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百科韩信 历史百科韩信是谁

历史百科韩信 历史百科韩信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362 更新时间:2024/1/5 5:16:31

韩信历史?

秦末大乱之际投奔项梁项羽,未得重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制定“汉中对策”,申军法,设还定三秦之计。

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

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拿下齐国后全歼过来支援的龙且二十万楚军。

韩信攻打楚国,项羽恐慌,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

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李白韩信历史关系?

没关系,韩信是西汉初期人,李白是唐朝诗人

韩信和关羽历史?

不是一个朝代的,韩信是西汉初年的人,帮助汉高祖打天下,关羽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里面的人,是刘备的兄弟,二者相隔几百年

武圣关羽和国士无双韩信

韩信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最开始在投奔项羽的时候没有得到重用,但在后来投靠刘邦之后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成功的在战场上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因为指挥军队非常出色,也传出了兵仙的名声。军事才能非常高的韩信却在政治觉悟方面表现得很迟钝,而且智慧谋略方面也稍逊一筹,在拥有极大权力和实力的基础上,居然被一个女人设计陷害,不幸身亡。

三国的关羽虽然在后面被尊为武圣,而且最开始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俗,当时被曹操捉住也舍不得杀掉他这个人才。可谁想到最后在麦城的时候却因为没有防范盟友而被偷袭,这也就算了,在逃跑的时候还被人埋伏,直接被活捉,和我们想象中死得轰轰烈烈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刘邦杀韩信剧情百科?

刘邦没直接杀韩信,是吕雉与萧何密谋杀韩信的。当然是得到刘邦许可的。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错在于只想做刘邦手下的王,没有称帝欲。有人劝进也不听,不如宋太祖赵匡胤顺时应变,黄袍加身。

关于历史韩信的绰号?

韩信开始在楚霸王项羽麾下做执戟郎中,后来萧何举荐在刘邦账下登坛拜帅。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打败项羽后助刘邦一统天下。后来被封:楚王!淮阴侯!刘邦过世后,吕雉为了铲除异己,巩固政权,将韩信杀害,享年32岁。后得成语:狡兔死,走狗烹!淮阴侯是他的称号!

最菜韩信历史战绩?

韩信现在的战绩不行了,打野效率比较低,中后期团战一点作用都起不到,进个团就被秒杀,还能有什么好战绩。

关于韩信的历史故事?

历史上关于韩信的故事大全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见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元年,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1.高地葬母

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韩信将母亲安葬在这块高地上,似乎在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韩信虽然是一个穷苦孩子,但是将来一定会发达的,待有朝一日成功之时,一定会为母亲安排风光的守冢。

2.怒绝亭长

韩信在下乡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上就把饭吃了。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3.漂母之恩

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许多老妇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意思是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

4.胯下之辱

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5.项羽事楚

命运多舛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6.离楚归汉

韩信离开楚军,投奔刘邦,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己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日仰视,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7.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8.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9.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与韩信议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师东征。当时出征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问韩信该如何进兵,韩信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于是派了兵士几百人,装作去修建栈道,自己却率领三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偷渡陈仓。

10.断水塞流,大破联军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与齐楚联军对峙于潍水。韩信连夜秘密派人装满一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河水变浅了。次日上午。当齐楚联军刚刚走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扒开沙袋,飞泻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计其数。韩信回兵追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齐楚联军主帅)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

11.四面楚歌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该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人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己去,自剔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12兔死狗烹

韩信是刘邦夺取天下的第一功臣。然而韩信的智谋和才能又深深为刘邦所嫉妒。当项羽的军队被打败后,齐王韩信的军队就被刘邦夺取了。不久后,刘邦又设计抓捕了韩信,韩信就说了,果然像有人说的那样,"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帝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我当然也该被烹杀啦。虽然这次刘邦没有杀韩信,但把韩信贬为淮阴侯。

韩信历史故事50字?

胯下之辱韩信因卑微的身份,使他经常受到恶霸的欺凌。最严重的一次竟然记入了历史,史称胯下之辱。

话说有一群恶少想找点乐子,他们当众羞辱韩信,其中一个恶少对韩信:看你身材高大,又喜欢佩剑,但胆子很小,有本事的话,你敢拿剑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思前想后,也知道把他弄死也得不到什么好结果,所以只能忍着从他胯下爬过,受到众人的耻笑。

韩信做的是对的,好男儿应忍一时之气,如果当时冲动的话,会杀掉那个恶少,但凭韩信当时的实力,双拳难敌四手,自己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甚至命也就玩完了,如果不受这次胯下之辱,那后来那个最有故事的男人可能都不复存在。

“韩信点兵”的历史故事?

