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锦衣卫是干什么的权势部门(明朝时期锦衣卫机构有多厉害)

锦衣卫是干什么的权势部门(明朝时期锦衣卫机构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26 更新时间:2023/12/5 2:10:36

都知道,朱元璋治理国家时发布了三条措施,分别是要求国家广纳英才、朝廷设立都察院、废除丞相一职。之后,朱元璋觉得这三条措施还不够,立马发布了第四条措施,那就是设立锦衣卫。

当初,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相互斗争,最终,以两败俱伤的结果收场。这个结果应该让朱元璋感到高兴,但他更多的感受却是震惊。朱元璋认为,必须撤销丞相一职,才能避免后续出现这个问题。之后,丞相一职被撤销,皇帝直接管理六部九卿。

此外,他还设立了锦衣卫,但是,这个机构的作为却让官吏们非常害怕。当时,锦衣卫是朝廷的秘密特务组织,是一个刑狱机构。朱元璋创业以前在民间吃尽了苦头,等到他身为人主后,非常缺乏安全感。

他害怕大臣们对他不够忠心,也害怕自己的政权会被他人窃取或者被百姓推翻。所以,他时刻保持戒备之心,大臣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的心,像“惊弓之鸟”一样,时刻绷紧着神经。

朱元璋不仅要求大臣们必须对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还想掌控官员们在府邸的情况,他们在家里说的话、见的客人都是朱元璋想知道的事情。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不断派出密探到各地探访,以求能快速知道官员们的情况和想法。

所以,聪明的朱元璋用锦衣卫为自己的权力做保障,让任何不寻常的举动都逃不过他的眼。

《水东日记》里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是关于锦衣卫的。钱宰奉旨完成《孟子节文》的编写,他日夜赶工,非常疲惫。

一天,他回到家里,突然诗兴大发,随口作了一首诗: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本来就是随性而作,钱宰完成这首诗后,倒头就睡。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看到钱宰,竟然对他说:“爱卿昨日作了一首好诗,可是,朕并没有嫌弃你上朝来得迟,你看这个“迟”字能不能改成“忧”字?”钱宰听到这句话,吓得立马跪下,请求朱元璋给他治罪。

其实,钱宰心中有些庆幸,还好昨天没有乱说话,否则,今天就性命不保了。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特务真是厉害,随口的话都能传到皇帝的耳朵。

如果仅仅派遣亲信搜索大臣们的隐私,朱元璋还无法在朝野上对大臣构成严重威慑。

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的密探叫“检校”,他们的任务是探听京城内外官吏私下做的一些不法之事和风闻之事,这些事情无论大小,都要上报给朱元璋。

到了洪武十五年四月,皇家特务机构——锦衣卫正式挂牌成立。锦衣卫的“卫”字应该是皇帝亲军的意思,但锦衣卫的职责,却不是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而是专门收集国家内部不法之事。此外,锦衣卫经常随驾出征,他们以前只是身着华丽服饰的皇家仪仗队。

后来,由于皇帝的需要,这批人演变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人员。而且,锦衣卫的首领是指挥使,由皇帝任命,武将担任。

这个职位的长官需要有带兵经验,不能让宦官担任,此外,指挥使的职责是保护皇帝的安全和巡查、逮捕罪犯,所以,这两个功能可以将锦衣卫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

负责侍卫工作、展示皇军威严和跟随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其实,他们跟传统的禁卫军是一样的,比较有名的是“大汉将军”。

而且,这些锦衣卫虽然被称为将军,但只需要在殿内站立,传递皇帝的命令,跟宫殿内的桩子一样。还有,他们要负责保洁工作,指定区域的保洁由他们负责。

他们虽然看上去是桩子,但却不是一般的桩子。这些人个个都是牛高马大、虎背熊腰,最重要的是他们中气十足,传递命令时声音洪亮,对那些不明情形的人来说,确实起到了威慑作用。

那么,“巡查抓捕”的锦衣卫是干什么的呢?

顾名思义,他们是巡逻街道和抓捕要犯的人,是锦衣卫跟一般禁卫军不一样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人们才牢牢记住了这个机构。

最初,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目的只是增添仪仗队的威严。后来,他因为有屠杀大臣、镇压百姓的需要,觉得传统的司法机构执法力度不够,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于是,他将仪仗队里的锦衣卫提升起来,有些重要的事情让锦衣卫去完成,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向皇帝汇报。

由此可见,锦衣卫已经变成了皇帝的私人警察。

此外,锦衣卫的北镇抚司是专门处理皇帝关注的案件,他们拥有自己的监狱,可以主动去抓捕、审讯、处决犯人,这个过程不需要经过任何司法机构。

而锦衣卫的南北镇抚司下设置了五个卫所,这些卫所的统领官有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普通军士被称为校尉、力士等。

