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百科全书的介绍?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选取了近400个知识主题,以5000多幅彩图展示出2000多个知识点,图文并茂、知识丰富。《中国儿童百科全书》除注重知识内容的百科性和权威性外,在编辑思想、编辑理念和编纂模式上,实现了全面创新和突破,填补了我国以图为主的原创儿童百科全书的空白,获得了包括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全部国家级大奖。
北京城历史资料介绍?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设计时曾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
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由于元顺帝不战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是由于城池过大,不利于防守,于是徐达决定将北城墙向南移2.8公里,放弃城北的城市建设预留用地。同时用城砖将城墙外侧包砌起来,以提高其防守能力。
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就藩于北平。1379年燕王府竣工,1380年朱棣之国。
靖难之役
1398年,朱允继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1399年(建文元年)四月开始削藩,史称“建文削藩”。
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于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又称京城。
1406年(永乐四年),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并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内。次年西内落成。
1409年在昌平天寿山营建寿陵。
1416年(永乐十四年)起,开始摹仿南京故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太社稷、万岁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五府六部衙门、钟鼓楼,同时将南城墙南移0.8公里,以修建皇城。
1421年(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此后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坛和山川先农坛。
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又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主要工程包括: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
整修之后的京城周长45里,形成了极其坚固的城防体系。在京城远郊建设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极城和内长城等防御设施。
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部的入侵。
1476年(成化十二年)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开始修筑前三门外的关厢城(三座独立于城门之外的小城),但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民情汹惧,工程不久即停止。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外郭城。
最初规划的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
由于工期浩大,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得到嘉靖帝的许可。后因用兵频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没有再筑。
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门的瓮城。嘉靖初年还在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
由此形成的北京城布局此后一直延续了近400年。
基本沿袭明朝北京城的格局,但裁撤了皇城的设置,将明代皇城内的大量内廷供奉机构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的大量衙署、府第、仓库、草厂也改为民居。
清朝还在北京城内修建了大量黄教寺庙、王府,并在西郊修建了三山五园等皇家园林区。
1911年清朝灭亡后,对北京城池进行改建,为改善交通和修筑环城铁路,先后拆除了正阳门、朝阳门、宣武门、东直门、安定门的瓮城,皇城城墙和东安门。1924年在内城城墙上新开和平门,1937年开辟启明门(建国门)和长安门(复兴门)(这两个其实是豁口)。
1949年之后,对北京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工作。朝鲜战争期间,为便于疏散民众,在内城城墙上增开了东四十条、小街、新街口等豁口。
外城城墙、城门和角楼于1951年至1958年拆除。
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于1950年代拆除。
内城城门和城墙先后于1965年至1969年拆除。内城护城河的东西南三面也加盖改为暗沟,成为城市下水道系统的一部分。
北京城池遗存的只有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内城护城河北段,以及北京站和西便门两处城墙残余,另外永定门被重建。
北京城池分四重,即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城各有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
又称“京城”、“大城”。城墙高12至15米,底厚20米顶厚16米,上有女墙。有城门九座,角楼四座,水门三处,敌台一百七十二座,雉堞垛口11038个。城外有宽30-60米的护城河。城有九门:
正阳门(前门)
崇文门(哈德门)
宣武门(顺治门)
阜成门(平则门)
西直门
德胜门
安定门
东直门
朝阳门(齐化门)
外城
1553年(明朝嘉靖三十二年)间增筑。又称“国城”、“外郭”。城墙长28里,高7.5米至8米,底宽约12米,顶宽约9米。有七门:
永定门
左安门
右安门
广渠门(沙窝门)
广安门(彰义门)
东便门
西便门
1926年(民国十五年),北洋政府在宣武门和正阳门之间开了和平门。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为了使东郊和西郊成为直线道路,又将东单牌楼东面的城墙和西单牌楼西面的城墙切开,开了城西的复兴门和城东的建国门。
皇城长18里,有四门:
南有天安门
北有地安门
东有东安门
西有西安门
紫禁城即故宫,城墙周长3.4公里,有四门:
南有午门
北有神武门
东有东华门
西有西华门
历史变迁
古代,相传黄帝曾和炎帝在北京附近的涿鹿打败九黎部落,杀死了他们的酋长蚩尤,并建立部邑。到了黄帝的第三代,额项曾到幽陵祭枢,幽陵或幽州即北京地区的总称,到帝尧时代才建立幽都,幽都即古代北京。
北京城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后代于蓟,封周宗室召公于北燕;后来燕候吞并了蓟,就以蓟为中心,建立自己的国家。所以从西周到春秋时代,北京都一直叫蓟城。
