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安禄山之后唐朝怎样(安禄山死后唐朝又执政了多少年)

安禄山之后唐朝怎样(安禄山死后唐朝又执政了多少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1 更新时间:2024/1/16 7:37:10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大唐繁华不在、江河日下,日子是越过越差。

然而,唐朝在经历过如此重大的打击,导致了地方势力坐大、藩镇林立后,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存活了将近150年,比唐朝前半段的历史还要长,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里不卖关子啊,咱们先说结论,简单来说就是:唐朝中后期的统治者通过一系列措施,重构了帝国内部藩镇的空间结构和权力结构。

最终形成了以关中地区为政治中心,以江淮地区为财赋来源,以河南地区为运路保障。

对河北地区进行战略性“放弃”的地域格局,基本上解决了藩镇危机,使得唐王朝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那么这具体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展开聊聊。

让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唐玄宗时期,唐玄宗在位时期,一直在开疆拓土、四处征战,北边的突厥,东北的契丹、奚,西边的吐蕃,西南边的南诏,全都和它们打过仗。

杜甫在《兵车行》里就写到过“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个武皇明面上指的是汉武帝,其实暗指的就是唐玄宗。

为了便于对外作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防范外族入侵。

唐玄宗在边疆地区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这些节度使、经略使权力特别大,辖区内的军事、行政、财政等都归其管理,俨然是一方诸侯,这就是藩镇的来源。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这十大节度使、经略使的兵力达到了49万人,其中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总兵力达15万人,中央禁军才8万人。

且边防军久经战阵,为全国精锐,其作战能力远超承平日久的中央禁军,“外重内轻”“尾大不掉”之势由此形成。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 安史之乱本质上就是中央与边境节度使争夺全国统治权的冲突。

安史之乱在历经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个皇帝后,才最终被平定。

为了褒奖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安置安史集团中投降的将领,唐朝中央政权不得不在内地设置了诸多原本只在边境地区设置的节度使。

于是,大家熟悉的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就形成了,但是这里我要告诉你的是,“藩镇割据”其实是一个误解。

在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间里,绝大部分藩镇是不割据的,它们被中央牢牢地控制,真正割据的只是位于河北的三个藩镇而已,而且即使是割据藩镇,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央的统治。

另外,割据藩镇也曾经解除割据。因此,用“藩镇林立”来形容当时的藩镇情况可能会更准确一些。

而唐朝之所以能够在藩镇林立的情况下,在后期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避免藩镇割据。

自己多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是因为唐朝中央政权有意识地重构了这些藩镇的空间结构和权力结构,确立了新的藩镇体制。

当时藩镇最集中、也是对唐朝中央政权最重要的是四大区域,分别是关中、江淮、河南、河北。

咱们先说关中,唐朝的首都长安在关中,因此关中是唐朝的政治中心,是中央政权的所在地,关中对于唐朝中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安史之乱后的关中地区面临着吐蕃、党项等外族的威胁,因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把驻守在西域、河西等地方的军队内调平叛,造成了当地防务空虚。

吐蕃趁机攻占了关中以西的大片土地,并多次向关中进攻,甚至曾一度攻占长安,迫使当时在位的唐代宗逃跑。

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保证长安的安全,朝廷在关中逐渐设立了凤翔、泾原、邠(bīn)宁、鄜(fū)坊、夏绥、振武军、天德军、灵武八个藩镇,合称“京西北八镇”。

而控制上述这些藩镇的是朔方军、四镇北庭军、幽州军这三大军事派系,虽然他们在抵抗吐蕃、保障关中安全上出力甚多,但是毕竟是外系藩镇势力,不被唐朝中央政权所信任。

唐德宗开始,朝廷通过撤换官员、削减军队、分割地盘等方式,开始削弱这三大派系的实力,比如朔方军的领导人郭子仪就曾被唐德宗罢免职务,朔方军也被一分为三。

后来唐德宗借由“泾原兵变”和“李怀光叛乱”,彻底瓦解了这三大军事派系。

“泾原兵变”和“李怀光叛乱”,是由于朝廷削藩和赏赐不均而发生的,朔方军、四镇北庭军、幽州军三大军事派系均有参与的叛乱。

叛军曾一度攻占长安,唐德宗被迫逃走,不过,最终被唐德宗所平定。

在削弱外系藩镇势力的时候,唐朝中央政权也开始培养自己的嫡系军队——神策军。

这是唐朝中央政权在中后期统治里所直接掌握的最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朝廷借此力量统御和控制了关中藩镇,获得了关中地区的主导权。

