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刑罚1、死刑:根据执行方法的不同,秦的死刑可主要分为如下几种:枭首:即将犯人斩首后,将其首级悬于木竿之上以示众。弃市:在闹市当众处死。斩:分砍头和腰斩两种。以腰斩为多。腰斩适用于“告奸”(窝藏包庇,不检举揭发)等罪。车裂:以车拴头和四肢.向5个方向撕裂肢体.俗称“五马分尸”,即使犯人死后仍可实施。碟:又称为砣。以分裂肢体的方法将犯人处死。戮:有两种:一是先斩首而后用其尸体示众;二是活着刑辱示众,而后再杀死。定杀:即将犯人投入水中淹死。生埋:又称活埋或坑。是用活埋的方法将人处死。绞:用绳子将犯人勒死。除了以上9种处死方法以外,史载商鞅变法时还设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汉书?槿???败K皆涞撸赡苁怯米暝渫仿姆椒溉松彼溃凰匠樾玻赡苁侵赋榻畎喂牵凰斤旌?烹),可能是用大锅将犯人烹死。2、肉刑:肉刑主要有黥、劓、刖、宫4种。都是从夏、商、周3代流传下来的酷刑,在推祟重刑主义的秦,它们被广泛地使用。黥刑:也叫墨刑,是在犯人脸上刺字。劓刑:割去犯人的鼻子。刖刑:斩去犯人的左右脚,或左右趾。史载“秦时,断足盈车。”宫刑:即将男子去掉生殖器,女子幽闭于宫中。“史记?嵌Q?H?H?H?H?H?H御?R?R?R??????余万”。以上肉刑常与徒刑等并用。如秦简中提到“黯为城旦”。3、苔刑:这是用竹木板责打犯人的背部,属于对轻微犯罪的常用刑罚。云梦秦简提到苔刑有多处,其中有“十”、“苔五十”、“人百”的规定。4、徒刑:依照服刑时间的长短和所从事劳役的不同,秦设置了下列几种主要的徒刑:城旦春:适用于男犯人,受刑人主要从事修城筑墙的劳役。春适用于女犯人,受刑人作舂米的劳役。城旦的刑期一般分为5年、4年两种。鬼薪:适用于男犯人,是强迫他们进山采薪(柴),以供宗庙祭祀,刑期五年。白粲:适用于女犯人,是强迫其择米,以供宗庙祭祀,刑期三年。司寇:司与伺同,即伺察寇盗。它是强制男犯人到边远地区服劳役,同时防御外寇的进攻。至于女犯人,则负担与司寇相类似的劳役。刑期都为两年。罚作复作:罚作适用于男犯人,受刑人到边远地区戊边或劳作,适用于女犯人,受刑人主要在官府服劳役。刑期约一年。候:这是仅见于秦的徒刑。受刑人被罚去从事了望、防御的劳役。是轻于司寇的一种刑罚。下吏:适用于犯罪的官吏。受刑者被罚作劳役。这也是一种仅见于秦的刑罚。隶臣妾:这是将犯人或其家属罚作官奴脾的刑罚,男受刑人称隶臣,女受刑人称隶妾。隶臣妄实际上属于无期徒刑,但是可以通过一定形式得到赎免或赦免。此刑罚又称籍家。5、迁刑:这是将罪犯遣送到指定地区服劳役而不被随意迁移回原籍的一种刑罚。对一些没有犯罪但政府有犯罪可能的人,也常采取这一措施,以作预防。6、髡刑、耐刑前者是剃光犯人的头发。后者是剃光胡须和鬃毛。7、罚金:强制缴纳一定数目的金钱或有价物.使犯人在经济上受到一定损失,以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8、赎刑:也是由犯人用缴纳一定数量金钱的办法来赎免其被判处刑罚。当然,有钱赎罪的主要是官僚和贵族。9、连坐一人有罪,全家、邻里或有关之人同受刑罚。10.族刑一人有罪,灭绝其宗族。族刑有时株连到父族、母族、妻族。11.剥夺政治权利,或流放出境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有夺爵、废、削籍几种。夺爵,即剥夺爵位。废,即废弃罪犯的官职。削籍,即将罪犯之名从簿籍上除去。统一六国以前,还有将犯人驱逐出秦国国境的刑法。12.啐刑此即申斥责骂罪犯的刑罚,适用于犯有轻罪的官员。
1、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秦律关于定罪量刑的原则有如下几个方面:(1)以身高确定责任年龄。男六尺五寸,女六尺二寸为成年人,达到此身高者开始负刑事责任,否则不负刑事责任。(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有无犯罪意识,也是认定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3)区分故意(“端”)与过失(“非端”)。秦律中故意称“端”,过失为“不端”。(4)并合论罪。所谓并合论罪,是在数罪并发的情况下,将数罪合并在一起处刑的原则。(5)共犯加重。共犯,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所实行的犯罪。共犯的社会危害性较大,故处刑较重。(6)自首减刑。自首者可以略为减轻罪刑。(7)诬告反坐。诬告,秦律称“诬人”。诬告罪的成立,必须是“端告”,即故意捏造事实,向司法机关控告他人,使无罪者入于罪,或使罪轻者入于重罪。依律对诬告者处以与所诬罪名相应的刑罚,这就是诬告反坐。2、刑罚刑罚的种类如下:(1)死刑:秦朝沿用战国以来执行死刑的方法,种类很多,其常用者如下:①具五刑,这是一种以极端残忍的肉刑与死刑并用的刑罚(具五刑指的是“具备五种刑罚”而非一种酷刑。具五刑:秦代特有的一种酷刑,即对一个囚犯先后施用五刑。是一种极端残忍的肉刑与死刑并用的刑罚。