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简介(杨贵妃和唐玄宗差几岁)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简介(杨贵妃和唐玄宗差几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50 更新时间:2024/2/3 10:42:54

公爹和儿媳妇私通,是丢人现眼的事!我们华北平原一带有的村里,把这种事叫"锅里吃锅里拉",厨房里烹调美味的锅,既做饭又当便盆!列位,你听听,恶心死了!

大唐王朝的唐玄宗李隆基,就干了这么一件恶心人的"锅里吃锅里拉"事。

下面就看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正月,唐玄宗和武惠妃就开始张罗着替寿王(武惠妃生)选妃。

这场王妃选秀活动一直进行了将近两年,经过层层选拔和各项指标的评比,年方十七岁的杨玉环终于从众多妙龄少女中脱颖而出,成了这场海选的冠军。

杨玉环之所以胜出,首先当然是因为她那"弘农杨氏"的金字招牌,虽然家道早已中落,但是名门望族的高贵背景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掉的。

杨贵妃,小名玉环,是世家大族弘农杨氏的后裔。远从汉朝开始,弘农杨氏就是著名的关中六大郡姓之一,历代名人辈出。

及至隋唐两朝,这个家族更是出了一大批牛人,比如隋文帝杨坚,隋朝宰相杨素、杨雄、杨达,还有女皇武曌的母亲杨氏,武德时期的宰相杨恭仁,贞观时期的宰相杨师道等等,都出自这个家族。

除了家族背景之外,杨玉环那倾国倾城的容貌,的确让所有见过她的人都感到眼前一亮,并且过目难忘;杨玉环在艺术上的修养和造诣,也让其他选手望尘莫及。

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七品芝麻官杨玄璬(开元十七年,10岁左右的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迎来了他生命中最风光的一个时刻。

因为这一天,浩浩荡荡的册封使团从皇宫来到了他这座鲜有贵客登门的小小宅院中,并且隆重宣布,大唐天子将与他结成儿女亲家。

对于杨玄璬来说,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值得庆幸和骄傲的呢?

而且,此次册封典礼的规格也是非常高的。代表皇帝前来册封的正使是堂堂宰相兼礼部尚书李林甫,副使是黄门侍郎陈希烈。在册妃诏书中,盛赞杨玉环:"尔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长女(考虑到皇室尊严,当然要隐去杨玉环的养女身份),公辅之门,清白流庆,诞钟粹美,含章秀出。

固能徽范夙成,柔明自远;修明内湛,淑问外昭。是以选极名家,俪兹藩国。"(《唐大诏令集》卷四十)

从这一刻开始,杨玉环的个人命运,以及整个家族的命运就被彻底改写了。

一个月后,亦即开元二十四年正月,十八岁的杨玉环被迎娶入宫,正式成为寿王妃。

寿王李瑁与杨玉环的年龄大致相当,根据相关记载,武惠妃的几个儿女都长得相当标致,而寿王李瑁应该也是一个相貌堂堂、玉树临风的帅小伙。

可以想象,在当时世人的目光中,他们绝对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佳偶。新婚燕尔,小夫妻也一定是如漆似胶, 干柴烈火,情欲怒放。

然而,又有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后,这对人人艳羡的佳偶就要被活生生地拆散呢?又有谁能想到,将他们拆散并且横刀夺爱的那个人,竟然是杨玉环的公爹、大唐天子李隆基呢?

杨玉环嫁入帝王家之际,正是武惠妃一手导演的储位纷争越演越烈之时。后来"三庶人案"爆发,太子李瑛等三兄弟同日被杀,武惠妃因良心不安一病而亡,忠王李玙随后入主东宫。

原本到这里为止,所有的纷纷扰扰就都过去了,虽然李瑁当不上太子,杨玉环成不了太子妃,但这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

至少李瑁还是寿王,杨玉环还是王妃,他们依然可以享有安宁和富贵的生活,也依然可以像普天下的所有夫妻一样,举案齐眉,长相厮守,生儿育女,白头偕老。

然而,命运之神却在这个时候跟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杨玉环绝对不会料到,她婆婆武惠妃的死给她公公造成的感情创伤有多么严重,最终竟然要由她这个儿媳去抚慰;

而寿王李瑁当然更不会料到,他刚刚失去母亲,马上又将失去妻子,而且这个妻子居然一转眼就变成了他父皇的"娘子",从而匪夷所思地成了他的"后妈"……

人生就是这么荒诞。

那么,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场不伦之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李隆基失去了心爱的武惠妃之后,情绪坏极了,后宫的佳丽三千,都应不上李隆基的心,整天垂头丧气。

是谁看准了唐玄宗的心情,把杨玉环引进后宫的呢?

