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韩信决定了楚汉战争的成败(韩信帮助刘邦打赢了什么战争)

韩信决定了楚汉战争的成败(韩信帮助刘邦打赢了什么战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26 更新时间:2024/1/5 22:08:07

楚汉战争中,韩信确实犹豫过是否继续帮助刘邦。他的犹豫,也确实延缓了刘邦取胜的进程。

然而,最终,他依然选择了帮助刘邦。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停下来”的韩信

前203年十一月,韩信在潍水之战中全歼龙且军团。

此时,汉军已经形成了对楚军的夹击之势。

当初,韩信曾提出宏伟大略:增兵三万给我,我攻灭燕、赵、齐,绝楚粮道,与大王会于荥阳。

正是采纳此策,刘邦才增兵给韩信,让其开辟北方战场。

如今,“北举燕、赵,东击齐”都已实现,下一步就是“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了”!

正在成皋与项羽对峙的刘邦”旦暮望若来佐我“,急切地期待韩信行动。

然而,韩信却停了下来。

这一停,就是一年!

要知道,此前,刘邦的指令,韩信无不立即执行,效率极高。

如今,韩信停了下来。

显然,对于何去何从,韩信产生了犹豫。

已能自成一势的韩信

此时的韩信,已经完全可以成为项羽、刘邦之外的“第三势力”了。

韩信受刘邦重用,率汉军东征西站,然而,很长时间内,韩信的兵将,全部是刘邦所派。

此时的情势已不同了。

半年前,刘邦闯入大营,将韩信的部队全部带走,用以反击项羽的进攻。

随即,韩信征集赵地未入伍的兵员,经过2个月的征集、训练,自成一军,并平定了齐。

此时的部队,除曹参灌婴带来的部分精锐骑兵外,大部为韩信自己一手组建的,可谓“兵为将有”。

在先后击破田氏、龙且后,韩信又迅速平定了三齐之地,共得70余城,地盘、财物都又了。

自己的兵,自己的地,自己的钱,韩信,已事实上可以自成一势了。

然而,韩信与刘邦之间,也出现了利益冲突。

此前,韩信攻下魏、赵等地,刘邦或设郡直辖,或委托张耳留守,没有韩信的份。

半年前,刘邦直接把他的部队全部调走,要韩信自己再去建军。

没有刘邦的提携,就没有韩信的今天。

然而,今天韩信已经得到的一切,当然不希望被刘邦再像以前一样夺去的。

由此,刘邦与韩信之间,出现了利益上的冲突。

“稳住”韩信

韩信这次很直接,派人去找刘邦,表示: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不暂立假齐王,不能安定,请立我为假齐王。

当时的刘邦,正遭受项羽的猛攻,急切期待韩信的配合,见信愤怒:这个时候要当王,什么意思?

张良、陈平立刻表示:这个时候不能拒绝!“不然,变生”!

“不然,变生”,说明张良、陈平认识到:这个时候不满足韩信的诉求,韩信的立场一定会发生变化!

刘邦不得已,立刻改口:“大丈夫作什么假王?要作就作真齐王”!遂封韩信为齐王。

刘邦、张良、陈平的警惕是正确的。

果然,项羽也看出了刘邦与韩信之间的微妙关系,遂派武涉游说。

武涉单刀直入,指出了韩信与刘邦的微妙关系:刘邦欲吞天下,必然容不下你!现在不对你动手,是因为项羽还在!如今你“左投则汉王胜,右投则楚王胜”,应该与楚连和,“三分天下王之”。

武涉的话,道出了本质:灭魏、赵、代后,刘邦都没有新立王,而是设置郡县(张耳当时还没有封赵王),“欲吞天下”,不会允许你韩信作齐王。你韩信要想保全自己,只有与项羽联合,咱们“三分天下”。

也就是说,武涉并非让韩信投靠项羽,而是策动韩信独立,让韩信与刘邦、项羽同为王。

如果刘邦拒绝韩信为王,项羽的条件显然是极有有活力的。

然而,刘邦已立韩信为齐王,韩信的诉求得到满足,因此拒绝了项羽的条件。

然而,韩信仍在犹豫。

犹豫

随即,韩信的谋士蒯彻又两次劝告韩信,指出:你现在已经有了震主之威,你归汉也好,归楚也好,刘邦、项羽都容不下你!不如“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蒯彻的建议,与武涉的说词基本接近,唯一区别在于:韩信不需连楚,而是保持中立,维持现状,鼎足而立。

韩信表示“士为知己者死”,留恋刘邦对自己的恩情,并认为刘邦不会加害自己,以此拒绝了蒯彻。

韩信的表态是真诚的,但他在行动上却仍然很犹豫。

一方面,他继续留在刘邦阵营,另一方面,他仍然按兵不动。

韩信的犹豫,对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重大影响

前203年十月,项羽的大将曹咎部被歼,十一月,龙且部被歼。

当时,楚军已经陷入战略包围,后方不稳,军食困难,士气低落,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然而,他依然继续与刘邦在成皋相持了十个月!

