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什么书介绍夏朝之前的历史吗

有什么书介绍夏朝之前的历史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50 更新时间:2024/2/25 10:59:35

《史记》

《竹书纪年》

《山海经》

首都都城不定,各王相异

夏朝地图

君主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共16位

成立(禹传给启)

灭亡(鸣条之战)

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最早见于尚书史

书记载夏朝有万国,所以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同时中国大陆马克

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文物(公元前1600年以前的文物)中有

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

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

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是也不能否认夏朝的存在,因为如果

当时的文字书写在一些不易保存的物品上,流传不下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商朝的存在

也是因为甲骨和青铜器是容易保存的物品才得以证实。史书记载“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

炳炳若连璧。”经过全面计算,公元前1953年2月26日有一次很好的五星聚会,这可以作

为估定夏代年代的参考。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

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一说14代、17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

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的问题),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目录

[隐藏]

*1争议

*2文献中的夏

2。1

2。2禹

2。3启

2。4太康失国

2。5少康中兴

2。6中期

2。7末期

2。8桀

2。9后代

*3考古研究

*4疆域

*5政治状况

*6文化与科学

6。1科学与技术

*7重要人物

*8夏朝帝系表

*9参考

*10参考书籍

*11外部链接

[编辑]争议

龙山文化的蛋壳高柄杯,1976年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出土

龙山文化的蛋壳高柄杯,1976年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出土

按照考古学的标准,夏朝的真实存在性不能确认,或者说,在有力的文物出土之前(如

证明商朝存在的甲骨文),学术上不承认夏朝的存在,夏朝的存在仅现于后人的记录或

者杜撰。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以及当代中国的某些学者眼里,没有文字考古实物的夏朝

当作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严谨的。可是另一批西方历史学

家又多次批评中国历史、考古学界的疑古情绪过于严重导致对传说和神话的历史学价值

发掘不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玮璋教授所说,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朝的史

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

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

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而商

代在此之前则和夏代一样是不被主流看法接受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

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

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目前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发现了距今3600年宫城,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比附近的

偃师商代都城面积要大很多),还发现了距今3700年的车辙,是和史书中夏朝同时代的

文物。中国政府已专门拨款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夏朝的研究力度正在加大。学术界

对二里头文化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发现的宫城就

是夏都;另一种认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是商朝文物,所以发现的宫城是商都。

由于迄今为止夏朝都城的考古实据尚未得到充分确认,所以所确知的夏朝暂时仅存在于

古代文献中。

以徐旭生为代表的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

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州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

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

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

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

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

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

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

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编辑]文献中的夏

大禹治水图

大禹治水图

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在夏朝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它部族之间争夺联盟

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帝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

代文献均把夏部族追溯到帝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禹为颛顼的

孙子,但还有某些文献说禹是颛顼的五世孙。这些文献表明,夏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

落的一支后裔。

[编辑]鲧

主条目:鲧

文献中所记载最早的一位夏氏族成员则是鲧。《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

崇,即被称为“崇伯鲧”。之后禹继承了鲧,为“崇伯禹”。这便表明着夏氏族早期活动于

崇附近。当时黄河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选为了负责

治水的领导。他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宣告失败。鲧失败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不善于

团结族人,搞好各部落的关系而得到了最终的失败。《尚书典》中记载着,尧最初认为

鲧方命圮族、毁败善类而反对鲧承当治水领导。这有可能表明着鲧在担当治水领导时,

已经有不少部落对他产生了不满。《尚书洪范》与《国语鲁语》中又提到了“鲧障洪水”,

说鲧治水的方法主要在于用土木堵塞,而最终失败,这有可能也是鲧治水九年失败的原

因之一。总而总之,鲧治水失败后,被殛死于羽山。

[编辑]禹

主条目:禹

禹是鲧的儿子。禹不仅没有表示任何愤怒,而且还依然恭敬舜,得到了舜的信任。舜则

把治水的任务传给了禹。禹改进了其父的治水方法,广泛地团结了各部落的族人,使得

治水成功。《史记夏本纪》记载到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

的艰苦卓绝的精神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颂扬,这有可能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孟子