韩信点兵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口诀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开一枝,

七子团圆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刘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语言这样表述:

“一个正整数,被3除时余2,被5除时余3,被7除时余2,如果这数不超过100,求这个数。”

《孙子算经》中给出这类问题的解法:“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用现代语言说明这个解法就是:

首先找出能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数70,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1的数21,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1的数15。

所求数被3除余2,则取数70×2=140,140是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数。

所求数被5除余3,则取数21×3=63,63是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3的数。

所求数被7除余2,则取数15×2=30,30是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2的数。

又,140+63+30=233,由于63与30都能被3整除,故233与140这两数被3除的余数相同,都是余2,同理233与63这两数被5除的余数相同,都是3,233与30被7除的余数相同,都是2。所以233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一个数。

而3、5、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故233加减105的整数倍后被3、5、7除的余数不会变,从而所得的数都能满足题目的要求。由于所求仅是一小队士兵的人数,这意味着人数不超过100,所以用233减去105的2倍得23即是所求。

这个算法在我国有许多名称,如“”,“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神奇妙算”等等,题目与解法都载于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中。一般认为这是三国或晋时的著作,比刘邦生活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算法口诀诗则载于明朝的,诗中数字隐含的口诀前面已经解释了。宋朝的数学家把这个问题推广,并把解法称之为“大衍求一术”,这个解法传到西方后,被称为“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而韩信,则终于被刘邦的妻子诛杀于未央宫。

请你试一试,用刚才的方法解下面这题:

一个数在200与400之间,它被3除余2,被7除余3,被8除余5,求该数。

(解:112×2+120×3+105×5+168k,取k=-5得该数为269。)

历史虞姬和韩信谁厉害?

当然是韩信厉害,因为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韩信原归属项羽,但不得重用。他结识萧何后,十分受萧何赏识,并被刘邦拜为将军。他作为统帅,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吕后诛杀。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生物历史百科 生物历史百科全书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古生物学,地质学分支学科,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科学。既是生命科学中唯一具有历史科学性质的时间尺度的一个独特分支,研究生命起源、发展历史、生物宏观进化模型、节奏与作用机制等历史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又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化石,用以确定地层的顺序、时代,了

  • 宋代历史百科 宋代历史百科百度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宋代的“贵州”曾经是历史上贵阳的名称。贵阳开始称“贵州”是北宋初期的事。据地方志书记载,北宋初年,彝族先民的一支乌蛮人(旧志书称乌蛮,或卢鹿族,亦称罗罗族)占领了贵阳,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乌蛮首领普贵朝贡于宋王朝,宋太祖赵匡胤有《敕普贵书》,其文称:“惟尔贵州,远在要服。

  • 香港历史-百科 香港历史简介资料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香港”此名称由来,有说法指源于香港盛产和出口香木,因以为名(运送香料的港口)。19世纪,英国军队在香港登陆,在本地渔民口中得知“香港”发音后,HongKong拼法由此沿用至今。香港历史简述公元前214年(秦朝),秦军南征百越,纳香港入秦版图。此后香港一直在中华主体政治框架内。公元736年(唐朝),唐

  • 百科历史文史 历史文化百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送花是起源于汉族的生养仪俗,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领会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点困扰?知道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的意义吗?知道探病时送百合要先作些处理吗?等等,要很好的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这种艺术。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

  • 历史百科趣味 历史百科趣味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有一天夜里,隋炀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种非常漂亮的花,但是不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产在什么地方,醒来以后,就命令人把他梦中的花画成图形,张皇榜寻找认识者,正好当时在扬州见过琼花的王世充恰好在京城,看到这张皇榜,便揭榜进宫,对隋炀帝说,图上所画之花叫做琼花生在扬州,隋炀帝听后,很想见一见,便开运河,造龙舟

  • 历史百科排名 历史百科排名前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先西汉后东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先西晋后东晋),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 长城历史百科 长城历史百科全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北京长城饭店北京的一家五星级酒店,距离使馆区、国际展览中心仅有5分钟的路程,距离首都国际机场、紫禁城、天安门和秀水市场仅有25分钟车程。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日出,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

  • 传销历史 百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送花是起源于汉族的生养仪俗,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领会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点困扰?知道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的意义吗?知道探病时送百合要先作些处理吗?等等,要很好的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这种艺术。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

  • 有名的古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感请!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历史名人灿若星辰,实在举不胜举,下面从各个领域列举一些代表性的人物教育家,思想家代表人物:生命的大智者老子,至圣先师孔子,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不是醇儒的荀子,积极而潇洒地退守者庄子,墨家创始人墨子,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心学创始人王

  • 区域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中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你怎么了?庙底沟文化是以晋陕豫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区域文化。记得采纳啊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既要欢迎国内外优秀文化在当地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区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影响力。(2分)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古’得更加灿烂”;对红色文化要结合时代特点发扬光大,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