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谁(崇祯皇帝为什么当了亡国之君)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谁(崇祯皇帝为什么当了亡国之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8 更新时间:2024/2/2 17:25:26

崇祯皇帝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如何翻盘?

庄烈帝朱由检是明代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京城,朱由检心如死灰,在煤山自缢而亡,至此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

很多人说明亡于嘉靖,明亡于万历,嘉靖沉迷修道不问政事,万历二十八年不上朝,这两位皇帝的确应对明朝灭亡负一定的责任。然而,实际明帝国亡在崇祯手中,也就是说崇祯帝要负主要责任。

再看时间,在1598年,也就是万历二十六年,明军还赢得了第二次抗日援朝战争,垫定了东亚三百年和平,明军的战力不可谓不强。到了崇祯年间,手下大将如云,卢象升孙传庭、袁崇焕、洪承畴等等,兵力仍有八十万之多。

李自成兵多,但空有其表,战斗力差,后金军实力强悍,但兵力少,且有山海关阻拦,很难攻入京城腹地。皇帝的统筹规划能力在此变得尤为重要,要说崇祯可以同时剿内匪平外贼,扭转乾坤这不太现实,但如果规划得当,延长明王朝寿命应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崇祯不死,吴三桂不会投降满清

皇帝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国家的灵魂核心,所谓人无头不走,如果皇帝都死了,手下的大臣、将领必然会人心涣散。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后,很多人有南迁的想法,虽然这有些许懦弱做派,但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假如当时没有于谦挺身而出,北京保卫战的胜败还很难说。

北宋靖康之难过后,康王赵构在应天建立南宋,虽说赵构这个皇帝经常被后世人唾弃,但要没有赵构建立政权,组织军兵抵御金兵,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南宋中兴,可见皇帝对国家有多么重要。

史料记载:

“辛卯,李建泰疏请南迁。壬辰,召廷臣于平台,示建泰疏,曰:‘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

在国家危亡之际,大臣劝说崇祯帝南迁,崇祯帝果断地拒绝了,一方面这是崇祯的性格所累,刚烈的性格令其无法接受亡国的现实,于是他选择“死社稷”,另一方面,崇祯帝做不到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当时南迁应是最好的办法,倘若崇祯帝南迁,可能出现转机。

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他能抓住机会,发挥才能,一举成为运筹天下的王侯。崇祯帝则无法忍受屈辱苟活,他的死也就宣告的国家的灭亡。

当然,崇祯帝或许也想南迁,只是太过顾及众臣的想法,一直想寻找个台阶,结果自己被自己所累。

崇祯的死直接导致了吴三桂的投降,此时的关宁重兵还在吴三桂手中,在得知崇祯死讯后,吴三桂也陷入到激烈心理斗争中。吴三桂的忠诚度也许不高,但如果崇祯还活着,他必定还是会去勤王,如果崇祯南迁,吴三桂也会率兵辅助。

明军最精锐的关宁军从始至终都没有被清军击败过,倘若崇祯手中牢牢地掌控着这支部队,再设计拉拢李自成的部队,明朝必定不会亡国。

而且南部是赋税重地,西部是张献忠在,北部李自成跟满清作战。负重前行固然重要,但是当背负的东西不能保命,反而害命时,不妨丢掉这些,集齐骨干,以图再起。

南明尚且存在了十八年,而南宋则存在了一百五十二年,倘若崇祯帝能忍辱负重,选择南迁,积聚力量再伺机反击,或许真的有“收拾旧山河”的机会。

而他一死,国家无首,几个王爷自立为帝,还互不承认,增加内斗,也让那些有心报国的将领不知道该投靠谁,拱手把天下让给了满清。

如果崇祯能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七年,八月,崇祯帝即位,短短三个月内,魏忠贤就在发配去凤阳的路上自杀。年轻的皇帝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复兴使命,且崇祯也有着一定的政治手腕,几番下来就废掉了魏忠贤,这也让崇祯帝权力欲望膨胀,走向了独断专行的道路。

崇祯即位后,再次复用袁崇焕,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当时可以掌控辽东全局,抵御后金的也只有袁崇焕。只不过袁崇焕太过放肆,杀掉毛文龙,在和清军作战时也犯下不少错误,但这些都不是袁崇焕被杀的理由,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崇祯对其不再信任。

