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尚书相当于如今什么官职)

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尚书相当于如今什么官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42 更新时间:2024/1/24 11:30:02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中央王朝很早就开始实行多部门分职制度。

东汉时,尚书台就下设选举、狱讼、考课等六曹尚书。

魏晋时期,出现了诸如“吏部”等专门的部门名称。

隋唐发展了三省六部制,元朝在中书省下设六部,封建王朝多部门分工的官制更加完善。

而明朝也根据实际情况批判继承了六部官制。明朝坚守“政事皆归文职”的理念,其中负责官吏选拔和管理的吏部地位最高。

  • 明朝的吏部的发展历史

  • 洪武元年,朱元璋继承元朝旧制,设吏、户、兵、礼、刑、工六部,其中吏部为六部之首。六部内有尚书、侍郎、员外郎等各级别官职,其中尚书为正三品,级别最高。

    但六部虽设,但职能却不甚明确,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细分六部职能。朱元璋规定吏部的主要职能是“掌天下官吏选法、封勋、考课之政”,吏部的总部掌文选之事,吏部的司勋部掌官制之事,吏部的考功部掌考核之事。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取消中书省,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地位提高。朱元璋将吏部下属部门调整为总部、司封、司勋、司封。

    总部负责选拔文官以及“革并衙门之属”,是吏部正常运行的基础。

    司封管理“封赠、诰敕、承袭、礼仪、印信”等事,和封爵这类事情打交道。

    司勋管理“文职勋级、月俸、升转资格、品级、官制、贴黄”之事,负责给官员发钱、评定品级。

    考功负责考察官吏功过,主要管理“朝觐、任满、给由、起复官吏”之事,也就是说考功主要看官员有什么功德又有什么过错,有功则有美言,有过则要严肃处理。

    后来朱元璋又数次更改吏部属部名称,如将属部的“部”改为“清吏司”等,但属部职能至此已经定型。朱元璋的继任者对吏部或多或少都有微调,但总体没有跳出朱元璋构建的吏部的大框架。

    明朝的吏部是很重要的,何以见得呢?请看朱元璋的一段话:“ 吏部者,衡鉴之司……盖政事之得失,在庶官、任官之贤否?由吏部任得其人,则政理民安;任非其人,则瘝官旷职”

    朱元璋认为,贤官可使政事得大于失,而吏部作为选官部门如果能任贤使能,政治就能太平,否则政治就会不平。可见,在朱元璋眼中,吏部是很重要的。

    而明朝政治本质是人治,朱元璋令六部,特别是吏部直接听命皇帝,便表示皇帝直接掌控了选人、用人的大权。与此同时,吏部尚书作为吏部的长官,职权和地位也就水涨船高,得以进入权力中枢,成为“六部之长”“文官之首”。

    为什么说吏部尚书是“六部之长”呢?

    那首先是因为吏部是“六部之首”,而吏部尚书在明朝六部初设时官居正三品,而后为正二品,是数一数二的高官,但其上头还有太师、太傅、太保等正一品官员。那吏部尚书究竟有何能耐,能够担得起“文官之首”的称号呢?实际上,这个称号与吏部尚书的职能的重要性是分不开的。

  • 明朝吏部尚书的职能可以归纳如下

  • 1、主持制定吏部铨政

    洪武年间,多任吏部尚书参与了铨政制度的建设工作。如滕毅构建了考察、升降官员的框架,李信制定了 “内外封赠荫叙”的有关规定,余熂促成考满、考察之制一并施行,翟善则用《诸司职掌》以法律明确各部司职能。

    洪武的吏部尚书为后世吏部尚书的工作打好了地基,后来的吏部尚书也基本按照洪武的制度进行铨选。

    而万历的吏部尚书孙丕扬则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选才方法——掣签法。孙氏苦恼于用人不公的问题,提出靠抽签选才,这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选官过程中的人情往来,促进了选官公平,但以抽签取官未免有些儿戏,这也招致了批评。

