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董小宛的真实历史(清朝董小宛和董鄂妃是一个人吗)

董小宛的真实历史(清朝董小宛和董鄂妃是一个人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91 更新时间:2024/1/20 22:12:29

1974年,亚洲电视出品了一部电视剧《武侠董小宛》。

剧情讲的是,洪承畴把江南名妓董小宛带进京城,用来迷惑多尔衮。不料,与多尔衮有染的太后为了去掉情敌,将董小宛许配给顺治皇帝为妃子,是为董鄂妃。

董鄂妃为顺治皇帝生了一个太子,却被把持朝政的多尔衮毒杀。顺治皇帝获知真相后,决意向多尔衮保存。于是,在洪承畴的安排下,董小宛在多尔衮寿辰这天向他敬了一杯毒酒,将他毒死……

《武侠董小宛》

类似的情节,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清宫十三朝》《清宫演义》等演义小说,都提到了洪承畴将董小宛带入京城,并变成顺治皇帝最宠爱的董鄂妃的故事。

其实,在真实历史里,董鄂妃和董小宛,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物。她们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人生没有发生过交际,命运更是迥然不同。

先来看她们的身份。

董鄂妃是满洲正白旗人,生于1639年,出身显贵。

她父亲鄂硕是朝廷里的显贵大臣,官居从一品的内大臣;弟弟费扬古英勇善战,后来参加了平定“三藩之乱”、西征噶尔丹等军事行动,官居抚远大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封爵一等公。

董鄂妃

值得一提的是,鄂硕曾在清朝入关之初,随军南下,驻扎于苏州、杭州、湖州一带。

董鄂妃从小就在江南地区长大,受到了江南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出落得楚楚动人,颇有江南女子的气质。或许正因为此,人们会误以为董鄂妃是一名江南女子。

董小宛是南直隶苏州(今江苏省苏州)人,生于1623年,父亲开着一家苏绣绣庄,不算大富大贵,倒也属于小康富庶之家。

董小宛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受过一定的家庭教育,知书识礼,温文尔雅。不幸的是,父亲早逝,绣庄又因经营不善陷入破产,欠了许多债务。

董小宛

董鄂妃和董小宛长大后,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1656年,17岁的董鄂妃进入皇宫,成为了顺治皇帝的妃子。顺治皇帝有一个庞大的后宫,皇后、妃子加起来有20个。可是,董鄂妃与那些人高马大、性格豪放的八旗女子相比,显得姿容娇媚,风情万种,格外逗人怜爱。

顺治皇帝很快就宠爱上了她,“眷之特厚,宠冠三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

顺治皇帝

短短几个月时间,董鄂妃就由平平常常的贤嫔,升为皇贵妃,在后宫里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1657年,董鄂妃就为顺治皇帝生育了一个儿子。这让顺治皇帝欣喜若狂,公开宣称“此乃朕第一子”,有意将他立为皇位继承人。

董小宛的命运就没有这么好了。

董小宛家里的绣庄破产后,欠了许多钱。那时候母亲又生了重病,急需用钱。怎么办呢?在这绝望的时候,董小宛在别人的推荐下,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一艘画舫上,当起了卖艺不卖身的艺伎。那一年,董小宛年仅15岁。

从容貌上来说,董小宛天生丽质,超凡脱俗;从才华上来说,董小宛能诗善文,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这样的艺伎,谁不喜欢呢?很快,董小宛就在秦淮河畔名声大噪,与顾横波、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一起被称为“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

但是,就算是“秦淮八艳”又如何?董小宛哪怕受到客人的追捧和讨好,在本质上依然是一名艺伎,每天过着强颜欢笑的生活。

最后来看董鄂妃和董小宛的命运结局。

董鄂妃的下半场命运略有坎坷。当她为顺治皇帝生了1个儿子后,还没来得及享受喜悦之情,儿子就不幸夭折了。

顺治皇帝深感惋惜,破格将儿子追封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一座高规模的园寝,并亲笔写下一篇《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抒发对儿子的宠爱和痛惜之情。

董鄂妃经历了丧子之痛,精神上遭到严重打击,一病不起。1660年8月19日,董鄂妃病重去世,年仅21岁。

董小宛的下半场命运稍有好转。1639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江苏才子冒辟疆慕名来到苏州,结识了董小宛。

冒辟疆年龄比董小宛大12岁,他爱慕董小宛的才华,痛惜董小宛的身世,便花费重金,将她赎出来,带到自己的家中。

冒辟疆

董小宛在冒辟疆家里过了一年多的幸福生活,不幸清军入关,让他们家庭破败。董小宛、冒辟疆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地度过了最后几年时间。1651年,董小宛因病去世,时年28岁。

