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中国(文明古国只剩下中国)

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中国(文明古国只剩下中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11 更新时间:2024/1/7 7:55:35

【军武次位面】:概略北方

想要不被周边势力吞并,必须不断进步!

两千多年前,如果我们顺着北纬30度经线环绕世界一周,一定会惊讶于人类古文明的生机勃勃,一个个辉煌的古国如日中天,金碧辉煌的金字塔、美轮美奂的空中花园、巍峨险峻的长城……这些辉煌的国度就像《陈涉世家》中所描绘的那样:“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如今当我们再次沿着这条线望去时,会发现河还是那条河,人早已不是三千年前的人。

一个个文明古国,都已成为历史中的尘埃。而真正延续至今,“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的,只有我们的中华文明。

▲古埃及也曾创造过辉煌历史

但现在已经变成一片黄沙

三千多年来,中华文明虽然有冲突,有融合,有危机,更有政权更迭、西方入侵,但中华文明不但延续了下来,反而不断进步,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华民族的祖先,历经了哪些令人惊叹的历史进步吧。

首先,中华民族的生存土地从黄河流域的小小小部落发展到如今的雄踞东亚。

五千多年以前,来自西伯利亚的阵风将蒙古高原上的沙尘,不断向东南方向吹积,再加上黄河顺流冲刷堆积,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心脏--中原地区。这在这片适合开垦耕种的土地上,中原地区逐步发出了领先的农业,中华文明就在此孕育诞生。

▲古代文明大多沿河而生

早期的中华文明主要是的黄河流域的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部落首领有:黄帝、舜、禹。经过一系列征战、融合,禹的儿子称王,建国号夏。夏朝的领土在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之间,面积只有大约五十万平方公里。

▲夏商时期疆域变化图

想要不被周边势力吞并,必须不断进步!

我们总是在说中华文明是内敛性文明,发展性不强,那么这种内敛性的文明是怎么从当初的50万平方公里变成如今的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呢?难道是充话费送的吗?当然不是。

中原王朝的每一寸土地,或者说势力范围都是千百年来利用强大的国力一寸一寸发展来的,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农耕文明只会当宅男。

人口多了,地不够种了怎么办?向外拓展啊!这一点,匈奴们很有发言权,他们的流行歌曲“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国土发展的辉煌历史。

如果对比一下现在的版图和西汉的版图你就会发现,二者已经非常相似了,说明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版图已经发展到了农耕民族的极限了。

▲汉朝用一百年时间,打下了个大大的疆土

不是我们不愿意再发展,而是北边都是草原荒漠,无法种地;远东地区太冷,生产力不行,没法种地;西边是沙漠没法种;东南是中南半岛瘴疠之地,都不适合种地,且已臣服。

中华民族先贤一琢磨,先就这样吧,就这样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基本版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古以来”的主要依据。

▲自古以来

祖先们对自己开疆拓土的成绩还是很骄傲的,东汉《论衡.宣汉篇》就写道:“周时仅治五千里内,汉氏廓土,收荒服之外。

古之戎狄,今为中国;古之裸人,今被朝服;以盘石为沃田,以暴为良民,夷坎坷为平均,化不宾为齐民,非太平而何?”

而诗人更加狂放,动不动就是“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之类的,这字里行间写满了中华民族的进取意识,和身为一名华夏子民的自豪。

▲楼兰听起来总是和大汉作对,

其实常常被匈奴和汉朝轮番暴揍

现在也变成了一片荒漠

其次,中华民族的人口从几百万发展到如今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就是依靠文明的快速进步。

有人传承的文明才叫文明,有了人口,才有更多的人丁去开垦无主之地、组建军队攻打外国,所以人口也是一个文明的基石。

这一点,中国历朝历代人口增长数据就能看出来,在夏商周时期人口从200多万增加到了600多万。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各地诸侯开疆扩土,各诸侯国不断兼并扩张,融入新的民族,生产力也得到了发展,总人口数量达到了千万。

▲古代人口变化图

到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随便出门打个仗,都能够出兵10万以上。你要是带几万兵,那分分钟是要被灭掉的。而秦灭六国之战,前后更是投入了将近80多万兵力,这在当今也不是个小数字,据估计,战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3000万以上。

▲秦国伐楚,王翦张口就要60万兵马

随后随着从从占城引入新品种水稻和从美洲引入的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引入国内,中国人口又一次大幅增加,到了清末人口已经达到了4亿,后来又发展到今天的14亿。

巨大的人口基数可以抵御风险和战乱,为文明留下火种,也能迅速恢复生产,如今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当今的人口红利息息相关。

▲战争虽然会减少人口,但带来的疆域扩张

可以为人口发展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是豪赌

第三,中华文化从默默无闻进步到创造灿烂文化成果

光有人口,没有统一的文化也不行。中华文化起源于以血缘群体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社会衍生出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家天下、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

