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时候的事(历史上湖广填四川发生的朝代)

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时候的事(历史上湖广填四川发生的朝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2 更新时间:2024/1/13 8:07:31

在湖南、湖北,隔一座山,方言就不同,有些话还听不太懂。

然而,听起四川话、重庆话时,总觉得十分亲切,完全不像是千里之外地方的方言。

其实,这可不是巧合,大家本来就是一家人。

今天的四川人、重庆人,大多是湖南、湖北迁徙过去的。

这就要从“湖广填四川”说起了。

湖广填四川

所谓“湖广”,一般指的就是两湖:湖南、湖北。

元代时,设置了湖广省,辖区包括了湖南、湖北、广西和贵州大部及广东雷州半岛。

明代时,设立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时,设立湖广总督,所管辖的地方主要是湖南、湖北,不过,名称上,依然延续了“湖广”一词。

所以,“湖广”,实际上主要指的是“两湖”:湖南、湖北。

历史上,湖南、湖北曾有两次向四川大规模移民,也就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第一次大移民:元末明初

四川,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生产、生活。

尤其是在李冰建都江堰之后,巴蜀地区就更是沃野千里了。

到西汉时,原属于关中的“天府之国”殊荣,也为巴蜀所专属了。

然而,从南宋末年开始,巴蜀地区的人口发生了锐减。

南宋与蒙古的战争一爆发,蒙古军即攻入四川腹地,与南宋反复厮杀。

川中子弟抗蒙也很积极,一直打到南宋朝廷投降还在抵抗。

40年间,川中大地烽火连天,人口锐减。

据统计,1223年,南宋嘉定十六年,四川的人口为660万,而到了1290年,人口只剩下61万!

元代末年,四川再次发生战乱。据方孝孺所记,“青巾之虐”,使当地“百无一二”。

这种情况下,领近的湖广地区,出现了两次向四川大规模移民。

1、明玉珍招募湖广移民。

明玉珍是湖北随州人,元末群雄割据时,从属于徐寿辉。

徐寿辉被陈友谅所杀后,明玉珍拒绝服从陈友谅,定都重庆,割据巴蜀。

明玉珍治蜀期间,治理得当,“蜀人悉便安之”。

巴蜀暂安,但是湖广依然战乱不休,因此,随州、麻城等地不少移民进入四川。

明玉珍也积极招募湖广移民,以充实力量。

2、明初的“强制移民”。

此后,朱元璋攻灭了明夏政权。

然而,朱元璋攻巴蜀时,四川地区再次遭受了较大的人口损失。

据《广安州新志.侨寓志》记载,明将廖永忠在“抚慰”广安等地时,“颇肆杀戮,复徙楚之黄麻人来实兹土”。

因此,在平定巴蜀次年,大明统计人口时,重庆、四川的民户有84000余户,以一户人口计,大约在40多万。

因此,朱元璋也开始了“政策性移民”,以充实巴蜀人口。

据《邻水百家姓》所记载:朱元璋移湘楚之民入川,先后有刘、范、贾、黄、谈、吴、喻、熊、陈、戴、邱、周、梅、吕、王、姜、甘、邓、彭、包、游、查、汪等姓氏嵌入另水各地。

迁徙的方式,很有明太祖“以猛治国”的风范:强制移民。

据邻水包氏族谱所载:洪武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皇榜晓谕,乡村人民秋后填川,不遵旨徙川者,杀无赦。

如此,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湖广填四川”就发生了。

不过,事实上,当时的湖广人口在战乱中损失也不小,“江西填湖广”也同步在进行,因此,此次迁徙的人口约为50万左右。

50万不算多,但考虑到此前民户40多万的情况,移民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

第二次大移民:清代前期到中期,长达100多年

明代末年,四川再次连遭兵乱。

先是张献忠入川,留下“屠川”之说。(“张献忠屠川”的细节、规模尚有争议,但其确实曾进行破坏性屠杀没有争议)