史料记载:

“崇焕既缚,大寿溃而去。武经略满桂以趣战急,与大清兵战,竟死,去缚崇焕时甫半月。初,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用人的基本原则,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辽东也就变成一盘散沙,明亡就成了必然。袁崇焕是做了不少蠢事,而杀掉他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能让袁崇焕意识他的问题,戴罪立功,辽东的局面也不会变得那么糟糕。

明末的另外一个重量级将领,就是孙传庭。崇祯九年,孙传庭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关中乱匪。当时高迎祥所部是起义军中最强的一支,孙传庭在黑水峪击败高迎祥,刘哲、高迎祥等首领被俘,押送京城。

史料记载:

“传庭设方略,亲击迎祥于盩厔之黑水峪,擒之,及其伪领哨黄龙、总管刘哲,献俘阙下。”

李自成接替高迎祥,成为新的闯王,继续组织人马和明廷抗衡,在朝廷的高压剥削之下,明末农民军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付这些起义军,主要依靠孙传庭和洪承畴。

崇祯十一年,孙传庭从庆阳打到潼关,击败李自成多次,最终把李自成赶到了洪承畴的埋伏圈,李自成只带了十八人逃走,关中地区基本平定。

史料记载:

“而闯王李自成者,为洪承畴所逐,尽亡其卒,以十八骑溃围遁。关中群盗悉平,是为崇祯之十一年春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孙传庭能取得如此成就,十分不易,如果朝廷继续派孙传庭追击李自成,不给李自成恢复的时间,那么内忧就可以解除。奈何清军突然进攻,并且由于崇祯帝对卢象升的不信任,令其战死在巨鹿,无将可能用的崇祯只能调孙传庭对付清军。

这一重大战略失误,给了李自成可乘之机,很快便卷土重来,之前孙传庭的努力几乎白费,倘若卢象升能守住京师,孙传庭剿灭李自成,局面会大大改观。

时局紧迫到这般地步,孙传庭要求回关中剿匪,而崇祯命令其戍卫京城,几番拉扯之下,竟把孙传庭打入监牢,这一关就是三年。崇祯的疑心病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发作,一步错、步步错,等到李自成再次发展壮大,也就再也无法收拾了。

综上所述,崇祯帝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且疑心太重,为此丧失大把的机会,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都是因此而死,“然皆诸臣误朕”,这点实在难以服众,这些名臣宿将皆在为国而战,最终他们却因自己人而死,令人惋惜。

除了主观因素,还有很多客观因素,比如天灾、瘟疫,再比如党争顽疾,这些也是崇祯帝难以改变的,但亡国之君,难辞其咎!

当然,我们也是事后诸葛亮,如果真正站到崇祯帝的角度思考,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了。

标签: 皇帝亡国崇祯明朝最后为什么

更多文章

  • 无间道的真正含义(电影无间道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无间道,含义,电影,故事,真正,什么,主要

    说到间谍和卧底的电影,《无间道》是一部绕不过去的经典电影。也因为这部《无间道》,成为了香港卧底片的开端。因此,之后的一系列片子,好人和坏人并不能拥有一个单一的定义。1991年,18岁的三合会会员刘建明听从大哥韩琛的指示进入警校学习,成为警方卧底。而同时警校中的另一名学生陈永仁,受警方安排表面上将其强

  • 甄嬛传中浣碧结局是什么(浣碧为什么在果郡王死后自尽)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浣碧,果郡,甄嬛传,王死,自尽,结局,为什么

    浣碧是甄嬛同父异母的妹妹,因为浣碧的生母是罪臣之女,甄远道跟何绵绵生下浣碧后,不久何绵绵就去世了。浣碧只能在甄府以丫环的身份示人。浣碧的身世甄远道很清楚,在甄嬛进宫前,甄远道拜托甄嬛给浣碧找个好人家嫁了,其实若是浣碧听从姐姐的安排,她一辈子一定会过得很好的。因为甄嬛以后是后宫的一把手,甄家又一门显赫

  • 武林外传是哪个朝代的(武林外传发生在明朝哪个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林,外传,朝代,时期,发生,明朝,哪个

