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历史很少提晋朝(司马家族的晋朝为什么很少被提及)

为什么历史很少提晋朝(司马家族的晋朝为什么很少被提及)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89 更新时间:2024/1/10 2:01:16

司马懿家的晋朝是历史上最差劲儿的大一统王朝?.mp3" content="来自缤纷历史清清讲">

晋朝在中国历史上正统的统一王朝里,是最没志向、最没追求的一个朝代。

他的统一本来就不是因为领导集体志向远大、能力出众,而是因为魏蜀吴三国同时集体疲软,这才让司马氏捡了个便宜。

晋武帝司马炎作为开国之主,跟他手下的大臣们,都是些不知道治理国家、只知道贪图享乐的一群货色。

之后相继而来的八王之乱和匈奴汉朝、前赵、后赵蹂躏中原,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西晋满打满算也只有50年时间,统一的局面更是仅仅维持了短短的24年。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王导费尽心机建立了东晋,但他们的志向似乎也就仅此而已。“王与马、共天下”听起来挺美好,但他们所“共”的,最多也就算是半个天下。

晋元帝司马睿终其一生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在江南的统治地位,甚至连明显世族反叛行为都不敢公开镇压,就更别提打回北方去的雄心壮志了。从这一点上看他甚至连南宋的高宗赵构都不如。

朋友们对岳飞的故事可能非常熟悉,这位民族英雄“壮志饥餐胡虏肉”的慷慨悲情打动了无数后世的中国人,但其实东晋在草创时期,也有类似这样一位英雄,他就是那个“闻鸡起舞”的祖逖(tì)。

祖逖也是世族出身,家里世代为官,他生性豁达、不拘小节,而且轻财重义,经常接济贫困的人,深受乡党、宗族的敬重。但他从小不爱学习,十四五岁都还不大认识字,家里人都很担心他的前途。

不过成年后祖逖心性改变,开始博览群书,他记忆力超群,古今军政都了然于胸,见过他的人都称他有“赞世之才”,就是有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能力。

成语“闻鸡起舞”说的就是他和好朋友刘琨的故事。说他俩当初一起在司州当主簿的时候,半夜听到鸡叫,他就叫醒刘琨,一块起来习武练剑。

刘琨就是那个一直坚持在并州晋阳的名将,跟卖草鞋的刘备一样他也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但他的家境比刘备好,世代当官。

当初八王之乱的时候,刘琨的父母被叛军抓住了,本来只是个秘书之类文官的刘琨,竟然凭借从幽州刺史王浚那借来的八百名骑兵,救出了父母,非常强悍。

后来他被任命为并州刺史,他就一面安抚流民,一面联合拓跋鲜卑部落,对抗崛起的匈奴汉朝。

在那样动荡的乱世里,竟然一直在北方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坚持了十年,为西晋王朝保留了一块领土。

祖逖的能力比刘琨还要强。

永嘉之祸后,祖逖带着族人南迁,先被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后改任军谘(zī)祭酒,大概就是军区参谋长,驻扎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安顿下来的祖逖,向司马睿提议北伐,他说晋朝大乱只是因为藩王们争权自相残杀,才给了夷狄可乘之机。如今备受蹂躏的北方老百姓,都想奋起反击,您让我统兵北伐,一定能得到江北豪杰的响应,那咱就可以恢复国土、一雪国耻了。

要知道当时是公元313年,刘琨依然还在晋阳坚守呢,而石勒和刘曜的前后赵还在打得不可开交,祖逖的想法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只可惜,司马睿根本不想北伐,掌权的王导只想尽快稳定东晋政权,也不主张北伐,但他们也不好公开反对。

司马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却只给了他一千名士兵的粮饷、三千匹布,让他自己招兵,自己造兵器。

祖逖一点没被司马睿的消极态度所动摇,公元317年,他率领跟随自己的百余家流民还有自家的私人武装,渡江北上,勇敢地开始了悲壮的北伐。

队伍过长江的时候,祖逖敲着船桨发誓:如果不能扫灭敌人恢复中原,我就不再过江回来。一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凉。这就是“中流击楫”的成语典故。

祖逖过江后,自己铸造兵器,招募志愿兵,得到了很多流民的支持。

在当时中原各种武装力量很多,山头林立,祖逖的队伍纪律严明,而且他很懂得把握人性,很有办法和手段,该拉的拉,该打的打。

而且祖逖的军事才能也很高明,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收复了豫州,基本实现了打通北伐通道的初步目标。

之后尽管石勒在北方的势力越来越大,但也奈何不了祖逖。祖逖多次击败后赵的部队,包括那个横行华北的石虎。

祖逖虽然部队不多,但靠着过人的智谋和勇气,还有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手段,在跟石勒的对抗中不仅没落下风,反而基本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国土。

这时候刘琨的晋阳加上河北北部还有晋朝的残余势力,跟祖逖一起,对前赵刘曜和后赵石勒居然形成了夹击的态势。

可以说,祖逖北伐的形势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局面,甚至让晋朝的复国大业都出现了曙光。

对祖逖取得的成绩,晋元帝司马睿的心理非常复杂,他任命效忠于自己的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让他到中原来主持工作。

这简直就是公开地来抢夺胜利果实,其实司马睿还想利用这手借机削弱王氏家族的势力。

戴渊是江南世族,他对收复中原并不热衷,很消极,逐渐丧失了祖逖北伐的胜利成果。另外,司马睿这么做也引起了朝廷实力派、王导的哥哥王敦的强烈不满,表露出与朝廷公开决裂的态势。

本来想再接再厉的祖逖担心朝廷起内讧,更加拖累北伐大业,最终,郁闷的他忧虑过度而病逝,时年56岁。他死后,原来收复的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又被后赵攻陷了。

