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外族入侵孔子后人投降真的吗(每个朝代都不敢惹孔子后人 )

外族入侵孔子后人投降真的吗(每个朝代都不敢惹孔子后人 )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54 更新时间:2024/1/18 19:58:09

孔子家族,和中国封建王朝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从西汉汉高帝十二年时,孔子的第八世孙孔腾,便被汉高帝刘邦册封为奉祀君。汉元帝时期,改为褒成君。汉平帝时期,直接封为褒成侯,而孔子也被追封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时期,孔子被尊为王爵,而孔子的嫡长子孙则被封为文宣公。

奉祀君、褒成侯、文宣公等称号,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衍圣公大家肯定耳熟能详。公元1055年,宋仁宗便将孔子的嫡长子孙孔宗愿册封为衍圣公。

自此一直到1935年,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辞去衍圣公爵位,改称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后,孔门承袭衍圣公的时间长达880年之久。

那么问题来了,孔门在山东,而北宋以后,山东地区多次被金国、元朝、清朝所占领,这些时间段,孔门衍圣公是怎么延续下来的呢?

一、金国来了,孔端友选择带着孔子的木像南下。

靖康二年,也就是1127年,北宋宣告灭亡。这个时候的孔门就比较尴尬了,因为山东被金国占了,孔门自然也不能幸免。

孔端友是当时的衍圣公,面对金人的入侵,他是怎么做选择的呢?在叔叔孔传的支持下,孔端友带着孔子的木像,以及孔门绝大多数英才选择南下,投奔到了宋高宗赵构那儿,长期驻扎在浙江衢州。

但是我们要知道,孔门在山东的大量物产是没法移动的。比如说孔林、孔庙等都没办法带到南方,于是孔端友便将自己异母的弟弟孔端操给留在了山东。

这下麻烦了,因为金人南下后,让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刘豫便将孔端操的儿子孔璠给立为了衍圣公。

于是乎,南北两边各有一个衍圣公,分别属于南宋和金国。双方发展都还不错,怎么看怎么像孔门的求生之法: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1. 北宗这边,孔璠之后,还有孔拯、孔摠、孔元措(孔元用)等人袭封衍圣公。

  2. 南宗这边,孔端友之后,还有孙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等人承袭衍圣公。

所以,你不能说金人来了,孔门就立马投降了。他们只是有策略地选择性地投降。主体还是选择南下了,旁枝才留在了山东。

二、元朝来了以后,一时间居然出现了三派衍圣公。

这一时期,对孔门来说,考验实在是太大了。为啥呢?因为山东曲阜几次易手,每次孔门之人都要做出反应。

原本是金国占领山东,蒙古人来了,山东就被蒙古给占了。金国被灭了以后,宋朝一度恢复了对山东的管辖权。可惜没多久这地方又落到蒙古手里了!就问你孔门何去何从?

金宣宗时期,金国完全扛不住蒙古的打击,只好选择把都城南迁到了汴京。这个时候北宗的衍圣公孔元措,也就跟着来到了汴京任职。

蒙古人占了山东以后,就把孔元措的弟弟孔元用暂时封为了衍圣公,一时间,山东、汴京、浙江三地出现了三派衍圣公。等到第二年蒙古人攻占汴京以后,孔元措二话不说就选择了投降蒙古,因此重新成了衍圣公。

南宋被灭了以后,南北两宗的孔门,再次归于一统。这个时候南宗就被元朝给取消了,南宗最后一任衍圣公孔洙选择让出衍圣公的位置。

到了元成宗时期,居然让孔元用的后人孔治承袭了衍圣公,自此南北两宗再次统一,而北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你别问我到了这个时候衍圣公的血统是否还有保障,由于战乱年代,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还考虑啥血统啊?所以说,不少人都认为,由于孔门北宗长期在金朝、元朝的统治下生活,早就已经有了女真人、蒙古人的血统,谁知道呢?

