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商人派遣王后妇好西征,周人不堪一击,死了数千人。
把周人吓得提起妇好的名字,小儿都不敢夜哭。等到纣王时代,史记就记载有“比干剖心”,你信不信?
话说比干言辞恳切,向纣王进谏,可是商纣王还是不理不睬。
(妇好)
比干苦口婆心地劝啊劝,一直进谏了三天三夜。
纣王终于失去了耐性,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你比干不是号称圣人吗?我今天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生有七窍!”
说完,纣王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来。
在小说《封神演义》里,妲己害怕比干认出她的真面目,就假装心痛,向纣王说要吃圣人的心才能好。
(比干剧照)
而比干就是这样一位圣人,又传说圣人的心有七颗,挖出一颗并不会有事。
纣王听信了她的谗言,挖出了比干的心。
在史记记载和小说形象中,比干是一位惊天动地的大忠臣,让人怜惜!
史书上对纣王是这样的记录和评价的
商朝是奴隶社会,到了纣王时期已经衰败不堪,纣王“亲小人而远贤臣”,他改变了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弃那些贵族人才而不用,却从奴隶中大力提拔。
(贵族)
比如秦国的先祖恶来、飞廉就是奴隶出身。
他尝试对国家制度进行变革,却大力打击自已的亲人,比如说微子启。纣王又想改变国家的阶层架构,把那些奴隶解放出来,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增加“国人”的数量,增加国家赋税,再进一步对外发动战争。
真是穷兵黩武!真是“国将不国”!
于是比干经常劝进纣王不要这么干。纣王不听劝,结果商朝灭亡了。
纣王强王室而杜私门,“与民争利”,让“天下人商久矣!”。
周人凭着七副兵甲起兵,历数纣王“七宗罪”,最厉害的一条就是纣王“收容逃奴”。
(武王伐纣)
而微子启等人也到了“山海关”等地,弃暗投明,和周人一起推翻了纣王这个暴君。
纣王身败名裂,与妲已自焚而死,恶人就是恶人,对待自已也是这么残忍。
纣王死后,他留下的那些恶政让周文王、周公这些圣人非常头疼比如周人趁着商人主力远征徐州一带的时候,起兵攻打朝歌,商纣王就能组织奴隶组成军队与诸侯联军作战。
“人心散了”,以前这些奴隶多么服从王化,多么听主人的话,现在经过纣王这么一搞,这队伍就不好带了。
后来,周公为此建立《周礼》来拨乱反正,用“以人法天”的理念来治理国家。
他提倡国家的治理要仿效自然法则,一切要按照规矩来,不要违背天道。百姓要做顺民,百官要做顺臣,父母要慈爱,子女要孝顺,各阶层之间要讲尊卑等级,奴隶主可以宰杀奴隶,但奴隶不可以造奴隶主的反。于是社会又开始安定和谐了下来了。
周朝建立后,微子启等人有功于国,封在宋、卫那么一丁点地方。
殷商遗民的孔子自己就看不下去了。他说,“纣王只是做错了点事情,结果天下人就把坏名声都扣在纣王头上!”。
这什么情况?孔子和后世的儒者讲的怎么会不一样?其实个人觉得,商纣王应该是想让社会制度有所变革,但是触动到了比干、微子启等人的利益。
庄子说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历史上将周文王、周公、姜子牙比做圣人,但相对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角度来说,纣王是进步的,圣人却是反动的、落后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