自黄帝,炎帝起,中国就自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有了起源的文明认同感,再经历沉淀八百多年君臣民的大周,到秦始皇建立大统一中国,确定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从此中国有了统一的标准,代代流传。

▲秦始皇

而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体系--汉字,能在语音有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形成文化上的向心力,哪怕是现在的中国人,稍微用心就能分辨出秦朝简牍上的文字,再仔细点甚至能够读出青铜器上的铭文,这是其它语言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大多数人都能认出来

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中华文明居世界霸主地位几千年,在科技、文学、建筑、数学、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进步,也是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汉文字的演变,几千年前的文字与现今差异不大

是能让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的原因之一

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比例为:公元前6世纪前为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50% ;公元前1世纪到400年为62%;401年到1000年为71%;1001年到1500年为58%。

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有175项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之所以在古代领先世界,就是靠着飞快的进步发展得来的。

▲中国古代的折叠锻打百炼钢

其中,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文字和甲骨文、 制陶和青铜器、城市建设、古代音乐、绘画和雕刻艺术、数学(圆周率、勾股定理)、天文与历法(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夏历)、金属矿产开采等领域都有古代中华文明的闪光 。

▲中国人发明的天文仪器浑天仪

总之,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成果,都可以追溯到中国人的不断钻研、不断进取、不断发明。

▲河图洛书所记载的"孤田图"(圆周率)

第四,中国经济从局限于小农经济进步到长期位于世界GDP第一

有了广袤的领土、有了足够的人口、有了灿烂的文化和科技,使古代中国具备了超越世界的生产力,能够生产诸如茶叶、瓷器、纺织物等等高附加值工业产品,这些产品使中国经济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发展到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巨无霸。

▲技艺精湛的中国瓷器

早在秦汉之前,中国已同其他国家有了经济往来,汉代商船已远达印度东南海岸,并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甚至欧洲有了经济往来,也使罗马人疯狂爱上了中国丝绸。

古罗马人以能穿上光滑、轻盈、精致、华贵的中国丝绸为荣,尤其是上层社会,丝绸简直是他们贵族身份的象征。

▲除了古罗马人,古埃及人也是中国丝绸的狂热拥护者

到了隋唐时期,因“丝绸之路”阻塞和陆路交通困难,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中国商船的远航已由印度半岛延伸至波斯湾。到了明清时期,使中国古代贸易达到了顶峰。

▲明朝商人常去的巴达维亚(雅加达)

中国商人将丝织品、瓷器、茶叶等商品从其生产地送到巴达维亚、马尼拉、澳门、广州等贸易聚集地,从欧洲人手中挣回了大量的白银。

挣回来的白银市多少呢?从1567年隆庆开关起到1800年这233年中,每年从外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236万两之巨!加上其它,占有记录的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

而明代国内白银的年开采量只有8万两。从明朝开始到鸦片战争前,中国GDP一直居世界第一,占世界GDP的三分之一,一直到1860年,仍站占到世界的11%,中国经济创造的辉煌,也是一代代中国人不断进取的结果。

▲嘉靖明令复行金银交易,

为明朝转向海外寻求白银解除了政策障碍

文明如酒,润物无声。没有一个文明的繁荣是命中注定的,想要发展起灿烂的文明,而且经久不衰,必须靠这个民族自己的进步之心。

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出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也塑造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

中华民族的进步之心,其实根本不用辉煌历史来证明,它早就写在了上古神话里,在我们幼年听故事的过程中,深深刻进了血脉里:

天破了,中国人不等不靠,自己炼石来补!

洪水来了,中国人不问先知,自己挖河渠疏通!

疾病流行,中国人不求神迹,自己试药自己治!

想要留住光明,就用尽全力去追逐太阳!

中华民族不用盗火,燧人氏自己钻木取火!

中华民族不用神创文字,仓颉观察世间万物后自己造字!

在东海淹死了,就把东海填平!

被太阳暴晒了,就把太阳射下来!

在斧头劈开的天地之间,到处都是不甘平庸、勇于进步的中国人!

文明进步的过程或许漫长,但只要坚持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会到达巅峰!就像水井街酒坊,从元末明初开窖建坊,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经过一代一代的大师不断探索,精进传统白酒酿造,才成就了今天的水井坊。可以说,水井坊是一个由历史传承而来,不断追求进步、奋发向上的优秀代表。

▲水井坊博物馆(原水井街酒坊遗址)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通过师徒间口传心授,传承600余年,目前可追溯的有9代。

代代大师不断精进,甄选水井街酒坊古窖池稀有的“水井坊一号菌”酿制而成的水井坊·井台,拥有甘柔香醇,层次丰富的独特口感,尽藏浓香白酒酿造真谛。

水井坊·井台由历史传承而来,是代表水井坊600年不断进步的高品质美酒,600年里,水井坊一直有一颗永不停歇的进步之心,让技艺更加精进,让酒香更加醇厚,是一瓶不折不扣的“进步之酒”。