可以说都是因为司马睿器量不够葬送了祖逖的北伐,让人觉得特别的惋惜,历史就是这样无奈。而且祖逖的去世,让一直忌惮他的王敦也没有了顾忌,公开跟朝廷决裂,开始肆意作乱。

东晋本来良好的开局,就这么被小心眼儿的司马睿葬送了。

司马氏本来也是北方的世族大家,家族里也不缺少能力强、人品好的人才,像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

但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都极其边缘化,让我们很难不怀疑司马家族的家风有问题,他们从取得政权到维护统治的方式,都乏善可陈,没法让人对他们有什么敬意。

另外,晋朝期间门阀制度走向极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达到巅峰,整个士大夫阶层也都是些清谈玄学之流,玩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蔚然成风,没一点求真务实的精神。

当然这样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也造就了绘画、音乐等这些艺术的大发展,所以能出现像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登峰造极的大书法家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更多文章

  • 太上皇要跪皇上吗(古代比皇上还要高的位置)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上皇要跪皇上吗

    在我国古代,遵循的是忠孝仁义的儒家思想,所谓的忠,就是忠于君王,所谓的孝,就是孝顺父母,单纯从这个顺序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忠是排在孝之前的,也就是要忠于君王,再孝顺父母,这是古代统治者自身制定的规则,为的就是更好地统治天下。可是问题来了,统治者对待天下子民如此,但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又怎么办呢?这就出现

  • 白酒度数高好还是低好(白酒喝度数高的好还是低的好)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酒度数高好还是低好

    众所周知,白酒有低度酒和高度酒之分。一般来说,50°以上就属于高度白酒,40-50°属于降度白酒,又称为中度白酒,40°以下的话统称为低度白酒。很多人在喝酒时,可能会纠结到底喝哪种。有些人觉得喝低度酒好,因为他们觉得低度酒酒精含量低,对身体的伤害会更小一些。但是也有人说,喝高度酒对身体的伤害更小一些

  • 历史上为何无人与朱标争太子(为何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何无人与朱标争太子

    “子不孝,父之过”,这句话在皇族当中,同样很关键。家庭当中,到了父亲晚年时,兄弟之间难免会因为财产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如果这个家的家教十分严格,子女素质比较高,就会相应地避免子孙后代争吵,相应减少悲剧。唐玄宗哥哥李成器,原本为嫡长子,应该继承皇位。看到弟弟能力远胜于自己,主动让贤。将太子之位拱手相让

  • 答应贵人嫔妃排名(清朝后宫位分阶级排名表)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答应贵人嫔妃排名

    明清时期妃嫔居住的地方为东宫、中宫、西宫。东宫分别是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这六宫。而中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为坤宁宫,明朝的时候确实住过皇后,但清朝没住过皇后,只是帝后大婚的时候住。西宫也分为六宫,分别是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清朝的后妃分为八级,从上往

  • 董鄂妃之死真相吓人(清朝董鄂妃到底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董鄂妃之死真相吓人

    清朝皇帝中,顺治大概是用情最专一的一个,但很不幸的是,他与董鄂妃的爱情最终却成了一场悲剧,其持续时间不过短短数年。话说董鄂妃魂归西天后,顺治由于过分悲痛,开始精神恍惚,身体也每况愈下。顺治十七年的冬天很冷,但顺治没有按常例去避痘,只为了董鄂妃的葬礼能够弄得更加隆重,最后顺治被弄得心力交瘁,身体虚弱,

  • 朱祁镇如何处置孙太后(历史上明朝孙太后的真实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祁镇如何处置孙太后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的皇位,实际上是土木堡之变后,群臣临危难时共同推举,但从名分上,必须是其嫡母孙太后所立,还对各地藩王、百官、属国宣示,取得了明英宗朱祁镇的传位诏旨做背书。【奉书叔祖岷王楩曰:兹者大兄皇帝亲征虏寇,命侄孙居守京师,不幸大驾为奸臣所误,留陷虏庭。圣母皇太后欲慰安人心,已立皇庶子见深为皇

  •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元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相信喜欢历史的读者朋友们都知道,没有哪个开国皇帝不会杀功臣的,刘邦也不例外,这几乎成了历史的铁律!理由很多,或者像是功高震主,或者像是拥兵自重,又或者像是起兵谋反。总之到最后你都会被除掉,不管什么原因,因为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加上刘邦到后期开国之后,他的猜忌心特别重。加上刘邦本来就出身贫寒,好不容

  • 溥仪的身体被宫女掏空是什么意思(小时候宫女对他怎么做)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溥仪的身体被宫女掏空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一生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极不稳定。尤其是在他早年的宫廷生活中,他非常悲惨。他饿得只能吃喂鱼和馒头。城内的宫女把他的身体掏空了。 光绪死后,因为没有孩子,年轻的溥仪进宫继承统治制度。然而,朝的政治权力实际上掌握在隆裕太后手中

  • 二战日本将领排名大全(详解二战时期日本最高将领排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二战日本将领排名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战也取得了最终胜利。这场从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侵华战争,也逐渐随着侵华部队的陨落而走向终点,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的历任总指挥官也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结局,这些总指挥官有谁,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侵华日军的历任总指

  • 上官婉儿为什么嫁给李显(上官婉儿嫁给武则天哪个儿子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上官婉儿为什么嫁给李显

    要是提起武则天大多数人都是十分熟悉的,毕竟作为一名女子她在唐朝所留下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当一个普通人登上皇位,再利用自己的身份对于国家政事进行一定的掌控形成了她个人的军事集团,并且将唐朝的皇位继承掌握着自己的手中,所以说,武则天有着如同男子一般的政治才能,这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没有任何事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