这是因为,在韩信的“带头”下,刘邦集团内部的微妙关系复杂了起来。

当时,彭越也在梁地作战,对楚军的补给线影响极大。

然而,在夺取梁地的大片地盘后,彭越也“学习”韩信,停了下来,企图讨价还价,索取王位。

英布因封地仍在楚军之手,作战积极,但是,由于韩信、彭越的“停滞”,天下形势仍未见分晓,因此,英布仍遭受激烈抵抗,一时无法取得大进展。

一时间,楚汉之间的形势僵了下来。

可以说,在诸人之中,韩信的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如果他立刻进军,彭越不可能仍然“坐观”,英布也能很快打开局面,所以,韩信的动向对其余诸将起着支配作用。

大局危机

韩信等人的持续犹豫,不但使局面僵了下来,甚至使局势出现了反复。

前203年八月(秦历法,以每年“冬十月”为第一个月,依次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项羽主动议和,请求罢兵。

次月,项羽引兵东归。

刘邦采纳张良、陈平之策,发起战略追击,决心一举歼灭项羽。

刘邦一面自率大军追击,一面下令韩信、彭越会合,并让刘贾协助英布,打开局面后立刻来会合。

然而,韩信、彭越等人依然态度消极,没有如期会师!英布、刘贾也没有打开局面,无法北进。

如此,刘邦成了一支孤军。

项羽迅速发起反击,大败刘邦,刘邦只好坚壁自守。

如果不是刘邦军的素质有了提高,及时坚壁自守,及时“止损”,固陵之战,有可能像几年前的彭城之战一样,使全局发生逆转!

打破僵局

刘邦坚壁自守,被项羽压制,唯一的希望就是韩信、彭越、英布来会合。

刘邦问计张良:怎么才能让韩信、彭越出兵?

张良表示:韩信被立为齐王,但他知道那不是您本意,“信亦不自坚”,仍在犹豫···

如今,把从陈到东傅海之地给韩信,扩大其封地,以此坚定韩信出兵的决心。

张良还特别点出:韩信老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

显然,张良看出了韩信的犹豫,也看出了韩信的渴望。

刘邦采纳此计,以此条件联系韩信,韩信立即答应!

韩信出兵后,局势豁然开朗。

项羽的后方空虚,根本抵挡不了韩信,韩信迅速攻占鹏程,又一路西进,与刘邦会师。

韩信的出兵,对楚军带来了致命打击,楚人心动摇,守寿春的楚大司马周殷投汉,英布、刘贾由此打开局面,攻占要害后立刻与刘邦会师。

与韩信一样得到刘邦封赏的彭越也行动起来,也来会合。

由此,刘邦与诸王的云集,形成了决定性优势!

垓下之战,汉军总兵力五六十万人,光韩信一部就30万,而项羽约10万!

在韩信的指挥下,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汉军击败项羽,定天下!

作为一个“士”,韩信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操。

正是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才能一展雄才,建功立业。

因此,韩信在情感上是感恩刘邦的,始终留在刘邦阵营,不愿背叛。

在建功立业,实力雄厚之后,韩信自然也是有其利益诉求的。

因此,韩信在灭齐后,“停”了下来,寻找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如果不能解决利益上的矛盾,即便情感仍在,彼此仍很可能分道扬镳,这在古今中外都是极其常见的。

在张良、陈平的辅佐下,刘邦洞悉了韩信的诉求,并尽量满足了韩信的利益。

最终,在感情和利益的双重驱使下,韩信选择了继续为刘邦而战。

遗憾的是,刘邦确实有自己的想法,他给韩信的承诺从头到尾都是假的。

垓下之战一结束,刘邦故技重施,夺了韩信的兵。将韩信改封为楚王···

最终,韩信还是被“兔死狗烹”了。

标签: 战争韩信成败刘邦帮助楚汉决定什么

更多文章

  • 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时候的事(历史上湖广填四川发生的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四川,朝代,历史,发生,时候,什么

    在湖南、湖北,隔一座山,方言就不同,有些话还听不太懂。然而,听起四川话、重庆话时,总觉得十分亲切,完全不像是千里之外地方的方言。其实,这可不是巧合,大家本来就是一家人。今天的四川人、重庆人,大多是湖南、湖北迁徙过去的。这就要从“湖广填四川”说起了。 所谓“湖广”,一般指的就是两湖:湖南、湖北。

