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厂是谁设立的(致使明朝灭亡的东厂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东厂是谁设立的(致使明朝灭亡的东厂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350 更新时间:2023/12/13 7:39:07

在《明史·刑法志》中有这么一句话:“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厂卫”指的是明朝专属的特务组织——东厂、锦衣卫,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便是由宦官掌握的东厂,令无数人闻名而丧胆。

明成祖设立东厂

历来人们一般认为宦官“刺臣民隐事”始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明史》里也说:“皆自永乐间始”

而实际上早在洪武六年,朱元璋就曾设立了一个叫“内正司”的宦官机构,专门负责缉查“内官失仪及不法者”

后来在洪武九年,朱元璋又设立了“绳顽司”,依旧是由宦官执掌的特务机构,负责“掌治内官、内使之犯罪者”。但根据文献记载,绳顽司的职责绝对不仅仅只限于惩治内官、内使的违法事迹。

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道:“有圬者携孥至京役作病死,绳顽司以闻。”

意思是有个泥瓦匠带着妻儿到京城干活病死了,绳顽司就将此事报告给朱元璋,这证明除了内事之外,绳顽司还负责外事的缉查。

宦官“刺事”虽始于太祖朱元璋,但建立衙署将其摆在明面上,公然违反太祖宦官不得干政这一禁令的却是明成祖朱棣

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除了重新用锦衣卫之外,另外又设立了东缉事厂,简称东厂

在建文年间的“靖难之变”中,当时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使用武力非法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最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则即位为明成祖永乐皇帝。

正因为明成祖朱棣用非法手段获得了这个皇位,加上当时一直有谣言说建文帝还活着,于是朝中许多大臣都不怎么支持明成祖。

而明成祖也不信任这些大臣,于是原先一度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宦官们便有了用武之地。

永乐十八年说

至于明成祖到底是什么时间设立了东厂,到现在也一直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在诸多说法中,永乐“初年”、“七年”、“十八年”这三种说法最令人信服。

朱棣即位为皇帝之后,杀了不少建文帝的亲信,《明史纪事本末》中说他“怀疑不自安,始设东厂”

在南京呆了数年后,自从永乐七年起,明成祖开始多次北巡,待在南方的时间越来越短,原因就是明成祖担心有人要谋害他。

加上史料里说在明成祖即位后“京师密察民俗甚严”,便有了东厂建立于永乐初年一说,不过除了东厂之外,也可能是锦衣卫等其他组织在缉查民间诸事。

而在三个说法中,又属永乐十八年这个说法影响最大,最早出自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但这个说法同时也有着一个最大的问题,那便是古籍上时常会发生的“误书”现象。

王世贞引用的是大学士万安的奏章,说东厂自建立至今五十六年,但在《明显宗实录》的多个版本中,记载的却全都是五、六十年。

况且万安上奏的时间应当是成化十八年,往前推五十六年就是宣德元年。

王世贞他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认为万安上奏的时间就是西厂建立的成化十二年,二就是没有注意古籍的“误书”现象。

所以王世贞才会从成化十二年开始往前倒推五十六年,认为是永乐十八年设立的东厂。

永乐初年与七年说

虽不能确定东厂建立的具体时间,但根据锦衣卫李宗的部分墓志铭上所述,能看出东厂并不是永乐初年明成祖还在南京的时候所设立。

墓志上提到“此去阙半万里”,也就是说李宗从浙江上入朝面圣要走五千里路。

从里程上来看,明成祖在南京显然不可能,就只剩下北京一种可能了。

而朱棣北巡是从永乐七年才开始,李宗赴任之后不久就建立了东厂。如此一来,“初年说”便不攻自破,“七年说”的可信度看起来大大增加。

但朱棣不可能在永乐七年第一次北巡的时候就建立东厂,一是时间太过仓促,第一次也就待了一年半的时间,而且次年他还御驾亲征漠北;

二是永乐七年的时候李宗才11岁,这个年龄是入选不了锦衣卫的。

东厂建立的真正时间

在朱棣第三次北巡之前,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平常备受宠信锦衣卫头子纪纲被明成祖处死,而且是以“谋反”的罪名。

所以朱棣才会选择重新设置一个机构带监管锦衣卫,并且继续加大缉查力量,这是一个证明。

而东厂的名字和北京东安门也有关系,在永乐十五年之前还没有东安门,那以东安门为根据起名的东厂自然也不会存在,这是第二个证明。

所以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五年建设东厂,这是最为可信的说法。

但明成祖设立东厂的这个决定,如同在卧榻之处饲养了一头饿狼。加上东厂不受任何部门管辖监督,宦官的权力开始无限增大,以至于全国任何一个领域都逃不开这些宦官的毒手。

甚至后来到明末魏忠贤那个时期时,皇帝也只不过是东厂宦官集团的一个傀儡。

正是因为东厂宦官势力的壮大和腐败,最常干的就是借缉查为由营私。

而他们的黑手也伸向了军队之中,瞒报人数、克扣军饷,以至于明朝中后期的军队数量和实力大大下降,才会让明朝最后随着时代而消亡。

标签: 东厂灭亡致使设立建立明朝时候什么

更多文章

  • 七夕节是传统节日吗(七夕节的四大习俗你了解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习俗,节日,传统,七夕节,了解

