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周都城是洛阳还是西安(西周洛阳后又迁都西安建立东周 )

西周都城是洛阳还是西安(西周洛阳后又迁都西安建立东周 )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95 更新时间:2024/1/13 8:29:05

虽然周朝距今相对较近,史书记载更为丰富,却也留下了很多谜团,其中之一就是西周都城之谜。

《史记·周本纪》:“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武王克殷之后,有意在洛邑建造新都,不过周朝建立三年后周武王就去世了,只提出规划方案,还没来得及建造新都。

周成王时期,下令让召公建造洛邑,准备执行周武王的迁都计划。《尚书·召诰》又记载,新都洛邑落成后,周王朝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大典。

周公旦对周成王说:“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予齐百工,伻从王于周(新邑)。”

但《史记·周本纪》结尾的地方,司马迁总结说:“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

司马迁认为,周武王伐纣时还没有定都洛邑,灭掉商朝之后才准备营造洛邑。

后来周成王派召公去选择宅地并建造,后来将九鼎放在了洛邑,但西周都城还在丰镐,周幽王后才迁都到洛邑。

总之,尽管一些文献表达出西周有过迁都的意思,但司马迁判断认为,西周都城一直在丰镐,东周才将都城迁到洛邑。那么,西周到底有没有过迁都?

在上世纪陕西宝鸡出土的一件禁止出境的西周青铜文物上,铭刻的一些文字推翻了司马迁的判断,为数千年来的争论画上一个句号。

周国第一都城:岐周

大约在距今3100多年前,豳(bīn)人遭到狄戎入侵,于是古公亶父带领族人迁徙到了岐山周原,在此建造了岐邑。

所谓“邑”,上面的口字代表城墙,下部在甲骨文里是一个跪坐的人,后来讹变为巴字,本义是有人居住的城市便是“邑”。

先秦时期,一般是以地为名、为氏,因此占据周原之后,古公亶父就将部落更名为“周”,岐邑也被称为“岐周”。

关于古公亶父迁徙一事,可能并非史书讲述的那样简单,因为甲骨文中记载周原地区早先有一个周国,曾与商朝关系很差,彼此打了好多年,后来周国逐渐衰弱了。

因此,所谓古公亶父迁岐,真相应该是古公亶父吞并了之前的周国,然后鸠占鹊巢的更名为周,都城为岐邑。

在此之后,季历姬昌都以岐邑为都城,大约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同时周人在此紧锣密鼓地谋划商朝江山。

周国第二都城:丰镐

周文王时期,随着周国实力激增,商周关系愈发紧张,在崇侯虎“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的挑拨下,商纣王将周文王囚禁于羑里。

崇侯虎之所以陷害周文王,关键原因在于崇国位于陕西关中,大约位于丰、镐之间,直接面对周国的威胁。

周文王灭掉崇国,占据陕西关中之后,就将都城迁到了丰京(今西安西南),《诗经》中说“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后来,周武王在沣水东岸建立了镐京,即《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记载的“考卜维王,宅是镐京”。总之,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合称丰镐。

丰镐位于关中,而关中的地理位置极佳,所以秦汉唐均建都于关中西安。

但在此建都也不是没有问题,最大的缺陷是过于偏西,难以控制广袤的东方区域,尤其在诸侯林立,缺少大一统文化传统的时代,东方区域很容易脱离掌控。

武王伐纣后,由于丰镐偏西,不能控制殷商旧族广泛分布的东方地区,周武王曾为此夜不能寐。

经过认真考察之后决定在洛邑建造新都,既离周朝大本营不远,又可以监视控制东方诸侯,即“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

西周都城之谜:镐京,还是洛邑?

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出土了一件国宝,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学者将之命名为“何尊”(见下图);

上面有铭文12行、122个字,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开篇就提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

所谓成周,代表周统一大业之始成,宗周是西都岐之代称,代表周宗族之源。显然,何尊明白无误地说明了周成王迁都到了“成周”城,并举行盛大祭祀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祭祀武王的仪式上,周成王说“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二字,意义非凡,所以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时期成周城驻守由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周八师,每师有二千五百人,共两万人戍守在成周,用以震慑东方诸侯,维护周王室的统治。

象征着王权的九鼎放在成周城的明堂当中,寓意定鼎中原,用以震慑天下。在西周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与“成周”有着密切关系,那么成周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结合《史记》等文献记载,不难得出“成周即洛邑”的结论。在洛河之北的瀍河两岸,考古发现了大量西周有着青铜器、陶器等的墓葬,随葬品规格较高,墓主明显是等级较高的贵族。

根据墓葬位置等情况,学者朱凤瀚等判断认为:成周城“具体位置当在涧水东、洛水北岸之瀍水东、西两岸。”

通过墓葬情况,还有一个重大发现:西周中期之前,瀍河附近高等级墓葬很多,但西周中期后逐渐减少,晚期后大幅度锐减。

这一现象折射出“成周”地位的变化,西周早、中期时兴盛,但到晚期时已经衰落。考古出土的青铜铭文上,也与这一现象相呼应。

周厉王(?―公元前828年)时期的《元年师兑簋》铭文中就说:“隹元年五月初吉甲寅,王才(在)周(成周),各康庙,即位。”

