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建文帝的真实下落(历史上真实的建文帝结局)

建文帝的真实下落(历史上真实的建文帝结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84 更新时间:2024/2/24 17:02:46

朱元璋去世后,朱棣揭竿而起,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位皇帝,但朱棣的皇位却坐得一点都不安稳,他在继位后,疯狂的寻找建文帝的身影,甚至专门派人远走海外.但根据历史记载来看,建文帝终究是没有找到。

那么建文帝后来是否还活着?大概率是没有的,虽然朱元璋费尽了心思为自己的孙子铺路,可到头来,建文帝的结局还是非常悲惨的,这也是十分真实的历史,伴随着皇位的更迭,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的腥风血雨,建文帝的结局,从某些方面来说是注定的。

朱元璋的错误

按照朱元璋原本的安排,大儿子朱标继位,不仅没有任何不妥,也不会引来反抗,对内而言,朱标符合一切做皇帝的条件,无论品德、能力都无可挑剔,对外而言,朱标身边有大将蓝玉辅佐,且蓝玉还是朱标的舅舅,他做皇帝一定非常安稳。

而且朱标自幼便是兄弟们的领头人,即使朱棣,也对朱标十分佩服,甘愿成为燕王,俯首称臣,可这一切都随着朱标的英年早逝而宣告失败,这让朱元璋慌了。

为了让朱允炆能够稳坐钓鱼台,朱元璋大开杀戒,从蓝玉开始,但凡可能威胁到朱允炆的人全部斩杀,不留任何活路,有时甚至连罪名都懒得找,就要株连九族,做完这一切后,朱元璋自认为完美无缺,但他忽略了两点。

首先,朱允炆做皇帝,他的叔叔们是不是能够接受,其次,这样的杀戮后,朱允炆身边究竟有没有可用的人。

朱允炆的问题

作为一个皇帝,朱允炆虽然看似软弱,可实际上,他的做法十分激进,相对比康熙皇帝,他选择削藩并不是随性而起,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确认万无一失后才开始动手,而朱允炆则完全不同,他的做法真正的在挑战叔叔们的底线。

朱允炆上台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便开始了削藩的工作,而且他行事起来毫无顾忌,有的藩王被直接剥夺全部的地盘,有的藩王更是被直接软禁,不给一点活路。

有句话叫做官逼民反,而朱允炆的做法就是逼着叔叔们和自己作对,所以当朱棣开靖难之役后,几乎获得了所有藩王的认可,他一路打到南京,在路途中,每次经过别的藩王的地盘时,没有遭遇过任何阻拦。

大军压境,此时的朱允炆才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叔叔的对手,完全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如果不是考虑到不能强攻,朱允炆可能会被朱棣直接生擒,面对强势的朱棣,朱允炆做了两件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朱允炆先是不顾所有人的阻拦,亲手杀掉了自己所有的妃子和孩子,这件事大概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左右。随后,朱允炆一把火烧掉了皇宫,大火冲天,乱作一团,也许这就是朱棣随后迁都北平的原因。

即使是朱棣也一头雾水,朱棣这次进攻,打着清君侧的名号,换句话说,他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改朝换代。

即使他最后成功进入皇宫,大概率也是成为一个“太上皇”,朱允炆虽然没有了权利,也依旧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锦衣玉食没有问题。

存货之谜

做完这两件事后,朱允炆便彻底消失,再也没有他的踪迹,关于朱允炆的下落,较为可信的有三种解释:自杀与火场、剃度出家、流亡海外。

当年那一场大火,整个皇宫当中起码烧死了一半以上的人,且大火火势凶猛,完全没有留下一具完整的尸体。

所以有人猜测朱允炆是葬身于火场,但根据事实来看,这把火是朱允炆自己放的,他如果想自焚,大可不必这么麻烦,只烧死自己就好了。

剃度出家这个解释,在民间的传播非常广泛,并且有多个不同的版本。

相传朱元璋在去世前曾留给朱允炆一个宝箱,里面装着的是最后的求生手段,在危难时刻,朱允炆打开了宝箱,里面装着剃度用的工具,三件袈裟和三分通关文牒,意味着是给朱允炆和两位大臣准备的,最后再搭配密道,可保朱允炆一命。

但根据事实来看,这条密道如果不能达到十公里左右的长度,是不可能产生作用,当时朱棣是将京城团团围住,逼着朱允炆打开城门,所以朱棣的大军一定在成为就地驻扎,士兵驻扎的面积非常大,起码可以覆盖京城方圆十公里左右。

至于最后一个解释,是因为在福建的一个小村子当中,曾发现一个非常可疑的墓穴,和当地的墓穴相对比,该墓穴十分华贵,完全属于皇帝级别的规格,且当地的村民一直相传这是朱允炆的墓,所以这一度被认为是朱允炆最终的归宿。

