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顺口溜(你会中国简单朝代顺口溜吗)

中华上下五千年顺口溜(你会中国简单朝代顺口溜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148 更新时间:2024/1/4 20:12:07

古语有云曰:“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以史明鉴,可以知兴衰。”

历史承载着一个朝代,一个民族的兴衰史,也是同学们从初中开始掌握学习的科目。

很多家长说孩子历史成绩不好,其实历史知识说难不难,只要记住一些基本的知识,一些时间轴,那么历史成绩的提升就不是问题。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 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 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 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 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 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 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 禅让制度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 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 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 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 暴君夏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 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 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 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 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 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 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 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 “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 “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 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 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 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 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 城濮之战称英雄,

“退避三舍”诱楚军, 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 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 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 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 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 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 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 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 造福人民几千年。

(三)

孝公治国有心计, 商鞅变法最有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 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贵族的权力, 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得到大发展, 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 商鞅变法了不起。

八、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文字可考在商朝, 甲骨文字算最早,

青铜器上刻金文, 周晚大篆形成了。

(二)

古人观天很注意, 日食月食书中记,

夏朝历法叫“夏历”, 战国二十四节气。

(三)

最早名医是扁鹊, 针刺汤药和按摩,

“望闻问切”诊疾病,中医沿用真不错。

(四)

楚国诗人叫屈原, 上了世界名人篇,

抒情长诗有《离骚》,思想艺术传千年。

(五)

孔子相传为圣人, 思想教育都精明,

主张“爱人”察民情, “为政以德”反酷刑,

办学收徒三千人, 因材施教出贤能,

启发学生多思考, 主张温故而知新,

言行收录在《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

(六)

老子道家创始人, 学说记在《道德经》,

主张事物对立面, 正反两面要想清。

(七)

百家争鸣好形式, “墨儒道法兵”在此,

“兼爱”“非攻”墨主张, “仁政”治国是孟子,

道家代表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来治,

法家代表韩非子,反对空谈倡“法治”,

兵家鼻祖是孙武,《孙子兵法》论军事。

十、“秦王扫六合”

(一)

前 230 — 221(年),秦灭六国大统一,

始皇咸阳来登基, 至高无上大权集。

(二)

丞相、太尉和御史, 地方推行郡县制,

全国统一度量衡, 还有货币和文字,

为了思想大控制, “焚书坑儒”有得失。

(三)

抵御匈奴筑长城, 开发南疆修灵渠,

开疆拓土好疆域, 世界大国了不起。

十一、“伐无道 诛暴秦”

(一)

秦朝暴政民愤激, 戍卒大泽揭竿起,

势如破竹建政权, 陈吴败后项刘继。

(二)

项羽领兵创奇迹, 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 短命秦朝就灭亡,

楚汉之争又四年, 刘邦长安建政权。

十二、大一统的汉朝

(一)

刘邦用人“张萧韩”, 前202(年)建西汉,

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百姓的负担。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 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

着眼长治和久安, 武帝一统更不凡。

(二)

雄才大略汉武帝, 善用人才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 集权削侯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 一统江山鼎盛期。

十三、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

武帝治河有高招, 文武官员背柴草,

亲临工地看治理, 八十多年无灾涝。

(二)

东汉明帝修黄河, 筑起大堤一千多(里),

被淹土地变良田, 八百多年无水祸。

(三)

西汉耕犁装犁壁, 耧车播种新工具,

丝绸织布提花机, 杜诗水排用水力。

(四)

武帝集权有经验, 统一铸造五株钱,

盐铁经营归中央, 城市繁荣已出现。

十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冒顿统一蒙古盛, 汉初被迫去和亲,

卫、霍领兵破匈奴,昭君出塞传美名。

十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

追溯历史两汉期,甘肃玉门阳关西,

而今人们称西域,那时小国被匈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召募使者出西域,

企图联络大月氏, 共同对匈来夹击。

(二)

张骞两次出西域, 排除艰险建史绩,

沟通促进东与西, 历史意义了不起。

(三)

张骞出使西域后, 丝绸之路通欧洲,

陆海贸易大发展, 东西文化相渗透。

西域各国归附汉, 社会面貌大改观,

设立西域都护符, 总管西域的事务。

(四)

