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别有多大?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别有多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4/2/25 11:05:05

问题: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别有多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热播剧,也是围绕着中国古代的嫡、庶展开的。在这部剧中,由赵丽颖扮演的女主角盛明兰,因为是家里不受宠的小妾生的孩子,所以从没受到过重视,从小到大只能收敛锋芒,忍气吞声地过日子。

那么嫡、庶差别真的这么大吗?

一、从妻妾看嫡庶之别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婚姻是一夫多妻制,其实不是!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正妻,但可以娶好几个小妾。

从礼法上说,妻和妾生的孩子都算是正妻的孩子,孩子们每天都要给父亲的正妻、也就是嫡母请安,而且必须称嫡母为母亲,叫自己的生母为姨娘,在剧中称为小娘。

妻子,必须要经过三媒六聘、明媒正娶,而且一定要身家清白、门当户对,要用大红花轿抬进门才行。这大红花轿抬进来的妻子才是这个家真正的女主人,是可以被写进族谱、进祠堂接受子孙后代祭拜的。

而小妾,只能算是有名分的小老婆,地位也就比家里的奴婢高一些。无论多得宠,她们的地位永远赶不上正妻。

正妻是家中的主母,凡是贵客登门必然得是主母出面应酬,小妾连说话的份儿也没有,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

最关键的是:小妾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主人要是看不顺眼,有权利惩罚或者卖掉,甚至打死都可以。

在古代,小妾再怎么受宠,那是死也不敢踩在正妻的头上往上爬的,因为要是敢这么干,绝对就是一个死!而且小妾无论生前多受宠,死后也不能和丈夫合葬。

二、嫡、庶之子的差别1.嫡子和庶子的差别

嫡子在家族中有着不容置疑的继承权和最高地位,无论是爵位功名还是家里的财产、祖产,嫡子都有着最大继承权;

庶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即便能继承一些,那也是父亲的一小部分的财产,而且必须在父亲去世后才可以分家。如果家里的老人还在,也是不能分家的,只能依附于嫡子生存。

所以庶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考取功名或者外出打拼,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这样才有机会让大家刮目相看。

2.嫡女和庶女的差别

一个家族中,嫡女的地位自然远远高于庶女。无论是待遇还是名声,庶女在各个方面绝对不能超过嫡女。

比如,在《知否》剧中的前半部分就有很好的体现:女主角明兰因为是庶女,所以一直要在家里装傻充愣,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太过显眼,免得招来嫡母和嫡女的注意。

出嫁时嫡庶之分就更明显了。在古代,嫡女出嫁自然是给别人家当正妻,而且嫡女出嫁一定要非常风光,娘家会用十里红妆相赠,到了婆家,那就是主母身份。

而庶出的女儿,嫁妆就是不能比的,家里没人给小妾撑腰,自然也不会给小妾的女儿准备太丰厚的陪嫁。

庶女要想过得好,首先得学会讨好嫡母和长辈,等到了婚嫁年龄,家里才有可能帮忙给寻个好夫婿。在《红楼梦》中聪明的贾探春就极力夫人靠拢。

所以,电视剧《知否知否》里,女主嫁男主这个情节就有点不靠谱了。

女主盛明兰是五品官员家的庶女,男主顾廷烨他家可是侯府,这要放在古代,明兰是绝不可能嫁到顾家当正妻的。如果真想嫁,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盛家先把嫡女嫁过去当正妻,明兰再过去当妾。

如果不想当妾,那就只能嫁给不如盛家的家族才有可能,或者找个门当户对的家族,嫁给人家的庶子,继续过看人眼色的生活。

三、庶出的孩子该如逆袭?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谭延,在民国时期的名声甚至不低于蒋介石。不过他因为是个庶子,小时候过得也是相当的憋屈。

谭延的生母原本是谭家的丫鬟,因为有几分姿色所以被谭延的父亲收为了小妾。她即使给谭家生了三个儿子,也改变不了出身的卑微。每到吃饭的时候她都必须站在桌旁,帮丈夫和正妻填饭夹菜。

所以每天吃饭也是谭延小时候最难过的时候,因为生母不能和他同桌吃饭,而且正室太太的心情稍微有点不好,也会拿谭延的生母出气,小谭看不过去,几次为了维护生母和嫡母顶嘴,最后都会被父亲教训,同时他的生母也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后来他明白了,只有自己有出息了,自己的亲娘才能在谭家才有地位。所以他一直努力读书,终于在二十多岁时参加会试考取了第一名,成为了湖南二百年历史上唯一的会元。

