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朱允炆为什么会败给朱棣(为啥朱棣成功推翻朱允炆)

明朝朱允炆为什么会败给朱棣(为啥朱棣成功推翻朱允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107 更新时间:2024/1/23 16:15:34

01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中国最后一个汉帝国就此拉开序幕,为了巩固帝国的根基,反正王权颠覆,特别是在皇太子病逝之后,朱元璋铲除了一个又一个功勋元老,并将兵权封地分于儿子,借此拱卫帝国。

整个大明帝国在朱元璋的布置中,表面显得固若金汤。1398年,在位31年的朱元璋病故于南京,同年年仅21岁的建文帝登上帝位。

建文帝过于幸运,生下来没几年其长兄病故,由于其父的缘故,格外受到朱元璋的怜爱,以至于在其父病逝之后被立为皇太孙。

建文帝在位期间,帝国周边都是亲族叔辈,尤其北疆的燕宁二王最为强大。建文帝以古为鉴,意图削藩,并根据强弱将周秦等王首先削弱。

建文帝过于年轻,齐泰黄子澄等人书生气太重,在削藩问题上意气用事,对付宗室亲族的手段过于激烈,在藩王中产生了爆发点,反而孤立了皇室,形成了连锁效应。

02

北平,燕王所在,常年的军旅和政治生涯使得朱棣变得深沉,南京的削藩做法让朱棣感到生命的危机,夺门的想法在这种危机中逐渐酝酿,终于在爆发点中开始操起了刀戈。

烽烟骤起,燕军在华北平原的土地上接受生死考验,但此时的明朝却是无将可调,坐拥天下的朱允炆过于年轻,缺乏政治和军事能力及经验。

明初的大批功勋元老早已被朱元璋无情抹去,苟延的也已经白鬓斑斑,朱允炆不得已只能依靠李景隆之流上阵拒敌。李景隆没有其父李文忠的军事才能,嘴上的功夫确是厉害,在与朱棣的数年对垒中,被打得丢盔卸甲,只好撤回南京。

在南下道路上,与朱棣的强敌不过是铁铉的济南城。但世事难料,由于朱棣军事和经济力量与南京相差悬殊,以致战争接近四年还是压缩在黄河以北。

建文四年,黑夜中风渐渐的冷去,朱棣在大帐中作出一个重要决定,绕道进攻南京,实行斩首行动。

此时的朱棣明白,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行动,赌上的将是自己的全部。

看着地图,朱棣也是明白,建文帝朱允炆已经失去了藩王的支持,就连远在云南手握重兵且与仙逝太子至交的沐王也迟迟未动,燕军望风披靡进军长江,长江天堑成为平地,朱棣的战略终获成功。

03

南京皇城,朱允炆看着咫尺天涯的燕军除了震惊,只剩下恐惧,华北战略的失败让其无奈、愤恨与抓狂。

此时朱允炆十分明白,自己的主力大军回援已无可能,藩王的仇视更让他无力回天,政治的失败导致军事的失败,军事的失败导致政权的崩离。

四年的靖难之役,由于朱允炆的战略失误,其统治张力只有帝国本土的一半,藩王的中立或倒向,大大加强了朱棣的信心和实力,虽然实力还不足以同建文对抗,但对于朱棣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决胜时刻。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开始渡江攻进南京,皇城大火,朱允炆失踪,产生了历史的谜案,同样标榜忠诚的解缙等人却立马投靠了朱棣。

朱棣对于建文旧臣也是较为仁慈的,许多干吏得以保留,只有齐泰方孝孺等亲族被杀,方孝孺诛十族之事仍存有疑点,有待考察。

04

1402年,华夏转折的一年,朱棣登上大明帝国的帝位,是为永乐皇帝,大明帝国开始走向辉煌与强盛,五征漠北、南下安南、六下西洋、创立内阁、永乐大典,经略东北,朱棣誓要将大明帝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其文治武功盛极一时。

靖难之役,不仅是朱棣的一次成功,也是藩王夺位成功并稳固政局的一次成功,藩王并没有像西晋般成为隐患,以致帝国毁灭。

朱棣登位之后也实行了削藩,但其手段较为温和,削其军权而保其荣华爵位,大大降低了藩王反抗的可能性,军权在手的朱棣也获得了五次北伐的胜利,为大明帝国打下了二十多年的平安局面。