前138、119,张骞到西域,带去牛羊和布匹,

铸铁凿井和开渠,织布漆器金工具,

带回葡萄石榴核桃和苜蓿,还有歌舞和乐器。

(五)

海上丝路也不差, 广东沿海大出发,

中南半岛往南下, 马来半岛马六甲,

继续通往孟加拉, 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十六、十七、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东汉蔡伦“蔡侯纸”,张衡发明地动仪,

《九章算术》了不起,均在世界创奇迹。

(二)

华佗外科是名医, “麻沸散”是好药剂,

世界医学有创举, 还编体操“五禽戏”。

(三)

东汉末年张仲景, 写了《伤寒杂病论》,

医德高尚医术精, 后人尊称为“医圣”。

(四)

司马迁写《史记》,记述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五)

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水平显神功,

艺术群像磅礴势,造型精美又生动。

十八、三国鼎立

(一)

200年时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

曹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定根据。

(二)

老骥伏枥志千里, 208年 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 孙刘联军齐抗击,

孔明周瑜巧用计, 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

赤壁之战定大局, 魏蜀吴国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曹丕, 定都洛阳打魏旗,

次年刘备亦称帝, 定都成都汉业继,

二二二年孙称王, 定都建业吴旗举。

(四)

三国经济大发展, 各显神通抓生产,

魏国重视抓水利, 蜀锦丝绸数第一,

吴国沿海抓造船, 联系内地与台湾。

十九、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

淝水之战383(年),苻坚领兵八十万,

妄图一举灭东晋, 雄心勃勃有野心,

哪知早已失军心, 将士不愿去卖命,

前师不忘有教训, 人心向背是根本。

(二)

追溯历史三国前, 江南落后少人烟,

土地肥沃无人垦, 雨热充足也置闲。

东汉末年北战乱, 各族人民迁江南,

带去劳力和技术, 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 修建水利多工程,

水稻小麦和绿肥, 推广粪肥和牛耕。

二十、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有个孝文帝, 迁都洛阳定大计,

穿汉服 学汉语, 改汉姓 学汉礼,

卑汉联姻受鼓励, 采用汉制学令律,

以孝治国,崇孔尊老倡风气,民族融合大统一。

二十一、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南朝“冲之”爱科研, 数学天文有贡献,

精确计算圆周率, 领先世界近千年。

著书《缀术》有功绩, 计算年时差无几,

造“千里船”行百里, 水碓磨磨面又舂光。

(二)

北朝有个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他写,

农林牧副渔五业, 不误农时抓季节,

改进技术和方法, 农学史上硕果结。

(三)

郦道元写《水经注》, 地理学中是专著,

江河水道为纲目, 地形物产与风俗,

山川城镇与古迹, 如诗如画好景物。

(四)

东晋羲之写字行, 书法艺术集大成,

代表作品《兰亭序》,“行书”天下第一名,

后人给王送美誉, 尊称他为大“书圣”。

(五)

东晋恺之画人物,形象逼真好艺术,

代表作品有两幅,《女史箴图》《洛神赋》。

(六)

北朝劈山凿石窟, “云冈”“龙门”最杰出,

继承秦汉的风格, 吸收佛教的艺术。

结束语

历史知识多奇妙, 学好历史人开窍,

做人处世与治国, 历史当做镜子照。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李俶最宠爱谁(真实的李俶皇后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李俶最宠爱谁

    自古美女爱英雄,在《大唐荣耀》中,李俶是一位高颜值的真英雄,因此受到了众美人的垂青。沈珍珠、崔彩屏、何灵依、孤独静瑶纷纷芳心暗许,奈何,李俶只对沈珍珠情有独钟。在剧中李俶与沈珍珠爱的死去活来,撒下一把把狗粮;也虐得痛彻心扉,收获了一波波眼泪。几千年的帝后情深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这是真相吗?