先黥(在人脸上刺字)、劓(用刀割掉鼻子)、斩左右趾(砍掉左右脚趾),笞杀之(用藤条/荆条将人活活打死),枭其首(斩首并将首级示众),菹其骨肉(将尸骨剁成肉酱)于市(在人群聚集的闹市区执行),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其舌(有诽谤漫骂行为者,先割断其舌)。白话文意思:先在脸上刺字,然后割鼻子,再砍掉左右脚趾,接着用鞭杖或竹板活活打死,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杆上示众,最后当众将其尸骨剁成肉酱。有诽谤辱骂行为者先把舌头割掉。史载李斯即“具五刑”而死。李斯是战国、秦代的著名政治家,先后在秦任客卿、廷尉、左丞相。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具五刑”,处死于咸阳,并诛灭其三族。另汉朝开国名将彭越也是被“具五刑”而死。);②族诛,即因一人犯罪而诛灭其亲族的刑罚;③枭首,即将犯人的头砍下,悬于木杆上示众的刑罚;④弃市,即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2)肉刑:秦朝除沿用过去的墨(黥)、劓、、(分为斩左右趾)、宫以外,还广泛使用肉刑与劳役刑并用的刑名。(3)作刑(劳役刑):作刑是对犯罪者施以强制劳作(役)的刑罚。包括:①城旦、舂。《汉书惠帝纪》注引应劭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即早起服筑城的苦役。舂,即妇人犯罪应处城旦者,根据生理条件,不去筑城,而服舂米的劳役。②鬼薪、白粲。“鬼薪”是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白粲是强制女犯择米使正白,两者皆用以供宗庙祭祀。③司寇、作如司寇。司寇,指伺察寇贼,即强制男犯到边远地区服劳役,并以防外寇;女犯作如司寇,指服相当于司寇的劳役。④罚作、复作。罚作与复作是作刑中最轻者,强制男犯到边远地区戍守,女犯到官府服劳役,刑期皆三个月至一年。(4)迁:迁是把犯罪者迁到边远地区的刑罚。(5)赀:所谓赀刑,就是强制犯人缴纳一定财物或服一定徭役的刑罚。(6)谇:谇,就是训诫。从秦简看,多用于轻微犯罪的官吏。此外,秦朝还广泛沿用过去“籍没”、“赎”等刑罚。3、主要犯罪秦朝法律令所规定的犯罪种类很多,其中主要的有:(1)不敬皇帝罪:据秦律令,不仅对皇帝本人有失恭顺,而且对其命令有所怠慢,都视为对皇帝不敬。听命书时,要下席站立,表示恭敬,否则,罚二甲,并撤职,永不叙用。(2)诽谤与妖言罪:《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攻占咸阳后,对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集解》引应劭曰:“秦禁民聚语。”禁止人民诽谤皇帝。(3)盗窃罪:“盗”,是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把他人的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4)贼杀伤罪:秦简中有许多关于“贼杀”、“贼伤人”的规定,这种行为对封建统治有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镇压严酷,防范也特别严密。(5)盗徙封罪:盗徙封,就是偷偷移动田界标志。(6)以古非今罪:所谓以古非今,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政策和制度。(7)妄言罪:所谓“妄言”,指发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8)非所宜言罪:所谓“非所宜言”,即说了不应说的话。(9)投书罪:“投书”,指投递匿名信。(10)乏徭罪:“乏徭”,就是逃避徭役。民事方面1、所有权。秦时所有权的内容就不动产而言,主要是土地房屋,即所谓田宅。动产除其他财物外,还包括奴隶。秦统一后,于始皇31年(公元前216年)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就是要人民向政府据实登记所有田地,政府承认其土地所有权。这是秦王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私有制的法令。这个法定的推行,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2、债。秦朝债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买卖契约、借贷契约、雇佣契约及租借契约几种。对于借贷契约,秦简《法律答问》有:“百姓有责(债),勿敢擅强质,擅强质及和受质者,赀二甲。”可见,秦律禁止从质为债务担保。但按秦简规定,欠官府债务,无力偿还时,可以劳役抵偿之。3、婚姻。秦简《法律答问》等记载中规定:秦时无后世良贱身份地位的限制,允许良贱通婚;禁止与他人逃亡之妻为婚;男入女家的赘婿地位低下,被人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