不过根据后来的调查发现,这个墓其实并不属于朱允炆,一方面,在墓穴装饰上有大量的佛教装饰。

另一方面,该墓穴没有任何文字和相关印记可以表示属于朱允炆,所以这个墓穴大概率属于当地十分著名的沧海珠禅师,按照他在当地的知名度来看,这样规格的墓穴也是极有可能。

作为一个皇帝,朱允炆落到这部田地属实有点凄惨,即使当年的李渊,在被李世民逼退皇位后,依然保有太上皇的名誉,并且在皇宫之中居住,对比之下,朱允炆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从事实来看,朱允炆获得这样的结局也是必然的,作为一个第三代的皇子,跳过第二代皇子直接继位,这本身就不符合常规,自然也会引起二代皇子的不满,也许朱元璋在位时还可以保护他,朱元璋一死,必然引起二代皇子的强烈反弹。

而且朱元璋在位时杀人过多,当年辅助朱标的大臣哪怕只留下一个蓝玉,也不可能落到那步田地,不过也有一些史学家表示,这其实是朱元璋留给朱棣的机会。

诺大的江山必须让一个有能力的人继承,他给了朱棣一定程度自由发展的权利,也给了朱允炆一套班子,最后谁能获得胜利,谁就当明朝的皇帝,根据结果来看,朱允炆还是太嫩了。

更多文章

  • 四大古国为何只剩中国保存延续(文明古国哪些国家流了下来)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四大古国为何只剩中国

    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都是在水域附近,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古巴比伦;位于尼罗河附近的古埃及;位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国。之所以只有这四大文明古国是因为都较早进入了文明社会,四大古国都有着自己的年历法则,一年都有十二个月还伴随有闰月;也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在数学领域更

  • 菩提祖师为什么消失了(菩提老祖后来为什么没有再出现过)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菩提祖师为什么消失了

    孙悟空几乎是所有中国孩童第一个认识并崇拜的英雄,保着师傅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无所不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得正果,封斗战胜佛。那么他的本领从何而来?我们知道,虽然他是唐僧的大徒弟,但其授业恩师却是须菩提祖师,那这位菩提祖师又是何许人也?为何要教授孙悟空道法?又为何自《西游记》第二回到完结再也

  • 包拯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包拯的官职在现代是什么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包拯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

    说起正直铁面无私的青天大老爷,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人一定是包拯,与历史上那些贪官相比,他的清廉和正直的形象深入人心,让后人时时称颂着。在宋朝的京师之地,有这样一句话用来形容包拯“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就是,他执法严明,和阎罗一样刚正不阿。后世有人将其神话,因为民间传其是黑脸,而古神话中奎星又以黑面

  • 唐代三绝指的是什么(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代三绝指的是什么

    公元680年左右的唐玄宗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富足,艺术成就也发展到了巅峰,人们把“画圣”吴道子代表的绘画艺术,“草圣”张旭代表的书法艺术,“剑圣”裴旻的剑舞艺术并称为“唐代三绝”。画圣吴道子画圣吴道子吴道子的名字本来叫吴道元,字道子,后来改名为吴道玄,是阳翟(今河南禹县)人,被称为“百代画圣

  • 明朝官职品级一览表(明朝官阶品级及职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官职品级一览表

    在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明朝在制度和组织架构设计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这主要归功于明朝建立时间较晚,可以吸取之前王朝的经验教训。不过话又说回来,明朝的组织架构结构比较复杂,如果没有系统接触过这方面资料,很可能会让普通读者看得一头雾水。有鉴于此,今天夜读史书就长话短说,用尽量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明朝的国家

  • 被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被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很多的朝代,从始皇帝开始,加上农民起义称帝的,死后被追封的,加起来大大小小共494位皇帝。但是这么多的皇帝有明君,也有昏君,但是真正论皇帝的丰功伟绩,却只有4个皇帝可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不管后世这4位皇帝到底是哪几位? 相信把秦始皇称为“千古一帝",大家都是没有争议

  •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二战真正转折点及导火线)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二战最大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和中途岛战役,这基本上没什么争议吧。但是很多人片面夸大斯大林格勒战役,贬损中途岛海战,认为日本从一开始就败局已定,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更是全面占优。这是很不可取的,事实上,在中途岛海战之前,日本海军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从未承受过这么大的失败,而中途岛海战对于日本海军信心

  • 呆若木鸡的意思是什么(呆若木鸡的故事及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呆若木鸡的意思是什么

    很有意思,给孩子讲了几年绘本,每次都感受不一样,每天都有收获。最近给他讲成语故事时,就感触颇多,如果挑出来一些去写,可以写个系列。感觉我们的童年过了个寂寞,跟现在孩子比,我们那时候真的弱爆了。其实有很多成语寓言故事,都会慢慢发展的和古代不太一样,因为见识与眼界发生的变化,自然很多理解也有了偏差。今天

  • 汴京是哪个朝代的都城(汴京是哪个朝代的称呼)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汴京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北宋是我国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发展的一大巅峰,而汴京作为北宋的国都,成为我国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的发源地。北宋汴京直接孕育出了以"勾栏瓦子"为代表的中国市民文学,其中所蕴含的商业性和文艺性不仅影响着当时的人们,还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巨大的变革时期,在宽松的政治条件以及经济

  • 建文帝朱允炆之谜已经破解(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建文帝朱允炆之谜已经破解

    说到大明王朝,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首先要说的当然是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其次便是明成祖朱棣,而这第三人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建文帝——朱允炆。说到建文帝,他这一生跟他的亲叔叔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朱棣有扯不清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今天的主角——建文帝 朱允炆。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