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理解与优劣)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理解与优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87 更新时间:2024/1/21 1:37:11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在封建领主制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该社会阶段后期,郡县制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

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地方行政制度基本上是郡(州)县制。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进变化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产生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分封制和郡县制在中国古代的演进概况

中国几千年的帝制从根本上来说只实行了两种地方行政体制:分封制和郡县制。

所谓分封制就是君主分封国土给王室和功臣,而且可以世袭,受封者在封地内享有统治权;郡县制是由中央把国土分成郡和县,任命郡守和县令去治理,而且有任期不世袭。

通常的观点认为,分封制始于西周,至秦统一中国后为郡县制所取代。

这种观点基本上反映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演进概况,但它把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演进人为地截为两段,忽视了分封制在秦以后的历代王朝中以不同的形式长期延续下来的客观事实。西汉时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便是这种过渡阶段的典型表现。

传统上的中国分封制和郡县制之争

分封和郡县优劣的争论,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探索过程,从秦汉到明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宋代以前辩论焦点,围绕着封建制和郡县制的优劣比较。

(1)秦统一后的争论

虽然秦朝选择了郡县制,但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仍然热衷于分封制下,中央与诸侯相分封制。

其中,魏晋时陆机认为分封比郡县更合理,相对独立,相互照应,民有定主,诸侯各务其志,出现异常情况也能有所缓冲。

即便国家衰弱,受害的只是局部,王朝不致迅速灭亡。郡县则不具有这种优势,一处有乱则天下大乱。秦朝的迅速灭亡就反映了郡县制下出现动乱后中央孤立无援的弊端。

(2)唐朝的争论

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所以关于分封和郡县的争论几乎一边倒,皆主郡县制。柳宗元的论述最为著名:“矫秦之枉,复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他列举“有叛民无叛吏”、“有叛国无叛郡”、“有叛将无叛州”等。

2、宋元时期,一些学者提出,两种制度并没绝对的优劣,必须根据客观环境来决定选用哪一种制度。

李纲提出两制适用于不同的形势,应因地制宜选用其一:“封建宜于草昧艰难之时,而郡县宜于承平无事之日。”李纲认为两种制度都是治理国家的工具,用得好都能有效,用得不好都会有弊端。这个主张很有特色,超脱了封建和郡县之争。

3、明代,有些学者认为两种制度各有利弊,与其从中选一不如重新设计一套制度,以取长补短。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不把分权和集权放到绝对对立的两极,而像黄宗羲所说:兼采分封制与郡县制两者之长处,使其并存互补,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

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顾炎武,他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所以他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即:尊令长之职,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即加强地方政府权力,调动地方官员积极性,利用他们的小私以成天下之大公。

关于分封和郡县之争的认识

首先,应当认识到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并各有利弊,不能绝对地判定孰劣。

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周族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新兴民族,它联合许多方国灭商。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

一方面承认当时邦国林立的现状,另一方面用分封同姓子弟、异姓姻亲的方法来屏卫周王室。分封制是把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的政治体制。

周初的大分封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武王以来殷人复辟的问题,而且把最可靠和最有力量的亲属分封到最要害的地区,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因此,分封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行之有效的制度。

秦统一后,秦始皇鉴于周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更为了加强集权,于是推行郡县制,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之后分封制在政治上已不起任何作用,但分封制又不能完全废除。因为历代大多数皇帝都信任自己的家族成员,把他们视为巩固统治的屏藩。

又由于皇位惟一合法继承人是太子,而其他家族成员无不觊觎皇位。为了安抚同姓子弟,避免祸起萧墙,皇帝又不得不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侯。因此,分封制作为调节皇家内部矛盾、优待宗室和功臣的工具,一直延续到明清。

其次,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来看,中央集权成为政治的主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根本不允许地方分权的存在,因此,分封制必然被淘汰。

再次,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所以无论分封还是郡县,都无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正因为如此,古代社会的政治家或思想家无论发现分封制或郡县制有何缺陷,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

中国古代社会的痼疾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有彻底摧毁它,代之以民主管理社会才能克服这种弊病。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成不了千古一帝(如何评价朱元璋的一生)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成不了千古一帝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历代皇帝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一介布衣出身,没有任何背景,只凭自己的谋略和识人之能,光复了被异族欺压百年华夏正统,继而成就了大明王朝的千秋伟业。但是后世对他的评判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他是励志的代表,是救华夏于水火的千古圣君。有些人就他后来擅杀大臣,搞得人心惶惶,是不能共享