第二个是江淮地区,江淮地区此时已经成为唐朝中央政权主要的财赋来源地。

由于关中地区历经多年战乱、过度开发、自然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其早在隋朝、唐朝前期就已经无法养活关中地区的大量人口了。

至于河南河北地区,由于安史之乱,经济饱受摧残,加上两地存在不少独立性较强的藩镇,辖区内的贡赋自留,不上供中央。

因此这三个地方,无法满足唐朝中央政权维持正常运作所需要的财赋。

而江淮地区在历次战乱中很少受到较大的战火牵连,大量的北方移民为躲避北方战火南迁,为其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江淮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

自安史之乱后,更是开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到南宋时正式完成,奠定了此后中国经济南强北弱的格局,直到今天。

因此只有牢牢控制住江淮地区,才能保证其源源不断地为关中输送物资,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也才能为朝廷对河南、河北地区藩镇的战争提供强大的财赋支持。

事实上,意图削弱藩镇势力、重振中央权威的唐德宗、唐宪宗也确实是依靠江淮地区的财赋,才实现了对北方藩镇的打击和控制。

为了控制江淮地区,唐德宗设置了镇海军,任命韩滉为镇海军节度使,管辖十五州之地,几乎囊括了江淮地区除淮南道之外最富庶的州郡。

韩滉在任期间,大力发展经济、扩充军队,使得镇海军成为了当时南方实力最强大的藩镇。

韩滉对朝廷一向很忠心,也不像有的藩镇那样骄横跋扈,可以说是藩镇中的楷模,但是藩镇势力过于强大,在中央看来并不是什么好事。

在韩滉死了之后,唐德宗把韩滉的地盘一分为三:浙江西道、浙江东道、宣歙池;改节度使为观察使,观察使比节度使地位低,所掌握的军队也少;

安排自己的亲信出任上述藩镇的观察使;将当地的将领调离,这一切都是为了削弱江淮地区藩镇的实力。

到了唐宪宗的时候,朝廷又平定了浙西节度使李锜的叛乱,并在当地实行了军事、政治、财政改革,强化其经济职能,弱化其军事力量。

更是进一步牢牢掌握了江淮地区,使其成为了始终处于中央控制下的财赋来源地。

第三个是河南地区。这里的河南地区指的不是今天的河南省,而是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西到嵩山、东到大海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山东省大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地区。

河南地区是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是大运河的途经地,江淮的财赋要想运送到关中,必须要经过河南。

只有控制了河南,才能保证江淮的财赋源源不断地、不受阻碍地运往关中。因此,河南的交通线是帝国的生命线。

唐德宗即位时,河南的藩镇有三个:永平军节度使、淄青节度使、淮西节度使,其中永平军节度使是朝廷派中央官员前往任职的藩镇,属于自己人,因此,朝廷在河南的重点打击对象就是后两者。

在建中二年(781年),位于河北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其子李惟岳上表朝廷,希望可以继承节度使之位,这对于一心想要削弱藩镇势力、重振中央权威的唐德宗来说,当然是无法接受的。

于是,李惟岳联合同样希望藩镇世袭的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纳、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共同起兵叛乱,史称“四镇之乱”。

唐德宗调兵遣将,讨伐四镇,不久李惟岳、梁崇义兵败被杀,田悦、李纳被朝廷大军围攻,损失惨重。

就在“四镇之乱”将要被平定之时,由于朝廷对平叛的功臣封赏失当,导致田悦和李纳联合成德降将王武俊、幽州节度使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重新发起叛乱。

叛乱被平定后,唐德宗重新划分河南的藩镇,共划分了6个藩镇:武宁军节度使、宣武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陈许节度使、淄青节度使、淮西节度使。

除淄青节度使、淮西节度使外,其他四个节度使均在中央控制之下。

唐宪宗时期,朝廷彻底平定了淮西节度使、淄青节度使,分割其领地与军队,设置忠于朝廷的藩镇,自此,河南地区重新为中央所控制。

最后要说的地方就是河北地区。这里的河北地区指的不是今天的河北省,而是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北到燕山、东到大海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大部、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西部地区。

标签: 安禄山执政唐朝之后多少怎样

更多文章

  • 古人的衣服拖在地上不怕脏吗(为什么古人衣服要拖在地上)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人,衣服,地上,不怕,为什么

    衣服拖地,那只是有钱人而已,电视剧里,咱们看到古代有普通老百姓那么穿吗?那只是极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所有古人。一些能有资格穿长袍拖地的古人,还真的不怕衣服拖在地上被弄脏,同时尚有关系!古代衣服穿着宽松,地上拖着一大截,基本都是达官贵人的“专利”,普通的老百姓哪里穿得起,只能偶尔的远远看着。最初,那样

