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帝内经越看越可怕(看懂黄帝内经的可怕之处)

黄帝内经越看越可怕(看懂黄帝内经的可怕之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56 更新时间:2024/2/3 9:46:40

打开《黄帝内经》第一页,看到了黄帝的第一问: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译:我听说上古的人,年纪都能活过100岁但动作还不衰退;可现在的人,50岁动作就衰退了,这是时代环境不同了?还是人失去了养生之道?)

然后就开始想后悔了……

后来“一股脑”的读完全书,上学那会儿古文学的不好,现在不上学已很久了,看古文那个费劲,就像香港明星刚开始说中文一样,再加上完全不懂中医,可不是要给自己的脑子鼓鼓勇气,而后赶紧一气呵成,所以是“一股脑”。

“一股脑”后,就开始百感万千,感觉《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本医术,更是一本教人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养生、如何看待生命的系统宝典。

精华就在于“内”这个字,“内求”,健康需要“求自己”。

这个观念对于我而言是全新的,起初我是抵触的,后来竟发现是自己错了。

一个孩子从刚出生到儿童时期,吃、穿、住、行、等等最基础的生存都是依靠父母,所以是“向外求”,可是等到这个孩子成年后呢?如果还是一味的“向外求”就很难生存下来,而往往那些幸福美满的人生都是懂得“向内求”,细细想来是不是这回事儿?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的埋怨、憎恨来自于“只向外伸手要,不向内追求自我改变?”

再换一个角度,如今每一个人生病后,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吃药,接下来就是找医生、打针、开刀等……这似乎已经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但《黄帝内经》告诉我:生命健康最重要的是“向内求”,是需要找内在的原因、内在的方法。

所以,治病最重要的方法其实不是“吃药”,“治未病”比“治已病”更重要。

可如今的人早忘记了“向内求”,一些人是不愿意向内求,一些人是不敢向内求,还有一些人是不屑向内求。但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向内求”不但辛苦而且太难了。如今的社会人已经习惯了快速、特效,而“向内求”却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

如果《黄帝内经》仅此而已,那就算不上经典了,它厉害绝妙之处是:可以把哲学切实的运用在人身上。

它透彻的讲述了“生命”奥秘,一切内容都紧紧围绕“生命”展开,是一部教人快乐、健康、不得病的人生百科全书。

“生命是否公平?”这一哲学问题,困扰了人类千万年,仍没有结论,或许是答案太过简单使人怀疑,或许是太过复杂理不出头绪。

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有且只有一次,仅此一点是公平的,但是生命又被分为长短、贵贱、高低,这似乎又是不公平的。

所以,世界上的人最珍惜也最不珍惜的就是生命了,人们都认为生命是最最重要、珍贵的,可是一旦忙碌起来,第一个被遗忘的就是自己的生命。

所以,对于自己的生命,我们该如何对待?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到底能否把握自己生命的长短、贵贱、高低呢?

这把解开生命奥秘的钥匙,就藏在《黄帝内经》之中,有了这把钥匙,才能开始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一位当今的伟人说过: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起初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直到我磕磕绊绊的读完《黄帝内经》后,才恍然醒悟。

所谓“阴阳中和、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正是中华文明的核心。

从“阴阳”的角度看,儒家属阳,崇尚自强不息、刚建坚毅、奋发有为;

道家属阴,崇尚厚德载物、柔弱虚静、自然无为。

而《黄帝内经》主张“阴阳调和,不偏颇”。所以大可以用《黄帝内经》这把钥匙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就能看到《易经》、《老子》、《孔子》及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身影。

说了这么多,《黄帝内经》究竟是本什么书呢?

《黄帝内经》不是一本简单的医书,用张其成老师话讲就是:

它是第一部中医学的经典;

它是第一部养生学的宝典;

它是第一部生命的百科全书。

而《黄帝内经》的篇章数量也隐藏了一个秘密。

《黄帝内经》原本18卷,《素问》和《灵枢》各9卷,而后来的通行版本一共有162篇,其中《素问》和《灵枢》各81篇。9为阳数之最,九九相乘,故81是最大的阳数。

所以《黄帝内经》的篇章数量告诉我们:人体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阳气。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黄帝内经》揭开了人类生命健康的各种秘密,是少有的流传千年的好书。是一本看了就“后悔”的书。