三、清朝来了,孔门再次带头归顺。

明朝的衍圣公,自然是承袭了元朝时期的。虽说后来孔治的儿子孔思诚被孔思晦给取代了,但是这依旧不影响孔门归顺元朝的决心。

此后孔门在明朝传承倒是很稳定,到了天年间,孔子的第六十四世孙孔胤植成为衍圣公。可是这位老兄在清军入关以后,立刻就上表宣布投诚:

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圣学之崇隆,趋跄恐后;仰皇猷之赫濯,景慕弥深。伏愿玉质发祥,懋膺天心之笃祜;全瓯巩固,式庆社稷之灵长。臣等无任瞻仰汴舞屏营之至。谨奉表上进以闻。---《孔府档案》

当时明朝在南京还成立了一个小朝廷,可是孔胤植却直接宣布投靠了清朝,实在是把孔门的求生之道演绎得活灵活现。

还有就是多尔衮实行剃发令的时候,不少汉人都表示反对,结果呢?衍圣公孔胤植带头剃发,还号召所有孔门子弟宣布剃发。好家伙,啥也不说了。

所以孔胤植在清朝受到的待遇是相当高的,直接被封为太子太傅。哪怕是上朝,也位列内阁大臣之上。

当然了,孔门当时依旧还有硬汉,比如说孔子第六十二世孙孔闻謤。他非常反感孔胤植的行为,所以直接上书多尔衮:

贵国既得中华,当用中华冠服。

意思就是说,你们清朝既然已经占了中华的地盘,那就应该穿中华的衣服,留中华的发型。果然是硬汉一枚!这可把多尔衮给气坏了,直接下令:

孔子圣之时,闻謤妄言,殊辱乃祖,理当正法。念圣裔,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由此可见,乱世之中,孔门的老套路再次上演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谁知道日后这天下是谁的呢?孔闻謤唱反调,或许就给老孔家留了一条生路。

总结:王朝可以不断换,老孔家始终屹立不倒。

这就是孔门的传承艺术,不管在任何时代,孔门都能够很好地生存下来。为啥?因为人家下注的点比较多。

只要有一脉传承下来,那么老孔家就还有未来。因此就算到了清朝灭亡,衍圣公依旧存在了很多年。一直到了孔德成辞去了衍圣公爵位,这才作罢。要知道,这玩意儿是宋朝时期开始启用的爵位,直到清朝末年还在用,实在是让人叹服!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的三妻四妾分别为哪些(古时候三妻四妾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意思,古时候,古代,哪些,分别,什么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笼统地说,可称为“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一个男人,同一时期只能有一个妻子,却可以有多个小妾。所谓“三妻四妾”,就是妻妾众多的意思,其中的三、四,并非确指,而是泛指,四妾尚有可能,三妻绝无可能。 无论是礼制,还是法律,古代都规定男子只能有一个妻子,并且得到了严格执行,即便是

  • 郭松龄叛乱对东北军的损失(龄倒戈事件对奉军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奉军,东北军,郭松龄,龄倒戈,损失,事件,叛乱,影响

    郭松龄反奉之前,老张的势力范围是怎样的呢?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所领导的直系军阀惨败,不得不退出京城。老张带着东北军浩浩荡荡地入关,占领了京畿重地。此后老张的势力不断南下扩张,到了1925年中期的时候,已经坐拥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热河等9省之地,光兵力也达到了37万人之多,

  • 安史之乱李亨甚乱登基(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哪登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史,登基,李亨甚,太子

    李亨并不是唐玄宗立的第一个太子,唐玄宗李隆基比较会玩,后宫佳丽无数,生了37个儿子29个女儿。其中次子李瑛最初被立为太子,结果唐玄宗宠幸的武惠妃设局,打算改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寿王李瑁就是杨玉环的第一任丈夫。结果计谋得逞,唐玄宗误以为太子李瑛有谋反的可能,所以狠心将其杀害。没错,唐玄宗的确杀