随后,满清入川,又是一场大规模兵灾。

值得一提的是,巴蜀子弟确实是好样的,当年抗蒙元抗到了最后一刻,此时抗清也抗到了最后一刻,“夔东十三家”,是坚持到最后的大规模抗清武装。

再后,三藩之乱,四川地区再次成为战场,并几乎经历了“三藩之乱”的全过程。

其间,地方的地主武装、土司武装,也相互征战,破坏极大。

连续的征战,使四川的人口再次损失惨重。

明末四川人口约为600万,到康熙初年,只剩下60余万。

当时,一些大清官员来到“天府之国”上任时,途中几乎看不到人,连成都也有老虎出没。

一开始时,大清统治者认为,这应该主要是因为川人为逃避战乱外迁避难,因此,采取了“以川民而实川户”的政策,试图鼓励外迁川人回川。

然而,效果不佳。

如此,第二次“湖广填四川”开始了。

1、康熙时期,“政策性迁徙”。

康熙七年,出台政策:外省的客籍“无业游民”入川,就可以插占广业,获取土地,开耕立户。

此后,政策加码:只要是外来的移民,就可以“户给水田亩三十,旱田亩五十”,还有“官给牛、种”。

而且,移民来川者,“准入籍出仕”,“入籍者,准其考试”,提高其权利、地位。

为了扩大效果,大清还开了“销售模式”:无论本省还是外省文武官员,只要能招到30家,就可记录一次,招到100家,“即刻升转”!

不只是在职官员,候补官员,只要能招垦荒民300户就能“授予署职”。因此,一些家境稍好的候补官员,不惜自掏腰包,招人入川!

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下,各省都出现了向四川移民的现像。其中,距离最近、交通最便捷的湖南、湖北最多。

2、自发移民。

古代人“安土重迁”,一般不愿意离开故土。

所以,一开始,是要政策大力拉动。

然而,到康熙晚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当时,两湖地区人口压力已经比较大,家中人口增加了但可垦的土地没有增加,而且,两湖地区这段时间连年水灾、旱灾、蝗灾,带来了生活困难。

与之相比,入川的亲戚故友们,一则有政策优惠,一则有肥沃土地,生活不错,一些早入川者还开起了作坊。

因此,大量湖广人自发开始迁徙入川。

到18世纪末,外地移民占到了四川人口的80%左右。

此后,由于四川人口迅速增加,压力增大,大清逐渐取消了优惠政策,开始对移民入川采取限制政策。

然而,这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直到道光年间才告一段落。

顺治十六年,1661年,四川人口为16096户,推算人口在50万左右;到嘉庆十七年,1812年,四川人口为2050万!

从此,四川成为人口大省。

在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前,四川省的人口超过1亿,为全国第一。

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规模人口迁徙非常常见。

除了“湖广填四川”,还有“江西填湖广”、“大槐树移民”等各种共同记忆。

所以,今天的中国人,不要再有什么“地域歧视”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各地的人们已经融合到了一起,早已是一家人了。

对于“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大规模移民,往往是不得以而为之的。

大规模人口迁徙,往往起于苦难,也伴随着苦难。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苦难中,中国人跌倒后爬起来,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开创出虽苦难,但辉煌的历史。

标签: 四川朝代历史发生时候什么

更多文章

  • 三国中诸葛亮接班人有哪几个(诸葛亮为什么选姜维接班)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姜维接班,接班人,为什么

    除了姜维,还有四个人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到底是谁呢?诸葛亮去世后,确实先后有四人以诸葛亮接班人自居。 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三国志.魏延传》。魏延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自李严被扳倒后,无论是资历还是职位,魏延都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因此,诸将都认为魏延“必当

  • 水浒传母夜叉孙二娘简介(孙二娘的人物故事及性格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叉孙,母夜,二娘,简介,特点,性格,人物,故事,水浒传

    提起孟州十子坡(今河南省焦作市),母夜叉孙二娘在此开的人肉包子店铺名震江湖。当初孙二娘随父亲老孙头来到十子坡落脚,也是无奈之举,为的是追寻杀母仇人,替母报仇。可这一等就是十年,在这段时间里,老孙头教二娘练武强身,各种兵器使的得心应手。业已成人的孙二娘成为一个武艺高强,胆大心细,“眉横杀气,眼露凶光”

