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是什么)

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60 更新时间:2024/1/24 9:30:32

中国汉代织机的历史?

我国早期的纺织工具经历了由原始腰机到固定台式织机的发展过程。史前时期人们用腰机够地而织。根据腰机部件的尺寸推测,河姆渡人织到的布幅宽约20厘米,至良诸文化时期,布幅宽约30厘米。

织机部件和布幅的变化反映,最早的国定织机可能出现在西周时期,其形判无法推测。春秋战国至汉代在继续使用腰机的同时,国定台机得到逐步推广,台机规格也走向统一,布幅统一为50厘米左右,官府把这一尺寸以法律形式国定下来。海南岛汉代的广幅布幅宽可能在70厘米左右,超出汉代普通布幅20厘米,它应是在用腰机原理改制的国定台式平织机上织制的

中国汉代纺织机的历史?

汉代的纺织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而且染色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万紫千红的颜色。

汉代纺织品以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湖北江陵秦汉墓出土的丝麻纺织品数量最多,花色品种最为齐全,有仅重49克的素纱单衣、耳杯形菱纹花罗、对鸟花卉纹绮、隐花孔雀纹锦、凸花锦和绒圈锦等高级提花丝织品。还有第一次发现的印花敷彩纱和泥金银印花纱等珍贵的印花丝织品。沿丝绸之路出土的汉代织物更是绚丽璀灿。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遗址东汉墓出土有隶体“万世如意”锦袍、“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手套和袜子等。毛织品有龟甲四瓣纹、人兽葡萄纹、毛罗和地毯等名贵品种。在这里并首次发现蜡染印花棉布及平纹棉织品。

汉代河套的历史?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发展农业。

周朝之前,属于狄人的匈奴人(归属存在争议)生活在河套。春秋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东部。秦朝统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汉时,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东汉时,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北宋时河套被西夏和辽朝所分别占有。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抗战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于此,兴修水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光绪年问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黄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现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纵横交错。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

汉代滁州历史?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滁地曾是诸侯争霸的分野。

吴楚相争,攻战频繁,这里先属吴、越,后属楚,故有“吴头楚尾”之称。

公元前559年,楚国令尹子囊率舟师沿滁河打到吴国的棠(今南京六合),当回撤到滁河叫“皋舟之隘”的地方(今南谯区汪郢与全椒县陈浅之间),被埋伏的吴人打得大败。

秦汉一统天下分封郡国,江淮地属九江郡(又曾为淮南国)。

在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上,发现多处秦汉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古文物,印证着当年车辚辚,马萧萧,旌旗猎猎的铁血场面,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楚汉相争霸王别姬一路悲歌的故事。

定远有虞姬墓遗址,其博物馆内存放的汉画像石在淮河以南绝无仅有。

三国两晋时期,滁河称为“涂(chu)水”,今滁州市区一带称为“涂中”。

三国时,江淮为魏吴争战之地,境内置县多因战乱而废弛。

曹魏在江淮地区的争夺,构成对孙吴都城建邺(今南京)的直接威胁。

吴军截涂水(滁河)筑“涂塘”,以水代兵,阻挡魏军。

史载东吴与魏交兵,吴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吴王孙权遣兵10万,作堂邑(滁河下游今南京六合)涂塘,水淹北道,以阻魏兵南侵。

所谓“涂塘”就是堰滁河水为塘。

两晋之时,“涂中”为江淮军事重地。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晋武帝发六路大军攻吴,派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出击“涂中”。

翌年2月,吴主孙皓遣使献玺于涂中,“一片降幡出石头”宣告投降。

石头城即东吴都城建业(今南京),那时的“涂中”之城镇就是南京的桥头堡了。

西晋“八王之乱”时,东晋元帝司马睿为琅琊王、南下建康(南京)镇东将军督都扬江明交广五州诸军事时,曾在滁州西南山中避难,运筹帷幄蓄势渡江,在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