从晋朝开始,北京改名叫幽州,保存的最早寺院潭柘寺就始建于晋朝。
元大都城简介:在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将统治中心南移到燕京,并在原金中都城址的东北侧兴建了元大都。元大都城的城市规划恪守传统儒家的的都城设计方案和《周礼考工记》提出的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元大都的皇城,坐落在都城正南方偏西的位置上,以太液池为中心,东岸建有宫城和御苑。西岸建有隆福宫和兴圣宫,以及西苑等。太液池中,另有两组建筑群,一是万岁山上以广寒殿为主体宫殿,二是建在瀛洲上的仪天殿也就是今天团城的位置。皇城内,在大小宫殿之间,还建有各种储物的仓库、服务机构、办事的衙署等。
元大都皇城简介:元大都(12061368)皇城的建设参考了金中都的建造特点,元大都的皇城坐落在大都城南方偏西的位置上,以太液池为中心,东岸建有大明殿为主的宫城,宫城后面为御苑。西岸建有以光天殿为主体的隆福宫和以兴圣殿为主体的兴圣宫,以及西苑,在皇城内还建有仿照瑶池仙境的瀛州(今团城),在大小宫殿,还建有负责警卫的宿卫直庐,负责饮食的庖人,酒人之室,负责缝纫女红之室,以及各种储物的仓库,办事的衙门等。
明北京城简介:明北京城,为元大都城向南移动而成,从全城看来呈“凸”字形。是以一条纵贯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置的。外城南边正中的永定门是这条中轴线的起点,之北的钟鼓楼则是着条中轴线的终点。此时的北京城分内城、外城(皇城和紫禁城位于内城之中)。内城分为九门,正南中央为正阳门,在其左侧为崇文门,右侧为宣武门;城东两门为朝阳门、东直门;城西两门分别是阜成门、西直门;城的北面是德胜门、安定门。外城分为七个城门即:正南的永定门,及其两边的左安门、右安门,西为广宁门,东为广渠门。和两座方便进出的小城门:东便门与西便门。
明北京皇城简介:明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围18里,有四门;正南为承天门(天安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清改为地安门)。承天门内东西朝房两旁,布置了“左祖右社”的太庙和社稷坛。这样的布置改变了元朝“左祖右社”远离皇城的布局,使太庙与社程坛紧连着皇宫。承天门前有一条宽阔的御道,两旁有联榴通脊的千步廊,组成“T”字形广场。广场两侧宫墙的外面,左文右武,对称地排列着中央政府的主要官署,从而改变了元大都城内中央衙署分散的布置。这样,宫前的中央官署和“左祖右社”,宫后的御苑,宫左的皇史,宫右的太液池等,都围在皇城之内。
清北京城简介:清代沿用了明代的内外城和皇城及紫禁城,位置没有变动,只是外城的广宁门与清道光的名字约宁,“宁”字犯讳,所以把广宁门改为广安门。内城分为九门,正南中央为正阳门,在其左侧为崇文门,右侧为宣武门;城东两门为朝阳门、东直门;城西两门分别是阜成门、西直门;城的北面是德胜门、安定门。外城分为七个城门即:正南的永定门,及其两边的左安门、右安门,西为广安门,东为广渠门,和与内城联接处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清北京皇城简介:清皇城就是原来的明北京皇城,四周共四个门,除了正南面的天安门外,东、西、北三面各开一个门,东门叫东安门,西门叫西安门,北门叫地安门。门基为青白石座,红墙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三明间有三对金钉,东西四暗间为值班房,地安门两侧有雁翅排房。皇城内不准老百姓居住,除了南部较大的社稷坛和太庙外,其它也都是供奉宫廷生活和管理皇家日常事务的各衙门机构,如地安门内有内官监、蜡库、米盐库、织染局等,西安门内有西什库、经版库等。东安门内有明英宗住过的小南城,有御用资料库皇史、光禄寺和瓷器库等。
儿童百科全书中的历史读后感?
历史给予我们思考的空间,我们应该始终铭记历史,因为这是将来前进的动力来源,没有历史的教训就不会有未来的前景。
中国少儿儿童百科全书,郁金香介绍?
郁金香
(学名:TulipagesnerianaL.)是百合科郁金香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鳞茎。
英文名为“Didier'stulip”或“Gardentulip”。叶3-5枚,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状,花单朵顶生,大型而艳丽,花被片红色或杂有白色和黄色,有时为白色或黄色,长5-7厘米,宽2-4厘米,6枚雄蕊等长,花丝无毛,无花柱,柱头增大呈鸡冠状,花期4-5月。
方世玉历史资料?
方世玉,小说《万年青》中的角色,清朝乾隆年间人物,祖籍广东肇庆鼎湖罗隐方家村,父亲方德是丝绸商人,其为方德与第二个妻子苗翠花所生。其上有两个哥哥分别为方孝玉、方美玉,为方德与第一个早逝的妻子李氏所生。[1]
据史料记载,方世玉性情刚烈,自幼就横行乡里,喜欢与其他孩子们打斗。十几岁时,方世玉被父亲方德送到少林派学艺,虽然身形矮胖,但仗着一身不怕打的功夫,每次斗殴时都冲锋在前,两位兄长在打斗中都难免受伤,却只有方世玉安然无恙。
在少林十虎[2]排名中,洪熙官排名第一,其中方世玉名列第二位,不单是因为武功高强,而且本性好勇斗狠。
历史故事资料?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兵败,到吴王夫差马鹏处干活,但每天睡柴草、舔苦胆提醒自己复仇。久而久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不杀反而放了勾践,勾践最终灭了吴国。告诫我们要学会忍辱负重、励精图治。
完璧归赵:秦国想要赵国的和氏璧,赵国蔺相如智斗秦王,最终完好无损的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秦国强大,虽然表面上是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但实际上想巧取豪夺,蔺相如就趁秦国斋戒之日,让随从从小路逃回赵国,保住了和氏璧。
湿地。历史资料?
狭义湿地(wetland)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ecosystem)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儿童植物百科全书作者?
李继勇儿童百科全书作者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梗概?
《少儿百科全书(套装全4册)》包括了:《动物百科植物百科》、《日常百科人物轶事物名探识气象博览》、《星际之旅地质大观科技之窗奇闻百科》和《灿烂文化艺术博览军事之舟体育知识》。
《少儿百科全书(套装全4册)》是内容比较综合的图书,内容涉及很广。用当今少年喜闻乐见的读图形式,将生动的语言、珍贵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融为一体。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的基础和前沿科学知识一幕幕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带领你在青春期的世界中痛快淋漓地畅游一番,从而能激发起你追求科学知识的热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儿童历史地理大百科全书怎么样?
这套书属于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启蒙绘本,衔接小学初中学科知识,可以带回家的“历史博物馆”,足不出户游中国、游世界。
这套书内容融合小学地理、历史、语文等相关知识,衔接初中历史、地理,内容偏人文,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