答案其实不难猜到。

这个在公媳之间牵线搭桥的另类月老,就是玄宗最贴心的那个"老奴"高力士。

对于李隆基和杨玉环的这场不伦之恋,几乎所有官方正史都闪烁其词、语焉不详。

无论是两《唐书》还是《资治通鉴》,在谈到是谁向玄宗推荐杨玉环的时候,都作"或奏""或言",而不说是谁。

只有中唐人陈鸿所作的《长恨歌传》中,才记载了这么一句话:"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杨玉环生父)女于寿邸。"

那么,这个记载是否属实呢?向玄宗推荐杨玉环的人,到底是不是高力士呢?

首先,武惠妃死后,唐玄宗陷入了非常糟糕的精神状态中,这是所有史料共同记载的事实。

面对这种状况,一贯善于替主子分忧的老奴高力士会怎么做呢?很显然,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帮玄宗物色一个新的意中人,以抚平玄宗的感情创伤。在高力士而言,这就叫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有人说,高力士把儿媳推荐给公公的做法是在"找死",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件事应该由谁来干,才不算是找死?

我们知道,高力士是唐玄宗最贴心的人,那句"力士当上,我寝乃安"的感叹已经成为千古名言。

终李隆基一生,他对高力士的信任从来没有改变过;而终高力士一生,他对李隆基的忠诚也从来没有动摇过。由此可见,假如连高力士都不敢"冒这个险",那天下真的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在高力士的精心安排下,杨玉环前往骊山的温泉宫(即华清宫)与玄宗李隆基相会。这一年,杨玉环二十二岁,李隆基五十六岁。

于是,就在这座云蒸霞蔚、温暖如春的华清宫中,年近花甲的李隆基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杨玉环,爱上了当初由自己亲自选中的这个儿媳。

那一瞬间,李隆基被一种暌违已久的激情撞击得头晕目眩。

两个人旋即勾肩搭背,开始"锅里吃锅里拉" ,顾不上人伦天理了。

可是,杨玉环眼下的身份还是寿王妃,是自己的儿媳,要如何才能冠冕堂皇地把她变成自己的女人呢?

直接娶过来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想一个巧妙的办法。

办法很快就有了。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正月初二,是唐玄宗母亲窦太后的忌辰,唐玄宗借着为母亲追福的名义,以杨玉环"自愿"出家为由,颁下一道诏书。

宣布:"寿王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全唐文》)

又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刚刚结婚才几年的小媳妇,竟然甘心情愿地为死去的奶奶窦太后祈福出家?

就这样,杨玉环身穿道袍,头戴黄冠,离开了寿王府,进入了玄宗为她在大明宫中特置的一座道观,成了一个女道士,道号"太真"。

这个道观的位置太特殊了! 干这种掩人耳目"猫盖屎"的活,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的。

在后来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杨玉环一直以这个瞒天过海的身份和玄宗在一起。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杨玉环随同李隆基再登骊山,在华清宫住了二十多天。

当李隆基一行回到长安后,众人蓦然发现,就在不知不觉之间,"杨太真"已经脱下道袍,摘下黄冠,穿上了华美的曳地长裙,戴上了从前的金钗玉簪,然后和玄宗一起住进了兴庆宫。

至此,唐玄宗李隆基的暗度陈仓之计大功告成。虽然杨玉环表面的身份仍然是女道士,但是在宫中,所有人都跟随唐玄宗称呼她为"娘子",而杨玉环在宫中的地位和待遇也已形同皇后。

杨玉环有三个姐姐,据说"皆有才貌",所以她得宠后,三个姐姐也来到长安,均获唐玄宗宠幸,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四个姐妹"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旧唐书·杨贵妃传》)。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八月,杨玉环在当了五年名不正言不顺的"娘子"之后,终于被唐玄宗正式册立为贵妃。而在此之前,唐玄宗已经替寿王另选了一位姓韦的王妃。

也就是说,从这一刻开始,杨贵妃与过去的"寿王妃"已经彻底割断了一切关联,而她与唐玄宗的爱情也终于结束了地下状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开始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活。

