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物(花木兰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物(花木兰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46 更新时间:2023/12/20 4:26:03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古代比较有名的一个作品《木兰辞》节选,其中的花木兰是一个相当传奇的人物,她是一个女子,但曾经去参过军,在古代大家只接受男性士兵的情况下,这是非常罕见的,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花木兰与北魏

首先,花木兰是什么朝代的人呢?对花木兰最早的记载是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可以断定她是这一时期的人物,并且是北方人,而由于她女性参军的特殊经历,话题性很强,所以在之后的千百年里,不同的朝代依然有着花木兰的传说,也被改编出了很多的文学作品与戏剧。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北魏可能不是大家理解中的北魏,因为曹操所建立的北魏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很多人甚至只知道这个曹魏,但花木兰所处北魏是南北朝时期。

曹魏的时间是公元220年到266年,花木兰北魏所处时间是公元386年到534年,一两百年的历史,中间相隔了整整一个晋朝,而为了更好的区分开来,也有人会习惯把曹魏称之为前魏,后面那个自然是后魏。

柔然国本之战

话说,北魏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才让花木兰这样一个女子都颠颠撞撞进了部队呢?不管是原版故事还是经过很多艺术加工的花木兰故事,都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当时朝廷征兵很急很急,严重超过了穷兵黩武的规模,不管是什么家庭什么条件,都至少必须要提供一个男子壮丁去参战。

花木兰家里只有年迈的老父亲,而征兵处不管这些东西,你提供一个男丁就行了,其它免谈,就连老父亲这个岁数都不得不去,果然当时北魏缺兵已然是焦头烂额了。

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花木兰才决定了替父从军,当时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斗,让北魏如此人心惶惶,这场战争就算柔然之战。

大约发生在公元429年,南北朝纷争已久,但南北相安无事,南朝并非是当时最可怕的威胁,对北魏威胁最大的反而是一个叫做柔然的草原部落,这个部落的组成是鲜卑人跟匈奴人,都是很善骑射的草原尖子生。

由于柔然侵扰严重拖垮了北魏发展速度,所以才有了集举国之力,发起的柔然一战,北魏点兵,多多益善,这一战不成功,便成仁。

木兰诗中有一句说道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大致指的是花木兰跟部队北上,到达了今天的内蒙与蒙古国一带,在这些区域对柔然发动了终极一战,这场战争风险确实很大。

因为就算打个平手都是北魏接受不了的,举国之力一战打完,结果柔然还生龙活虎,我大魏却已经是民生凋敝,每户的青壮男子都被抽调干净了,这不就离亡国不远了?

不过所幸这场战争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帮助了北魏在北方奠定了一个新的中国政权,比较有说法的是,这个北魏跟南朝在不断的争夺正统,战争上双方谁也不服谁,但是名义上大家都想当正统,什么正统?华夏中国正统。

北魏,其实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其实北魏是古代比较少见的少数民族政权,本身就是一个草原上的鲜卑人部落,一开始他们的国号也并不叫做北魏,而叫代国,五代十国乱象纷呈,很多的国家逐渐独立了出来,代国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代国战争开始不断胜利,地位水涨船高逐渐成为了北方的话事人,此时拓跋氏的皇帝想改国号为魏,统一全国正统是最重要的,而魏是曹魏之后续,在北方乃至全中国,当时都有一定的威望,并且,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汉化很接地气的国号,它也为拓跋氏治理中原地区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不知道大家晓不晓得一个事,拓跋鲜卑氏自己也是草原上部落发家的,而草原上有着独特的称号,那是与汉族文化截然不同的草原文化,比如说首领就叫可汗,这所谓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汉唐的战争时期,干掉可汗你就是行走的一等功,万户侯。

与之相对应的是,木兰辞讲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前情提要,昨日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没错,北魏建立于公元386年的内蒙呼和浩特,当时这里就是国都,后来因为要一统天下,所以在不断的汉化过程当中,才把国都持续东南迁移。

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依然是采用了草原上的称呼与习俗,显然,花木兰所在的时代是北魏执行汉化的初期,甚至还用了可汗这样的字眼来称呼拓跋氏。

早期的北魏状态确实不理想,汉化也遭到了很多鲜卑族老人的反对,不少家族坚持本族习俗,甚至还因此造反,然而拓跋皇室对此并不在乎,眼光与格局让他们确定了汉化的必要性,公元490年,距离柔然大战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此时的北魏还算稳定。

孝文帝为彻底解决一统天下,与中国正统的问题,也全面开始实施汉化政策,为此不惜杀了太子与造反的很多鲜卑贵族,通过这件事情,北魏的鲜卑族与汉族的文化隔阂被消除了很多。

如果能稳定基本政治形势去推行汉化,北魏或许有机会结束南北朝乱世也不一定,毕竟北方骑兵战争占优,古代南朝主要依靠河流地形防守,没辙,南方可生不出草原上的千里马。

然而,除了民族之间的文化隔阂之外,北魏在当时还面临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国家的官僚机构腐败严重,值得拿出来一说的就是亲王贵族当时奢靡之风盛行,甚至有斗富的戏码,你有100个小妾我就买200个,你家仆人5000,我皇亲国戚,大魏亲王,没个万儿八千说不过去吧?

