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正月剃头死舅舅的由来(正月可以剃头么有什么讲究)

正月剃头死舅舅的由来(正月可以剃头么有什么讲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99 更新时间:2024/2/2 14:33:05

每当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前后,平时再清的理发店也会爆满,我国男的都会在这段时间去理发,女的也会去修剪、烫染头发。

原来按照咱们中国很多地方的习俗,“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剃发是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到了正月,人就不能再理发了,怎么也得熬到正月过去才能开始理发。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习俗;“正月剃头死舅舅”,因此人们为了自己的舅舅,说什么也不会在正月里剃头发。

笔者第一次听说这个奇怪的习俗时,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正月里剃头发,舅舅就会死。后来长大了,笔者感觉这个习俗可能是伴随着春节的一个习俗吧,因为儒家传统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剃头

后来网络普及了,我搜索“正月剃头死舅舅”,才知道原来这属于误传。这句误传还要追溯到1644年初满清颁布的“剃发令”,这一次的改朝换代较以往任一次都不同,尤其是对汉族人民来说,是汉族彻底沦陷,化遭到摧残。

虽然南被元朝灭亡也是少数民族统治华夏大地,但是蒙古族的统治者并没有强制性的更改汉族人民的文化习俗和传统,特别是发型也没有改成蒙古族样式。

而清朝入关后截然相反,为了同化以及更好的统治汉族和蒙古族等各族人民,多尔衮推出“剃发令”。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思想影响更深的汉族人民反对的最为激烈。

1644年清朝入关后,下达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强硬命令,要求所有中原男子留“沙壶头”,就是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

这引起了南北汉族的强烈抵抗,由此引发了“嘉定三屠”等大屠杀,汉族老百姓反抗剃头的声音此起披伏,可最终还是被满清统治者给镇压下去了。

虽然人们被满清屠杀的怕了,暂时屈服于满清高压统治,选择了留头剃发。可内心里还是小小的抗议一下,于是约定每年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旧”,意思是“思念明朝的历史”,发出无声的抗议。

毕竟人家没说不剃头,只说在正月里不剃,满清统治者拿老百姓们也没办法,还以为汉族春节就是有这么一个风俗习惯,法不责众,慢慢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算是默认了。

现代理发

时间长了,流传了几代,人们渐渐地习惯了清朝的统治,对正月不剃头的初始意义也有些淡漠,再加上文化程度不高,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就变成了“死舅”,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其实把“思旧”说成“死舅”,也是间接保护了自己,混淆视听,避免遭到满清统治者报复。

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话说:“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从上面这段话,中医强调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不应该人为阻止和破坏新事物的生长。人头上的头发也是一样,整个春天都不应该剃头发,而应该放任其自由生长,这一个月不剃头还好说,整个春天不剃那就太长了。

在中医养生上就有春天不适宜剃头发的说法,当时人们为了应对满清剃发令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把《黄帝内经》都给搬出来了。

不管怎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正月剃头”和“死舅舅”之间并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

所以现代社会正月如有必要,大家自然可以放心理发,但是还得尊重下家里长辈的意见,尤其是有舅舅的,家和万事兴嘛。

“正月剃头死舅舅”,我们应该升华为“正月里不理发,是为了思念舅舅”,这样理解既符合《黄帝内经》的养生,又增进了我们与亲朋好友(尤其是舅舅)的感情。

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讲的是一种“人伦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不要因为一场“误会”影响了朋友们与舅舅的关系。

更多文章

  • 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里(六出祁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里

    三国演义中,对于刘备兴复汉室的远大抱负,水镜先生在和他座谈时曾经说到,“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于是刘皇叔“遍寻四海之贤士。”并在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茅庐”求得经天纬地之大才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在其帮助下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 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隆中与刘备交谈数日,期间给刘

  • 沉香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沉香怎么辨别真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沉香最简单的鉴别方法