今之滁州琅琊山就是唐代人因晋元帝司马睿曾“驻跸于此”而命山名。

东晋南朝270多年间,南方的政治形势很不稳定,战争较多,政权更迭。

北方民族不断南侵,南北割据对峙,大体沿淮河为界,江淮之间首当其冲成为战乱的前沿。

咸安元年(371年)大司马桓温破前秦王鉴、张蚝军于全椒城内积玉桥。

太元四年(379年),兖州刺史谢玄率三万精兵进驻白马塘(天长东北)打败前秦军队,安定江北。

南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置新昌郡,治涂中镇(滁州市区)。

大同二年(536年)置谯州。

陈太建七年(575年),移盱眙之北谯州于涂中镇,改称南谯州。

在东晋建立前后的数十年间,中原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流向南方,其中有士族地主,也有大量的劳动力,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技术也随之而来,这对于推进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与南朝统治中心建康一江之隔的“涂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地位重要,演变加剧。

东晋统治者在南渡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置了与侨人籍贯同名的州、郡、县以及行政机构,叫做侨置,在当时也造成了一些建置版图的混乱。

涂水流域在这一段时期内,建置迭更频繁,撤并立州郡县不断,曾先后侨置过顿丘、南谯郡等。

公元473年,刘宋元徽元年设立新昌郡,新昌城(即今滁城)成为郡治所在。

其后100余年间,又先后设过谯州、南谯州等。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式设立滁州建置,州治在今滁州市区,隶属于扬州江都郡。

自隋初始置滁州至今近1500年,滁州建置虽代有变迁,兴废交替,但滁州之名在唐宋元明清一统朝代却少有更改,滁州辖境相当今市区和来安、全椒两县及南京市浦口区部分地区;濠州辖境相当今凤阳、定远和明光;天长属泗州。

唐朝时,全国分为十道,市境属淮南道。

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滁州,置三县,即清流、全椒、永阳(三县隶滁州,治今滁州市区)。

钟离、定远、招义(三县隶濠州,治今凤阳县)、天长(隶泗州)。

其中永阳县建置于景龙三年(709年),五代十国时期改永阳县为来安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滁州为永阳郡属淮南道扬州。

天宝七年(748年)因改唐玄宗诞日“千秋节”为“天长地久节”,千秋县亦更名为“天长县”。

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加剧。

天宝元年11月,淮西节度使刘展反唐,攻占滁州。

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庞勋率农民出身的戍卒起义,义军将领丁从实率数千人攻破滁州,杀死刺史高锡望。

到了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农民军扫荡江淮,攻克滁州。

唐朝灭亡后,经历了50年南北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

滁州先置于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建立的吴国统治,后为南方“十国”的南唐政权所辖。

(937年)杨行密部将徐温养子徐知诰(原名李升),夺取吴政权,都金陵,建国南唐。

滁州成为拱卫金陵的江北重镇,南唐同光元年(923年)在滁州西北关隘处建清流关,雄伟险要,扼南北交通。

柴世宗领导的后周与南唐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军破清流关,大破南唐兵马,攻占滁州城。

世宗率军亲征,夺取南唐在江淮的十几个州县,南唐求和,后周与南唐隔长江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滁州成为前沿。

柴世宗和后来成为宋太祖的赵匡胤在滁留下很多传说。

如全椒神山寺有一口“柴王井”。

北宋统一后,改道为路,宋代地方上有路、府、州、军、监之设。

监设于矿冶、牧马、铸钱、产盐地区,军设于要冲之处。

监、军多与府、州同级,府多设于较大而重要的州,各级长官称为知某府事、知某军州事、知某。

汉代陶俑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可以反映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制陶水平等;历史研究价值方面,包括中国制陶史的发展情况,陶俑的装束反应但是人们的衣着,社会各阶层的历史面貌,还可以为研究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发展提供资料等等。

汉代投壶历史价值?

河南博物院收藏了一件绿釉陶投壶,器型完整,色彩鲜明,与《礼记》所记“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颈二寸半,容斗五升”的形制相似,是汉代陶器中不可多得的一件精品之作,为研究汉代投壶形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汉代历史馆介绍?

展览馆利用原汉文化交流中心,投资1500万元,以汉代历史为切入点,分汉风厅,汉源厅,汉韵厅,汉礼厅等四个展厅,充分利用实物,文字,图片等资料,结合现代电声技术,全方位多形式地展现了大汉朝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科技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卓越成就,呈献出一部鲜活的汉代史。

汉代钩镶相关的历史?

