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爱新觉罗弘时简介(历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最终结局)

爱新觉罗弘时简介(历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最终结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1 更新时间:2023/12/6 9:15:26

雍正后宫妃嫔不少,但是长大成人的儿子却不多,只有四位: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和六子弘瞻。

因为前面几位兄长早逝,三子弘时就成为名义上的长子。

弘时比弘历大七岁,1722年,他的父亲雍正即位的时候,弘时已经18岁了。此时,六子弘瞻还没有出生,在仅有的三位皇子中,弘时既是长子,母亲的出身和地位又远在弘历的母亲之上,看起来是比较完美的皇储人选。

但是出乎意料的,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亲自书写了密旨,将年仅13岁的弘历内定为继承人,根本没有考虑已经成年的弘时。

为什么雍正更中意弘历,却没有看中弘时呢?

这还得从雍正与自己兄弟们的关系以及弘时的性格说起。

雍正画像,网络图

一、龙生九子

弘时的母亲齐妃李氏是雍正的侧福晋,这位侧福晋生了三个儿子,唯一长大成人的就是弘时。

弘时出生于1704年,那时候雍正的身份还是贝勒,三年后,也就是1709年才被封为和硕雍亲王。

和硕雍亲王在父皇康熙的众位皇子中,显然并不是十分耀眼的一位:康熙子女众多,光长大成人的皇子就有二十来位,比他还出色抢眼的并不只一位:

皇长子胤禔,虽然不是嫡子,但是身居长位,才华横溢,兼具各种美德,并不是完全没有被立为皇储的机会。

嫡长子胤礽,这是皇后生的,根基很正,在兄弟中排行也靠前,刚一岁多就被立为太子,后来虽然两经废立,地位略显不稳,但是最大的机会仍然在他手中。

皇三子胤祉,博学多才,是雍正的得力助手。

和硕雍亲王胤禛在一众兄弟中排序第四,按照当时“立嫡、立长”的规矩,他前面还有三位强大的竞争对手。

年龄大的已经有了三位,比胤禛年纪小的皇子们有几位也十分出色,很得康熙欢心,他们雄心勃勃,对皇位虎视眈眈:

皇八子胤禩,康熙一直都很喜欢他,大臣们也都称赞他贤能,为人谦和,18岁时就和四哥、五哥和七哥一起被封为贝勒,是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轻的一位。

皇十三子胤祥,文武双全,他继承了满人的传统技艺,精于骑射,神勇异常,又擅长书法,一直深得康熙的器重。

皇十四子胤禵,他和胤禛是一母所生,自小就聪明出众,他的九哥胤禟曾经评价他说:“胤禵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胤禵一直深为康熙厚爱,经常跟随父亲出巡,享有各位兄弟都没有的特殊优待。

1718年,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代替康熙亲征。身负重任,又大权在握,康熙对他的赏赐更加频繁、厚重,兄弟中没人能与之相比。

胤禩画像,网络图

胤禵虽然和胤禛是一母同胞,但是他和皇八子胤禩的关系却最好。

二、九子夺嫡

1708年,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虽然第二年又复立太子,但是太子地位的动摇,逗引出了诸位皇子的野心:

皇长子胤禔一直密切关注着皇太子,为了争夺皇储之位,他煞费苦心,甚至对废太子胤礽实施魇术。

皇八子胤禩十分聪慧,性格又谦和,吸引了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和皇十四子胤禵等人的追随和拥护。胤禩不仅和自己兄弟们交情好,在王公大臣们之中也很有威望,在江南文人中享有极好的口碑。

皇长子胤禔在自己争储失败之后,转而向康熙推荐胤禩;几乎与此同时,朝廷中的重臣也联名保奏胤禩为太子,这和康熙想复立胤礽的心意不大相合。

种种迹象都让康熙对胤禩有了怀疑和防范之心。

和众位兄弟的虎视眈眈相比,胤禛的表现显得非常淡定从容,他显得对皇位没有任何企图,仍然一如既往地对皇太子胤礽表现出支持的态度,和诸位兄弟和平相处,甚至还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一副与世无争的派头。

胤禛不争不抢的态度反倒获得了康熙的好感:1721年,在康熙登基60周年大庆时,胤禛受命到盛京祭告祖陵;

冬至之时,胤禛再次代替康熙到南郊祭天。

一系列的活动都表明:康熙越来越信任皇四子胤禛。

康熙画像,网络图

此时皇太子胤礽已经再次被废黜,皇太子之位空缺,虽然康熙并没有明令让胤禛替补太子之位,但是他接连对胤禛委以重任,都显示了他内心的倾向。

1722年,康熙病逝,皇四子胤禛奉遗诏即位,是为雍正。

三、皇权与手足

雍正登上皇位之后,围绕皇权的争夺却并没有结束,雍正不得不采取多种措施来巩固自己的位置,首当其冲的就是胤禩,因为他之前当皇储的呼声最高,此时就成为雍正打击的首位人选:

胤禩先是受命担任总理事务王大臣,但是却逐渐被孤立,之前与他有亲密来往的人都被逐渐遣散,然后他又被派到工部办理事务,因为新施工的帐房油漆味大而受到惩罚,被罚和工部侍郎、郎中等官员在太庙前跪了一天一夜。

这还只是惩治的开始,之后的两年时间,胤禩屡受斥责,最终于1725年十一月,他被革去王爵之位。

1726年正月,胤禩、胤禟被革去象征宗室身份的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

1726年六月初一,雍正向全国公布了胤禩、胤禟、胤禵等人的罪名,胤禩罪状四十款,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胤禵罪状十四款。

胤禵被革去王爵,被囚禁在景山寿皇殿内,直到雍正崩,乾隆即位才得以自由。

胤禩也被囚禁,并获得了雍正赐给他的一个带有侮辱性质的名字:阿其那。

胤禟的境遇和他差不多,被囚禁在保定,雍正赐他的名字是:塞思黑。

他们的儿子也分别被赐予了带有贬义意味的名字。

1726年九月初八,胤禩病死在监禁之地。

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胤禟也在保定囚禁之所悲惨地死去。

四、两位皇子

雍正在对付自己这些兄弟的时候,他的举动难免被朝廷大臣们议论,但是议论归议论,真正到了强势的雍正面前,并没有人敢多说话。

但是弘时就不一样了。

弘时不仅是雍正的长子,当然同时他还是胤禩的侄子。

胤禩的人缘很好:朝中重臣愿意拥立他为皇太子,在自己兄弟们之中,他一直是大家拥护爱戴的对象,在弘时这个侄子眼中,他自然也是有着耀眼光环的存在。

雍正的性情比较隐忍,属于放到人群中并不显眼,但是自己暗暗努力的那种。

雍正和胤禩两个人是明显不同的性格,一般来说,能看懂雍正的人少,但是被胤禩的耀眼光环所吸引的却不在少数,其中包括雍正的同胞弟弟胤禵,后来还有雍正的儿子弘时。

弘时的影视形象,网络图

喜欢亮闪闪的、耀眼的东西,是一般人的习性。在别人忙着闪耀或者追逐光芒的时候,雍正是沉静地做自己的人。

他的沉静和隐忍,不仅他的同胞兄弟没懂,连自己的儿子弘时也没懂,所以他们都跑到了胤禩的阵营。

雍正是众位兄弟中比较冷静,也是比较寂寞的一位。但是不久之后,他就发现了另外一个和自己相似,同样喜欢沉静地做自己的人。

那就是他的儿子弘历。

弘历生而不同,雍正显然看出了这一点:这个孩子很像自己!

很像雍正的弘历,对于父亲处理众位叔叔的行为显然也是知道的,那时候他已经十五岁了,他的爷爷康熙在他这个年纪已经开始设计擒拿鳌拜了,弘历深得他爷爷和父亲的言传身教,颇有城府,知道父亲的每一次举动都是为了皇权的稳定。

他懂得忍下亲情的不舍去成全皇位的稳固,所以他隐忍不言。

像他的父亲所做的。

像他的爷爷曾经做的。

忍不下去的,是弘历的哥哥弘时。

弘时虽然比弘历大7岁,但显然没有弘历的胸襟与气度,他忍不下去了,所以把不满在父亲雍正面前表达了出来。

皇家父子,可以有亲情,但是更多的,是大局。

只有懂得这一点,才可以承继大统。

五、亲生父子

弘时说出自己心中不满的时候,点燃了雍正心中的怒火:同胞弟弟胤禵跑向了胤禩的阵营,难道自己连亲生儿子也留不住吗?

雍正有着为人父亲宽和的一面:他曾经亲自挑选德才兼优的学者蔡世远、王懋竑等人担任弘时的老师,希望他能够向这些学识渊博的贤人学习,尤其是王懋竑行事谨小慎微,如果弘时能够学得一星半点,一定能够从中受益。

雍正画像,网络图

很显然,弘时的学习效果并不让雍正满意,他的性子仍然十分直率,带着几分任性和鲁莽。他从老师那里或许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是并没学到如何更有见识:他仍然没看懂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

所以,在看到父亲惩治自己爱戴的皇八叔胤禩时,他忍不住要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慨。

可以说弘时很正直,正直到敢于为自己受委屈的叔叔们打抱不平,虽然这样的打抱不平除了激怒父亲之外,并没有取得任何他期待的效果。

对于自己儿子的不满,雍正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用一个动作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将弘时过继给胤禩。

因为现在胤禩被削去宗籍,所以弘时也受到同样处罚:除去宗籍,撤掉黄带。

《清史稿》中这样记载:“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弘时大概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他的率性妄为给他带来了自己承受不住的后果。

1727年八月,大概无法承受惩罚之重,弘时抑郁而终,时年24岁。

此时,他的皇八叔胤禩死了还不到一年。

8年以后,1735年,弘历即位,是为乾隆。

乾隆岁朝行乐图,源于网络

乾隆即位以后,马上为自己的宗室成员做了几件事:

首先,将囚禁已久的胤禵等人放出,并恢复他们的爵位;

