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圆明园的历史简介(简单介绍火烧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的历史简介(简单介绍火烧圆明园的资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79 更新时间:2024/1/21 13:30:43

所谓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实是分几步完成的。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合议分派园内珍物。

10月8日,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化艺术珍品,情势失控。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械斗。

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

一场劫掠,为何会分几步来完成呢?既然已经洗劫一空,为何又要在十天后火烧圆明园呢?

这一切还得从一场外交说起。1860年8月21日,英军突袭大沽炮台。英国外交家巴夏礼交涉劝降。

8月24日,巴夏礼到达天津后调度了联军部队,与钦差大臣进行谈话。巴夏礼发现,所谓的钦差大臣并不能全权代表清政府来拿主意,所以盟军继续通州行进。

巴夏礼到通州后,两次利用通州政府,获准将军队前进至距城市5英里处。

面对当下局势,清政府对于开放口岸,巨额赔款等条件都表示接受。但是按照中国礼制,见皇帝必须行跪拜之礼。

巴夏礼等人以自己不是中国的臣民为由拒绝跪拜。为此双方争辩许久,相持不下。

清政府接到谈判通报后指示:"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巴夏礼拒不接受,扬长而去。

9月18日,巴夏礼一行人离开通州,清政府则指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以叛国罪截拿扣押,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押往北京作为人质。

英国的外交官被清廷扣押,这让英法联军有了出师的名头。英法联军借此为由,带兵一路攻入圆明园,咸丰皇帝和众嫔妃仓皇出逃。

三日后,皇帝的弟弟奕忻在武力的逼迫下向英法联军交还了人质,但39名人质,生还的仅有18人,其余归还的全是尸骸。

被激怒的英国公使额尔金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并在北京城张贴告示,表示十八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之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

圆明园就这样被英国军队有条不紊的付之一炬,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

在大清天下一统的观念里,不磕头就是不承认满清政府的统治。向来以大国自居的清朝,将西方列国都当做是自己的藩属国,即便是人家打到了家门口,依然把对方当作自己的臣属。

而正是满清统治者这种愚昧无知的自大,促使圆明园被英国军队二次洗劫,且放火焚烧。

天下一统和各国平等,这两种绝不相容的文明,在双方看来都是极其可笑的。因为磕头的问题,竟然酿成了火烧圆明园的悲剧。这不仅是满清朝的悲剧,更是耻辱。

圆明园被烧毁后,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更多文章

  •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谁厉害(两人什么关系,谁功绩大)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忽必烈和成吉思汗谁厉害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著名战神。他从一个落魄贵族开始,到最后统一蒙古,征战四方,建立世界上最辽阔疆域的国家。自古以来,对于成吉思汗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人们都在好奇,到底是什么样内在驱动力,让成吉思汗坚持一路扩张,达到过去人从来没有达到过的境界?很多人觉着,成吉思汗四处侵略,带着蒙古大军征战,主要目的是为抢

  • 五胡乱华吃人是真的吗(五胡乱华真实情况是谣言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五胡乱华吃人是真的吗

    349年,在史书中是重要一年,此年,后赵石虎病死,江北石家诸子夺嫡,最终让冉闵夺得权柄,下了杀胡令,拉开北地汉家反抗序幕。这段时间,从349年初,到352年底,史书记录很多,但有的重要部分却很模糊。这里对于史书中两次大的死亡事件,提出疑点,我们一起思考第一个疑点,南归遗民死亡20余万,因何而死,何时

  • 古代潘安是哪个朝代的人(历史上的潘安是哪时期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潘安是哪个朝代的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掷果盈车”的故事?故事主角名叫潘安,是古代知名的美男子。这人年轻时美若天仙,以致于每每出行都会有一众女子特地赶来围观,她们之中不仅有年轻的女子,还有不少老妇人的身影。同时,这些女子光看还觉得不够,于是抱来各种各样的水果,对准了潘安的车就往里扔,使得潘安每次出行都能“白嫖”一车的

  • 世界为什么讨厌犹太人(欧洲人为什么歧视排斥犹太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世界为什么讨厌犹太人

    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有着很严重的反犹情绪了。那个时候是由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首先开始歧视犹太人的,后来这种情绪就慢慢的蔓延开来。等到了古罗马的复兴,前后好2次犹太战争,而且罗马人下手非常狠,几乎是赶尽杀绝。之后基督教被确定为国教身份之后,犹太人始终信仰的还是犹太教,而且在教义上跟基督教有着很大的冲

  • 为什么很少有晋朝历史(为何历史书极少提及晋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很少有晋朝历史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史上,很多被后人经常提及谈论学习的朝代大多在建立过程中都是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战争,并会涌现出很多的英雄豪杰,这样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往往更加能够得民心。因为他们的统治者作为开国皇帝往往都是非常明智、果敢的,这样的帝王治理之下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好。但是西晋不是这样的。它之所以能够建功

  • 女性割礼是割什么地方(非洲割礼现在还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女性割礼是割什么

    非洲的割礼是一种宗教的仪式,主要指的是少男少女的生殖器进行切除的习俗。一般,女性的割礼是一种仪式,于四岁至八岁间进行,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以免除其性快感,并且确保女孩在结婚前仍是处女,即使结婚后也会对丈夫忠贞。而割礼主要分为男性割礼和女性割礼两种,女性割礼非洲居多,实行割礼的民族广泛分布于世界,但

  • 韦孝宽干掉了多少名将(南北朝第一名将韦孝宽)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韦孝宽干掉了多少名将

    经历过小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之战后,东西魏虽然各有胜负,但整体格局仍以东强西弱为主。高欢为了灭西魏,一改之前进攻潼关的方向,改攻晋南玉璧城,不料遇到名将韦孝宽,60日攻城不下,损兵折将,含恨而亡。韦孝宽(公元509年-公元580年),名宽,字孝宽,西魏京兆杜陵人。他先后担任国子博士、华阴

  • 刘秀手下第一猛将冯异简介(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秀手下第一猛将

    说起东汉名将,估计很多人想起的,可能会是那位“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或是“云台二十八将”的榜魁邓禹。没错,在东汉初期,马援东征西讨,为东汉是开疆拓土,战功卓著;邓禹也是刘秀的头号智囊;但在在刘秀统一全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首推冯异。王莽称帝时,冯异督管五个县城,一次下乡时被刘秀的人抓住了。刘秀早

  • 太后知不知道战痘痘是女的(有谁知道战豆豆是女儿身)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后知不知道战痘痘是女的

    北齐太后明明要和战豆豆上演“夺权大戏”,却为何不揭穿豆豆女人身份?这其实和一件皇室秘闻有关,也为后来战豆豆向范闲借种做了铺垫。战豆豆从小就被太后当儿子养大,胸部用布条勒着,当然古装宽袍大袖也看不怎么出来。但战豆豆的一生,注定是压抑的,所以她才羡慕长得跟村姑一样,随心随性活着的小师姑海棠朵朵。原来北齐

  • 北魏后来分成了哪两个朝代(北魏结束后是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北魏后来分成了哪两个朝代

    北魏从统一到分裂的过程,不仅仅是权力争夺导致的,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形成的结果。北魏自孝文帝之后,国家内部的争斗就一直不断上演,民族之间的斗争、各派之间的斗争,各种斗争不断上演,很快就将北魏分裂成了几个部分,直至灭亡。北魏从高度发展到走向分裂,从孝文帝到孝文帝之子,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时间如此之快,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