    2、参议军国政事

    明朝吏部尚书在各种政治事务的参与感很强,政治、经济、军事等大事,皇帝要问问吏部尚书的意见。皇族内乱,皇帝头痛,吏部尚书也积极参与事情的解决,为皇帝排忧解难。这里以明代宗时吏部尚书争取迎明英宗归国为例。

    明代宗时,瓦剌遣使者表示愿意送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的“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归国。

    明代宗朱祁钰认为议和是骗局,没有马上回应使者。这时吏部尚书王直急了,马上上奏劝说。王直表示,明英宗被俘虏,明代宗宵衣旰食,以期寻机雪耻,如今瓦剌主动议和并送还明英宗,应该答应,以此“少慰祖宗之心”。

    当然,王直最后还揣摩了一下明代宗的心思,肯定明代宗“天位已定”,明英宗无法撼动,而迎回明英宗则可“天伦厚而天眷益隆”。明代宗一听,还是设法糊弄过去。最后王直不屈不挠,与明代宗据理力争,终于使得李实、罗绮迎明英宗归国。

    3、主持参与国家祭祀事务

    《春秋》曾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封建王朝,祭祀是大事。明朝皇帝祭祀的对象就种类丰富,有天地、孔子、社稷神等,种类名目繁多。

    吏部尚书便常常参与皇帝祭祀。这里举几个吏部尚书参与祭祀神灵的例子。万历十年夏至,吏部尚书王国光参与祭祀五岳之神,嘉靖三十四年二月 “祭帝社、帝稷”,吏部尚书李默陪祀;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吏部尚书郭朴祭告朝天等六宫庙。

    当然,明代以儒学为本,所以吏部尚书也经常奉命“释奠先师孔子”。如天顺朝的吏部尚书王翱,成化朝的吏部尚书李秉,嘉靖朝的吏部尚书方献夫等都先后参与祭拜孔子的活动。

    4、为皇帝讲经解史

    《明实录》记载了不少吏部尚书为皇帝讲经解史的案例,如正统年间,吏部尚书王直就“经筵侍讲”。吏部尚书任经筵侍班之制自明英宗时起,到明朝中后期渐为定制。

    弘治年间的大理寺办事进士董杰曾经如此论述经筵制度的重要性:“夫经筵一日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日之进,一月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月之进”。

    可见,吏部尚书为皇帝讲学,是皇帝增进圣学圣德的重要手段,且吏部尚书在讲学过程中又会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对皇帝的思想和决策造成影响。作为帝师,吏部尚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5、在殿试中担任读卷官

    吏部尚书是吏部之长,是负责人才选拔事务最高长官,所以其自然而然要处理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的相关工作。如正统年间的吏部尚书郭琎、景泰年间的吏部尚书王直等就曾为殿试的读卷官。

    6、册封宣旨

    吏部尚书还会作为正使或副使参与太子、亲王、嫔妃等的册封宣旨工作。如宣德年间的吏部尚书蹇义曾作为正副使,持节册立明宣宗为皇太子,持节册安庆卫指挥纪詹女为梁王妃等。

    太子是储君,亲王流着皇室的血,嫔妃也是重要的皇室成员。吏部尚书能够作为正使或副使,尤其是正使,参与册封皇室成员的工作,可见吏部尚书地位之高。

    由上,不难理解明朝的吏部尚书虽然只是正二品官员,但实际上是“文官之首”了。吏部尚书身负选才、参政、主祭、讲学、读卷、宣旨等多种职能,是明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部长,政治大事的风向标,主持祭祀的重臣,皇帝的老师,“高考”的监考官,写国家级文件的高级公务员。其地位可以只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高”。

    并且,实际上正一品的太傅、太保等,都是荣誉头衔,没有实权,有时候吏部尚书也能捞到这些荣誉头衔。这样看来,说吏部尚书是名副其实的“文官之首”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更多文章

    •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大禹治水代表什么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的成就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称赞,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话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一刻都不曾耽误,途径家门三次都不进去看望一下。可这件事细细想来却不合道理,再怎么忙于治水,不至于连家都不回一次。所以造成大禹不进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极大的可能是他不敢进去

    • 朱元璋根本不是白手起家(朱元璋是怎么发家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根本不是白手起家