  • 乾隆死因太尴尬(乾隆皇帝是怎么死的,死在了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死因太尴尬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康乾盛世”。在经过一百多年的承平之后,大清王朝到了乾隆晚期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由盛而衰”的发展周期。其根本原因,就是贪污腐败。 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即位伊始,便强调“宽严相济”。事实上,乾隆的这一政策却时有异同——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态度。乾隆剧照总的来说,乾隆

  • 宣太后一生真实历史简介(历史上的芈月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宣太后一生真实历史

    演员孙俪曾经塑造过一个传奇人物芈月,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太后的人,是惠文王的后妃,秦昭王的母亲,秦始皇的玄祖母,传奇一生,风情万种。 大约在公元前340年前后,芈月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即位刚刚三年的楚怀王,把美貌如花的少女芈八子了送到秦国。由此,芈八子成了秦王的妃

  • 佛界第一位万佛之祖是谁(万佛之祖大还是如来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第一位万佛之祖是谁

    《西游记》中燃灯佛祖是出现在最后阶段,当时他帮助唐僧师徒四人取到了真正的真经。而且燃灯佛祖将一切告诉了师徒四人之后,完全打乱了如来佛祖的计划。在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是法力和地位都是比较高的,而燃灯佛祖打乱他的计划却并没有受到责罚,为何?因为燃灯佛祖是万佛之祖,在佛教中的地位很是超然。在西游记中燃灯佛祖是

  •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哪七贤及代表的是什么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是指生活在魏晋交替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七位士人,他们为什么没被称作七子、七骏、七友、七怪、七君子等,而被称为七贤呢?有德有能谓之贤,他们德在何处?能在哪里?何以被视作“贤人”?“竹林七贤”一般被看做是一个文学团体,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但实际上他们七人里,只有阮

  • 琅琊榜2江左盟哪去了(靖王为何灭掉江左盟)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琅琊榜2江左盟哪去了

    书接上文,对于神秘的江左盟,许多琅琊榜的粉丝都对此充满了各种好气,因为江左盟实在是个谜,它的崛起是个谜,它的结局也是一个谜。短短十多年,江左盟横空崛起,可风起长林之后,却也毫无它曾经的踪迹,即使有提到过廊州,但是没有人再提起江左盟。江左盟的存在,真的是被作者遗忘吗?或者说,作者有意如此,让江左盟就这

  • 鬼谷子的最后一个预言(鬼谷子的预言都成真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鬼谷子的最后一个预言

    有种说法,鬼谷子是古代最准的三大预言 鬼谷子预言最不可思议。古代最准的三大预言之一:黑衣人坐天下古代最准的三大预言之二:袁天罡预知武则天成天子古代最准的三大预言之三:鬼谷子对弟子人生走向当然,这些古代时期的传说,是带有迷信色彩的 鬼谷子的最后一个预言是什么,农村的赊刀人真是鬼谷子后

  • 石虎皇帝有多变态呢(历史上赵武帝石虎的残暴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石虎皇帝有多变态呢

    他曾和后赵开国皇帝石勒征战四方,颇有功勋,却也间接让后赵走向了灭亡;他不理朝政,荒淫无道,导致三个儿子相继死亡,他就是后赵第三位皇帝石虎。 大赵天王石虎是石勒之子,据说他这个人从小力气很大,小的时候就喜欢用弹弓到处打鸟取乐,长大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特别喜欢血腥味。他每次在攻打别的国家的时候,

  •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及故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在群雄争霸的年代,如果将相能相融合的话,那么帝国就可以独霸一方,比如“负荆请罪”的主人公,也就是赵国将相廉颇和蔺相如,就是这类人的典范,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负荆请罪”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将相廉颇、蔺相如之间的故事,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廉颇与蔺相如结为生死之交,一同成为支撑赵国的顶梁柱。

  • 李牧不死赵国可以撑多久(如果李牧不死赵国还能抵抗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牧不死赵国可以撑多久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李牧一生未尝败绩,早年驻守赵国北境抵御匈奴时,曾创下一战斩杀十万匈奴大军的战绩。后来对抗秦国入侵,屡次击败秦军,“肥之战”中击杀秦国名将桓齮。公元前232年,秦国大举伐赵,接连攻取狼孟(今山西阳曲县)、番吾等地。赵国派李牧率军迎击,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