其次,追复哥哥弘时的宗籍,将他重新收入谱牒之内。

第三,恢复胤禟等人的爵位。

宗室之间的仇怨与打压,乾隆年少之时必定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不过他和弘时不同,他更懂得如何韬光养晦,他知道唯有保住自己,才能保全自己关心的人。

更多文章

  • 洛阳关羽墓在哪里出土(真正的关羽葬在哪里有几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羽墓,羽葬,洛阳关,出土,哪里,真正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武将,哪怕过去一千多年,依然还有很多人供奉关羽,奉关羽为武神。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位人物吗?为何会有很多地方都流传有关羽的陵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湖北当阳的关羽陵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头枕洛阳,身躯躺当阳”,这里的当阳说的就是湖北的当阳,也就是关羽身躯埋葬的地方

  • 苏联是什么时候建立的(苏联是在哪一年成立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联,建立,成立,出来,时候,什么

    苏联成立于1922年12月30日,解体于1991年12月25日,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有15个加盟共和国,共存在了70年。在我的印象中苏联好像就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因为很落后所以就解散了,可是最近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这个曾经的苏联竟然是这么厉害的一个国家!真不知

  • 傅作义的结局怎么样(傅作义简介及最后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傅作义,结局,简介,最后,怎么样,如何

    在电视剧《大决战》中,平津战役是军事攻势与争取和平相结合。在傅作义摇摆不定时,解放军切断了他的退路,消灭了他的嫡系部队,促使傅作义选择了和平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傅作义带领一批部下起义,而他的另一些部下战败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结局大相径庭。傅作义与部下死守天津的陈长捷怨恨傅作义:他起义立功,我却成了战

  • 清朝魏东亭为什么自尽(历史上魏东亭的真实结局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东亭,自尽,介绍,历史,结局,真实,清朝,为什么

    《雍正王朝》中,话说胤禛追缴国库欠款,因为魏东亭的“自我了断”而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也令整个追款局势出现了急转,康熙为此不得不和前来“上访”的老臣们摊牌、和解,而太子也借机将还款期限延长为两年,一举收割了不少人心。最终令康熙、胤禛苦苦布局的追缴国库欠款“虎头蛇尾”。魏东亭为什么要“自我了断”?仅仅是债

  • 三国时期孙权怎么被灭的(孙权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反倒亡国)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孙权,亡国,时期,统一天下,三国,反倒,为何,怎么

    三国时期,东吴是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在曹操、刘备相继去世后,孙权还执掌吴国长达了30年。历史上曹操的实力是最强的,孙权和刘备的实力是差不多的,没了曹操、刘备孙权非但没能完成统一,还让东吴也最终亡了国,这是为何呢?其一,东吴虽然在孙权的努力下强大了起来,但是相对于强大的曹魏来说依然显得十分弱小,曹

  • 杜星霖个人资料及年龄(张纪中现任妻子杜星霖年纪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星霖,张纪中,简介,妻子,年纪,资料,年龄,个人,现任

    5月5日,是知名导演张纪中爱妻杜星霖的40岁生日,虽然这对夫妻有着31岁的年龄差距,一路走来很多人都看好他们的婚姻,但是如今看来他们感情稳定,生活得十分幸福,也算是对这种质疑的一种有力回击。在杜星霖的40岁生日宴上,张纪中与妻子杜星霖彼此表达了对对方的爱意。为了妻子的生日,张纪中也花了一番心思。当天

  • 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是真的吗(李白的剑术真的很厉害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白,剑术真,厉害,第二,大唐

    提到李白,想必大家都会想到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但大家可不要以为李白仅仅只是一位诗人,历史上的李白可是剑术超群的。史料并不缺乏李白会剑术的记载,比如《新唐书•文苑传》里说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新唐书·李白传》也有过类似记载,说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与韩荆州书》中他自

  • 关于傅仪皇帝的故事(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剧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傅仪,爱新觉罗,溥仪,剧情,皇帝,介绍,一生,故事,关于

    爱新觉罗·溥仪,这位末代皇帝可是最令中国人感兴趣的一位皇帝了。他的一生精彩至极,既然当过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沦为过阶下之囚。在这样生活中,他尝遍人情冷暖,在他临终前几年,或许是感到自己的大限即将到来,他写下了一本名为《我的前半生》的书,这部书中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回

  • 侧福晋是什么身份(侧福晋和嫡福晋身份上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嫡福晋,身份,区别,什么

    今天好冷早上醒了在床上懒了一会床玩了回手机,起床这手一年多了就,这几天好像好起来了一点手指可以伸出来了一点没有去年的勾得很紧有在电视剧《步步惊心》中,若兰和明慧都是八阿哥的妻妾,明慧是嫡福晋,若兰是侧福晋,为何若兰天天被明慧欺负?第一部分:侧福晋的地位黑狸狸以皇子为例,跟大家聊一聊福晋那些事。福晋分

  •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谁(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照耀,作者,讲述,内容,中国,本书,主要,什么,红星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艾德加•斯诺,他不仅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作家、新闻记者,而且是一位拍摄了许多珍贵历史文献照片的摄影记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