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一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中华文明”的定义以及“五千年”的来历。
何谓中华文明?什么时候才算真正的中华文明的开端?传统的史学界大多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奴隶社会。因为从这一时期开始,建立了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和原始水利灌溉技术,有了明确的列王世系和兴亡更替的朝代。从这时开始,文明不断地传承了下去,在千年的朝代更替的积累中,中华文明一步步形成、发展。所以,想找到中华文明的源头,主要就是寻找中国的第一个朝代的开端。
缘何是“五千年”?大致源于《史记》中关于三皇五帝以及《夏本纪》的记载,所以中国传统里就认为信史始于三皇五帝,认为未找到确切的出土遗址是由于年代久远,但始终坚信他们都是存在的。所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也就一直这么叫下去了。
到近现代,一批严谨的史学者开始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我们不该用战国以下的记载来决定商周以前的史实。王国维成功释读了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基本可靠,实现了出土文物与史料记载的双重论证,所以殷墟时期商王朝的事迹确为信史。但是,夏朝一直只是存在于类似传说的记载中,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于是考古学者开始寻找夏朝存在的实物证据。
目前挖掘出的出土遗址中,最重大成果是二里头遗址,它是一个超大型的都邑,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多进院落大型宫殿建筑、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等等。它表明当时的社会进入到广域王权国家阶段。但是,它是否是史料记载中的“夏朝”,目前仍处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中,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