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字典上都有的朝代更替表
略写一下吧: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夏启夺禅,承禹之位,始有夏朝。后有60年动乱,君臣相杀,传400余年,夏桀宠妹喜,杀龙逢,桀犬吠日,被汤流放。公元前17世纪至前11世纪,汤在伊尹辅佐之下,灭夏立国。但国都一直受河患战争等影响迁徙不定,经盘庚迁都,定都为殷,所以又称殷商。经武丁中兴,后28代至帝辛即纣王,宠有苏氏女妲己,建酒池、肉林,设炮烙,昏淫无度,武王伐纣,灭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是为西周,武王承文王大业,以吕尚为师,伐纣灭商,自称天子,分封列国。其两个弟弟周公旦和召公*为政,周公设礼。经成康之治,国运日下。至公元前841年,厉王无道,国政严酷,人们纷纷议论“防口甚于防川”引发国人暴动,是年,共和。后幽王姬宫涅,昏淫无度,宠褒姒,千金买笑,烽火戏诸侯,使国制沦丧。申侯引西戎入周,幽王被杀。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为东周。幽王子平王继位,因犬戎熟悉道路,屡犯边境,为保安宁,东迁洛阳。当时秦伯助周平乱,平王允诺,秦伯若平定犬戎,所得土地归秦,所以秦始为当时大国。在东周期间,有两个时间段落。一是春秋,前770-前476,周天子的权力日下,各国相互倾吞,涌现出齐桓、晋文、楚庄等春秋五霸,各国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文化日益繁荣,老子、孔子、墨子等一批先贤提出了各成一家,百家争鸣。后春秋时大国晋三分赵、魏、韩,逐渐成为强国。前476-前221年为战国时期,特点是群雄逐鹿,国家吞并日益严重。最后形成七雄。周最后一位天子,赧王债台高筑,象征权利的的九鼎也被人取走,周于前256年灭亡。而七雄最西边的国家秦,凭借穆王称霸,孝公商鞅变法日益强大,最终统一六国。秦:公元前221-前206,秦始皇统一六国,调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却没有留住秦国灭亡的脚步。他死后,二世胡亥信用赵高,指鹿为马,是非不明。又严苛重税,激起陈胜吴广起义,六国后代贵族也纷纷起兵。刘邦入咸阳灭秦。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秦灭后,诸侯纷争。直到汉高祖五年,刘邦才真正继位,历史纪年汉高祖的前几年,他只是汉王。刘项相争,刘邦在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一统全国。后刘邦之妻吕雉在其子盈帝死后称制七年,汉初几位大臣平吕,迎代王刘恒为文帝,始开文景之治,武帝鼎盛。元成平哀四帝之后,西汉穷途末路,外戚王莽代汉建新,是为公元9年。东汉:汉贵族刘秀起兵复汉,于公元25元继位,是为光武帝。光武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值得人推崇的皇帝之一。他勤政爱民,不穷兵黩武。善代开国元臣。在位33余年,使国家得到中兴。明章之后,从和帝开始,东汉的继位的帝王几乎都是娃娃,外戚、宦官、权臣轮流坐庄,朝政日益衰落。直至献帝公元220年禅位灭亡。三国:从朝代纪年来说应该从公元220年算起,但史学一算是从公元190年左右就算起。汉末,诸侯纷争,最后曹操之后曹丕于公元220年受禅立魏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公元222年孙权在东吴称帝。而曹魏265年被司马炎晋取代,蜀汉公元263年被魏灭,吴公元280年被晋所灭。晋:西晋也是个短命的王朝,但魏晋时期的文化是值得人去研究的。魏晋玄学、当代人审美观念都是很有特点的。西晋也只有40年左右就灭亡了,公元317年,晋国贵族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国又延续至420年。而与此同时,在北方出现了五胡乱华,大小十六国先后或同时登场。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魏国最为强大。南北朝:公元420年度589年,宋齐梁陈四个国家先后在建康立国。而北方的魏、齐、周与之对峙。隋:北周贵族杨坚建立隋国。他的二子,带兵灭掉了陈国。唐618-907五代:53年。907-960。梁唐晋汉周。先写到这吧。后来的朝代应该起来越清晰了。不写了,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