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是哪个时期?

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是哪个时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608 更新时间:2024/2/4 13:18:47

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北洋军阀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出现了所谓的“战国七雄””。孔子说“春秋无义战”,大家尔虞我诈。礼崩乐坏,篡权弑君不胜枚举。

2、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仅53年,中央政权竟然换了15个皇帝。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和黑暗的时期之一,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大量历史珍贵文献的遗失以及科技与文明的衰退。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大家对这段历史可能不熟悉,然而却是汉人政权很窝囊的时期,汉民族丧权辱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儒家文明式微,统治阶级荒淫无耻,都是这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特征。

4、北洋军阀时期

北洋军阀时期(1912年—1928年)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可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皖系、直系两大派系先后控制中央政府。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壮大的奉系控制。各个派系互相争斗,期间“直皖战争”、“南北战争”和“直奉战争”等打得不可开交,虽然国家在形式上是统一的,但也算是混乱动荡的时期了。

扩展资料:

1、战国时期的史料给人的最突出的印象是,战争日益加剧。所以许绰云编写的统计材料乍一看显得令人吃惊:根据这项材料,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而在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没有战争的年份不少于89年。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相比,战争虽然更加频繁,同时有更多的国家卷入,但规模要小得多,时间较短,也不那么激烈。

2、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在唐末、五代及宋初。

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3、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4、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洋军阀

百度百科-南北朝

百度百科-五代十国时期

百度百科-春秋战国时期

唐末黄巢起义到北宋建立前这段时间包含五代十国70年间是比较动乱的理由1王朝更迭频繁2节度使经常反叛3地方官员对百姓搜刮严重民不聊生4贵族门阀集团的土崩瓦解使得武士对主人的忠心失去了文化信念的承载武士不在已背叛主人而感到耻辱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自下而上的叛变早已经湮灭了大多数人对忠孝礼仪廉耻的重视为了求生存猜疑和缺乏信任存在于无论贵贱的每个人心中5有军队就生叛心在地方就想要造反使得君王常常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制衡朝臣和节度使的关系不少王朝因为崩溃西晋末年到隋朝建立又可以说是一个阶段这次动乱时间持续特别长破坏力和造成的人口锐减相当巨大中间包括了五胡乱华时期理由1民族仇恨使得大屠杀比比皆是先有刘渊等人的灭汉缴屠杀了大量的汉人后有冉闵的杀胡令使得羯族基本灭绝2生产力在这个时期基本被打回了原始时代军队因为缺乏粮食而以人为食百姓流离失所自己组成军队如乞活军或者逃入坞堡祈求存活不在原来的土地上耕种3东晋政权朝政更换频繁权臣屡出看资治通鉴可以看到台城多次宵禁中外戒严而各地的太守也时常反叛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混乱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并且结束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周朝天子的软弱无力。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原因是烽火戏诸侯,结束于秦始皇灭六国。

  • 《春秋》记录的事情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 - 百度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记述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经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

  •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战争非常频繁,到战国时期剩下了七个最强大的国家。有谁啊?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战国七雄”指中国东周后期七个强势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东周末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

  • 《春秋》记载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一万六千多字。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

  • “一鸣惊人”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战国时代,齐国的淳于髡是很有名的学者。虽然他身材矮小,相貌长得更是一般,但是他机警聪明,知识渊博。当时齐威王刚继位,不问朝政,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以致朝政混乱,国势衰微,其他诸侯国乘机前来侵犯。齐国危在旦夕,大臣们虽然很着急,但没人敢去劝谏。齐威王有个爱好,喜欢听笑话、猜谜语。淳于髡看中了这一点,便

  • 春秋时期一鸣惊人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楚庄王的故事《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记载:楚庄王(1)莅政三年,无令发(2),无政为也(3)。右司马御座(4),而与王隐,(5)曰'有鸟止南方之阜(6),三年不翅(7),不飞不鸣,默然无声(8),此为何名(9)?'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10);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11)。虽无飞,飞必冲天

  • 一鸣惊人是什么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一鸣惊人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身高仅四尺多,个子矮小,但他能言善辩,幽默诙谐,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曾多次代表齐国出使其他诸侯国。齐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当他即位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

  • 一鸣惊人比喻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比喻平时无声无息,突然间做出惊人之举或取得突出成就。典出《韩非子.喻老》:楚庄王当政三年,政绩平平。他的下属婉言劝他:“有一只停歇在南方山上的鸟,三年来不飞不鸣,不知这是为什么?”楚庄王回答说:“这只鸟虽没有飞,一飞必冲云天;虽没有鸣,一鸣必令人震惊。”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四:“冯永祥一鸣惊

  • 一鸣惊人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614年,晋楚争霸。正当楚穆王雄心勃发,准备完成称霸大业时,却不幸暴病而亡,由其子楚庄王继承帝位。晋国趁楚国办丧事期间,重新会盟诸侯,订下盟约,将楚国的盟国陈、郑等国也拉到势力范围之内。楚国大臣焦急万分,纷纷主张与晋国决战,可楚庄王却无动于衷。自从他继位三年以来,每日不理朝政,吃喝玩乐,肆意妄

  • “一鸣惊人”的国王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楚庄王继承王位3年,但从来不发号令,也不管国家大事,每天就带着臣子们郊游围猎,沉溺在无尽的享乐之中。鉴于此,大夫伍举巧妙进谏,他先给楚庄王出了一个谜语:“有鸟止手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楚庄王想了想回答说:“三年不飞的鸟,如果真的到天空中就会一飞冲天;三年不叫的鸟,如果叫了那将是一鸣惊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