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魏东亭为什么自尽(历史上魏东亭的真实结局介绍)

清朝魏东亭为什么自尽(历史上魏东亭的真实结局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36 更新时间:2024/1/22 10:22:36

雍正王朝》中,话说胤禛追缴国库欠款,因为魏东亭的“自我了断”而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也令整个追款局势出现了急转,康熙为此不得不和前来“上访”的老臣们摊牌、和解,而太子也借机将还款期限延长为两年,一举收割了不少人心。

最终令康熙、胤禛苦苦布局的追缴国库欠款“虎头蛇尾”。

魏东亭为什么要“自我了断”?仅仅是债务所逼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探讨另一个问题:

魏东亭为什么会欠国库那么多银两呢?

对于这个问题,剧中出现了两个答案版本:

版本一、因为接待康熙导致出现债务窟窿

这个版本的“答案”是魏东亭主动登十三阿哥的门,寻求解决办法时候,向十三阿哥吐露的。满脸褶子的魏东亭还一脸深沉地对十三阿哥说,这是自己不便向任何人透露的“秘密”。

只见十三阿哥颇有点心照不宣地问魏东亭,当年你曾经担任过漕运总督这样一个肥差,按理说也应该可以搞点灰色收入了,何以欠下这么大的亏空?

魏东亭一本正经地告诉十三阿哥,自己这个外债是因为当年康熙南巡的时候,为了搞好接待康熙的工作,预算严重超支才导致的。按照魏东亭自己的说法,康熙对此事也是了然于心。

那么又一个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康熙当年到江南巡游,不用公费报销,偏偏要让魏东亭个人埋单呢?

想来想去,很有可能是康熙也意识到,给了魏东亭那么一个肥差,魏东亭肯定没少捞钱,干脆借两次巡游,住在魏东亭家里,把魏东亭从中贪污的那些钱全部霍霍光

再往深层次想,这其中或许还暗藏了康熙和魏东亭这个老功臣之间的博弈。

我康熙固然可以让你魏东亭坐享肥差,但是也不能让你过得太滋润。

版本二、魏东亭纵容儿子花天酒地、不善持家所致

这是胤禛在魏东亭的葬礼上,当面指着魏东亭的儿子讲出来的。以胤禛办事的严谨性来看,敢于在这样的公开场合发表观点,必然是掌握了石锤的证据。

而且,魏东亭过世后,张廷玉为了安慰“不胜哀伤”的康熙,也曾经提到魏东亭之所以落下亏空,是他自己不善持家所致。

以老张做事的缜密、板正,如果没有了解到真实情况,他也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同着康熙去点评曾经的故人。

因此,综上所述,魏东亭老爷子欠下国库那么多钱的真正原因,其实还是源自于他过度纵容儿子,奢靡无度。

至于他对十三阿哥所讲的“接待康熙落下亏空”,个人感觉那是魏东亭多方求告无门,为了让十三阿哥帮自己解决债务危机,不得已而编造、夸大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这个借口,只有义薄云天、敬父如天的老十三会相信,并且不予以质疑,去探究魏东亭这番话的真伪,也只有十三阿哥这样的秉性,才会继续替魏东亭守口如瓶——毕竟在十三阿哥看来,吐露出去的话,可能还会影响康熙的圣誉。

试想,如果魏东亭真的是因为招待康熙而落下亏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向康熙求援,何以还要找到十三阿哥拐弯抹角地谈这个事?

那么最后回到文章的标题,魏东亭为什么要选择自我了断呢?仅仅是债务所逼吗?

显然并不是,债务仅仅只是逼迫魏东亭走向绝路的一个客观原因,其实最终促使魏东亭淡然赴死还有好几个原因:

一、康熙授意自己的冷面王儿子胤禛不遗余力地催促魏东亭还钱,让魏东亭以为康熙已然淡忘了当年自己为他所孝的犬马之力,似乎要“卸磨杀驴”。

早年间魏东亭和康熙不仅情同手足,还在康熙执政的几个关键时刻,为康熙舍身赴死。然而康熙却为了这么一点欠款,让魏东亭成了名副其实的老赖,并且安排一个不入流的田文镜向他讨债。

魏东亭不能识大体,只是偏执地以为康熙早已经淡忘了当年的情意,心灰意冷之余,自然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二、康熙的几个阿哥当年都是魏东亭一手调教出来的,在魏东亭遭遇困境之时,非但不伸出援手,反而一个劲地揶揄,甚至拿魏东亭当枪使,让魏东亭去举报太子的门人拖欠国库欠款的内幕。

以魏东亭的精明,不会不知道直接举报太子门人的下场是什么,但是为了化解自己的债务危机,魏东亭也只好铤而走险、甘愿被别人当枪使了。

结果太子很快通过“卖官鬻爵”,找来了清理债务的钱,而魏东亭非但没有化解自己的危机,还彻底和太子结怨,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三、如果魏东亭落下巨额债务是其不肖儿子奢靡无度所致的话,那么此时的魏东亭宛如一匹气力即将衰竭的老马,他的那些不肖子孙如同寄附在这匹老马身上的吸血虫。

不榨干这最后一滴血,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与其继续被这些蛀虫“敲骨吸髓”,还不如以一种“自爆”的方式,引起康熙对自己的重视,没准还能将债务危机彻底解除,从而还能避免太子对他的家族、子孙的报复、迫害。