  • 西汉宫女穿开裆裤(古代汉献帝让宫女穿开裆裤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开裆裤,西汉宫,汉献帝,宫女,古代

    如今的衣服多是简约的设计风格,不仅时尚,布料也非常的舒适,我们早已丢下了中国最传统的汉服文化,女性衣服的样式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进行着更替。但是大家肯定不知道的一件事情是,汉朝的女子普遍都是会穿开裆裤的,换作今天的女人如果穿开裆裤的话肯定是要被人笑话死了。毕竟这是刚出生的小孩子才会穿的衣服,那么在汉朝,

  •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北美殖民地发生独立战争的起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争,殖民地,独立,起因,北美,原因,爆发,发生,美国

    在我们的基本认识当中,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压迫的战争。但是如果真的仔细深究进去,就会发现美国独立战争并没有那么简单,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称得上魔幻。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揭秘吧。茶税法 1763年之前,英国政

  • 美越战争催乳药是什么东西 (美军越战空孕催乳剂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于世界。它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入侵越南,并在越南挑起战争。为了抵抗侵略,越南人民对美军发动了反击。美军认为,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落后的越南。驻越南美军然而,美军没想到,为了抵抗美军的入侵,越南人民实行了“人民都是军人”的政策。甚至女人也拿起枪

  • 唐代人称父亲为什么(唐朝人们称呼怎么称呼父亲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人,称呼,父亲,人们,唐朝,为什么,怎么

    我国古代,对父亲的称呼有很多种,除了我们都知晓的“爹、娘”之外,唐朝还称其为“哥哥”。那为什么这么叫?各朝都怎么称呼父亲?在唐朝,“哥哥”属于外来语,即指父亲,也代表兄长,一般叫“耶耶”的居多。公众场合的话,就不能叫“哥哥”或者“耶耶”了,需要叫父亲或者是大人。私下里,有时候会叫父亲“阿耶”,和母亲

  • 历史上的和珅活了多少岁(清朝的和珅什么时候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和珅,清朝,时候,多少,什么

    引言 提起乾隆时期著名的贪官污吏,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必然是位居榜首。 乾隆时期,和珅凭借着李侍尧案一跃成为乾隆皇帝的宠臣,乾隆皇帝还将自己的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就这样,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还成为了皇亲国戚,一下子野心膨胀,再不复当初刚为官之时的精明强干,成为了一个遗臭万年的大

  • 真正的花木兰的墓在哪里(花木兰的墓是真实存在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花木兰,真实,存在,哪里,真正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处,一位农民正在耕地,突然挖到一个硬物,他扒开土一看,却是一个青铜器。他再看四周的土质,明显有别于寻常之土。他惊恐之下,马上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考古专家到实地考察后,发现这里是一座古墓,在墓中出土了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玉器、铜器、使考古人员们都非常兴奋。此处墓葬虽然不大

  • 主父偃和东方朔哪个厉害(大汉天子主父偃东方朔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主父偃,偃东方,大汉,天子,关系,厉害,哪个

    主父偃(yǎn)是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大臣,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曾一年之内被武帝提拔了四次,主父偃像是坐上火箭一样蹭蹭升迁,羡煞旁人。但是最后,主父偃却是被汉武帝下令诛杀,还灭了全族。世人总把主父偃和东方朔相提并论,说他们都是怪人,都是大智慧的人。但是结局截然不同,东方朔是自然死亡,而主父偃却落得全族惨

  • 朱棣起兵为什么能成功(朱棣有多少兵力反对建文帝)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建文帝,兵力,起兵,反对,成功,多少,为什么

    建文帝当然深知朱棣的能力。因此,一开局,建文帝就倾其全力,试图碾压朱棣。然而,由于朱棣与建文帝能力上的差距,建文帝许多关键力量无法派上用场。 早在朱元璋时期,朱棣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干,建文帝当然不敢小视这位叔父,一开局就倾尽了全力。朱棣起事之前,建文帝就调整了北平附近的部署,对北平形成了战略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