标签: 贵妃唐玄宗简介故事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周瑜是什么样的人(在三国演义中真实周瑜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瑜,简介,历史,真实,什么样,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锱铢必较,嫉贤妒能,心胸狭窄,恩将仇报的周瑜形象,但是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么?其实《三国演义》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严重抹黑了周瑜的形象,可惜《三国演义》普及程度远远高于正史《三国志》。毕竟《三国志》是用文言文写的,晦涩难懂,不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 奥匈帝国是哪个国家(一战奥匈帝国是哪个国家把它分开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奥匈帝国,国家,分开,哪个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奥匈帝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不去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如果参加完军事演习后,迅速离开,而不是在萨拉热窝城内招摇过市;如果斐迪南大公夫妇被枪杀后,奥匈帝国稍微保持克制的态度,而不是贸然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得那

  • 司马懿有几个儿子排列一下(司马懿儿子最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懿,排列,儿子,厉害,一下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因东汉朝廷被曹操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自此开始,司马懿成为曹操麾下的一位谋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开始对曹操存在抵触的情绪。但是,真正来到曹魏之后,司马懿不仅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支持曹操

  • 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是什么关系(都是满族却有仇的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叶赫那拉,渊源,爱新觉罗,关系,什么,满族

    清朝的建立者是满族的爱新觉罗家族,他们的前身是建州女真。在元朝末期的时候这个部族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的女真最大的势力还不是建立清朝的安新觉罗,而是叶赫那拉,也就是海西女真我们要知道,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这两个姓氏之间的矛盾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根据记载,在元朝的时候他们两个部族就进行过一场战争,而在那个

  • 杨三姐告状真实故事概况(历史原型杨三姐告状真实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告状,杨三姐,原型,概况,历史,结局,真实,故事

    评剧《杨三姐告状》是近现代最火爆的评剧电影之一,这部电影的剧本,几乎完全依据真实事件编写。该电影讲述的是杨三姐控告姐夫杀害姐姐杨二姐,并成功报了血海冤仇的故事。杨三姐的姐夫叫高占英,他是河北滦县暴发户高贵章的第六个儿子。他和杨二姐属于父母包办婚姻,幼年时,他便与杨二姐定了亲。古时讲究门当户对,定亲时

  •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的关系(谁的名声好,权利更大)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名声,叶利钦,戈尔巴乔夫,权利,关系

    目前很多学者在研究苏联解体时,更多的把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两人作为苏联解体关键人物。从苏联解体前后,我们会看到叶利钦是作为戈尔巴乔夫一个对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经常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政策,是当时“倒戈”的先锋人物。而且还有一张经典的照片一直被后人所议论。这张照片是“8.19事件”后,叶利钦要求戈尔巴乔夫

  • 苏联什么时候解体变成俄罗斯的(前苏联是什么时候解体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解体,苏联,俄罗斯,时候,变成,什么

    二十世纪末期,发生了一件震惊全球的重大历史事件——苏联竟然解体了!苏联可是上世纪唯一能跟美国抗衡的国家,这一消息让很多人都很惊讶。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导致苏联政坛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特权阶层。据俄罗斯专家统计,在他执政时期,特权阶层人数高达50万人以上。加上他们

  • 王朗被诸葛亮骂死是真的吗(三国演义王朗是被谁骂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朗,诸葛亮,三国演义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谋臣虎将人才辈出。而在三国乱世之中,曾有言"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得天下。"其中的卧龙指的便是诸葛亮。诸葛亮生来足智近妖,虽身在茅庐却仍知晓天下之事。在刘备前去请其出山之时,与其共析天下局势,而留下的《隆中对》,若是后来荆州未失,恐怕三国局势的发展,便真要如诸葛亮所预料的那

  • 李鸿章的功过是非评价(李鸿章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鸿章,大于,功过,评价,是非

    什么叫“客观”?每个人的客观评价标准都是不同的。比如在美粉眼里,美国人说的一切都是对,这就叫客观。在精日眼里,抗战是不对的,这就叫客观。那么,李鸿章是什么人呢?我的客观回答就是:过远远大于功的人。李鸿章给中国留下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现,即李鸿章的精神核心是什么李鸿章的精神核心就是:失去民族

  • 太平洋战争日本有机会赢吗(日本为什么输掉太平洋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争,太平洋,日本,机会,为什么

    日本最大的胜算就是:适时收手,见好就收。太平洋战争绝对是日本的一大昏招,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打,打必输,还输不起。如果日本真的能在关键时刻怂一点,野心小一点,也更冷静和狡猾一点,哪怕多付出一些利益,以二战的局面来看,他们吃不了什么大亏。日本的整个民族振兴,从来都是依靠啃食中国的血肉而完成的。他们遥居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