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甄士隐最后和英莲见面了(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后来怎么样了)

甄士隐最后和英莲见面了(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后来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757 更新时间:2023/12/24 4:51:27

甄士隐一家是红楼梦里未出宁荣之先,曹公先一写以警世人的一段小荣枯,对照后文宝玉结局,其实处处可与甄士隐一家相映照。

甄士隐本是隐居的乡宦,他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是神仙一流人品,又有知书达理的妻子,生的粉妆玉琢的女儿。

这样的人生,本是当地人眼中的望族,是令人羡慕的富贵人家,然而,后来发生的一切,完全改变了甄士隐的一生。

甄士隐的人生,从最开始就与火有关,无论是有光之火还是无光之火,无论是烟消火灭,还是跳出火坑,作者曹雪芹从一开始,就已埋好了伏笔,预设了结局。

一、故事开场时的季节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巨著来说,故事从哪里开场,以谁开场,从什么时节开场,自然都是曹公早已谋划好的。

细读第一回文字,我们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故事是从甄士隐开场的,其名谐音“真事隐”,而这个故事发生的季节,则是从夏日开始的,且开场就是甄士隐的一个梦境。

原文多次提到时节,如“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这是在点明季节,而夏季正是人易犯困午睡之时。

大家注意曹公的措辞,这里用了一个“炎夏”,炎,火也。甄士隐梦醒之后,曹公似乎怕读者忘了时节,再次点明,“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对半。”

这炎炎夏日,甄士隐不仅梦到了一僧一道,更关键的是,这个季节是有明显隐喻的,它隐喻的正是甄士隐的“火气”。

我们之前分析贾雨村游览智通寺时,脂砚斋曾多次批他是“火气”“俗眼”,即未觉之先的状态,也就是尚未顿悟,此时的他们,尚无法参透人生。

因此,这之后,一僧一道从梦里来到现实生活中,当那僧人劝士隐将英莲舍他时,甄士隐的反应跟贾雨村一样是“不耐烦”,这三个字写出了甄士隐的看不破,参不透。

因此时的甄士隐,是当地望族,妻儿都在,又不差钱,且人品风流,可以说什么都有了,正是人生最得意之时,身在局中的他,还无法从这样的富贵场、温柔乡中抽身。

但同时,甄士隐又是个有宿慧之人,与贾宝玉一样,只是时机尚未成熟,所以未曾参破。当那僧道走后,甄士隐也曾暗自思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二、准时出场的严老爷

我们知道,甄士隐一家败于一场大火,这场大火其实不是突然发生的,此前已有伏笔。

甄士隐是爱才之人,他看重穷儒贾雨村,知道他有才学有抱负,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于是常与他交接,一僧一道前脚刚走,贾雨村就出场了。

甄士隐边和贾雨村去书斋畅谈,然而两人刚聊了几句,就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严老爷。

原文并未交代这个“严老爷”是何方神圣,但曹公安排他出场,自然不是闲笔,因甄士隐去会客后没再回来,好在这里有句关键的脂批,给出了答案。

脂批说“严老爷”意指“火也。炎既来,火将至也。”可知,这“严老爷”是紧承炎热之时而来,是曹公擅用的人名谐音法。

这时还是开场时的这一年,我们可以说成是红楼元年,而甄士隐家真正的大火,是在第二年的三月十五日,也就是差不多隔了一年之后。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

当一把大火将甄士隐家烧成瓦砾场时,我们再回头看去年来拜访的严老爷一节时,不由得后背发凉,曹公的如椽巨笔,早已在暗中埋伏好了一切。

更奇的是,这场火是从葫芦庙里烧出来的,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细节。葫芦庙是干什么的地方?是当地的一座古庙,自然是出家人出家之地,而甄士隐正是被这场大火所逼,最后顿悟出了家。

与葫芦庙为邻那么多年,甄士隐都没有出家之念,却被葫芦庙的一场火,“逼”的出了家,真是绝妙的安排。

在曹公对甄士隐一节的构思中,其实是一环扣环的,先是烈日炎炎的季节,接着是一场梦境,醒来就遇到一僧一道,还念了一首“烟消火灭”的谶诗,紧接着便是严老爷来拜,之后便是一场大火……

前前后后都离不开一个“火”字,真应了那句“好防元宵佳节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首诗似乎说的不只是香菱,后两句也指甄士隐一家。

三、跳出火坑的甄老爷

甄宅着火之后,甄士隐最后带着妻子丫鬟去投奔了岳丈封肃,但这封肃是个势利小人,与《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岳父胡屠户有的一比。

“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

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唯一的女儿丢失,家又被烧成灰烬,田庄也都变卖尽了,夫妻二人又无处可去……正因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如此多的盛衰贫富的转变,因此当再次遇到跛足道人时,甄士隐忽然顿悟。

他对道人口中所唱“好了歌”的解读,可以说是整部红楼的主旨所在,也是曹公所感叹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深意之所在。

这时的甄士隐,从最开始的火气、俗眼,到经历了烟消火灭的火灾,痛彻心扉的家亡人散,终于翻过了筋。

从那个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神仙一流人品的甄老爷,从那个痴心的父母,终于跳出了火坑,转身成为一个抛下一切,万念俱空的出家人。