    七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古代的妇女节,这个节日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牛郎和织女”。我们在一些电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一些有关七夕的场景。比如说近期大火的电视剧《梦华录》,池衙内准备在七夕这天向赵盼儿求婚,两人在街边闲逛,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糖人,颜色丰富的香包,还有一对对的有情人。其实

  • 世界最大地震是多少级(智利9.5级地震是已知最大震级)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地震,震级,智利,世界,多少

    今天我们简单聊聊人类已知最大地震:震级达32,威力相当于引爆一颗月球大小的核弹。当然了,这个已知最大地震必须分已知地球最大地震和已知宇宙最大地震来说,毕竟两者威力天差地别,不能放一起讲。怎么回事呢?先说人类已知的地球最大地震,这个地震叫5·21智利地震,发生于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震级为9.

  • 亏妻百财不入是真的吗(亏妻百财不入的意思与道理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亏妻,解读,道理,意思

    古人常说:亏妻则百财不入,稍有常识的人便知道,这是教育男人们要对自己的老婆好,但仅仅如此吗?这背后又存在着哪些逻辑呢?其实很简单。人常说,一个女人可以影响家中三代人的运势。如果家中的女主人整天愁眉苦脸,怨气横天,教育出的子女自然不会心境平和,人才讲究智商,情商,逆商,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女人如何将自己

  • 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前一句(举头三尺有神明完整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苍天,举头,抬头,神明,完整

    中国有句老话: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生而为人,要行善积德,多做善事,利益他人,集福于己,福生无量。自古:人有千算,天则一算。人生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事,我们却无法做合理的解释,人的营谋算计,时常会失灵失策。因为人总是忘了,老天也有一算,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小算盘

  • 喜剧演员马丽是哪里人(喜剧女王马丽的成名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名史,马丽,喜剧,演员,介绍,女王,哪里人

    011982年,在辽宁丹东一个家境优渥的家庭里,一个小女孩呱呱坠地,父母为她取名为:马丽。可不是游戏里那个“超级玛丽”,小时候的马丽,长得像个洋娃娃,母亲对这个女儿也格外疼爱,把她当小公主来养,常常会买精致的公主裙,将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羡煞旁人。她的老搭档沈腾,已经早她3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出生,由

  • 春卷的寓意和由来(关于春卷的前世今生及传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卷,寓意,传说,由来,故事,前世,今生,关于

    老北京流传这样的谚语:“一卷不成春”中、“隆盛堂的春卷——里外不是人”,等等,这都是跟一种小吃——春卷有关。立春吃春卷,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就像端午吃粽子,大年三十吃饺子一样,伴随人们千百年来的延续,春卷也叫春饼,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由此也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习俗由来已久。春卷,在另外一

  • 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什么(景泰蓝本名叫铜胎掐丝珐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铜胎,景泰蓝学名,珐琅,俗称,本名,什么,我们

    景泰蓝,新中国送出的第一份国礼的背后,是林徽因的舍命挽救人生短暂,若不留下一些什么,怕是人间便彻底没有了过去的痕迹,但有什么存在是能够逃脱时光洪流,始终流传在世的呢?便是那经典的传统手工艺品,同样会在历史进程里渐渐消失殆尽。就像景泰蓝。现如今说起景泰蓝,中国人首先想起的形容词肯定会是"国宝级文物"和

  • 瓦当是什么意思与作用(中国古代瓦当图案大全及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瓦当,寓意,图案,意思,大全,作用,中国,古代,什么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瓦当的下面是椽头,“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瓦当,这些传统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建筑装饰构件,作用可不小,它们保护屋檐的椽

  • 李逵为什么说怕武松(为何李逵不敢在武松面前做出格的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松,李逵,做出格,面前,为何,为什么

    梁山108将中,有三位步下将是最著名的;一位是鲁智深,因其正义,一生为旁人打抱不平,最终圆寂成佛,而出名,被视为水浒第一活佛。一位是武松,因其勇决之气,打虎、打神(蒋门神),专打天下硬汉,总在绝境中爆发出逆天般的能力而出名,被视为水浒第一好汉。另一位就是李逵,因其极端,一张面孔上写着“天真烂漫”(金

  • 小娘惹月娘最后嫁给谁(新版小娘惹的大结局剧情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惹月娘,解读,剧情,结局,最后,新版

    翻拍版的《小娘惹》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许多评论,虽然这部剧的收视率很高,但是观众对此剧的评论却有高有低。新版的《小娘惹》作为翻拍剧自然会吸引很多原剧粉,除此之外,这部剧的播放资源很好。央视播出的剧,一般都非常符合中老年龄段观众的观看需求,所以高收视对于这部剧来说是一点也没有难度的。这部剧在演员的服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