滕文公》提到了禹的治水方法:“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

之江。”

由于禹治水有功和发展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成为部族联盟首领。随后舜又派禹

去讨伐三苗。禹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巩固了王权。《墨子非攻》中说道禹克三

苗后,“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这些虽掺加着一定的夸张,但

可以说明禹在治水与讨三苗成功后,夏部族已提升到了当时黄河流域文化前所未有的重

要地位。舜把帝位禅让给禹,禹在涂山召集过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当时中原部落

常与三苗展开斗争)。据《左传》(夸张的)记载“执玉帛者‘万’国”参加了涂山会盟,可

见当时夏部落的影响力。有一次在会稽部落会盟时,防风氏首领到迟而被禹所处死。这

表明着夏部族在稳定权力后开始出现了滥权的行为。随着以黄帝族为核心的夏氏部落联

盟在政权的日益巩固,各地的经济关系也同样的加强。古代文献中常有禹让诸侯部落以

路途的远近来分别纳贡的一说,就可以体现出因夏氏族对其周边部落经济上的控制。

古代文献也屡屡描述道禹在晚年强烈的权势欲。禹虽想把权力保持在夏氏族内,但又顾

虑禅让传统的影响,所以他采取了一个灵活的办法。禹先将颇有威望的有偃氏首领皋陶

命为继承人,以表示禹对禅让传统的尊重。然而皋陶比禹还要高龄,还没有等到禅让,

皋陶就先死了。禹又命没有多少影响的东夷首领益为继承人。然而当时有很多部落都不

拥护东夷的益,反而到诚信禹的儿子启。禹是想将后益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必定会禅让给

其子启。

[编辑]启

主条目:启

禹死后,益并没有得到权位,反而在民众的拥护下,启得到了权位。(不过按照《竹书纪

年》,益实际有即位,而是后来[启杀死益夺位。)于是益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经过

几年的尖锐斗争后,益被启杀,从而启确立了其王位。这便是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认为中

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的起始。随后,还有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对启的权

位而质疑。居于当今陕西省关中平原一带的有扈氏率领着联盟向启讨伐,在甘(今陕西

省户县之南)大战。战前启称他的权位是“恭行天”的,这便是几百年后周朝天子论的雏

形。启拥有着中原民众的赞同,在人数方面占有了绝大优势,最终战败了有扈氏。启的

这两次胜利代表着当时中原社会观念从传统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

启能歌善舞,常常举行盛宴。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钧台(今河南省阳翟),此即钧台之

享,还在“天穆之野”(今具体位置不详)表演了精彩的歌舞。《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到

启在舞蹈时“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甚至有些文献说道启曾经上天取乐舞。中

国古老的乐舞文献《九辩》、《九歌》与《九招》均将启视为其原作者。

夏氏族原先姓姒,但从启开始改用国名“夏”作为姓。同时启不再使用伯这个衔号而改用

后,即“夏后启”。

启统治期间,其子武观常常作乱。《韩非子说疑》说他“害国伤民败法”,最终被诛杀。除

了夏氏族内部的纠纷,为争夺方国部落联盟权威,而常常与东夷作战。

[编辑]太康失国

主条目:太康(夏)

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继承了后位。太康只顾在田野游玩,不理政治,在位期间,夏部