董鄂妃与董小宛的人生命运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么她们都是过早凋谢的红颜,在世界上留下了惊鸿一瞥。

标签: 董小宛董鄂妃历史真实清朝一个

更多文章

  • 朱由校是谁的儿子(明朝天启帝朱由校的生母是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由校,天启帝,生母,儿子,明朝,什么

    1620年,明朝又是一个多事之秋,等同两百年前那一幕重演……1424年8月12日,明成祖朱棣驾崩,随之太子朱高炽即位,可朱高炽在位不到10个月,突然暴毙,仓促间结束了仁宗时代;次年5月29日,长子朱瞻基登基,史谓明宣宗。这即是说,10个月内,换了三位皇帝。历史不可复制,有时却惊人地相似,两百年后……

  • 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有什么称号(老舍先生被誉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骆驼,老舍,祥子,称号,作者,先生,誉为,什么

    1899年2月3日,近代著名小说家、作家、戏剧家老舍先生诞生。老舍的作品以表现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愿望著称,他为人们留下了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等多种形式的经典文艺作品。其作品风格既有英式的幽默又带有如瓷器般精致的北京方言特色,可以说老舍先生完全用北京腔的对话就能将故事情节写得惟妙惟肖,而

  • 仓颉造字的故事简介(仓颉造字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造字,仓颉,简介,故事,主要,什么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

  • 武松是什么样的人物(历史上武松是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松,特点,历史,形象,人物,什么样

    武松是个很出彩的英雄,起码在《水浒传》里是,起码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活得快意恩仇,潇洒。但其实也是粗线条的人。武松起码不是个细腻的人,没有宋江的城府心机,没有林冲的患得患失,没有杨志的始终活在祖先的阴影里。有的只是武松的极度草根出身。武松是个铁杆直男,柴进收留了他,可他喝醉逞强,打了庄客,久而久之

  • 孙膑的资料简介(历史上孙膑的个人背景及事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膑,事迹,简介,资料,介绍,历史,背景,个人

    妒贤嫉能,人性之劣根,古已有之,当今犹甚。才华横溢之士受其害者多矣。孙膑(约前378—前302),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后裔,战国军事家。早年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学成事魏,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膑,恐其贤于己,遣密使召膑至魏,借故处以膑刑。后齐使至魏,膑暗中求见,告以实情,为齐

  • 龙蛇演义唐紫尘是什么身份 (唐紫尘真的喜欢王超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当别人对你非常热情的时候,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身上到底有什么值得对方如此付出,例如张姐,这个女子在外貌上不输于唐紫尘,而且有钱有势,在与王超喝酒的时候也有装醉的嫌疑,这就非常恐怖。因为以王超现在的战斗力来说,能够凭借两条腿追汽车还追上了,恐怕都不弱于初出茅庐的段誉,而且在武术的运用上他还越发熟练。除非

  • 犹太人是哪个国家的人(现在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哪个,现在

    犹太人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很高,他们之所以能那么出名,主要跟他们民族的精英众多有关。作为一个人口仅只有1400多万的民族,犹太人原本在世界上应该无法形成多大的影响,但是他们偏偏没有受到他们人口的限制,仅以那世界人口0.2%的比例,创造出了数量非常惊人的精英。 我们就

  • 明朝红丸案是怎么回事(历史上明朝三大案之一红丸案真相)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红丸案,真相,历史,明朝,大案之一,怎么

    明朝晚期有三大颇为著名的案件,那便是梃击安,红丸案,以及移宫案,其中铤击案和红丸案是相互关联的,那红丸案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红丸案事起于皇位争夺,这在宫廷剧中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情节了,因为历史总是在不厌其烦地重演着。具体情况是在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已经年迈,他想要立下太子,从而让他能够

  • 末代皇后婉容和侍卫是真的吗(清朝婉容和侍卫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侍卫,婉容,皇后,结局,末代,清朝

    溥仪是末代皇帝,婉容是末代皇后,关于这两人的传奇故事,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尤其是说婉容吸食鸦片,并且和侍卫私通生下一个女儿,最终女儿被溥仪丢进熔炉一事,更是一直以来深受广大群众讨论。那么这些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婉容真的背叛了溥仪么?就算婉容那么做,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还原历史真

  • 埃及金字塔未解之谜有哪些(关于金字塔的十大神奇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金字塔,未解,埃及,神奇,关于,哪些

    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且还是七大奇迹之首,并且是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至今的,确实非常神秘。金字塔我们现在所指的埃及金字塔,一般是指胡夫金字塔,也叫大金字塔,位于埃及开罗市南面的吉萨省沙漠里。这里除了胡夫金字塔,还有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造在公元前2670年,而这个时期我国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