  • 三国中诸葛亮接班人有哪几个(诸葛亮为什么选姜维接班)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姜维接班,接班人,为什么

    除了姜维,还有四个人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到底是谁呢?诸葛亮去世后,确实先后有四人以诸葛亮接班人自居。 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三国志.魏延传》。魏延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自李严被扳倒后,无论是资历还是职位,魏延都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因此,诸将都认为魏延“必当

  • 水浒传母夜叉孙二娘简介(孙二娘的人物故事及性格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叉孙,母夜,二娘,简介,特点,性格,人物,故事,水浒传

    提起孟州十子坡(今河南省焦作市),母夜叉孙二娘在此开的人肉包子店铺名震江湖。当初孙二娘随父亲老孙头来到十子坡落脚,也是无奈之举,为的是追寻杀母仇人,替母报仇。可这一等就是十年,在这段时间里,老孙头教二娘练武强身,各种兵器使的得心应手。业已成人的孙二娘成为一个武艺高强,胆大心细,“眉横杀气,眼露凶光”

  • 西汉宫女穿开裆裤(古代汉献帝让宫女穿开裆裤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开裆裤,西汉宫,汉献帝,宫女,古代

    如今的衣服多是简约的设计风格,不仅时尚,布料也非常的舒适,我们早已丢下了中国最传统的汉服文化,女性衣服的样式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进行着更替。但是大家肯定不知道的一件事情是,汉朝的女子普遍都是会穿开裆裤的,换作今天的女人如果穿开裆裤的话肯定是要被人笑话死了。毕竟这是刚出生的小孩子才会穿的衣服,那么在汉朝,

  •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北美殖民地发生独立战争的起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争,殖民地,独立,起因,北美,原因,爆发,发生,美国

    在我们的基本认识当中,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压迫的战争。但是如果真的仔细深究进去,就会发现美国独立战争并没有那么简单,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称得上魔幻。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揭秘吧。茶税法 1763年之前,英国政

  • 美越战争催乳药是什么东西 (美军越战空孕催乳剂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于世界。它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入侵越南,并在越南挑起战争。为了抵抗侵略,越南人民对美军发动了反击。美军认为,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落后的越南。驻越南美军然而,美军没想到,为了抵抗美军的入侵,越南人民实行了“人民都是军人”的政策。甚至女人也拿起枪

  • 唐代人称父亲为什么(唐朝人们称呼怎么称呼父亲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人,称呼,父亲,人们,唐朝,为什么,怎么

    我国古代,对父亲的称呼有很多种,除了我们都知晓的“爹、娘”之外,唐朝还称其为“哥哥”。那为什么这么叫?各朝都怎么称呼父亲?在唐朝,“哥哥”属于外来语,即指父亲,也代表兄长,一般叫“耶耶”的居多。公众场合的话,就不能叫“哥哥”或者“耶耶”了,需要叫父亲或者是大人。私下里,有时候会叫父亲“阿耶”,和母亲

  • 历史上的和珅活了多少岁(清朝的和珅什么时候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和珅,清朝,时候,多少,什么

    引言 提起乾隆时期著名的贪官污吏,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必然是位居榜首。 乾隆时期,和珅凭借着李侍尧案一跃成为乾隆皇帝的宠臣,乾隆皇帝还将自己的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就这样,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还成为了皇亲国戚,一下子野心膨胀,再不复当初刚为官之时的精明强干,成为了一个遗臭万年的大

  • 真正的花木兰的墓在哪里(花木兰的墓是真实存在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花木兰,真实,存在,哪里,真正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处,一位农民正在耕地,突然挖到一个硬物,他扒开土一看,却是一个青铜器。他再看四周的土质,明显有别于寻常之土。他惊恐之下,马上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考古专家到实地考察后,发现这里是一座古墓,在墓中出土了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玉器、铜器、使考古人员们都非常兴奋。此处墓葬虽然不大

  • 主父偃和东方朔哪个厉害(大汉天子主父偃东方朔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主父偃,偃东方,大汉,天子,关系,厉害,哪个

    主父偃(yǎn)是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大臣,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曾一年之内被武帝提拔了四次,主父偃像是坐上火箭一样蹭蹭升迁,羡煞旁人。但是最后,主父偃却是被汉武帝下令诛杀,还灭了全族。世人总把主父偃和东方朔相提并论,说他们都是怪人,都是大智慧的人。但是结局截然不同,东方朔是自然死亡,而主父偃却落得全族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