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晋和西晋的区别关系(晋朝为什么分为东晋和西晋)

东晋和西晋的区别关系(晋朝为什么分为东晋和西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40 更新时间:2024/1/24 6:31:46

“正统”王朝的概念源自孔子编撰的《春秋》。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东周王朝日渐衰微。

从西周的“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变为“虎落平阳被犬欺”,堂堂周桓王居然被郑庄公的军队射了一箭。但孔子的态度始终“尊周”,以周王朝为正统。

什么是正统呢?无非就是具备“合法性”,或者说“名正言顺”。这牵涉到古代的一个概念“名分”。

孔子和颜回

严格来说,“正统”两个字需分开解释。在西周时期,古人就有一种观念,“君子大居正,王者大一统”,意思是君子看重居身、处位的“正”,王者看重天下一统。

对君王而言,两者一样重要,缺一不可。总之,王者希望拥有被天下普遍认可的名分,否则就不是正统。

取代东周的秦朝是否“正统”,后世就有争议。更不用说东汉之后,三国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分裂四百年,自称皇帝的枭雄层出不穷。

究竟谁是正统,谁是”僭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就拿南北朝前期来说,北魏和东晋都宣称自己才是正统王朝,对方不具备合法性。

后世的史学界也对此各执一端。如果依据《春秋》的观点而言,西晋属于正统,但北魏和东晋都不算正统。

东晋传承自西晋,为什么西晋是正统而东晋就不是呢?主要原因有两点。

配图

一、皇权继承的问题

首先要从西晋说起。有人说,西晋篡夺曹魏的政权,为什么是正统呢?

如果从皇权传承的脉络来看,西晋的天下取自于曹魏,而曹魏取自于东汉,汉取于秦,秦取于周。

既然两汉都是正统,曹魏迫使汉献帝“禅让”,获得了名分最“正”的皇权。虽然曹魏未能统一天下,西晋却做到了。

从秦朝取代东周算起,皇权更迭已经失去了《春秋》推崇的“大公大义”,总是以强力手段或者巧取豪夺的方式轮换,一脉相承传到西晋。

所以西晋虽然短命,其正统地位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当然,曹魏和西晋时期,有不少颇具气节的士人反对他们的正统地位,这是在所难免的。

就像周朝取代商朝,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也不认可周朝的合法性。这个问题另当别论。

西晋的国运只有五十年,历经四任皇帝。第三任皇帝司马炽和第四任皇帝司马邺都死于“五胡乱华”的劫难。

司马炽是司马炎的儿子,他死后,在长安被拥立的晋愍帝司马邺是他的侄子,并不是储君的身份。不过在那种朝不保夕的战乱里,立晋愍帝无可厚非。

东晋就不一样了。晋室南渡之后,以琅琊王氏为首的名门大族拥立了司马炎的侄子司马睿为帝。但晋元帝司马睿显然不是西晋指定的继承人。

东晋的国号虽然不变,只不过是江南的豪强势力和南渡的北方势力妥协后成立的政权。

而且东晋的皇帝们自始至终都被权臣压制着,堪称最孱弱的王朝。

东晋不但不能统一天下,还无意北伐,只是喊喊口号或者做做样子,直到南朝宋的一代雄主刘裕崛起,才真正决意北伐。因此,东晋既不“正”,也不“统”。

有人说,平王东迁,东周依然是正统,为什么晋室南迁就不是正统了?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

周平王是西周的法定继承人,迁都洛阳的时候,仍然是周天子的身份,天下诸侯国也承认周天子的地位。

除了郑庄公率先挑战周王室的权威,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等人奉行的是“尊王攘夷”,维护了天下的安定。东周残喘数百年走向灭亡,被大一统的秦朝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晋的晋元帝没有合法继承人的身份我们已经说过,无需赘述。还有一个地理的因素,也是东晋不能称作“正统”的原因。

二、东晋在江南立国的问题

这里还以周平王东迁做比较。当时西周王朝的国都在镐京,位于陕西西安。早在周成王时期,周公就营建了洛邑。

周王朝分封天下诸侯,王室自身也享有“邦畿千里”的领地。洛邑本来就是一个陪都,还在周王室自己的领地内。所以平王东迁虽然也是躲避战乱,但人家是在王室领地之内迁都。

东晋则是在西晋彻底亡国之后,偏安江南,在洛阳千里之外的建康(南京)立国。

这当然和平王东迁的性质不同,起初连江南的豪强势力都不太认可新生的东晋。严格来说,东晋和北方的割据政权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谁也别说自己是正统王朝。

那么,谁才是下一个正统王朝呢?当然是结束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大隋朝。

不过,从中原文化的角度而言,人们普遍还是偏向东晋的,毕竟其延续了中原文化的火种。

更多文章

  • 岳飞死后赵构后悔过吗(岳飞死后赵构最后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岳飞死后赵构后悔过吗

