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秋五霸是那五霸

春秋五霸是那五霸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26 更新时间:2024/1/24 17:47:31

关于春秋五霸的问题,原创者孟子并未说明五霸具体是说哪五人,因此后人诸多猜测,单就战国及汉代至少已有四种不同的排列:墨子、荀子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为五霸;《左传》、《史记》、应劭赵岐以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为五霸;《白虎通义》以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阖闾为五霸;《汉书》颜师古注引江以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为五霸。在讨论春秋五霸之前,大家必须先搞清楚一个前提:在历史上是孟子最先提出“五霸”这个概念。而当时他的原话是“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孟子告子下》),五霸的强权政治是不符合儒家的“仁义”主张的。故有儒者论“春秋五霸,一霸不如一霸”之说。和后世不同,孟子当时提出这五霸来,是准备给他们来个大批判而不是为了给他们表功。所以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宋襄公会在五霸之列如果要在春秋的众多盟主中选出5个来批判,这个将迟到的国国君烹了去祭次睢之神的宋大脑袋绝对是首选。但是对于后世来说,春秋五霸已经不是一种批判而是一种推崇。孟子如果有灵怕是会气的吐血。因为立论的不同,荀子解释孟子所称的五霸,和后世所推崇的五霸本就不应该是相同的五个人。想平王东迁之初,存千二百国,见于春秋经传者,百有余国,会盟争伐者约十四国,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如果按照会盟诸侯者称霸,那称霸者大大不止五个。而如果是要周天子册封才算的话,则只有齐桓公晋文公、勾践够格。桓公九合诸侯,文公有践土之盟,勾践有徐州之会,受过周天子册封为“伯”的也就这三个,凑不够五霸之数。个人倒是认为春秋五霸这个提法在孟子说出来时未必有确实的所指,不过是因为先秦学者接受五行之说,其数尚五,因此凑出来的五霸。类似的还有“五色”,“五音”,“五味”,“五辛”等提法,可见在先秦时代的五字和三,六,九一样是虚数,未必有实指,所以按照文言文虚指的用法去理解这个五字就好了,实在不必去深究具体是哪五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五霸到底是是哪五霸,有没有吴国和越国的事啊,吴国和越国有没有参加当上霸主啊。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

  • 秦汉历史的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秦国征服所有对手,中国就成为一个幅员广大的农业帝国。作为以后中国历史特征的政权形式中央集权的官僚君主制起始于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统治中国),而在统治时间远为漫长的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20年)得到巩固。在这一时期,中国本土的疆域不断扩大,秦汉王朝将其霸权扩展至辽阔的疆域,向南远

  •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人物的事迹进行简单介绍并进行其评论,至少5个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齐桓公姜小白:任用名相管仲,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晋文公姬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在城濮之战大胜楚军,成为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楚庄王熊侣: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第三位霸主。吴王阖闾姬光:任用伍子胥、孙武,打败强大的楚国,成为春秋时期第四位霸主。越王姒

  • 秦汉时期历史典故10个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焚书坑儒(嬴政),指鹿为马(赵高),取而代之(项羽),揭竿而起(陈胜),作壁上观(救赵诸侯),破釜沉舟(项羽),约法三章(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沐猴而冠(项羽),暗渡陈仓(韩信),分一杯羹(刘邦),背水一战(韩信),十面埋伏(韩信),四面楚歌(项羽),多多益善(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秦始皇的重大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统一全国..免战乱促进自然经济的发展.统一后颁布的律法: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车同轨,方便了各地的联系、贸易.书同文,焚书坑儒.统一了文字,很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一同.一定程度上推广了文化的成长.筑长城、大程度的提到了军队的战斗能力、速度、防御(烽火台.长城.)当然也有负面的忘记的差不多了,只能想起这

  • 求秦始皇事迹表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59年,1岁,秦始皇出生;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即位,年仅13岁;公元前238年,22岁,他正式亲政,并除掉吕不韦、集团;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30岁39岁,他先后用十年时间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39岁50岁,他先后自称皇帝、统一制度、修筑长城

  • 怎么去形容春秋时期的长平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和战国的战争很大不同的。春秋战争规模小、时间短、人少、杀戮也少。且讲阵仗,权谋相对战国少。战国战争规模大、时间长、人多、杀戮多。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兵器战术的革新以及各国的君主专制了的各国军国主义思潮的泛滥。从城濮之战来看,晋借履行前约而退“三舍”体现了春秋时期作战尚有一种“骑士精神”

  • 谁有战国时期秦国的大事纪年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471年(厉公六年):楚人来赂。公元前470年(厉公七年);义渠戎来赂,诸乞援。公元前467年(厉公十年):庶长将兵拨魏城。公元前463年(厉公十四年);晋人、楚人来赂。公元前461年(厉公十六年):伐西戎大荔.取王城。公元前457年(厉公二十年):厉公率兵与诸战。公元前451年(厉公二十六年

  • 长平之战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前后耗时三年(近年来有一说为六个月),这场战役,以秦军战胜,赵军战败而告终。据载秦军前后坑杀赵军40万人(此数字被很多现代研究者质疑),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此战后,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背景公元前262年(

  • 战国时期的著名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