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朝臣子平时怎么称呼他们的皇帝呢?有什么历史依据?

夏朝臣子平时怎么称呼他们的皇帝呢?有什么历史依据?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90 更新时间:2024/2/25 7:08:49

夏朝的君主有两种称呼:一种称“帝”,一种称王。

有关夏朝的历史记载,主要有《竹书纪年》、《尚书》、《史记》等,孔子是非常有名的改编大师,《诗经》3300多篇,删减为305篇,《尚书》也是孔子简选了100多篇而已,其他都删除了。一方面我们要赞扬儒家将一些经典传承了下来,另一方面他删除了很多历史记载,使得后人对历史产生了很大的误区。

幸亏考古界发掘了一些文字史料,从而得到了《竹书纪年》、《尚书》等的真实面貌。

夏朝怎么称呼他们的君主,这事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么我们看夏朝的君主称呼就不能以孔子删减后的《尚书》和司马迁的《史记》来找历史依据了。

根据比较原始的历史资料来看,夏朝的君主有两种称呼,一种是称“帝”,另外一种是称“王”。(《山海经》中的夏帝形象)

有关夏朝君主称呼的历史记载。一、古本和今本《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晋朝晋武帝时期发掘的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发现的,宋朝时期散失了。清朝人将古籍中有关《竹书纪年》的记载全部整理出来,发现与流通中的《竹书纪年》有很大差别,搜集整理出来的称古本《竹书纪年》。后人将之整合成《古本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分今本和古本之说,古本为真,今本为“伪”,不过今本《竹书纪年》也不完全是假的,是经过改编的。《竹书纪年》古本一出现,孔子改编的《尚书》、编写的《春秋》、司马迁的《史记》被一面倒的称为“伪史”,尤其体现在对三皇五帝和夏朝的记载,颠覆过去的认知。也就是说孔子、司马迁都是带着一定的思想意识去写历史的,有些地方进行了大改动。

譬如,舜禹禅让一事,《竹书纪年》记载的根本就不是禅让,而是被推翻了。尧被舜推翻了,禹把舜推翻了,启把伯益杀了;著名的伊尹曾经杀夏朝的王太甲。至于真伪,有待考证,但是出土的东西应该是更具有说服力。

有关夏朝君主的称呼,将古本《竹书纪年》进行对照,毕竟今本《竹书纪年》被改编了不少:

1、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

2、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

3、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王师伐有扈,大战于甘(有扈,在始平县)。(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的帝启)

这里讲夏朝的开国君主“启”称为“帝启”,但是他的部队称为“王师”,这里就已经可以了解到,夏后氏的“启”有两种称呼:帝和王。

不单单是夏启被称作“帝”,之后还有夏朝君主都称“帝”,如帝仲康、帝少康、帝芬、帝芒、帝泄、帝不降、帝廑、帝孔甲、帝昊、帝发、帝癸等,这都是古本《竹书纪年》中对夏朝君主的称呼。又记载:

自禹至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竹书纪年》古本)

看来这是“帝”和“王”都是夏朝君主的称谓了,更加偏向于“帝”的称呼。

而古本《竹书纪年》中对商朝君主的称谓只是“王”,没有“帝”,如下:

仲丁,名庄。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迁于嚣,于河上。(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的商王都是称“王”,而没有“帝”)

《竹书纪年》古本中对商朝王的记载大都是这种模式,称“王”。二、《尚书》记载。

《尚书》之中有关夏朝的记载只有四篇,分别是:《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其中《五子之歌》和《胤征》被证明是伪作,也即是后人写的,不是原来《尚书》中的文章。因此我们只能以《尚书》之中的《禹贡》、《甘誓》来看一看对夏朝君主称呼的记载了。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尚书.甘誓》)

在《尚书》中称“王”,夏启的自称。司马迁就毫不客气了,他在《史记》中是这样说的:

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绝其命。(《史记》)

司马迁直接写成了启,而《尚书》中称“王”,司马迁有点贬低的意味。(夏启发动甘之战,开战的誓词就是《甘誓》)

本人觉得,夏朝的君主称呼应该是“帝”,而“王”的称呼则较弱一些了,可能后世记载的问题。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特点,那么夏朝的精神或者气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文章开篇,我必须厘清一个观念,夏朝在历史上是存在的。关于夏朝的史料,主要见于《史记夏本纪》、《尚书.禹贡》和《竹书纪年》,在《孟子》《周礼》《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也是偶有提及。史料的考据最忌讳“一家之言”,在这么多文献的交相印证之下,夏朝的存在勿需质疑。那些质疑夏朝的,主要从夏朝是否有

  • 为什么说夏朝的问题是“中国考古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两个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哥德巴赫猜想”,我们这代人是从陈景润等的光辉事迹开始,知道了这个概念,那是“世界级难题”的代名词。要攻克它,得几代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只能是最大限度的迫近。那么所谓夏朝(存在与否)的问题呢,在像甲骨文那样的当时的内证性文书出现之前,是个根本无解的问题。它仅见于其后

  • 百度的历史有多少大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2005年08月23日在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市举行的“东盟青年节”期间,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李彦宏荣获第12届“东盟青年奖”

  • 夏商周时代的青铜工艺有哪些突出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谈谈商周时代的青铜工艺我国的青铜时代中国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发达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为祖国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界寻找石料制造石制工具和农具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种自然铜石,叫做红铜,

  • 夏朝的气质或者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朝代如人,因为人是朝代的创造者,所以,朝代的气质等同于缔造者的气质和性格,而且,这种由其缔造者赋予的气质,可影响到其王朝的终结。夏朝的气质是什么?首要分析夏朝的缔造者,启的性格。启出生的年代,人类最大的敌人已由野兽转为大自然,地震山洪繁发,启的父亲禹做为当年治水的主要执行者,走遍四方,偶然与启的母亲

  • 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夏朝”呢?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那要看你是否偏向于西方文化体系。。因为现在许多自持的文化人。受西方影响而不承认夏朝的存在。。这让我感觉有点可笑。不知是为了博取关注度还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只是觉得可悲什么时候自己华夏的文明需要西方承认

  • 夏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朝代?有什么著名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还是我国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以前的原始社会部落只有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才能生存。人们各尽所能、平均分配食物。为了生存与发展,他们必须选举公正、公平、贤能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活动和抵御外来的侵扰,而自从夏朝开始,原始社会宣告结束,中华历史开始步入了奴隶制的社会,原

  • 夏朝建立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人类的进步。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开始!夏王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铜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都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

  • 夏朝建立的历史条件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的建立,主要历史条件是:私有制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夏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可概况为奉“天”罪罚。奉“天”罪罚的法制观表现为;一方面统治者的统治依据来自于天命。另一方面打着天的旗号实现统治。夏奴隶制部落王国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

  • 夏朝的建立意味着什么时代的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意味着奴隶制国家时代的兴起。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总的一句话就是,“变成了爸爸传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