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还是我国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以前的原始社会部落只有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才能生存。人们各尽所能、平均分配食物。为了生存与发展,他们必须选举公正、公平、贤能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活动和抵御外来的侵扰,而自从夏朝开始,原始社会宣告结束,中华历史开始步入了奴隶制的社会,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彻底瓦解,开始出现了国家的雏形,部落首领也由原先的“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社会进步,到了奴隶社会,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
夏朝的著名人物首先当数开国奠基的领袖人物大禹了,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害严重,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理洪水,鲧受命治理水患,采用围堵洪水的办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势却越淹越高,鲧历时九年也未能平息洪水灾祸,《山海经海内经》说:“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虽被处死,但这时的洪水依然很大,尧也逝去,由舜主持部落联盟的大事,舜要求各个部族推荐治理洪水的人才,大家仍然推荐善于治理洪水的大夏部族首领大禹,《史记》记载:“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而且人们还推荐了益和后稷,协助大禹治理洪水,大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同作战,他视察河道,并检讨其父鲧治水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改截堵阻挡水的方法以疏通引导河川治水为主,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属性,疏通了九河,大禹正是在父亲失败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地理形势,根据水土流向的特点,变阻为导,因水之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取得了治理洪水泛滥的成功。史记载禹《史记夏本纪》: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可见大禹治水历经千辛万苦,踏遍祖国千山万水,事必躬亲、劳苦功高,三过家门而不入,不畏艰苦,身先士卒,体现了大禹公而忘私的情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后来虞舜禅让传位给姒禹。
大禹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并在涂山举行部落会盟,大禹就是在这次盟会上创造了天下九州的说法,把当时人们生活的地区划分为九大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铸造了九鼎,每一个鼎象征一个州,于是乎九州象征天下,九鼎象征掌握九州统治权,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的镇国之宝和重要礼器。一言九鼎表示天下从此一统。大禹通过涂山会盟重新规划了部落联盟的权力管控体系,为后来的夏王朝建立奠定了基础。
大禹,以他彪炳的功勋,赢得了时人的称赞,以他卓越的品格,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以他治水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大禹以他的奉献精神成就了自己,也造福了百姓,且塑造了中华文明。
后来,人民的深厚感情也恩泽他的子怀,禹的儿子启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禹便被称为“夏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