朱棣开创的君王守社稷,也为钢明起了开头,其直系血脉的二代君王(明英宗朱祁镇、明武宗朱厚照)皆效仿他但都遭遇失败,但钢明始终让华夏文明保持延续,在中华五千年长河中留下重彩一笔。

更多文章

  • 意境最美的宋词有哪些(意境唯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意境最美的宋词

    他14岁中进士,有“神童”之称。他被称为“太平宰相”,享一世殊荣。他和儿子在宋词史上留下厚重一笔。他是晏殊。晏殊是北宋词坛大家,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在词中,晏殊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人生体悟,具有士大夫的气质,可谓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过渡者。晏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改革内容及影响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几千年民族融合的历史形成的。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汉族的前身,由黄帝炎帝部落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融合就开始了。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战争、和亲政策以及西域政权的归附,都有利于民族融合。西汉时期,中华民族的主干----汉族形成。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渠道有:通婚、交

  • 刘伯温和诸葛亮哪个更厉害(两人什么关系,谁更胜一筹)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伯温和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同样是一名十分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两个人都是十分聪明的人,古人经

  • 古代监察御史是几品官职(清朝、唐朝监察御史什么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监察御史是几品官

    在了解古代官职的时候,御史是一个绕不开的官职,官员们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不过权力也要受到监督才行,御史就是专门负责监察工作的官员。这个官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早期的御史,是指专门为中央服务的史官或者是秘书,他们大多都是统治者们的亲信,在国内的地位比较高,君主需要有人来帮助自己监视底下的臣民。他

  • 陈寿是哪个朝代的人(写三国志的陈寿代表作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寿是哪个朝代的人

    陈寿是蜀汉的官员,是巴蜀本地人,他的老师是力主刘禅投降的谯周。陈寿因为不肯依附黄皓专权而屡次被打压。他在蜀汉为官的经历是不愉快的。西晋统一天下之后,陈寿得到司空张华的欣赏,撰写《蜀相诸葛亮集》。晋武帝司马炎看完之后大为赞赏,陈寿因功封为著作郎,他的史学才华也得到众人的欣赏。后来他又写了《三国志》共计

  • 历史上朱元璋真实长相记载(朱元璋画像样貌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真实长相

    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里,有一张廖凡跟着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合影,简直是一摸一样的,难道历史上真正的朱元璋就是长得鞋拔子脸这样吗?这几年各种影视剧中还原太祖的长相,感觉一个比一个丑,一个比一个雷人。身为大明朝的开辟者,朱元璋真的就长得这么惊世骇俗?接

  • 国子监什么意思解释(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子监什么意思

    《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最近热播,那什么是国子监呢?唐代时,国子监在中央设立,下辖有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主要收贵族和各级官僚的子弟,也收少数平民子弟入学,学生称“生徒”。类似于国字头大学,不同的是现在靠公平考试入学,以前大多为贵族官僚子弟。科举制到唐代的主要形式为:常举、制

  • 范闲什么时候和北齐皇帝睡了(范闲去北齐后发生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范闲什么时候和北齐皇帝睡了

    庆余年:范闲出使北齐,与战豆豆缠绵数夜,生下女儿!行天下路,观天下事,我是民工小河,今天为大家分享一则趣闻趣事《庆余年》正在热播中,范闲在剧中,那真的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身为范建的私生子,原本身份是十分卑微的,夹着尾巴做人。但范闲自从到了京都后,一路开挂,就算是面见皇上,皇上都允许他可以不跪,这是对

  • 中国古代最狠的部队名称(中国古代各朝特殊兵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最狠的部队名称

    一个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兴盛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国家才能安定,人民才能享受生活,安居乐业。而我国历史上却有很多著名的军队,他们军事力量强大,装备先进,创造了一次次辉煌的战绩。要论起来,最强的军队非秦军莫属了,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秦军在十年内扫平了天下合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 战豆豆和太后关系(北齐太后是战豆豆的母亲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豆豆和太后关系

    临近月底,《庆余年》这部月初上线的电视剧已经完结。上线一个月,火了一个月,《庆余年》交出了一份斐然的成绩单。在最后几集中,讲述的是范闲与北齐皇帝战豆豆联手对抗太后的故事,结果是设局将太后手下第一重臣沈重铲除。沈重一死,北齐政权将会落入战豆豆手中,这也意味着太后一党的衰败。其实不然,北齐皇帝与太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