族权威削弱,东夷族太昊与少昊部落趁机西进。东夷族有位善射的首领羿。《吕氏春秋

勿躬》认为弓就是羿所发明的。羿率军从东夷属地迁*(,同“锄”音意)到达了有夏

氏属地的穷石(今河南省洛阳之南),与当地的夏人通婚,结好了关系,形成了有穷

氏。从而使得羿在夏民的拥护下夺得了夏政。随之太康投奔斟寻的斟寻氏。

羿夺得了权位后并没有称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设为夏后。但事实上,国事全由羿来

治理。这引起了不少部落的不满。其中主持天象活动的有和氏与有羲氏公开反对。羿说

他们废时乱日,派兵讨伐他们并且取胜。

中康死后,其子相继位。随后,相投奔了亲夏的斟寻、斟灌氏。从此,羿独承夏后权

位。但得权后,羿却像太康一样,不再理顾国事,整天在野外射猎。他废弃了武罗、伯

困、龙圉等忠臣,却去重用被伯明氏驱逐的不孝子弟寒浞。寒浞网罗党羽,权力日益增

大。终于有一天,他趁着羿在外射猎的机会将羿及其家人全都杀掉。夺取了有穷氏的大

权。寒浞把戈封给了他的儿子“”,把辽封给了他的另一个儿子浇。浇率兵众灭了亲夏

的斟灌氏与斟寻氏,杀了在斟寻躲避的相。相的妻子缗当时已怀下相的儿子,她从墙洞

逃避了浇,跑到她母亲有仍氏家里避难,不久就生下了少康。(注:太康、中康、少康

均名康,但为了不混淆,后人加注了辈分。)

[编辑]少康中兴

主条目:少康中兴

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结果被浇闻讯。浇又派人去追杀有仍氏,少康无奈逃奔有

虞氏(即舜的后代)躲避。有虞氏当时无儿子,仅有二女,对少康格外款待。他们把纶

邑送给了少康,少康便以纶邑为根据地,组织了兵众。他开始收集存余的夏民众,设官

分职。在浇廷中设间谍,准备恢复夏朝。这时,躲避于有鬲氏原夏臣靡听说少康准备恢

复夏室,亲自带领斟灌、斟寻氏残余民众与少康联合击败了寒浞。复立少康为夏后。少

康又灭浇于过,又派他的儿子杼灭“”于戈。至此,控制中原三代近百年的东夷族有穷

氏终于覆灭。少康恢复了夏朝的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太康失国至少康中兴表明

着,华夏族平定中原方国部落(尤其是东夷族)的过程以及最终的胜利。

[编辑]中期

少康之子杼继承了后位。他了解东夷对夏室的不满,为了巩固在东方的脚跟,他把都城

从原(今河南省济源)东迁至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县之北)。他重视发展武装和制造兵

甲。文献中还常常有“杼作甲”、“杼作矛”的说法。他还派人讨伐东南沿海地区的东夷

(今山东南部、安徽东部、江苏一带)。其中还获取了吉祥物九尾狐。夏朝的版图就是

在杼的统治下扩张到了东海(今黄海)之滨。杼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夏朝最昌盛的一段。