  • 英国王室为什么受欢迎受人尊敬(王室对英国有贡献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室,英国,尊敬,贡献,意义,欢迎,为什么

    1688年,是清朝康熙二十七年,这一天我们很熟悉的孝庄太后去世了。同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从此英国国王成了小吉祥物,不管事儿,光花钱。为啥叫光荣革命呢?因为他们觉得很光荣呗,纵观历史,一场大革命得流多少血啊,可光荣革命几乎没怎么流血(其实也流血了),就完成了政权性质上的改变。从此以后,英国的国家大事

  • 杜甫晚年回不了家靠谁接济(杜甫为什么一生穷困潦倒)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杜甫,接济,穷困,潦倒,一生,晚年,为什么

    杜甫的原生家庭,应该说是相当有钱。理由一: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唐朝的宰相,虽然后来被迫下岗,但是在位期间应该捞了不少。理由二:杜甫的父亲杜闲也做了奉天令、兖州司马等职务,虽然不是啥大官,可手里有点小权就有捞的机会。理由三:最关键的是,杜甫的母亲崔氏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崔氏出生于唐朝五姓七望之一的清河崔

  • 吴三桂至今有后代吗(吴三桂的子女和后人现在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三桂,后代,子女,后人,现在,如何,至今

    多尔衮拉着吴三桂的手表示:三桂啊,你要是把南明的永历皇帝弄来,我给你平西王做!而且是可以世袭的哟!吴三桂听了好激动,二话不说杀入缅甸,把永历皇帝朱由榔给抓来了,为了表示忠心,还特地将他勒死在了滇池畔。从此以后,吴三桂就成了平西王,手握云南地方大权。时间来到了康熙年间,灭了鳌拜的康熙志得意满,觉得吴三

  • 英法联军与德国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都是德国发起)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联军,德国,战争,世界大战,发起,为什么

    德国崛起之前,法国长期是欧洲大陆上的霸主,而岛国英国也不遑多让,长期跟法国争夺欧洲第一的位置。可是德国崛起以后,这种状态改变了。普鲁士的宰相卑斯麦实行铁血政策,将普鲁士这么一个德意志联邦下的小国变成了一统德意志的主体。但是卑斯麦不是战争贩子,他统一的意志以后,更倾向于和平发展。可惜威廉二世并不买账,

  •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亲舅舅吗(祖大寿墓为什么在加拿大)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寿墓,祖大寿,吴三桂,舅舅,加拿大,为什么

    祖大寿的坟墓本在海淀区清河镇永泰庄北,可惜现在你去那边已经啥也看不到了。反倒是去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可以看到祖大寿的坟墓。这是为啥呢? 1919年,在天津做生意的英国皮货商人克劳弗斯,接受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长查尔斯·柯雷利委托,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墓葬陵园。有钱挣自然就有

  • 乾隆死前告诫儿子不要杀和珅(乾隆为什么不保护和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乾隆,告诫,保护,儿子,为什么,不要

    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乾隆打算杀了和珅。只能说89岁的乾隆有心无力,没有给和珅安排好后路罢了。和珅对乾隆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说,没有和珅,乾隆那叫活着,有了和珅,乾隆那才叫生活。那么和珅究竟有哪些值得乾隆留恋的地方呢?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任何时候颜值即正义,似乎都不会错。因为一般长得

  • 康有为真实死因是什么(康有为葬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有为,死因,地方,真实,什么

    康有为号称南海圣人。他首次在国内提出了一夫一妻制度,结果自己先后娶了6个老婆,还有一个日本人、一个美国人,甚至在他62岁时,还不忘对一个19岁的姑娘一见钟情,将其娶进门。靠着一张和光绪合影的照片(据说是PS的),康圣人在南洋得到了大量华侨的赞助。那么他拿着这些钱有没有去救国呢?对不起,康圣人还有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