当校尉和力士执行捉拿钦定要犯的任务时,他们被称为“缇骑”。明朝时期,缇骑的数量最少时有一千,最多时达到六万。而且,锦衣卫挑人都是从民间直接挑选,只要百姓孔武有力,没有不良记录,就可以进入锦衣卫。

至于后面的官职升迁,要凭他们个人的能力。此外,锦衣卫的官职可以世袭,所以,当上这个官也能造福后代。

其实,皇帝有这样的爱好,下面肯定会有依附的人。所以,锦衣卫的设立给很多愿意充当爪牙的臣子提供了机会,使他们的野心有了施展的机会。

此外,这些爪牙非常懂得讨朱元璋欢心,使朱元璋以拥有这样的“能臣”而自豪。因此,他非常自信地说:这几个人就像恶犬一样,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大臣们害怕。可见,朱元璋把他们比作恶犬,是相当贴切的。

而朱元璋为了保住朱家的政权,正好利用这群小人,“以毒攻毒”,压制这群不听话的大臣。

然而,锦衣卫确实达到了朱元璋的预期,帮助朱元璋铲除异己、屠杀功臣。此外,朱元璋还兴大狱,揪着一件事情让一群大臣下狱。

其实,朱元璋设立锦衣卫,还有一个目的,即监视官吏的不法行为。这里所说的官吏可不止是都城的官吏,而是天下的官吏。

因为,皇帝不可能审理每个案件,所以,锦衣卫举报的每个案件,都由锦衣卫的官吏审理,他们掌握着定罪和量刑的权力。

而且,朱元璋喜欢用酷刑,锦衣卫便跟着用,甚至比皇帝用得还频繁。有句老话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以,犯人在重刑之下一般都会招供,即使没有干也要承认,否则,将承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甚至,蓝玉为求速死都赶紧承认了自己的罪行。由此可见,锦衣卫就是皇家发泄、胡作非为的工具。

其实,锦衣卫的职责除了探听情报外,还要协助处理案件,更重要的一项职责是执掌廷杖。廷杖是皇帝用来惩罚那些不听话、不忠心的大臣的一种酷刑。

如果有大臣惹怒了皇帝,且当场宣布施以廷杖,这位大臣就会立即被拔去官服,双手捆住,送往午门。在那里,东厂和锦衣卫的长官正等着罪犯的前来。

大臣身上包裹着一块大布,长官们下令击打,棍棒就会连续落在大臣的大腿和屁股上。负责行刑的人是锦衣卫的校尉,他们受过训练,知道长官们的意思。而且,东厂和锦衣卫的长官还会暗中指挥校尉,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来执行。

两个长官如果双脚八字张开,表示可以留下性命,校尉在执法过程中会下手轻一些;两个长官如果脚尖向内靠拢,表示不可以留下,校尉会下手重一些,可能被活活打死。

打完以后,校尉还会提起受刑人包裹的大布,重重摔在地上。之后,即使受刑人一时半会死不了,也得在床上躺好久。

此外,厂卫除了杖刑、夹棍这些常规的刑罚外,还有一些让人不寒而栗的酷刑。这几种酷刑分别是刷洗、油煎、灌毒药、站重枷等,都能把人折磨得生不如死。

什么是刷洗?即把犯人衣服脱光,几个人把他按在铁床上。然后,将滚烫的开水浇灌在犯人身上,趁着热量还在,衙役用布满铁钉的刷子拼命在犯人身上刷,直至把皮刷破,露出里面的骨头来。之后,犯人在痛苦中死去。

什么是油煎?这种酷刑有点像后来的烙铁,将一个平铁盘放在火源上烧热,然后,把犯人推上去。很快,这个犯人会被烧焦,非常可怕。

什么是灌毒药?衙役们先给犯人灌一次毒药,然后,给他解药延续他的生命。之后,灌另一种毒药,再给他解药维持生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折磨犯人,直到这个犯人撑不下去,主动放弃活着的希望。

什么是站重枷?

这种刑法很特别,犯人戴上枷锁后必须站着,不能坐,也不能躺。而枷锁的重量却超过了人体的重量,有的甚至超过三百斤。犯人戴着这个巨大的枷锁,明显有强烈的压迫感,没过几天就会被活活累死。

明朝野史记载,厂卫处罚犯人的酷刑包括剥皮、钩肠、铲头等。传闻,这些酷刑比上面所讲的酷刑还要厉害。而且,锦衣卫只听从皇帝的命令,其他大臣没有权力干涉他们。

因此,锦衣卫有了一把保护伞,他们只要把皇帝哄开心了,其他人都可以不放在眼里,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其实,在世人眼里,锦衣卫和“诏狱”才是国家最高的刑法审理机构。之后,朝廷三法司的权力被皇帝信任的锦衣卫夺走了,使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法司可以空曹,刑官为冗员矣。”可见,这个机构将朝廷的立法机构架空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而且,锦衣卫的设立还破坏了朝法制系统,使法制成为了锦衣卫胡作非为的工具。