夏人对杼在祭典中也是格外尊敬的。《国语鲁语》说道“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认

为杼全面地继承了禹的事业。

杼之子槐在位时,东夷族与华夏族开始了和平相处的关系。其中畎夷、于夷、方夷、黄

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居于淮河、泗水流域的九个部落(即九夷)通常

向夏后纳贡祝贺。槐逝后,其子芒继位。芒逝后,其子泄继位。这期间东夷族与华夏族

的关系不断地发展。泄在位期间东夷族已基本同化,于是他把视眼转向了西方。同时,

他开始对顺从夏室的方国部落封土封号。这便是几世纪后诸侯制的起始。泄逝后,其子

不降继位。他曾多次率兵征讨西方的九苑。

[编辑]末期

不降死后,让其弟扃继成了后位。扃逝,其子廑继位。廑继位后不久便病死,其堂兄,

不降之子,孔甲继位。他改变了夏礼中祭祀祖宗的传统,开始着重恭顺天帝。《史记夏

本纪》记述道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不少方国部落开始对夏室产生了不满,但华夏族

与东夷族的关系仍然友好。这有可能是东夷族与华夏族的同化度较高的原因。孔甲逝,

其子皋继位。皋逝,其子发继位。这段期间,方国部落与夏室的关系恶化,氏族内部的

纠纷也激烈化。从孔甲经皋与发,到履癸(即夏桀)内乱不止。

[编辑]桀

主条目:桀

发逝后,其子桀继位。桀善武,《史记律书》夸张地说他“手搏豺狼,足追四马”。桀在位

期间,夏室与方国部落的关系已经破裂。给夏上供的部落不断地减少。桀因此还常常讨

伐那些不顺从的部落。古文献中说桀贪色,他在击败某个部落后会从那部落中挑选出他

所钟爱的女子带回宫作为妃子。《国语晋语》提到的有施氏,《竹书纪年》提到的岷山氏、

末喜氏都遭到了这种下场。其中末喜氏的妃子早已与伊尹结好,桀却在洛把她夺走,伊

尹愤怒中奔投了商汤。桀的屡次征伐也惹怒了不少较有权威的部族。有缗氏(即舜的后

代)因不服顺桀而被灭之。活动于今山东省西南部的子姓商部族正在夏乱这期间兴旺了

起来。桀又因商不服的借口讨伐商首领汤并败之。汤被囚禁于夏台(一作钓台),随后

被释放。除了夏室对外关系的恶化外,文献中还提到了桀在廷内用人失当。

桀只顾自己享乐,不顾民众疾苦,大约在前17世纪末期,商部族首领汤率领着方国部落

讨伐桀。灭了亲夏部族韦、顾、昆、吾后在仓皇与桀开战。汤的势力大,桀抵挡不过,

一边逃一边战,最终战败于有?皇暇芍贰h钐又撩酰ㄒ凰到窈幽现胁浚硪凰到裆轿?

安邑),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历山(一作鬲

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县)并死于此处。(《淮南子

修务训》稍有不同,说汤“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过,放之历山”。)

鸣条之战,夏室被推翻,在方国部落的支持下汤在亳(可能是今河南郑州)称“王”。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政权,夏朝,传13世(《世本》载12世)、16王,历时471年(依

《竹书纪年》),于公元前十七世纪末、公元前十六世纪初灭亡。

[编辑]后代

郭沫若、胡厚宣认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战败后的夏。

夏灭亡后,剩余势力主要留在中原活动,还有两支分别向南、北方向迁移。桀带着不少

夏氏族人员从历山南迁至南巢,这便是南支。北支进入今蒙古平原,与当地诸族融合,

这便是后人所称的匈奴。《史记匈奴列传》载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即有夏氏)之苗

裔也”。《括地谱》更详细地解道“其(即桀)子獯粥(另作獯鬻)妻桀之妻妾,避居北

野,随畜移徒(即北原游牧民族),中国谓之匈奴”。

[编辑]考古研究

文献中对夏朝的记载虽然丰富,但因时间远久,在考古学方面一直没有多少突破。20世

纪50年代末,考古学家们开始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地区进行夏墟的调查。

1953年,考古学家们在河南登封玉村发现了一个遗址,这便是60年代初定名为二里头文

化的第一个遗址。随后,又在豫西晋南地区发现了不少类似的商前遗址。其中,因河南

省偃师二里头的遗址最丰富、典型,故得其名。二里头文化分两类型,一则以二里头遗

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另有以东下冯遗址(山西省夏县)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这些

遗址的地点分布均符合文献中的记载。分布在河南的遗址中还有不少(郑州、洛阳、临

汝等)呈现出文化叠压的现象。二里头文化叠压在商文化之下,龙山文化(即三皇五帝

时期)之上。夏朝在文献中的概念就是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转向青铜时代的过渡期,这些

遗址表明着二里头文化很有可能是文献中所指的夏。依碳-14放射性定年法,二里头文化

被定于约公元前2395年至约公元前1625年间。可分为四个期段。考古学家们至今还对此

四期文化的归属持有分歧。大部分学者认为一至三期属夏文化,而四期则属早商文化。

另说一、二期属夏文化,三、四期属商文化,还有的学者则认为四期全属夏文化(不

过这种看法已逐渐消失)。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内涵尤其丰富。

参看:夏商周断代工程

[编辑]疆域

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

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夏王朝建都

阳城(今河南省登封的东部)、酌?(今河南省登封的西北部)、安邑(山西省夏县西

北部)等地。

[编辑]政治状况

夏朝的国家机构直接来源于部落联盟机构,其特征为:

1。国家直接管辖的范围仅限于本氏族内部。超出夏族本部落之外,其它部落首领在

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独立的管理权和统治权;对于夏王,他们则以臣服和纳贡的方

式,表示其相互关系。

2。在政权形式及管理制度方面,具有专制、民主二重性,表明了国家制度由氏族民

主政体向君主政体过渡。

[编辑]文化与科学

夏人已经掌握许多天文历法的知识,《夏小正》即是中国最早的历书。治铸铜业是夏朝新

兴的重要手工业。

二里头一、二期文物中出现玉制礼器,说明其已经有相当文化水平。

[编辑]科学与技术

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

酒的酿造方法。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有

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

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

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

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

至于青铜器,中国已经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铜刀。如果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时期的

文化,那么这件青铜器就是夏朝时期的。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

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

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编辑]重要人物

禹:

禹执政期间,对于苗族的征战取得了巨大胜利,后者被迫退到长江流域,从此以后,占

据黄河流域的黄炎族在中原地区地位更加巩固。禹当上共主前最伟大的功绩便是治水。

据说大禹吸收父亲鲧用围堵法治水失败的教训,用疏导法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不入,

终于平水土,定九州岛。禹还改善了灌溉工程,利于农业。禹时的伯益发明凿井,奚仲

明造车,禹时用铜做兵器,显然,禹的时代生产力大为提高。据说,禹时开始建造城

市,并由仪狄发明了用谷物酿造甜酒的方法。这表明,当时的私有制发展,已经形成阶

级了。禹死后,众酋长拥戴禹的儿子启,于是禅让制度被废除,由禹的后裔开创的夏王

朝正式开始。

[编辑]夏朝帝系表

1禹

2启

├─────┐

││

3太康4仲康

5相

6少康

7予

8槐

9芒

10泄

├──────┐

││

11不降12扃

││

14孔甲13廑

15皋

16发

17履癸(桀)

夏(前2032前1600)

禹7己巳前2032

启10丙子前2025

太康29丙戌前2015

仲康13乙卯前1986

相28戊辰前1973

后羿2丙申前1945

寒浞38甲辰前1943

少康21丁丑前1905

杼17戊戌前1884

槐26甲寅前1867

芒18庚辰前1841

泄16戊戌前1823

不降59甲寅前1807

扃21癸丑前1748

廑21甲戌前1727

孔甲31乙未前1706

皋11丙寅前1675

发11丁丑前1664

桀53戊子前1653

夏朝时期君主编辑君主姓名及另名在位时间

夏禹王姒文命前2043年前2034年

启姒启前2033年前1995年

太康姒康前1994年前1982年

仲康姒康前1981年前1953年

相姒相前1952年前1886年

少康姒康前1885年前1864年

杼姒杼前1863年前1847年

槐姒槐前1846年前1821年

芒姒芒前1820年前1803年

泄姒泄前1802年前1787年

不降姒不降前1786年前1728年

扃姒扃前1727年前1707年

廑姒廑前1706年前1686年

孔甲姒孔甲前1685年前1655年

皋姒皋前1654年前1644年

姒发前1643年前1625年

夏桀王姒履癸(桀)前1624年前1572年

有穷氏君主在位时间

(羿)后羿[1](靖光王)

伯明氏君主在位时间

寒浞[2]

注:

1。^和夏朝相同一时期的帝王。

2。^同上。

恐怕只有《史记》中的《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介绍五帝时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夏朝之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是历史的退步还是进步,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进步还是退步看的是社会生产力。应该是进步的、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从制度上来说,已经从部落转化成了奴隶制。从中央集权来说,从松散的联盟盟主转化成了国家的主人,已经开始有了权力集中一人的概念了。推荐一部,我小时数看的连续剧,名字叫《贺兰雪》也译《西夏王朝》。剧情简介公元982年党项族大首

  • 从夏朝到南北朝有关唐山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唐山具体说只有100多年历史更久远的历史都是唐山人虚构的最起码也就是丰润的历史久远一些夏朝至南北朝还没有唐山这个名字呢,只有丰润这个名字唐山地区最早就叫丰润、滦州和迁西地区

  • 夏朝是公元前21世纪才建立的,为什么说中国有5000年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在传统史学中,中国的历史自三皇五帝开始,;中国的第一部以纪传体为体裁的通史性的历史巨著《史记》,也是从《五帝本纪》开始的,五帝中的首位是黄帝,后来的人称黄帝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也就是说在传统史学中,我们今日称之为“文明”的中国历史的起源至少从黄帝开始。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根据记载,号轩辕氏、

  • 中国历史上,美名传颂千年的人物,你认为谁能上榜?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美名传颂千年的人物,我想三国武侯诸葛亮肯定也能上榜!其实,诸葛亮的一生行事风格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特别是“仁义礼智信”观念和封建“忠君”思想。所以,诸葛亮的行事一直被后人所肯定和推崇,同时历代统治者尊其为“良臣”楷模。公元223年,刘备病重托孤于白帝城,此时的刘备自知太子刘禅的

  •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四位圣人是谁?他们起过什么作用?还有其他圣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毛泽东主席是圣人中的巨人。伟大的领袖,统帅,导师,舵手。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有了地位。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主席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而奋斗。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的。所以,是圣人中的巨人。谢邀…这个问题其实跟学术真的没有太大关系。首先,没有亲眼看到

  • 历史上,夏桀王、商纣王和隋炀帝为什么是“虎头蛇尾”式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集纳的人物不错,夏桀王、商纣王和隋炀帝,都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王朝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人物。接下来为你一一解答。一、夏桀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桀因为不修德行,经常动用武力打伤百姓,导致各个依附于夏桀的诸侯纷纷投靠汤,也就是商朝的第一位创立者,除此之外,夏桀也因宠爱王后妹

  • 谁介绍一下夏朝以前的中国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翻开中国历史教科书,都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真的?实际上夏启建立夏朝以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尧舜时代,国家的形式法律、军队、都城、机构、历法……一切都已具备,尧执政70年,舜执政39年,禹执政近16年;尧定都阳城,舜定都蒲坂,禹定都阳城。那是前所未有的“公天下”时代,是影响中国几千年

  • 夏朝妹喜、商朝妲己、周朝褒姒,真的是红颜祸水还是故意抹黑,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红颜”本比喻胭脂润面,面色红润的丽人,“祸水”出自汉成帝专宠赵氏姐妹飞燕合德,据《四库总目提要》之《飞燕外传》记载,飞燕、合德姐妹惑乱成帝,披香博士淖方成,于帝后骂曰:“此祸水也,必灭国矣。”而红颜祸水中首要说的便是夏之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和晋之骊姬,后人甚至给了她们“四大妖姬”的称号。但事实究

  • 夏朝,有没有详细的故事?详细的,详细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的开创者是姒文命~也就是俗称的大禹。他父亲鲧使用建水坝来抵御洪水,最后失败。他继他父亲之后继续为舜治水,开通河道,用疏通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堵不如疏了。夺位方面~一个是韩非提出的~说的是他姒文命逼死舜来取得部落的统治权。“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另一个~应该是太康失国事件~姒太康遭到当

  • 说说你知道的夏商周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周都是奴隶制社会,朝代的更替或者说天下统治者的更替是在贵族之间竞争由旧贵族取代新贵族,由一个统治者灭亡另一个统治者,周而复始。夏朝国都在陕西周朝也快陕西!只是殷商在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