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秀手下第一猛将冯异简介(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

刘秀手下第一猛将冯异简介(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23 更新时间:2023/12/18 18:41:52

说起东汉名将,估计很多人想起的,可能会是那位“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或是“云台二十八将”的榜魁邓禹。

没错,在东汉初期,马援东征西讨,为东汉是开疆拓土,战功卓著;邓禹也是刘秀的头号智囊;但在在刘秀统一全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首推冯异

王莽称帝时,冯异督管五个县城,一次下乡时被刘秀的人抓住了。刘秀早听说过冯异是个人才,就劝他投降。冯异也知道刘秀是人中龙凤,就诚心归顺。

公元二十三年,刘秀去修复洛阳时,沿途的冯异主动迎接,被任命为主簿,相当于秘书长,从此开始跟着刘秀打天下,直至病故。

为什么说冯异是开国第一名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下。

一、冯异的谋略不输入其他人

且不说冯异的资历,是最早跟着刘秀的,刘秀刚过黄河不久,冯异就劝刘秀:“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意思就是收揽人心并发展自己的势力,并列出自己具体的措施,包括清查案件、抚恤孤寡等等方面。刘秀认为很对,但手下擅长这方面的人比较少,就让冯异带人开始执行。

这和后来邓禹提出的有什么不同呢?

邓禹在邺城追上刘秀后,劝刘秀“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意思就是招揽人才,收取民心,像刘邦一样建立伟业。

从以上对比,能看出邓禹说的是方针政策;冯异提出的是眼下的行动计划,还包括了具体措施。

这一方面是因为两人性格不同,邓禹进取,冯异务实;另一方面是因为经历不同,邓禹年轻没有历练,冯异早已从政多年。

但是冯异的举措真真实实带来了积极影响。本来河北一团乱麻,忽然来了个官员,一番整顿,老百姓日子好了不少,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刘秀名气在河北彻底传开了。

这直接使得很多豪杰愿意投奔刘秀,包括后来云台二十八将中的耿弇耿纯邳彤、任修等等。

纵观《后汉书》,巡视河北时,提出具体措施的,只有冯异一人。

二、冯异的战功不输其他将领

冯异三大战绩:攻取洛阳、崤底大败赤眉、平定关中。

公元25年,赤眉绿林两大农民军开始火并。刘秀决定渔翁得利,派邓禹向西进军关中;派冯异进驻孟津,为攻取洛阳做准备。

当时驻守洛阳的主将是朱鲔李轶,守军有三十万人;朱鲔是个老顽固,但李轶却反复无常,冯异决定从李轶下手。

冯异私下里联系李轶:刘秀早晚会统一全国,您可要为以后考虑。

李轶也知道洛阳早晚被占,回复冯异:您说的对,我想办法暗中相助,以表诚意。

冯异一看“离间计”成功了,就率领队伍征战洛阳外围,李轶没有出兵支援,最后冯异扫清洛阳外围,把洛阳变成了一座孤城。朱鲔知道后大怒,派人杀了李轶。

但是这个洛阳已经是人心不稳,刘秀带领大部队包围了洛阳,最终劝降朱鲔,成功占据洛阳。冯异首功。

洛阳是古都,地位尊贵,也是当时保全较好的重城之一,刘秀定都洛阳,向世人展示了自身政权的正统合法,对统治全国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也有助于刘秀居中指挥征战。

公元26年,邓禹在关中不断失利,刘秀派冯异替换邓禹。

冯异知道赤眉还有近三十万大军,硬碰硬必输,所以只通过小仗不断打击赤眉军的士气,为刘秀东西两向夹击赤眉的计划创造条件。

可惜邓禹不配合,赤眉军在华阴地区击败邓冯联军,邓禹败走,冯异也败退到了回谿。但冯异并不气馁,又集中好几万兵力,决定出奇制胜。

他先挑选出一部分精壮士兵,命他们染红眉毛,穿上赤眉军的衣服,提前埋伏好;

然后先让一部分兵力挑战赤眉军,开战后再派一小部分人装作援军,故意造成兵力很少的假象。赤眉军果真上当,就派出了主力。

双方激战到傍晚,都很疲惫,这个时候冯异命令伏兵杀出,赤眉大败,单投降的都有八万多人,剩下的十几万跑到宜阳,正好钻进了刘秀提前布置好的口袋,最后全部投降。赤眉被灭,冯异首功。

崤底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这次胜仗对于刘秀而言,意味着最大的威胁,就只有陇右的隗嚣和巴蜀的公孙述了。

所以为了下一步计划,刘秀让冯异趁热打铁,去平定关中。

此时的关中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而且军阀林立,互相争斗不断。各个击破肯定不行,冯异决定先打出头鸟。军阀里实力最强的是延岑,此人曾经击败邓禹。