    宋孝宗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为岳飞平反,奇怪的是身为太上皇的赵构并没有反对。宋孝宗这个孝字就可以知道这个皇帝是极其孝顺的,而且古语有云: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赵构为什么没有反对,反而是默许了平反岳飞。虽然没有史料的直接证据,但是我根据宋孝宗登基前,发生的一件大事来推断,是赵构

  • 曹操为什么选曹丕继位(曹操最后决定立曹丕继承他位置)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为什么选曹丕继位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人,在曹操成为魏王之后,可以说曹操自己就是皇帝了,因此曹操就要选出一位继承人来继承自己的爵位。这个不仅是一个王位那么简单,而是皇位,因此曹操知道,在自己死后汉家的天下就是曹家的了。曹操的子嗣众多,光儿子就有25个,其中著名的就有曹植、曹冲、曹昂等,那么曹操为何会选择文

  • 魏晋南北朝有多黑暗(南北朝时期荒诞黑暗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晋南北朝有多黑暗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混乱和黑暗时代。这个时代的开端最初源于三国,源于那个英雄辈出的辉煌时期。然而在这之后,也有着“五胡乱华”,“兵祸连年”的生灵涂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争相登场,前秦,北魏,北齐,北周,东晋,宋齐梁陈,还有数不清的小国。数百年的时间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打仗,朝代更迭到了一个疯

  • 人类根本不是进化来的可信吗(人类一直都有的证据)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人类根本不是进化来的

    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否有可能是高等文明所建造的监狱呢?人类有可能不是地球上的原生物种,有很多证据可以支持这一理论。1、地球上只有人类会腰疼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直立行走的大型动物,腰部需要支持人类上半身的所有重量,所以容易腰疼,这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原理。2、人类的皮肤太过脆弱与地球上其他生物不同,人类的皮肤

  • 古代炒菜是哪个朝代出现的(中国炒菜发源于什么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炒菜是哪个朝代出现的

    热播古装大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中有一个场景:小公爷齐衡(朱一龙饰)给母亲平宁郡主(陈瑾饰)过生日。除了自己作画裱灯笼外,还专门从汴京最大的酒肆樊楼请了一位大厨来给母亲做菜,这就是刚在北宋都城汴京出现的新的做菜方式:炒菜。众所周知,炒菜是当今中国人最普遍的做菜方式,是中国菜与其他国菜的根本区别

  • 罗贯中为什么丑化那么多人(三国演义抹黑了多少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罗贯中为什么丑化那么多人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其充其量就是一本参照历史改编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作者罗贯中虚构的,而且演义中有很多人设都没有按照正史上的真实人物进行塑造,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描绘成一个能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智慧之神,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人生与品

  • 真正的印第安人仇恨美国吗(美国为什么要杀掉印第安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印第安人仇恨美国吗

    印第安人仇恨美国。美国自由,人人有权利拥有枪支,但印第安人没有,所以要收他们的枪支。美国平等,人人生来地位一样。但印第安人没有,所以一个印第安人开枪走火,于是要杀无数印第安人来陪葬。想要谋杀一个民族,一定要杀害他们的英雄!美国在对付印第安人的时候就深谙此道。回想起来弱小民族的英雄多会悲剧,如前几天海

  • 曹魏皇帝列表完整版(曹伟皇帝继位顺序合集)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魏皇帝

    这个问题其实深究挺有意思,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客观辈分上的关系,一种是有过继行为后的关系。一:客观辈分1:曹叡(第二任皇帝)父:曹丕祖父:曹操曹叡曹叡先后有三个儿子但都夭折了。2:曹芳(第三任皇帝)父:曹楷(有争议)祖父:曹彰(有争议)曾祖父:曹操曹芳东晋有一种说法相传,曹芳是曹彰的孙子

  • 三国中的三杰是哪三杰(三国演义中称为三杰的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中的三杰是哪三杰

    三国时期是我国内部战争极为严重的时期,这个时代名将辈出,谋士屡出奇谋,但是随着第一批人的逐渐逝去,到了后期也涌现了一批名将。其中在武将方面以蜀国的姜维和魏国的邓艾和钟会最为著名,三个人并称当时“三杰”。这三个人在当时是一流名将,是国家军事的中流砥柱,但是三个人的命运却是一样的,都是被杀的。当时姜维是

  • 第一个灯泡的发明者是谁(最早发明灯泡的科学家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灯泡的发明者是谁

    对于“灯泡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很多人会不假思索的说出爱迪生的名字,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爱迪生就是发明灯泡的那个帅男人。不过,当事实的真相被揭开后,你可能就要大跌眼镜了,不信的话就来看一看。 世界上第一个灯泡的发明人:亨利·戈培尔。灯泡(light bulb),指通过电能而发光发热的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