他的父亲高兴坏了,在家里公开宣布,从今以后,你的母亲不用在桌旁伺候了,可以上桌吃饭了!就这样,谭延终于靠自己的努力给母亲争来了在谭家的稳固地位。

不过即便如此,当谭延的母亲去世,按照礼制,她的棺材是不能从谭家的正门出去的,只能走偏门。

谭延很生气,都到民国了,还有这样的礼法!他索性直接扑到了棺材上,对大家哭喊道:“我谭延已经死了!抬我从正门出殡!”这话一出口,谭家人全傻了眼,谁都不说话了,最后,谭家长辈总算是同意将棺材从正门抬了出去。

这个例子也算是母凭子贵的典型了,只不过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故事确实不算太多。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商代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商代是最早的有土实物支持的无可争议的中华早期文明,其文字成熟,法律齐备,国家模式完善。其君主传承有序,与史记记载相同,有据可查,商代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也可以说是基石。正确看待商朝历史,我们应该从考古和文献记载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考古记录分析:考古分析1:残酷的殉葬制度。商朝早期的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奴

  • 为什么商朝又称为“殷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在盘庚之前,经过了九世之乱,盘庚之前的九代商王政权都不稳定,国都迁徙了很多次,商王权威日益衰弱,诸侯们都不来朝拜了。这一情况直到盘庚把国都迁到一个叫殷的地方后,商王朝才算稳定下来,王权稳固,都城确定,诸侯纷纷又来朝见商王。都城迁到殷后,商朝从此再未迁都,所以商朝后来就被人称为殷商。商朝的前身商部

  • 商朝为何分成早商和晚商,两个阶段有什么不一样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是凉夜寒塘,历史爱好者,很荣幸能回答你的问题。导语“早商”和“晚商”这两个概念其实古代是没有的,它们都诞生于现代考古学中,“早商”和“晚商”分别对应“二里岗文化”和“殷墟文化”。那么两个阶段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下我的观点。地理区域,时间跨度不一样“早商”的政治中心在郑州二里岗

  • 为什么夏周商朝青铜器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青铜文明与青铜器、青铜制造业不是一个概念。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的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为“青铜文明”那是一个年代的工具的材料,我们通常那这个来说一个时期,像什么青铜器时代,石器时代等,它代表着当

  • 商朝人从哪里来?是来自商丘吗?商朝人长什么样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以前没读过史书,总以为商发源于东夷,1、然而史记上说,事做于东南,所以禹兴于西羌,汤起于杜亳,这里明确提出汤起于(西北),也就是陕西商雒关中地区。并非河南的商丘地区~在最东部2、竹书纪年跟史记可以相互印证。竹书纪年:汤居亳,东至于洛。秦本纪:东地至洛。这两个洛水指南北走向的北洛水。稍微有点数学知识的

  • 你觉得甲骨文的发现与商朝的历史有什么重大意?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1、甲骨文的出土证明了商代的确存在过,以实物印证了中华三千多年的文明。2、对研究商代的历史具有重要的考古作用。3、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历程有重要的意义。没有什么重大意义啊商的国家机构比夏代更加完善,主要表现在官制、军队和刑罚三个方面。商王是最高统治者,独揽大权。王之下设相,也叫做冢宰,是百官之长,辅佐商

  • 303发现甲骨文对了解商朝文化历史有何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现在已能解释商代的文字为什么要亥在甲骨或兽骨上,为什么这些刻着文字的甲骨碎片总是有许多裂纹或切痕。原来所有这些碎片都是史书上所称的“卜骨”。骨上的裂纹是人们有意用高温加热所造成的。根据商代的习俗,商代人上自王公下至庶民,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用这种龟甲和牛胛骨进行占卜。占卜时,就用燃炽的木枝烧

  • 商朝的国号好像用的很少,只用过一次,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国号指的是国家称号。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国号很早就有,《史记五帝本纪》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当然这里记载的国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朝代,仅仅是传说时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是司马迁错误追认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的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中

  • 商朝有哪些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的方国在商王朝的周围,还聚居着许多大小民族,即“多方”、“多邦方”。其方国首领称“白(伯)”。方国有土方、井方、羌方、召方、巴方、亘方、人方、印方、尸方、危方、林方、马方、龙方、虎方、箕方、鬼方、盂方等。商代自武丁时期起,曾长期大规模对外族外邦作战,先后征服了多方及其他小国。商王为抵御外族外邦的

  • 开封和商朝的历史有哪些记载和发现?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