标签: 锦衣卫权势部门机构时期厉害干什么明朝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女子是什么身份属性(哪位妃子是由官女子出身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子,妃子,属性,出身,身份,清朝,什么

    清朝历史上有两个和妃,其中一个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宠爱的瓜尔佳氏,她在康熙帝死后非常受尊重,去世时已经86岁高龄。而第二个和妃则是道光皇帝的妃子,更神奇的是,这位妃子出身低微,但是因为为皇帝生下长子而受宠。和妃出身于正白旗辉发那拉氏,她是以官女子身份入宫伺候爱新觉罗·绵宁的。清代的官女子是介于宫女和嫔妃

  • 古代有姓张的皇帝吗(中国历史上有出过张姓皇帝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帝,历史,中国,古代

    众所周知,“张”姓是中国的大姓。在中国历史上,张姓人口不仅多,还涌现出很多杰出人物。比如运筹帷幄的张良,勇冠三军的张飞,抗金名将张浚,医圣张仲景,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等等,多的数不过来。不过,仔细一想,似乎在中国历史中并没有出现过张姓皇帝。但硬算的话,事实上,在两宋之间曾经有过一位张姓

  • 秦始皇陵有多大面积(传说秦始皇陵里面有多少机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陵,机关,面积,传说,里面,多少

    说到秦始皇,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词呢?是灭六国统一了全国,还是修长城,或者是残暴的帝王,不管是什么,很多人对秦始皇的功过都是说法不一,有人觉得他的功绩极高,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帝王,应该受到敬仰,有人也觉得秦始皇的残暴治国盖过了他的功绩。客观来讲,秦始皇的确是有暴君的一面,但在这样的形象前,他的成就却并不

  • 现代社会秦始皇后代还有吗(秦始皇还有子孙存世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存世,子孙,后代,社会,还有,现代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李白写给秦始皇的一首诗,用来赞美秦皇的丰功伟绩。秦始皇何等伟大?我想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但不知是否有人关注过一个细节,那就是秦始皇他的后代来如何?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的后人基本都被他的小儿子秦二世胡亥杀戮殆尽,以至于他没有直系血脉传承。但根据这些年对族谱的探寻

  • 蒙古国人口有多少(蒙古国人口少为何贫富差距明显)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蒙古国,贫富,人口,差距,明显,为何,多少

    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小国寡民更容易治理。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小国更容易发达,而且小国在资源划分上,也是更容易协调。正是这一点,使得大部分的小国其实非常富裕,而且贫富差距也不大。但是这个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蒙古国,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只有300万人口的蒙古国,为何贫富差距那么大呢?你可能想不到。蒙古国地大物

  • 郑芝龙为什么被处死(郑芝龙投降清朝后为何被斩首)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芝龙,斩首,投降,处死,清朝,为何,为什么

    22岁的郑芝龙可谓少年得志,他不仅继承了颜思齐在台湾开创的拓垦大业,势力也不断壮大。他又继承了华商领袖李旦的部分海商事业,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的头领,领导数万人开始了亦商亦盗的海上生涯。但郑芝龙对此并不满足,他要开创自己的海上帝国。面对海上出现的大海盗,明朝廷当然不能容忍,多次围剿甚至联合荷兰

  • 古代生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俗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生妻,寡妇,意思,俗话说宁娶,古代,为什么

    随着现在大学生实现全面00后之后,一批新时代的年轻人走进了婚恋市场。不同于以往,这些年轻人会更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这也让社会主流婚恋观慢慢发生着变化。像是“不婚主义”、“晚婚主义”、“丁克主义”等等,这样的人群变多了。有正必有负,同时也有一批这样的人,拿婚恋当儿戏,朝三暮四,花花肠子,两个极端。如果

  • 过渡时期完成的三大改造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改造,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完成,什么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呢?三大改造又是怎么实现的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这三大改造。首先,我们来讲一讲农业改造。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

  • 桂是哪个省的简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为什么是桂)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简称,自治区,广西,哪个,为什么,壮族

    广西的简称为“桂”,其简称来自于“桂林”。当然,这里的“桂林”并非是现在的桂林市,而是古代的桂林郡。不过桂林郡在哪里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本文就来谈谈这个问题。广西在先秦时期为百越之中的“西瓯”地区。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对百越发动了全面的兼并战争,其军队分为五路,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浙江、福建

  • 祭祀是什么意思如何进行(如何理解进行祭祀的内涵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祭祀,内涵,进行,意思,意义,理解,如何,什么

    人都认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至少比动物的感情更加复杂更加丰富。对于人来说,情感的产生和存续需要有特定对象,即需要与特定对象之间培养感情。在传统文明形态下,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组成的家庭,就是人们精神情感的培育之所,也是皈依之所。所谓心灵有所寄托,就是精神情感有特定的指向和归宿。人们思念妻子儿女,思念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