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老子思想观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老子思想观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55 更新时间:2023/12/12 8:55:08

老子的根本主张是无为,在解释无为时,老子又常使用守柔、守弱、不争、无事等观念。

比如,他把上善比作水,是因为水不与万物争地位。万物都以居上为荣,而只有水总是下流,居于万物所不耻的最低洼处。他认为柔弱胜过刚强,所以将保持弱小看作无为的一个重要表现。

他说圣人不用走出大门就能知晓天下所发生的事,不用看窗外,就能了解天道的规律。走出去得越远,知道的东西反而越少。所以将不远行、不广博见闻、不作为看作修身立世的基本原则。

他鼓吹无为而治,论证说天下忌讳越多,老百姓反而越穷困;老百姓掌握的兵器越大,国家越是混乱难治;老百姓智慧越多,奇异事物越是层出不穷;法令越严明,盗贼反而越多。所以将无为、无事、好静、无欲等原则看作治理国家的基本法则。

在历史观上,他也是向后看的,主张小国寡民,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结绳记事时代的素朴状态。他说国家不能太大,百姓也不能太多,即使有先进的工具人们也不去使用,有舟船人们也不用于涉渡,有兵器也没人打仗。

让百姓重新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不要物质明,不发展文化事业,不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使人民无知无识,从而少私寡欲,实现容易治理的目标。

使人民害怕死亡,安土重业,从不迁徙远方。邻国相望,鸡犬的叫声都能互相听见,却老死也不肯往来。

不难看出老子所赞美的理想社会是是静态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自息,互相之间没有往来,也没有交流。

这样的社会没有生气,没有进步可言,因为在那里人们没有改善物质生活条件需求,也没有丰富文化生活的欲望。

先进的计数方法,数学工具,高级的生活工具都没有用处,只用结绳就能应付得了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如果让我们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里,我们会喜欢吗?

老子的言论,满篇都是这种消极退步的主张,什么“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就连带兵打仗这样的事情,他也主张说宁要退后一尺也不敢前进一寸,两兵相加,哀者胜等等。

老子的思想如果是这般消极落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他呢?老子思想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是一个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它主要是写给统治者的,即当时的权贵,天子和公侯。

东周以降,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不能节制诸侯,战乱不息,民不聊生。针对这个现实,为实现治平天下的抱负,老子提出了无为政治的理念。

他观察到:统治者越是贪恋权力和财富,老百姓的生活就越困苦;统治者举用贤能,百姓之间的竞争和斗争反而越多;统治者越是多讲仁义,篡逆乱义的行为反而愈来愈多;统治者越是穷奢极欲,老百姓越发多欲难治。

针对现实,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后,他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治国方略: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使见可欲,概括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就是无为政治的基本内容。

老子的学说是为论证无为政治的合理性、有效性。现实中侯都是以尚贤、贵难得之货、令见可欲的政策来治理天下的,他说这种政策不行,与之相反的政策才是治理天下的最好法则。

为了说服统治者相信他的学说,只好大讲特讲“守柔弱”、“守下”、“不争”、“无事”的益处,并搬出“道”这个理论权威来支持它的理论。

宣称“为无为”符合大道本性,“为有为”违反大道本性。“为无为”就能实现使天下得太平清静的目标,“为有为”天下反而愈治愈乱。

老子创作无为政治学说的动机是积极的,目标是治平天下,同样也是积极的。但其结论却具有消极性。他要求统治者只求奉献不图索取,努力付出却不图享乐,有作为但不恃其谋私,大功于民却不争为万民之主。

其实,这些要求部分违反人性,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绝对的大公无私。所以,他的治国方略与大多数哲学家所提出的治国方案一样,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所以,不可能应用于政治实践。学老子,与学柏拉图的《理想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所以,老子其人、其说都不应该被神话。

最后,我现讲两个对“无为”概念的常见误解。一个错误观点是,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乱为、不妄为。

如果这个解释成立,那么就需要老子为乱为、妄为提供客观依据,而事实上老子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客观的治国规律,只要统治者学了它,治理天下就易于反掌了。

古今中外的统治者治理天下,都不是在先了解了治国规律之后才去治国的,都是做摸着石头过河的工作。客观的治国规律不存在,将无为解释为不乱为、不妄为就不能成立。

另一个常见的错误观点是,将无为理解为以“不做”为做。其实,老子在其书中已经给无为概念下过了定义。无为不只是守柔、守弱、不争、无事、不敢为天下先这些内容,无为的前提是有为、有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才是无为。

比如,老子讲不敢为天下先,不是讲建国立家就要做到最小最弱,处处居人之后,它的实际含义是在拥有了能为天下先的力量之后,不争为天下先。

就是说,当有了治平天下的大功劳,有了做天子侯王的资格后,却不居天子侯王之位,才叫无为、才叫不争。所以,带兵打仗不敢进一寸,反而退一尺,不是因为我软弱不敌,而是因为我有打赢这一仗的能力,但却不敢轻敌。

标签: 思想老子主张观点消极积极什么还是

更多文章

  • 电影美丽人生结局(美丽人生是一部讲述什么故事的电影)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电影,人生,讲述,结局,故事,美丽,什么