更多文章

  • 钦差大臣相当于什么官(钦差在现代叫什么什么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钦差大臣相当于什么官

    钦差大臣又简称钦差,是明清时一种临时官职。钦,意为皇帝,钦差即是皇帝差遣之意,因此钦差大臣是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因为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其地位十分了得。 钦差大臣 ,担任该官职往往都是皇帝信得过的高官,能得此职事本身也是一种荣誉。一般事毕复命后,该官职便取消。其实,皇帝派遣大臣外出办事,在

  • 关公面前耍大刀下一句(关公舞大刀歇后语)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公面前耍大刀下一句

    说起三国,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我国文学代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就是以此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因此,三国之中的人物、情节,我们也都十分 了解。但要说到其中,我们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关羽一定在其中,大家对他的 义薄云天,忠义双全的形象都非常深刻。当初,关羽在失手打死一个为祸乡里的恶霸之后,便一路逃亡

  • 巴尔干半岛有哪些国家(哪个国家不在巴尔干半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巴尔干半岛有哪些国家

    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腹地的南斯拉夫地区,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历来就是各种文化、外来势力冲突交汇之处。因此,在其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拜占庭帝国、匈牙利王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外部势力都先后统治或干预过南斯拉夫各民族。80年代的欧洲地图直到1918年12月,饱受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走上了历史舞台,这是所

  • 人死后去阴间的全过程(一位去过阴间人的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人死后去阴间的全过程

    有个人死了,他才刚刚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这时,他看见佛祖手拎一个箱子向他走来。 佛祖说:“好了,我们走吧。”男子说:“这么快?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佛祖说:“很抱歉,但你的时间到了。”男人问佛:“你的这箱子里是什么?”佛祖说:“是你的遗物。”男人疑惑地说:“我的遗物?你的

  • 陈子昂是哪个朝代的人(陈子昂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子昂是哪个朝代的人

    幽州台上陈伯玉,不尽千年万古情。陈子昂,字伯玉,初唐最特立独行的诗人,在骈文和律诗流行的时代,他提倡复古,和《春江花月夜》这类撩拨得人心痒痒的小妖精不一样,陈子昂古朴而充满力量,像个热血直男。比如这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这

  • 犹太人为什么会被灭国(聪明犹太人被灭国的缘由)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犹太人为什么会被灭国

    提起犹太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希特勒纳粹统治时期,对600万犹太人进行的残酷大屠杀。然后我们又会想到,他们被世人誉为 “世界上最聪明民族”。据统计,目前为止,占世界人口不足千分之三的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项的人,多达160多个。爱因斯坦、斯皮尔伯格、弗洛伊德、马克思、毕加索、巴菲特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

  •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铜钱(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铜钱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人民币,是从古代的钱不断发展到现在的。在近代,我们国家受到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待遇,赔偿了外国入侵者不计其数的白银。在古代的皇宫中,每个月也是要发月俸的,就是现在的工资。当时他们的工资是以银子的方式发放的,那么古代的银子放到现在是多少钱呢?从小我们在电视剧前面,看到一些古装的影视剧,会有

  • 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中国(文明古国只剩下中国)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中国

    【军武次位面】:概略北方想要不被周边势力吞并,必须不断进步!两千多年前,如果我们顺着北纬30度经线环绕世界一周,一定会惊讶于人类古文明的生机勃勃,一个个辉煌的古国如日中天,金碧辉煌的金字塔、美轮美奂的空中花园、巍峨险峻的长城……这些辉煌的国度就像《陈涉世家》中所描绘的那样:“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

  • 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初唐四杰是哪几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对初唐四杰民间公认的排位是"王杨卢骆",也就是王勃最牛,杨炯次之,卢照邻排老三,家喻户晓的骆宾王排在最末。今天咱们就按照这个排位的顺序,聊聊初唐的这四位大神,以及他们并不算顺利的人生。 王勃字子安,代表作《滕王阁序》、《送杜少府

  •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什么“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是一句古代俗语,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时候不应该读《水浒传》,年老的时候则不应该读《三国演义》。“少不读水浒”一方面是因为水浒里面主要是江湖义气,兄弟感情,一言不合就造反,水浒传中一味好勇斗狠,少年人读之无益,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徒增长其好勇斗狠的毛病。少年看水浒传,看到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