关于甄士隐出家,其实早在他梦境一回,曹公也已经埋下了伏笔,只是很多人都未曾注意罢了。

更多文章

  • 明宪宗与万贞儿的爱情故事(历史上朱见深和万贞儿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宪宗与万贞儿

    通过“有奶便是娘”这句老话,我们能够得出奶妈的重要性。 十月怀胎时,孩子在腹中能够感知到母亲的心跳,他每天伴随着这熟悉的节奏安眠,玩耍。出生后,古代或现代的“高贵女子”,是不能自掉身价去完成哺乳重任的,这不符合她们的高等级身份。孩子便置身于奶妈的怀抱中,可能有过最初的认知障碍,怎么好像节奏和味

  • 东厂太监总管是谁(明朝东厂最大的太监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厂太监总管是谁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与智慧从乞丐变成皇帝。就像他给自己改名叫“朱元璋”的寓意一样,他诛灭了元朝,统一了天下。也正因为朱元璋出身低微,所以在他小的时候就经常受到欺负,他也早就看清那些贪官污吏和不法勋贵的丑恶嘴脸。在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

  • 大齐皇帝高湛和陆贞真实历史(陆贞传奇高湛喜欢陆贞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湛和陆贞真实历史

    今天女儿在看《陆贞传奇》,我也很喜欢看,我非常喜欢陆贞聪慧,坚贞的个性。我专门查了查历史,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此剧纯属虚构呀!陆贞的原型应是北齐女官陆令萱,和武成帝高湛并没有剧中的那么一段爱情。陆令萱本是北魏将领骆超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并育有一子骆题婆,后因骆昌起兵谋反,兵败被杀,陆令萱没

  • 刺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几品(古时候刺史是什么级别官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刺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几品

    在我之前的两篇文章里面,通过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人物,为大家讲述了我国唐朝时期军政体制的详细情况。通过这些我们也了解到剧中的主人公狄仁杰和李元芳,所担任的都是一些什么职务,也了解到了他们所拥有的权力有多大。不过在这部剧中除了狄仁杰和李元芳外,似乎还有一个人没给大家讲到,这个人就是一直跟随在狄仁杰

  • 慈禧太后的儿子是皇帝的吗(真实的慈禧太后有几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太后的儿子是皇帝的吗

    在清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中,19岁病逝的同治皇帝是死得最年轻的,和康熙、乾隆、嘉庆这些老祖宗比起来,他的人生真是短暂极了。世人皆叹同治皇帝可悲可怜,短暂一生竟无所作为,还经常受到生母的训斥,活得太憋屈。同治皇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他的生母就是晚清著名的慈禧太后。作为咸丰皇帝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儿子,同治是

  • 朱棣和朱允炆关系如何(明朝朱棣和朱允炆相爱相杀)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和朱允炆关系

    明朝皇帝朱允炆的生死给我们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很巨大的谜团,关于靖难之役后朱允文到底死没死小编估计这个话题还能争论个几百年。这个问题其实并没啥好讨论的,因为他江山都都丢了,是生是死,真的很重要吗?就算他还活着真的跑出去了,但他的那颗内心早就死了,跟个死人也没多大区别。这个和朱允炆小时候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 死间计划是什么意思(伪装者中的死间计划内容及全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死间计划是什么意思

    “死间计划”的实施几乎贯穿了《伪装者》故事的全部。王天风以自己和部下的生命为代价,同日本人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最终换取了第三战区的大捷。在这个计划里,冲在前面的是郭骑云、于曼丽、明台和王天风,幕后提供配合的有明楼、阿诚、林参谋等人。那么关于“死间计划”的全部内容,这些人又都了解多少呢?明台自始至终毫不

  • 朱元璋妻子马皇后简介(明朝朱元璋老婆马皇后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妻子马皇后简介

    在中国人的内心里,贤内助,是对一个女人的衷心赞美,这份赞美,大概会包括以下内容,如教子有方,持家谨慎,体恤夫君,等等。男人对这样的妻子自然会十分欣赏,如果再加上“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那就可能堪称完美了。但这类颇具贤德的女人,她们心中的世界一般只局限于自己的家庭或者自己的家族,如果希望她既是一个好母

  • 历史上真实的黄巢起义有多可怕(发动起义的原因和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巢起义有多可怕

    对于黄巢这个人物,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落第秀才,私盐贩子出身,对菊花有着特殊的爱好,写过五首诗,其中四首都和菊花有关。最著名的一首是这个《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出身于盐商家庭,少有才名,五岁便可成诗,但长大后却

  • 秦王和晋王哪个更尊贵(秦王PK晋王哪个爵位好 )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王和晋王哪个更尊贵

    古代讲究的是地位尊卑,随着朝代的发展,古人对长幼尊卑是非常重视的。无论是封建王朝时期,还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长幼尊卑都是有研究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哲学流派对长幼尊卑就已经提出了基本概念,在其后的发展中,长幼尊卑就更加完善。那么在现如今的历史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王爷、贝勒、亲王等等,这些人都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