  • 家里自来水有必要安装净水器吗(现在家用净水器有用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净水器,自来水,安装,必要,家里,有用,现在,家用

    随着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对关乎身体健康的用水需求,也越发重视,所以家用净水器所受到的关注度正逐渐升温。安装净水器从保证饮用水健康方面考虑;有肯定好过没有。自来水经过净水器过滤之后,水质确实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不是谁能捏造得了的事情。自来水经过质量好的净水器过滤之后;能够与市场上最好的矿泉水有

  • 农村会合并村建楼房吗(乡村合并房子将统一化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统一化,合并,楼房,乡村,房子,农村

    对于农村今后会不会继续允许村民建房情况,一直以来都是大家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与大范围合并村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事实上关于农村建房与大范围合并村子之间,如果从长远角度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在里面;以下内容“小编”就个人看法为大家做一个分享。 情况1)城中村:农村建房实际上是有一定地

  • 齐国巅峰时期的地图(战国七雄齐国领土面积演变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齐国,领土,巅峰,地图,面积,时期,演变,过程,战国

    齐国是姜子牙的受封国,分封侯爵,方圆七十里,帮助周王室镇守东方。 齐桓公时期,任用管仲改革,军事扩张,疆域迅速扩大,称霸中原。之后长期内乱,齐国疆域没有扩张。 战国初期,齐国国力有所提升。《墨子》中"今天下好战之

  • 辽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历史上辽国被谁灭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辽国,灭亡,历史,辽朝,时候,什么

    辽国在历史上的知名度还算是可以,与后金类似,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只不过鼎盛时期的辽国,要比中原王朝厉害的多。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在唐朝时期,契丹族作为游牧民族,被唐太宗赐姓李。不过姓氏没有得到延续。虽然皇帝给契丹族赐姓,到了之后,辽国仍然是姓耶律的。契丹人在历史上是很厉害的存在,他们的武力值

  • 姜子牙的齐国存在多少年(姜子牙和齐国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子牙,齐国,关系,存在,多少,什么

    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论功行赏被封到齐国。姜子牙之后名气最大的齐国国君,是齐桓公小白。从姜子牙到小白之间大概有三百多年的时间,今天给大家讲一讲,这段时间里齐国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情!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子牙在营丘建都以后,把齐国治理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附近百姓纷纷来投奔,齐国成为人

  • 黄河的水为什么越来越清(黄河水变清的原因及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河,原因,影响,为什么,越来越

    古人曰:圣人出,黄河清。在我们的印象中,黄河的含沙量是很大的,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实验,有人用杯子装了一杯黄河水,待水沉淀下来后,有三分之二的是沙子,这足以说明黄河的含沙量是有多么惊人。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为方面的。自然方面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加上黄土本身就较疏松,黄河夏季降

  • 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红娘出自古典名著西厢记)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红娘,名著,出自,人物,作品,古典,西厢记

    苏有朋无论当偶像还是当演员都非常出色,当年“小虎队”红遍大江南北,后来转型当演员之后塑造了非常多经典角色。虽然看起来一张娃娃脸,但戏路却很宽,呆萌搞笑的杜飞、深情执着的五阿哥,机智聪明的杭铁生,温润如玉的花无缺等。在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形象之外,有一部相对比较冷门的电影《红娘》,苏有朋饰演的张生一角,

  • 清朝宗人府圈禁后的待遇有多恐怖(清朝宗人府是什么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宗人府,圈禁,机构,待遇,清朝,恐怖,什么

    清朝除了宁古塔那种寒苦之地外,另一个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宗人府了,且只要被圈禁宗人府,就等于关进“小黑屋”,基本上不可能被放出来,对于养尊处优宗室子弟来说,就是一座人间炼狱。宗人府初设立于明朝,用于管理皇族宗室,到了清朝,清朝宗人府承继了明制,并发扬光大,用来管理皇族宗室和觉罗诸多事情。宗室是指努

  • 白雪公主作者是谁写的(该童话故事是哪个国家的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主,童话,白雪,作者,作品,国家,故事,哪个

    安徒生的童话大多是自传体的,表现了贫富差距的社会现实和穷人的悲惨生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等。其他人嘲笑和讽刺上层贵族的愚蠢和无知,如《皇帝的新衣》 《园丁和主人》等。其他人展示他们对理性的看法,如《白雪公主》。安徒生一生中的三次恋爱。对我来说,像我这样的人喜欢了解安徒生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