正是这种种原因,令康熙这位心腹重臣,在心力憔悴之际,选择了轻生,糊涂而又明白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魏东亭之死,在整个《雍正王朝》的宏大剧情中,或许只能算作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浪花,但是通过复盘其来龙去脉,却能看到一段不一样的内幕,从中又能折射出不少尔我诈、世态炎凉。

因此,称《雍正王朝》是一部电视剧版的《官场现形记》,的确是恰如其分。

标签: 魏东亭自尽介绍历史结局真实清朝为什么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孙权怎么被灭的(孙权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反倒亡国)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孙权,亡国,时期,统一天下,三国,反倒,为何,怎么

    三国时期,东吴是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在曹操、刘备相继去世后,孙权还执掌吴国长达了30年。历史上曹操的实力是最强的,孙权和刘备的实力是差不多的,没了曹操、刘备孙权非但没能完成统一,还让东吴也最终亡了国,这是为何呢?其一,东吴虽然在孙权的努力下强大了起来,但是相对于强大的曹魏来说依然显得十分弱小,曹

  • 杜星霖个人资料及年龄(张纪中现任妻子杜星霖年纪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星霖,张纪中,简介,妻子,年纪,资料,年龄,个人,现任

    5月5日,是知名导演张纪中爱妻杜星霖的40岁生日,虽然这对夫妻有着31岁的年龄差距,一路走来很多人都看好他们的婚姻,但是如今看来他们感情稳定,生活得十分幸福,也算是对这种质疑的一种有力回击。在杜星霖的40岁生日宴上,张纪中与妻子杜星霖彼此表达了对对方的爱意。为了妻子的生日,张纪中也花了一番心思。当天

  • 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是真的吗(李白的剑术真的很厉害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白,剑术真,厉害,第二,大唐

    提到李白,想必大家都会想到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但大家可不要以为李白仅仅只是一位诗人,历史上的李白可是剑术超群的。史料并不缺乏李白会剑术的记载,比如《新唐书•文苑传》里说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新唐书·李白传》也有过类似记载,说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与韩荆州书》中他自

  • 关于傅仪皇帝的故事(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剧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傅仪,爱新觉罗,溥仪,剧情,皇帝,介绍,一生,故事,关于

    爱新觉罗·溥仪,这位末代皇帝可是最令中国人感兴趣的一位皇帝了。他的一生精彩至极,既然当过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沦为过阶下之囚。在这样生活中,他尝遍人情冷暖,在他临终前几年,或许是感到自己的大限即将到来,他写下了一本名为《我的前半生》的书,这部书中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回

  • 侧福晋是什么身份(侧福晋和嫡福晋身份上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嫡福晋,身份,区别,什么

    今天好冷早上醒了在床上懒了一会床玩了回手机,起床这手一年多了就,这几天好像好起来了一点手指可以伸出来了一点没有去年的勾得很紧有在电视剧《步步惊心》中,若兰和明慧都是八阿哥的妻妾,明慧是嫡福晋,若兰是侧福晋,为何若兰天天被明慧欺负?第一部分:侧福晋的地位黑狸狸以皇子为例,跟大家聊一聊福晋那些事。福晋分

  •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谁(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照耀,作者,讲述,内容,中国,本书,主要,什么,红星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艾德加•斯诺,他不仅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作家、新闻记者,而且是一位拍摄了许多珍贵历史文献照片的摄影记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

  • 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为何天朝田亩制度实施不了)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天朝,制度,实施,原因,实现,为何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颁布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别看名字是田亩制度,但其实这是一部不仅包含了土地问题,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涉及很广的。其中对土地问题明确地提出要废除土地私有制,并且将土地平均分配。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这个天朝田亩制度最终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一个

  • 西夏为什么灭国最惨(西夏为何被灭族而且非常惨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灭国,西夏,惨重,为何,非常,而且,为什么,灭族

    1225年春,成吉思汗率领西征大军回到土拉河蒙古大营,经短暂休息之后,当年秋天,他再次出征,迎来人生中最后一场征战——消灭西夏。西夏,由党项羌建立,初兴起于夏州(今陕西横山县),故自称大夏,或邦泥定国(汉意白高大夏国),因地处宋辽之西,故史称西夏。此外,在中外史籍中,还有唐兀、唐古忒、唐兀特、唐兀惕

  • 古代诏是什么意思(古汉语中诏念什么,指什么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诏念,含义,意思,古代,什么,汉语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一个汉字“詔”,“詔”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诏”,其详情如下:詔(诏)。读音有两个:(一)zhà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诏,告也。从言,从召,召亦声。”许慎认为诏是会意兼形声字。清代严章福《说文校议议》称:“当作从言,召声。

  • 明朝李善长简介(开国功臣李善长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善长,功臣,简介,结局,明朝,最后,开国,怎样

    明开国六公爵首位,且已年老气衰,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处死李善长?李善长是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功劳位居第一,之后才是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朱元璋经常拿李善长对比萧何,对比功勋,李善长或许堪比萧何,但要比心态和智慧,李善长就差得远了。在大明建国之前,李善长主要负责朱元璋军队的后勤和保障工作,工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