    2006年,由尚敬、宁财神执导拍摄的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在国内央视上映,第一天的平均收视率只有不到1.4%,被影视评论家誉为历史最低。而时间仅过了两天,《武林外传》收视率开始直线飙升,单集播放量甚至猛增到6%,整部《武林外传》放映完成后,央视稳坐当季度的收视冠军,从此以后,《武林外传》开始频繁登

  • 演员林正英怎么走的(香港演员林正英到底是怎么去世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林正英,演员,香港,去世,怎么,到底

    林正英到底是怎么去世的?林正英在1997年11月8日因肝癌晚期与世长辞,每个人听到林正英的名字总会想到僵尸,这也是林正英拍戏多年留下的标签。林正英在十七岁的时候加入邵氏,当时因为身材娇小当了许多演员的替身,1971年林正英开始当武术指导,然后跟李小龙合作过多部戏,直到李小龙去世,林正英才加入了洪家班

  • 唐灿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各主角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结局,唐灿,电视剧,主角,家人,最后,什么

    张新成、谭松韵、宋威龙领衔主演的家庭温亲情剧《以家人之名》终于大结局,这部剧自开播以来不仅热度高,口碑也不错,虽然中间剧情被短暂吐槽,但是整个剧情走向还是很符合观众的期待。整部剧三个主要角色都收获了完美的结局。首先是小时候最可怜的贺子秋经历了童年被妈妈抛弃,青少年被父亲抛弃的桥段,是个看起来温暖阳光

  • 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是指谁和谁(红楼梦木石前盟主要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木石,前盟,人物,主要,红楼梦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姻”的说法,都来源于《红楼梦》第五回。都出自“《红楼梦》十四曲”中(本是十二曲,加上前面的“引子”,后面的“收尾”,合成“十四曲”)。除了《红楼梦引子》,第一支曲子《终身误》,最前两句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这是这两个说法的最早出处。“金玉良姻”一般指薛宝钗

  • 乾隆为什么喜欢令妃(令妃好在哪让乾隆宠了许多年)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令妃,乾隆,喜欢,许多,为什么

    1、外貌出众令妃中的“令”字出自《诗经·大雅》中的“如珪如璋,令闻令望”,乃系乾隆皇帝亲赐,在彰显特殊恩宠的同时,也直接指明了魏佳氏容貌秀美、身型出众的先天性优势。乾隆十三年,在富察皇后崩逝未满两个月,与其“鹣鲽情深”之乾隆皇帝正值悲痛异常的关键时期,魏佳氏能够获得乾隆皇帝青睐并获得位分晋封,除了魏

  • 卫长公主真的被腰斩了吗(卫长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卫长,公主,到底,怎么

    卫长公主,是卫子夫进宫后生的第一个女儿,她比所有同龄人都受人爱戴。尽管,她早期的生活的确很好,但是,结局却令人叹息。据史书记载,这位公主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腰斩的公主。卫长公主出生后,汉武帝非常高兴。因为,汉武帝自登基之后,一直没有后代,而卫长公主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这让年轻的天子非常高兴。从以下几点,

  • 朱厚照的父亲是谁(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明君还是昏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厚照,明君,明武宗,昏君,父亲,还是,一个

    正德帝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是贪玩好色、荒废朝政的一个昏君吗,我觉得他应该不是这样子的,反而他应该是个聪明善良、开明有心、统治有方的好皇帝,至于的玩性十足,应该是他故意而为,做给朝廷百官看的,而达到他自己的最终整理朝政的目的。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中期评价非常高的一个好皇帝,能把国家治理的还说的过

  • 朱元璋与朱棣谁更狠些(朱元璋朱棣父子做过哪些狠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朱元璋,狠事,父子,哪些

    人不狠,站不稳,朱元璋朱棣两父子将这一规律演绎得淋漓尽致。洪武四大案,牵连诛杀最少5万人;朱棣不仅要杀文臣武将和宫女,即便对皇族也要斩草除根,手段让人不寒而栗。两人都是一代雄主,朱元璋创下两个历史唯一:唯一从乞丐成为君主帝王,唯一由南向北实现统一;朱棣,史上唯一王爷造反成功个案,但文治武功不能掩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