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李四光的资料?
资料: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湖北黄冈人,蒙古族,中国著名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东北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的首任院长。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等职。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四光名言?
1、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李四光
2、我们地下的石油储量是很大的。李四光名言
3、我们要有雄心壮志,但必须避免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名言
4、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李四光
5、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李四光
6、观察、试验、分析是科学工作常用的方法。李四光
7、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李四光
8、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李四光
9、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李四光
10、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1]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身高?
1950年底,住在遂安伯胡同的人们,突然发现小巷中多了一位慈祥的老人。他身高大约1.75米,在当时算是高个子。他身材消瘦,穿着一件干部服,饭后常在胡同里散步,碰见街坊们,总是热情地打招呼。这位老人就是李四光。
李四光的特点?
李四光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学生,上学的时候,他的老师就觉得他有很多天分。一天,上对对子的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独角兽。同学们一见就蒙了,有说大马蜂的,有的说是小壁虎,还有的说是大老虎。各样说法莫衷一是。这时,李四光想了一会儿说比目鱼,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点了点头。他的说法也不是没道理,因为比是成对的意思,和独相对。
李四光酷爱地质学,更爱石头,不管在何时何地看到有研究价值的石头,他都会停下脚步全身心去研究。有一天,李四光带着自己的女儿玲玲去公园玩,在公园的草丛中李四光发现了一个极为研究价值的石头,于是,他开始全身心的观察这颗石头以至于她女儿喊他都没听见,就是他这种研究石头如痴如醉的精神,以至于成为一名伟大的地质科学家。
我们都知道李四光是因病去世的,在去世前他曾因工作劳累致使健康状况很差,但他时常带病坚持工作,万不得已才去医院住院治疗。在1957年11月,李四光的肾病加重,小便带血,背部生疔(dīng),住进了北京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手术刀口并没有完全愈合,他坚持返回了工作岗位。他的敬业精神一直支持他完成许多地质学领域的研究,为我们后人提供研究的理论基础。
李四光将自己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他是我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是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李四光背景故事?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李四光的地位?
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人民。他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李四光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李四光的简历?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中国著名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东北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的首任院长。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等职。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四光的祖籍?
湖北黄冈。
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等职
李四光,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字仲揆。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了孙中山在日本创建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是我国地球学和地质学的奠(din)基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kān)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ku).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样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bǎo),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忙妈妈干活.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chǔ)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留意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之后,李四光独自一人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后,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