在周厉王之前,出土的众多青铜铭文也明确记载周天子居于成周。

也就是说,西周中期之前,周天子以成周为都城,至少一直持续到了周厉王时期,但随着成周的衰败,或者是其他什么政治风波,周天子将都城回迁到了镐京。

回迁镐京百余年后,犬戎南下入侵中原,攻破了镐京,杀死了周幽王,镐京损坏严重,于是后来周平王东迁成周,并将之更名为洛邑。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古今多少事,都湮灭在了历史的烟云中,即便曾经威严繁荣的成周城,也在岁月中慢慢被人遗忘,甚至连其首都的这一历史地位都被遗忘。

幸运的是,随着近现代考古的兴起,无数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在还原历史真相之余,也讲述了一段又一段辉煌的上古文明。

更多文章

  • 马关条约是什么战争签订的(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提出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马关条约是什么战争

    如果甲午战争坚持打下去,中国不会亡,但大清一定亡国,满清政府肯定会垮台!清政府不敢和日本死磕,清政府与民众形成了对立面。再加上没有中央可以直辖的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更不知道什么是近代国家战争的全民总动员,只能是节节溃败,如果继续打下去,连北京都有可能丢掉。此外,当时满清全体都没有持久战的观念,对日本

  • 关羽水淹七军擒获的将领是谁(俘虏的人是谁并劝降了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水淹七军擒获的将领是谁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自己的“虎威将军”。蜀汉的赵云在汉中之战中,率领数十名骑兵冲击曹操的大军,堪称勇猛;东吴的吕蒙在濡须之战中,击退曹操的四十万军队。与赵云、吕蒙相比,魏国的这位虎威将军则要逊色不少,虽然号称名将,但却被关羽生擒活捉,被打得全军覆没,最后羞愧而死。那么这位“虎将”到底是谁呢?话说刘备

  • 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有哪些(分别叫什么名字,能力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

    皇嗣苦,最苦是皇子。才情出众,就是父亲兄弟眼中的肉中刺。才情不堪,被天下人耻笑。似乎除了享受天下供养,竟没有一样可以拿得出手称赞的人生。皇子的命运,和皇位息息相关。 唐宋元明清,父子相杀最痛心的就是唐朝。也许是天可汗李世民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后人只要认为自己有能力,都想凭借手中兵权,去争一争那

  •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的地方(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

    了解一些中国历史的朋友,传国玉玺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了。玉玺最早来自于秦始皇定鼎天下之后创立的玉玺制度。不过您可别以为秦始皇只有一块玉玺,玉玺也就是古人的印章,根据办不同事的需要有不同的章,就跟现在的公章一样。根据记载,秦始皇最少有七枚玉玺,如: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

  • 日本德川家族历史传说(德川家族现在在日本的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日本德川家族历史

    日本皇室据称是当今世界历史最悠久的皇室。日本人认为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孙子,日本国是由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立的,这一年是中国的周惠王十七年:这一年赤狄攻破卫国,齐桓公出兵救卫,正式开启了他尊王攘夷的霸业;同样是在这一年春秋时代秦国最杰出的君主秦穆公继位,秦国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日

  • 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和启示(罗马帝国形成衰落的根本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在世界史上,出现过许多璀璨的文明。但可惜的是,许多文明就像是昙花一样,在辉煌之后,迅速凋零,罗马就是这样的文明。在疆域上,罗马人曾坐拥过五百万平方千米领土,其

  • 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和影响意义(改革成功原因及成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1832年议会改革

    议会,又称为国会。议会起源于英国,是从封建性质的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1265年贵族孟福尔以摄政名义召开由贵族、僧侣、骑士和市民参加的会议。后来,被认为是英国议会的开端。在今天看来,英国议会进行的改革和暴力革命的影响一样重要,使得普通资产阶级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都知道,议会是当今世界许多国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意义(明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关于郑和此人,我想大家也并不陌生,毕竟初中历史课本上也曾经记载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但是,并非很多人知道关于他的人生信仰以及与他相关的其他小故事。郑和,又名马和、马三宝、三宝太监,公元1371年出生在云南昆阳的一个元军将领家中,在他十岁时,元朝亡国,父亲自杀,仅剩他一人活了下来。所以他在年幼时就被

  • 维京人是哪个国家民族(古代维京人祖先是现在的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维京人是哪个国家

    瑞典是北欧的一个国家,他的祖先是维京人。维京人是中世纪生活在北欧地区的一个庞大群体。严格来说,他们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区域和文化概念。英文中,“维京”写作“viking”,意为“来自峡湾的人”,主要指生活在丹麦、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地区的人们,并不是某个民族和国家。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

  • 丁戊奇荒最吓人的片段(丁戊奇荒人祸故事有多恐怖)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丁戊奇荒最吓人的片段

    就当今社会而言,浪费粮食这一现象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不然也不会出台什么“光盘消费”的行动。其实粮食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经常会出现灾荒。只要是学过历史,或者是看过电视剧的人都会有所了解。一旦发生灾荒,在没有任何的粮食可吃的情况下,百姓们只好去啃树皮,去吃石头,甚至有些人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