    沉香的真伪一直是鉴香的第一道槛,真假尚不能辨别,又何来高低优劣之分呢?那么,如何鉴别沉香的真伪呢?沉香的五个方面可以从沉香外观、油脂、色泽纹理、气味、沉水性这五个方面鉴别。外观:真沉香的表面多为不规则、凹凸不平的,因为是自然状态下结香,表面多呈朽木状,孔洞少,而且边缘不规整。假沉香的外观就要规整多了

  • 曹丕喜欢郭照还是甄宓(曹丕最爱的女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丕喜欢郭照还是甄宓

    文昭甄皇后名名甄宓,她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曹丕是曹操的长子,甄皇后和曹丕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历史上魏明帝曹叡,女儿是历史上的东乡公主。甄宓就是这么一位身份显赫的女人,38岁时竟被曹丕活活逼死。令人诧异的是,尸骨未寒的甄皇后又遭曹丕的宠妃郭贵妃的羞辱。郭贵妃将甄皇后“披发遮面,以糠塞口”,问题来了,

  •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一条鞭法通俗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从嘉靖十年(1531年)提出到万历九年(1581年)获得全国合法地位,一条鞭法的推广整整用了51年。它的征收内容、征收方式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但却遭受到了巨大的阻力,一大批官员如海瑞等被罢官免职。一条鞭法最终起到为明朝续命的作用了吗? 明朝初年的赋税包括税收和徭役两个部分。税收以地税为正税,按

  • 考拉是哪个国家的国宝(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考拉是哪个国家的国宝

    大噶好,破蛋在这里又跟大家见面了~在上期我们说到关于候鸟与留鸟的区分,那这期破蛋会给大家带来些什么有趣的内容呢?那就跟着破蛋往下看看吧。提到国宝,你们的脑海里是不是都会浮现出,身材圆润、拥有着卡姿兰迷你大眼,眼顶两坨黑白色眼影的大熊猫呢?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宝,在澳洲也有这么一种国宝,独得当地居民

  • 西辽国在现今什么地方(辽国是现在的哪个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辽国在现今什么地方

    西辽(1132-1218年),一个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在辽朝被新崛起的女真金国所灭后,一路西征又在今中亚建立起来的契丹辽朝的延续。耶律大石(1087-1143年),正儿八经的契丹宗室贵族,他从小就学习契丹语,并且又通晓汉文,吸收了汉族人的政治和文化智慧。耶律大石还按照汉族的传统,给自

  • 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主人公是谁(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主人公是谁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艳一:“爱面子”的项羽?中国历代悲剧英雄里,西楚霸王项羽,常叫后人连呼可惜。这位秦末农民战争里的一代英雄,以楚国贵族后裔的身份,拉起无坚不摧的铁血虎师:无论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痛击秦军,还是彭城大战里三万骑兵一箭穿心,胖揍刘邦的五十万联军,全是载入史册的战场奇迹。“西楚霸王”的威武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寓意(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比喻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寓意

    廉颇是战国名将,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赵王拜为上卿。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也是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出自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

  • 孙悟空第一个师傅是谁(菩提祖师是什么级别的神仙)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悟空第一个师傅是谁

    传授孙悟空七十二变的人,为何不是菩提祖师?那又是谁呢?在上一期的点评当中,虫子天下和大家说了一下在小说《西游记》中,石猴孙悟空横空出世,有可能动了谁的奶酪的事情。这一期,虫子天下来和大家聊聊小说《西游记》的故事。由于孙悟空有可能动了花果山水帘洞洞主的奶酪,这才使得孙悟空能够将水帘洞据为己有。但是,孙

  • 历史上真实的茜茜公主(茜茜公主原型一生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真实的茜茜公主

    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花间拜月月含羞,多少男儿逊女流。美人如烟,低眉笑眼,不可轻易将其捉摸透彻,总是引人无限遐想。美人如花,我见犹怜,那灿如春华,皎如秋月之美,怎能不使人心生怜爱?历史上的茜茜公主,远比电影中的更加漂亮,她是童话中的美丽皇后。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自古以来,君王偏爱美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