾践没有制对方于死地也是有传统风俗的影响,晋楚争霸交战双方还互致礼让,退避三舍内含计谋,表面确是传统礼仪,因为晋文公要报楚国收留之恩。
2.战国时期的中原诸侯之间打仗就是十分血腥了,屠城,坑杀是经常发生,典型如秦赵长平之战,这时的战争各国驱使大量平民互相屠杀,法家思想促使统治者鼓励对敌人可以任意凶残,法家对内都鼓励邢杀,何况交战,你要是跑出五十步,一百步都不好使了,因为追杀的一方要用你的首级换取财富和富贵。这个时候的战争不再以争霸,迫使对方统治者屈服服从霸主的权威为根本目的,这时候的战争以占领敌方土地财富女人为目的,任何可能抵抗的力量必然被肉体消灭,双方的战斗人员都会追求残暴和野蛮,统治者也极力鼓励如此。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易水悲歌
荆轲刺秦王上路了,太子和那些宾客,都穿着缟素(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了易水河畔上。高渐离敲着筑,(注:筑是中国古代汉族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自宋代以后失传)。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悲凉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走上前唱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图穷匕见
荆轲刺秦王用的匕首叫徐夫人匕首。徐夫人匕首由战国时期赵国铸剑名家徐夫人所铸,曾被燕国太子丹获得。
荆轲来到咸阳秦王宫殿,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都亢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荆轲用匕首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去年我从保定回唐山,途经易水湖畔小憩,仰望青山俯瞰湖水,发怀古之悠思。
唐代骆宾王的《易水送别》写道: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