      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创建大明,至此华夏民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统治时期。而这个王朝的创建者,仅仅只是普通农民出身,对于这个新王朝新帝王能否治理好天下,天下百姓拭目以待。如果对中国古代的起义有所了解,大家会发现古代真正的农民起义运动除了朱元璋之外从未有人再成功过。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喊出了

    • 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元朝都城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北京最早作为首都是在辽时期,作为辽的南京,辽升幽州府为南京,但是那个时候北京只作为辽的陪都,在北京和大同作为辽朝的南京和西京为了巩固对燕云十六州传统汉地统治。辽五京后来金和北宋,金最早的都城设在金上京会宁府,过于偏北不利于对淮河以北汉地的统治,于是到了金帝海陵王完颜亮从金上京(今天哈尔滨的阿城)迁到

    • 哪个国家可以娶多个老婆(哪个国家可以嫁多个老公)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哪个国家可以娶多个老婆

      中国邻国尼泊尔的洪拉山区一直实行的是一妻多夫制,这里的女孩子可以同时拥有好几个丈夫。不过这里的多夫必须是来自同一个家庭,要求是一个母亲生的孩子。兄弟共妻制度下的女人必须要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要为他们每一个男子生孩子。因为这里的人认为如果女人只爱一个人,那么这个女人就是自私的。我们都知道尼泊尔是一夫

    • 马可波罗是哪个朝代来中国的(马可波罗来华时间,在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马可波罗是哪个朝代来中国的

      我们先不说道理,先来看这套书的第一本:《马可波罗游记》。你肯定知道这本书的大名,但是扪心自问有几个人真的翻开过它,又读完过它呢?我自己说老实话,没有。我也是因为要推荐企鹅的这套书,才有机会第一次看到他的文字。那为什么没有呢?很简单,两个原因:第一,部头太大:四卷,229章。中文全本,33万字。那第二

    • 黎山老母什么级别神仙(黎山老母的真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黎山老母什么级别神仙

      《西游记》的取经之路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需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其中有一劫难叫做“四圣试禅心”,就是观音、普贤、文殊以及黎山老母演了一出戏考验唐僧师徒四人。其中黎山老母是化作其他三人的母亲,这黎山老母是何身份,能让观音文殊都尊称为母亲?她的真身据说级别很高,如来也不敢惹。在《西游记》中,黎山老母共出场两

    • 雍正为什么只在位13年(历史上为什么雍正在位时间短)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为什么只在位13年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可谓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个朝代。而纵观清朝十二帝,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在今天可谓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皇帝。在很多人眼中雍正帝可以说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勤政好皇帝,甚至有些人认为雍正帝在位13年太过短暂,如果跟他儿子乾隆帝换一下,换成是在位60年的话,那么清朝肯定会更

    • 狮驼岭是西游记哪一回(原著西游记狮驼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狮驼岭是西游记哪一回

      86版《西游记》播出三十多年,重播无数遍,可谓是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经典影视剧! 剧版虽火,但毕竟是老少皆宜的影视剧,原著中很多东西是不适合改编的,妖怪肆虐的西行之路,又岂能是一片祥和的?原著中不乏一些妖怪,视人命如草芥,将人充作口粮,已填腹欲。 甚

    • 阿拉伯数字是哪个国家发明的(数字最早诞生起源于印度)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阿拉伯数字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前几天在家和闺女聊天,聊着聊着闺女表示自己现在会写0-9这几个数字了,并当即现场演示了一番。嗯,虽然数字的大小还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总体来说写得还是不错的。于是我把闺女抱过来,啵唧亲了一口,并跟闺女说这几个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闺女的问题马上来了,“阿拉伯数字?那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这点小问题可难不倒

    • 古代县丞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宋朝、明朝、清朝分别的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县丞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县”是地方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自周代时即设县。县的行政长官周代时称“邑宰”,秦、汉时为“令长”,隋代为县令,“知县”的称谓始于宋代。明清时期,县有的属于府,有的属于直隶州、直隶厅,置官称知县,掌一县政令。说起“知县”这个官估计无人不知,可是知县下面有多少属官?这个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大多数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