    《美丽人生》是1997年的电影,距今24年了,豆瓣评分9.6。尽管一开始或许会被吉多的无厘头搞懵,对影片本身,也有种格格不入的不知所措感——看起来那么诙谐、搞笑,却暗藏不安,尤其是吉多叔叔的那句:沉默是最好的控诉,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因此吉多的莫名的欢天喜地,忍不住会让人觉得有点不够稳成持重,也

  • 杏坛指什么出自哪个典故(杏坛和杏林的关系来历和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杏坛,杏林,典故,意思,来历,出自,关系,哪个,什么

    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际,衷心感谢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杏林们忘我的牺牲精神将载入史册。这里的“杏林”,指的就是医护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有一个词“杏坛”,“杏林”、“杏坛”一字之差,但其意思却差别很大,虽然都与杏树有关,但所指的并不是一

  • 林黛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林黛玉性格特点及事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林黛玉,事例,特点,性格,形象,人物,什么样,一个

    关于林黛玉,传统印象里大都是其心胸不宽广,爱使小性儿,不懂得人情世故,体弱多病,好猜忌,才华横溢却孤芳自赏,出身名门蕙质兰心却敏感多疑,一些文人墨客也对其多有贬斥。但林黛玉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笔者看来,未必。她并非不懂人情世故,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她懂得大家庭里所有的礼仪规范,操守禁忌。从她初入荣国

  • 明代十能才女薛素素是谁(明朝万历名媛薛素素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薛素素,名媛,才女,故事,明朝,明代,万历

    薛素素一个女子,美丽还身怀十项技能,都难以让人相信,可这是事实。她是谁呀?真的这么厉害吗?她就是明代薛素素,她是真的厉害。精通诗、书、画、琴、弈、箫、驰马、走马、射弹、刺绣十项技能。 游走于风花雪月,琴棋书画,是应该具备的条件。但薛素素的画绣在当时就远近闻名,她的书画更是盛名,流传至今的也不少

  • 商鞅简介及人生经历(商鞅是卫国人为什么会去秦国变法)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卫国人,商鞅,变法,简介,秦国,人生,经历,为什么

    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嬴渠梁的支持下,成功在秦国推行了变法,一场对秦国上下乃至整个华夏民族有着重大影响的改革在秦国上下实施开来。此法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史上算是一场比较彻底的成功的改革,此次变法推动了秦国快速发展,使秦国由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国强兵。为后来秦国君王秦始皇横扫齐、

  • 颜人中林允是恋爱关系吗(颜人中林允是真的在一起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林允,颜人,恋爱,关系,一起

    林允和颜人中是真的?两人同回男方家,女方小号曾自曝两人恋爱了5月18日,娱乐圈这一天的新闻仍旧不太平静。梁洁和蒲巴甲两人官宣分手,两人2017年被拍曝光恋情,2018年求婚成功,如今却以分手告终了。姜潮和麦迪娜两人现身医院,麦迪娜被拍到小腹微凸,疑似怀上二胎。姜潮回应称如果有好消息会告诉大家,而麦迪

  • 沈月男朋友是谁(沈月恋爱被曝光与男友孙宁疯狂撒狗粮)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沈月,孙宁,撒狗粮,曝光,男友,恋爱,男朋友,疯狂

    沈月恋情被曝光,男友是《小美好》男配孙宁,牵手同行甜蜜互动。吃瓜我们是认真的!4月16日,知名女演员沈月恋情被曝光。据网友透露,约会对象是孙宁,两人曾在《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里有过合作。沈月饰演女主陈小希,孙宁饰演男配陆杨,而男主是胡一天。毋庸置疑,这次的实锤又是网友偷拍,从照片上来看,沈月的私服一

  • 苏武是哪个朝代的外交使臣(西汉时期历史人物苏武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武,使臣,朝代,外交,简介,历史,时期,人物,西汉,哪个

    今天讲的是西汉时期的成语典故《苏武牧羊》。这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汉武帝时期,一个叫苏武的汉朝使臣,被匈奴禅于拘押19年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时期著名将领苏建的儿子,也是汉朝代郡的太守。公元前100年,匈奴新禅于继位,并且打算与汉朝修好关系,于是便将与匈奴和亲的大汉尊称为丈人。汉武帝对匈奴这个称呼很是满意,

  • 爱德华·蒂奇被谁杀死的(历史上谁杀死了黑胡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黑胡子,杀死,历史,爱德华·蒂奇

    海盗之王大航海时代在财富的驱使下涌现了很多海盗,其中较早成名的是英国人埃弗里,江湖人称“海盗之王”。埃弗里可能是所有从事海盗行业人的梦想天花板,他抢劫完一大批财宝,并且逃脱了追捕,最终归隐江湖,以一个完美结局收场。埃弗里生于普利茅斯一个村庄,年轻时候曾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1690年他参加了英荷联合舰

  •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三湾改编历史意义和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湾,改编,意义,启示,内容,历史,主要

    三湾改编指的是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旧军人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