钩镶这种武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相对较少。"钩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钩引,用之宜也。"《释名释兵》刘熙

钩镶是一种汉代常见的、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上下有钩,上钩约长25CM,下钩约长15CM,中为后有把手的小型铁盾;盾为圆角方形薄铁板,前面有突出的尖;钩为圆柱形的长铁铤,均稍向后弯;上钩顶端为锐尖,下钩末端为小球;两钩中间连接盾后的把手;盾用以推挡,钩用以钩束。

中国汉代时期的国花?

应该是樱花和菊花,因为中国汉朝推崇樱花和菊花。

另外唐朝推崇樱花和牡丹。宋朝推崇菊花和莲花。明朝推崇梅花。满清的慈禧指定牡丹为国花。国民政府定梅花为国花。共和国默认牡丹为国花,钱币和护照都有牡丹标志。

益阳汉代历史名人?

益阳历史名人有:胡林翼,齐已,周立波,段德昌,潘志强,陶澍等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秒懂百科长城的历史(长城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害怕点球,全称:罚球点球。当比赛进行中,一队在本方罚球区内由于违反

  • 头条百科俄罗斯历史人物(俄罗斯 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1745年9月16日1813年4月28日)俄罗斯帝国元帅、大军事家,由于在战斗中瞎了一只眼睛,故人称”独眼将军“。出身于军事工程师家庭。在炮兵工程学校毕业。曾指挥独立支队;参加过对土耳其的战争。战功卓著。受伤后到外国治疗。回国后晋升极快。写过专门的军事训练指南,制定出一套新的战术方

  • 儿童历史大百科思维导图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以时间为线索,时间轴,填写事件,贯穿事件1、先把纸张横过来放,这样宽度比较大一些。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的主体形象的中心图像。再用水彩笔尽任意发挥你的思路。2、绘画时,应先从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枝代表关于你的主体的主要思想。在绘制思维导

  • 读儿童历史百科绘本心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开始三岁最好是图多字大且字少的清晰,色彩鲜艳的以故事为主,让孩子可以参与进故事用途来自己讲故事,锻炼宝宝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同时可以认识一些字。选择适合三岁宝宝阅读的图书,关键在于家长怎么选择好的图书?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基础。图画故事书促进儿童多元智能

  • 百科揭秘中国历史视频(百科揭秘中国历史视频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先西汉后东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先西晋后东晋),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 2022广州一模历史百科(广州一模2021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七月二十五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模的主要作用旨在让学生查摆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漏洞,顺便在接下去的一段复习时间中找出自己的差距,以便在为高考的提分“加大油门”。据一些平时在学习上比较勤快的考生表示,高考的分数一般会比一模的分数高出30分到40分左右。成绩可以从广州市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查询。因为

  • 播放儿童历史大百科的视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同步就是指你的浏览器登录之后使用的记录或者看的消息以及你的搜索保存、收藏等都可以在其他电脑或者手机上可以同步使用。不过手机qq浏览器是挺好用的,它的画面简洁、清新,可以登录使用,一键同步功能也很不错,而且下载东西的话还可以自己选择下载位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设置步骤如下:1、启动UC浏览器,点击菜单

  • 历史人物李瑾忠百科(历史人物李瑾忠百科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名人姓名中带瑾字有以下几人:1、诸葛瑾,祖籍琅邪阳都,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2、刘瑾,明朝,祖籍陕西兴平,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太监,从此改姓刘;3、刘瑾,北宋,祖籍吉州,宋朝大臣,参知政事刘沆之子;4、公瑾,周瑜,汉末名将,祖籍庐江舒县,洛阳令周异之子;

  • 历史大百科小说排行榜(历史大百科小说排行榜最新)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架空历史类,很多的。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极品家丁回到明朝当王爷赘婿步步生莲银狐庆余年锦衣夜行醉枕江山汉乡江山美色夜天子民国之文豪崛起医统江山神话版三国楚氏春秋唐砖偷香调教初唐带着仓库到大明1.《诸事皆宜百无禁忌》作者:木沐梓2.《花重锦官城》作者:凝陇3.《我有一座道观》作者:小时你个渣渣4.《道姑花

  • 国色天香美称是诗人谁所作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赏牡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描写京城长安牡丹盛开的七言绝句。诗中“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成为传颂千年赞美牡丹的诗句。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了作者的个人抱负与情感,只有真国色方能动京城。此诗描写了京城长安花开时节的盛况。《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