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厉的历史人物?
姓厉。
姓厉的名人,经济学家厉以宁。
原来感觉不是什么稀有的姓氏,因为小时候在老家姓厉的人挺多的。我爸还以为厉姓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姓。因为在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就有这么多姓厉的同胞。。。。。。然后出了省,从来就没见到同姓的同胞。
自我介绍就是我姓厉,厉害的厉,如果觉得太狂躁了,就是“不是那么很厉害的厉”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姓吧,厉的本意是巨大的山石,同砺。后来有了磨刀石的意思,后来有了严苛的意思。一般帝王的谥号里面带厉字的都不是很好,“杀戮无辜曰厉”。厉氏的来源主要有一下几种。
1.神农后人,神农氏姓厉山,或者烈山。这里厉和烈其实是一个字。厉山指的是大石山,以后大家要是遇到姓烈的小伙伴就知道他是神农后人啦!
2.周厉王后人。现在很少有人会自称是周厉王的后人啊。想想“道路以目”,“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这些话,大家就知道为啥大家都不想跟周厉王扯上关系了。
3.姜尚后人。姜子牙分封到齐国,产生了两个“li”姓。一个是分封在历山,“历”姓。一个是齐厉公,“厉”姓。齐厉王也是暴虐成性,后来被本家造反杀了,造反的本家都战死了,没人当国君了,大家就拥立厉公的儿子为齐国国君,齐文公。然后齐文公就把当年造反杀厉公相关联的70+人都杀了。(谁能更儿戏┐(′-`)┌)
4.安史之乱造反的李唐后人。造反失败,因为是李唐同姓,主要人物都死了,有没有那么大罪,但是也参与了的,基本都是被贬然后改姓“厉”。原来这段历史是被尘封了的,别人不问,大家也不说。直到海曲厉氏寻宗,才查出来这段往事。被贬之后这一支厉氏,从当时的国都一路向南,到达现在的东南沿海,再一路北上到达现在的山东,也就是海曲厉氏。
割---------------------------------------割
厉姓应该不算稀有姓氏,但是经常被写错啊,主要就是写错成“李”,“历”,“栗”(这个姓明明更少见),“力”。尤其是“历”,我就见过一边看着我的名字抄写还抄错了的。现在问我名字我都要求自己写⊙ω⊙。
然后就是,现在网文里面好像认为厉这个姓很酷还是咋的,还有一些角色用这个姓。有同学就跟我说,见我之前还以为我是小说男主。。。。。。
厉害厉害,是在下唐突了,在下先退下了。
姓东方的历史人物?
东方不败,电影里常常有这个历史人物。
姓武的历史人物?
武亿:清代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创办范泉书院,亲自讲学。治经史,精于考订金石文字。著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证》、《偃师金石记》、《授堂诗抄》等。
武禹襄: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祺:元朝人,著有《宝钞通考》。
武汉臣:元代戏曲家,所作杂剧甚多,今知有10种。
武元直:明昌间名士。善画山水,能诗文。作品有《莲峰小隐图》、《渔樵闲话图》、《东坡游赤壁图》等。
武宗元:北宋著名画家,善画道鬼神,行笔流畅。
武则天:中国第一位女皇帝,君临天下21年。
武训: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为穷人创办了堂邑.馆陶.临清三县义学.
一姓的历史人物?
一鸣
(公元1932~),字苦军,号墨痴;河南南阳人。著名当代书法家。中国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铁流美术书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1984年创办《北京一鸣书法学校》(今一鸣文化艺术学校),任校长兼书法讲师,是著名书法家,世界艺术名人,成绩显著,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和全国“先进军队离休干部”光荣称号,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解放军报》、《北京日报》和《晚报》等几十家新闻单位进行报导播放
姓淦的历史人物?
孙嘉淦(1683年-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谏而出名。孙嘉淦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自此踏入仕途。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等小官,此后历任国子监司业、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二月,孙嘉淦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谥号文定。
姓崔的历史人物?
唐代诗人崔颢、崔护,东汉末年崔州平
姓权的历史人物?
权德舆(759~818),唐代文学家。
权会(约500-约575),北朝齐臣。字正理,河间(河北任丘)人。
权景宣,北周将领。字晖远,天水(今属甘肃)人。
权武,隋将领,天水(今属甘肃)人。权万纪,唐臣。
权怀恩,唐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权龙褒,唐臣。
权皋:(生卒年不详),著名唐朝大臣。
权谨是载入《明史》的“孝义”典范人物,曾历光禄署丞,文华殿大学士,后又任通政司右参议。
姓蹇的历史人物?
蹇叔:春秋时秦国大夫,有贤名,为百里奚所推荐,秦穆公任为上大夫。
蹇义:明代大臣。字宜之,初名,巴县(今属四川省)人。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授官中书舍人。
蹇达(1542年-1608年),字汝上,更字汝循,号理庵,巴县(时治今重庆主城区)人,明初明臣蹇义六世孙。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蹇达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抗倭名将,为我国古代国防呕心沥血,无愧于“民族英雄”这个称号。
姓夏的历史人物?
夏侯渊,曹魏名将。字妙才,夏侯敦族弟,与曹操是连襟,勇力过人。曹操年少时在家乡犯了案,夏侯渊为他顶罪,曹操又设法把他拯救出来才免于难。为人颇重义气,有一年饥荒,夏侯渊为了养活死去弟弟的孤女,他放弃了自己亲生儿子。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渊随曹操而起,并常年转战各地,克昌,剿雷绪,攻马超、逐韩遂,灭宋建,平诸羌,当时号称“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战功极多。封为博昌亭侯,征西将军,假节。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倾全国之军攻打汉中,次年于定军山为蜀将黄忠突袭,战死.
夏侯淳(?-?),字孝冲。中国谯国谯人,中国西晋文学家,为夏侯威的孙子,夏侯庄的儿子,夏侯湛的弟弟。他任官最高至弋阳太守。他有一个儿子叫夏侯承.
【夏】XIA
一、姓氏源流
1、出自姒姓。
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姒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出自妫姓。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
3、改赐姓或其他。
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明时元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土家、蒙古、回、满等族有夏姓。
4、得姓始祖:夏启。
相传帝禹死后,其子启打破禅让制而即位。夏立国四百年,共传十三代,十六王,末帝夏桀暴虐无道,国人怨恨,而此时黄帝子姓后裔商汤却因仁德,深受拥戴。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姓。夏启因开国君主之位,而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姓兰的历史人物?
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南朝梁将领。随父北征,屡立战功,因为军功先后封光烈将军、平西校尉、梁州刺史,进爵为侯,智武将军,增封二千户,衡州刺史。诏加散骑常侍,进号仁威将军,至衡州,进号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在州有惠政,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德,诏许焉。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寻改授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广州刺史。既至任所,前刺史南安侯密遣厨人置药于食,钦中毒而卒,时年四十二。
兰京:又作兰固成,梁朝勇将兰钦之子。在与东魏交战时被俘,分配到高澄府中当厨子。兰京家人多次请以重金赎之,高澄皆不许。公元549年,兰京刺杀高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