此外,北魏朝廷绝大多数官职都可以直接用钱来购买,更有甚者直接称呼北魏的吏部为官职买卖部,由此可知当时百姓们对这个腐败的朝廷有多恨。

柔然的逆袭,六镇之乱

公元523年,柔然大饥荒,人们没饭吃,很多人都快饿死了,本来是不敢去惹北魏的,但是没办法饥荒太严重,这仗是不打也死人,打仗万一赢了多抢点粮食回来还能少死一点人,所以30万柔然大军南下,把北魏边陲六镇给干了,大肆烧杀抢掠了一番,这下好了,粮储都没了,饥荒成功从柔然转移到了北魏的边陲六镇。

还记得在100年前,拓跋家皇帝倾尽举国之力,跟柔然打了一场大胜仗吗,就是花木兰这种女子跟邻居家老爷子都被召集去打的这场世纪大战,此战给了北魏将近百年的发展时间。

但与此同时,草原上的柔然也已经休养生息完毕,对上此时的北魏不算强,甚至是弱者,然而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总之,北魏此时危矣,可惜皇室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事之后,北魏对六镇的安抚力度很小,提供的救济极其有限,也就是绝大多数百姓还是得饿死,所以为了能活下去有口饭吃,很快六镇相继造反。

通常人们在能够保证温饱的情况下,思考问题还是比较理智的,但是一旦连生存的基本权利都得不到满足,百姓就不得不反了,伴随着积弊已久的腐败与炫富之风,六镇之乱正式掀开了北魏灭亡的篇章。

更多文章

  • 薛平贵是哪个朝代的皇帝(薛平贵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薛平贵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这两位薛,都是唐王朝时期的战将,而根据目前所传播的资料来看。 薛仁贵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而薛平贵,则是中国戏曲和民间故事两相结合而虚构出来的人物。 薛仁贵 在民间故事当中,薛平贵主要生活在,唐懿宗在位时期,他出身贫寒,巧的是呢,当时丞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抛绣球选他为

  •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明宣宗朱瞻基壮年而死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朱瞻基是位非常杰出的皇帝,可惜他在位仅仅十年,但凡上天再多给他点时间,大明也不会遭遇“土木堡之变”这样的危机,也许他能把朱祁镇给调教好,让他成为一位合格的接班人。明成祖朱棣非常喜欢朱瞻基,因朱瞻基的出生,朱棣才下定决心起兵造反,朱棣也非常重视对皇孙朱瞻基的教育,专门请来饱学之士为朱瞻基讲论经史,永乐

  • 朱棣的三个儿子结局(朱棣的儿子都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的三个儿子结局

    电视剧《大明风华》让大家开始对朱棣一家子产生了浓厚兴趣。原来历史上还有这样“相爱相杀”的一家人。虽然电视剧对史实有所改编,但事件、人物大致的脉络是基本符合历史的: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儿子,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建文帝的统治,而他本人,只有三个嫡出的儿子,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正是因为一代

  • 朱高炽为什么被踢出太庙(朱高炽的牌位为什么移出太庙)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高炽为什么被踢出太庙

    朱高炽当政仅十个月,可是他的功绩却了不起,很多人都夸赞朱高炽地一个“仁”字,确实,纵览历史长河,能评得上“仁”的皇上能有几人。朱高炽继位后,特赦了靖难旧臣,采用贤臣,削汰冗官,任职杨荣、杨士奇、杨博三人(世称三杨)辅政。废止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室的采购珠宝首饰;各个方面以唐太宗李世

  • 日本人和中国人长相区别(一眼区分日本人中国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日本人和中国人长相区别

    尽管全世界的人种一般北分为黄、白、黑、棕四种,然而由于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和种族融合就衍生出若干介于四大人种之间的过渡人种。比如美洲的印第安人种通常和东亚人种一样被列为黄色人种,不过印第安人的肤色较东亚人种更浓重且具偏红色调,其血型特征也与东亚人种不同,所以同为黄色人种的印第安人与东亚中、日、韩等国的人

  • 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尚书相当于如今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中央王朝很早就开始实行多部门分职制度。东汉时,尚书台就下设选举、狱讼、考课等六曹尚书。魏晋时期,出现了诸如“吏部”等专门的部门名称。隋唐发展了三省六部制,元朝在中书省下设六部,封建王朝多部门分工的官制更加完善。而明朝也根据实际情况批判继承了六部官制。明朝坚守“政事皆归文职”的理念,

  •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大禹治水代表什么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的成就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称赞,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话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一刻都不曾耽误,途径家门三次都不进去看望一下。可这件事细细想来却不合道理,再怎么忙于治水,不至于连家都不回一次。所以造成大禹不进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极大的可能是他不敢进去

  • 朱元璋根本不是白手起家(朱元璋是怎么发家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根本不是白手起家

    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创建大明,至此华夏民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统治时期。而这个王朝的创建者,仅仅只是普通农民出身,对于这个新王朝新帝王能否治理好天下,天下百姓拭目以待。如果对中国古代的起义有所了解,大家会发现古代真正的农民起义运动除了朱元璋之外从未有人再成功过。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喊出了

  • 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元朝都城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北京最早作为首都是在辽时期,作为辽的南京,辽升幽州府为南京,但是那个时候北京只作为辽的陪都,在北京和大同作为辽朝的南京和西京为了巩固对燕云十六州传统汉地统治。辽五京后来金和北宋,金最早的都城设在金上京会宁府,过于偏北不利于对淮河以北汉地的统治,于是到了金帝海陵王完颜亮从金上京(今天哈尔滨的阿城)迁到

  • 哪个国家可以娶多个老婆(哪个国家可以嫁多个老公)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哪个国家可以娶多个老婆

    中国邻国尼泊尔的洪拉山区一直实行的是一妻多夫制,这里的女孩子可以同时拥有好几个丈夫。不过这里的多夫必须是来自同一个家庭,要求是一个母亲生的孩子。兄弟共妻制度下的女人必须要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要为他们每一个男子生孩子。因为这里的人认为如果女人只爱一个人,那么这个女人就是自私的。我们都知道尼泊尔是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