春节即将来临,我们在回家的时候,不妨带上一瓶水井坊·井台,与殷切盼望你、见证你进步的朋友或家人,举杯共饮,从开启瓶封的那一刹那,喝下的就不仅仅是酒,而是鼓励我们的进步力量。

同时,也可小酌一杯,犒劳自己,让新的一年在事业、家庭等方面取得进步,将“井台一启,更进一步”这一美好祝愿,融入到美酒之中,为新的一年定下一个好的基调。

我们已经跨入2020年,数千年的进步与传承,造就了我们今天繁荣的中国

更多文章

  • 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初唐四杰是哪几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对初唐四杰民间公认的排位是"王杨卢骆",也就是王勃最牛,杨炯次之,卢照邻排老三,家喻户晓的骆宾王排在最末。今天咱们就按照这个排位的顺序,聊聊初唐的这四位大神,以及他们并不算顺利的人生。 王勃字子安,代表作《滕王阁序》、《送杜少府

  •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什么“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是一句古代俗语,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时候不应该读《水浒传》,年老的时候则不应该读《三国演义》。“少不读水浒”一方面是因为水浒里面主要是江湖义气,兄弟感情,一言不合就造反,水浒传中一味好勇斗狠,少年人读之无益,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徒增长其好勇斗狠的毛病。少年看水浒传,看到的更

  •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什么意思(区区一壶酒 何以慰风尘)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有些诗,当时写出来并不一定很受世人待见,但多年后却能走红,风靡一时。这个“多年”的等待,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上千年。比如本期小美要和大家说的这个诗句,就曾被忽视了1200多年,它就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看到这句诗,大家应该会想到另外10个字: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10个字现在是一个网红诗

  • 古代四大美女真正样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究竟多美)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四大美女真正样子

    古代四大美女究竟有多美,她们个个盛世美颜,惊为天人,是我国上下五千年间从众多女子中脱颖而出的四大绝色美人。第一位,沉鱼的西施,西施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原名施夷光。西施自幼便是美人胚子,长大后更是亭亭玉立,国色天香,她的美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在河边清洗衣服时,都是最亮眼的存在,河中鱼儿仅仅看见西施的倒影

  • 荞麦疯长讲的是什么故事(马思纯的荞麦疯长故事梗概)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荞麦疯长讲的是什么故事

    七夕档上映的《荞麦疯长》,卡司阵容并不算差。马思纯、钟楚曦、黄景瑜主演,陈正道监制,徐展雄自编自导,管虎担任艺术总监和总策划。但和七夕档另一部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相比,《荞麦疯长》七夕当天票房成绩就相形见绌了。前者当日票房高达2.7亿,后者当日票房仅有3700多万。虽然七夕档爱情电影

  • 狄仁杰和张柬之谁权大(狄仁杰和张柬之哪个更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狄仁杰和张柬之谁权大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元月二十二日,宰相张柬之等五位重臣,率领禁军冲入武则天的内宫迎仙宫,杀死女皇的两名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逼迫女皇退位。第二天,太子李显登基称帝,是为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李唐皇室的江山社稷终于光复,张柬之等五人也因此成为了迎中宗即位的大功臣。李唐的天下能够得以光复,还有

  • 董鄂妃与顺治帝的爱情故事(详解顺治对董鄂妃有多痴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董鄂妃与顺治帝的爱情

    全文字数1664字,图片6张,阅读时长约5分钟1974年,亚洲电视出品了一部电视剧《武侠董小宛》。剧情讲的是,洪承畴把江南名妓董小宛带进京城,用来迷惑多尔衮。不料,与多尔衮有染的太后为了去掉情敌,将董小宛许配给顺治皇帝为妃子,是为董鄂妃。董鄂妃为顺治皇帝生了一个太子,却被把持朝政的多尔衮毒杀。顺治皇

  • 杨家将最后谁活下来了(历史上杨家将最后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家将最后谁活下来了

    杨家将是中国一部传统评书,为“四大家将”评书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刘兰芳播讲,一时风靡全国。在《杨家将》这部书中,有一次最惨烈的战斗,那就是金沙滩之战,这场战斗败得太惨了。书中言道:“金沙滩一战,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八王赵德芳,三郎马踩如泥,四郎八郎流落番邦,五郎出家出家五台山,七郎被潘贼乱箭射

  • 阎立本的代表作是什么(阎立本的绘画作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阎立本的代表作是什么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

  •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名称(诸葛亮有哪些著名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名称

    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传奇人物,羽扇纶巾,仙骨卓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未出茅庐,已三分天下。对主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于诸葛亮,也留下了不少成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与诸葛亮有关的十个成语。 诸葛亮起初隐居于卧龙岗,读书耕种。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抓去而离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