  • 慈禧太后哪清朝哪位皇帝的老婆(慈禧太后的男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老婆

    我们以慈禧为中心点,来论述这几个皇帝和慈禧到底是什么关系?慈禧是道光的儿媳妇,也就是说道光的儿子就是咸丰皇帝。慈禧是咸丰皇帝的一个妃子,因为咸丰风流成性,三十多岁就挂掉了。还好,在咸丰在挂掉之前,他和慈禧两个人有生了一个儿子。他们生的儿子就是同治皇帝,慈禧母以子贵。也因为儿子当了皇帝,所以,就升级为

  • 历史上最惨的一位公主最可怜(真实的茂德帝姬很凄惨)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最惨的一位公主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莎士比亚赵福金是北宋公主,出生于皇家的她可谓是享受到了各种优待。并且宋徽宗非常的宠爱这个女儿,她的人生应该多姿多彩,但为何最后被送给金朝人当舞姬,最后落得一死呢。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一个公主的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宋徽宗精通于诗文

  • 何辅堂原型人物简介(一代枭雄何辅堂原型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何辅堂原型人物

    电视剧《一代枭雄》想必大家都看过,孙红雷饰演的何辅堂的原型是解放前陕西宁强县青木川的土皇帝,名叫魏辅唐。因为他手里有枪、有人、有财,统治了青木川20多年。这个人虽说是做了不少坏事,但却也办了些好事,最终投了诚,却也没有沦为土匪。但是有些人,一开始就是冲着当土匪去的。这个人叫王友邦,哪一年出生的谁

  • 为什么明朝最敏感(明朝的历史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为什么明朝最敏感

    (明嘉靖帝像)明朝的“平倭史”,几乎就是一部“徽州史”:《明史·日本传》中的“嘉靖倭乱”,一半的记录是徽州人汪直。“倭寇”中混得有头有面的人,相当一批人跟汪直一样,也是从徽州走出去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最终平定倭寇的,或者说对明朝“抗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也是徽州人——胡宗宪!十六世纪出现“嘉靖大倭寇

  • 紫禁城到底有多恐怖(紫禁城皇宫的恐怖传说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紫禁城到底有多恐怖

    《如懿传》的高贵妃被活活吓死了。害死阿箬以后,她被如懿和海兰搞出来的鬼火给吓出病来,以为是阿箬的冤魂来索命。等一下,奶凶奶凶的高贵妃怎么这么容易变成小可爱了?会被几个小鬼火吓坏不说,还念念不忘冤魂会索命,这只是编剧的脑洞在作祟吗?还是真实的紫禁城,其实披着一层你不知道的黑暗面纱?就由这篇文章开始揭秘

  • 杨贵妃和李世民的什么关系(杨贵妃和李世民是一个朝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贵妃和李世民的什么关系

    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可谓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沉淀了多少前人的智慧,也让它更加具有传承性,可以说,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它独有的韵味,而在历史的车轮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中华儿女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发明了很多新的东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些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

  • 李世民有几个皇子名单(唐太宗皇子分别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有几个皇子

    唐太宗李世民,虽说有14个儿子,但是在皇位的继承人问题上,也着实让他头疼了好久。毕竟一开始他也不会想到,被他寄予厚望,也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长子李承乾,竟然会意图谋反。都意图谋反了,那在皇位的继承人问题上,李承乾就被排除在外了。不得不说,李世民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皇帝,但是在家庭教育上,尤其是作为一名父

  • 唐代杨玉环是谁的宠妃(杨玉环是哪个朝代的贵妃)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玉环是谁的宠妃

    千百年来,杨玉环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她香艳的宫廷生活、死后又留下谜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曲《长恨歌》,更是把她与唐玄宗的爱情,演绎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凄绝爱情,更加引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杨玉环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人称“羞花”,是人们很熟悉的历史人物了,被父子二人争夺,最后却不

  • 朱棣起兵为什么叫靖难(朱棣靖难之役为何成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起兵为什么叫靖难

    在南京,朱元璋陵寝东侧,有一片不起眼的台基,这里埋葬着朱元璋的长子,朱标。1392年,37岁太子朱标病死。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的丧子之痛,无以言表。这一年朱元璋65岁,经历精神重创的他,丧失了勇气。从此,一个更加迫切需要他考虑的问题是,大明的江山,又该交给谁来驾驭呢?除了朱标,朱元璋还有多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