这次冯异主动找延岑决战,轻松打跑了延岑,其他小军阀得知后,纷纷归降,关中平定。

关中地理位置非常关键,向西可以进攻隗嚣,南下可以进攻巴蜀,刘秀可以真正开始“先得陇后望蜀”的战略计划了。

三、冯异上马能战,下马能治

云台二十八将里,吴汉曾经因为没有管理好部队,逼反了刘秀的外甥邓奉,最后害得刘秀御驾亲征才得以平定。吴汉只适合领兵征战,冯异就和他正好相反。

冯异本身就有治理一方的经验,所以他每攻占一处,都严格约束军队,不能扰乱当地;并任选官吏,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当地经济民生。

平定关中后,冯异驻守在上林苑,因为治理的好,这个地方竟然发展成为了集市。

后期征讨隗嚣时,冯异以征西大将军的身份兼任了三个地方的太守,就是因为刘秀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

打下城池或许容易,真正能治理好一个城池可就不一样了,这也是后期刘秀“偃武修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云台二十八将为代表的东汉开国将领,各有辉煌;但综合各个方面,冯异当属第一。

更多文章

  • 太后知不知道战痘痘是女的(有谁知道战豆豆是女儿身)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后知不知道战痘痘是女的

    北齐太后明明要和战豆豆上演“夺权大戏”,却为何不揭穿豆豆女人身份?这其实和一件皇室秘闻有关,也为后来战豆豆向范闲借种做了铺垫。战豆豆从小就被太后当儿子养大,胸部用布条勒着,当然古装宽袍大袖也看不怎么出来。但战豆豆的一生,注定是压抑的,所以她才羡慕长得跟村姑一样,随心随性活着的小师姑海棠朵朵。原来北齐

  • 北魏后来分成了哪两个朝代(北魏结束后是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北魏后来分成了哪两个朝代

    北魏从统一到分裂的过程,不仅仅是权力争夺导致的,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形成的结果。北魏自孝文帝之后,国家内部的争斗就一直不断上演,民族之间的斗争、各派之间的斗争,各种斗争不断上演,很快就将北魏分裂成了几个部分,直至灭亡。北魏从高度发展到走向分裂,从孝文帝到孝文帝之子,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时间如此之快,这

  • 成吉思汗是哪里人(成吉思汗是现在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是哪里人

    缔造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究竟是中国人,还是外蒙人?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是在成吉思汗铁木真的领导下,慢慢建立起来的,但在民间一直有个争论。那就是:缔造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究竟是中国人,还是外蒙人?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就已经有定论了,那就是成吉思汗确实是中国人。只不过在历史上

  • 十殿阎王的真实名字(分别是哪十位姓什么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十殿阎王的真实名字

    今天是七月十五中元节,鬼门大开的日子,小编也来凑凑热闹,聊聊地下的世界,你所不知道的世界……嘿嘿……《西游记》中的阎王是一个很懦弱的人,但其实阎王可不是这么容易欺负的,很多的人也都很怕阎王,但其实大家说的阎王只是其中的一个,真正的阎王是有十个神仙组成的。阎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传说他是阴间的国王,人

  • 魏晋南北朝绝美爱情故事(南北朝胜过世俗的浪漫爱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晋南北朝绝美爱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史的大转折时代:文学走向自觉,而推动文学自觉的恰恰是人的自觉,人的思想醒悟,追求个性,独立自主,摆脱附庸地位,宣告文学自觉时代到来。而在自觉与顺从的夹缝中产生了许多美丽鲜活的文学,这个时期的曹植,潘岳,陶渊明等著名人物享誉文坛。魏晋南北朝乃乱世天下,生存维艰,人们在夹缝中侥幸存活

  • 穿青人为什么不被承认(目前穿青人分布在我国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穿青人为什么不被承认

    在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山河俊秀,人口也是当世最多的国家,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这放在世界各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罕见的,而这五十六个民族为我们的祖国增加了许多的光彩和活力。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我国最为绚丽的一道风景线,而这五十六个民族能够在我国如此和平的兴盛的发展下去,正得益于我国的优秀的发展政策还有所

  • 慕容复要复哪个燕国(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慕容复要复哪个燕国

    在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算是一位悲情人物,因为从他出身的那一刻起,就被决定了今后一生的命运。慕容家族原本是燕国鲜卑族的皇室后裔,世世代代都是为了复国这一个目标而生,但一直没能如愿。关键是在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父亲慕容博直接皈依佛门,完全没有复国的心思了,这也让慕容复感到很纠结。难道自己一生的志愿都要白费

  • 古代南朝陈国在哪里(历史上陈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南朝陈国在哪里

    说到陈国,可能了解的人并不多。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个陈国呢?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历史上的陈国。一、陈国(周朝诸侯国)(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478年)陈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将舜帝的后人封在陈,陈国自此建立。陈国当时在中原地区,位置大约在当今河南省

  • 曹魏太庙26功臣名单排名(曹魏太庙有没有许褚 )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魏太庙26功臣

    曹操一生都没有称帝,但他的儿子曹丕称帝了,为此还追封曹操为“武皇帝”,并建立了曹魏太庙。曹叡、曹爽时期,曹魏为了表彰功臣,将26位开国功臣分5批放入了曹魏太庙。这26人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荀攸、司马懿、郭嘉、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曹洪、夏侯

  • 东晋和西晋的区别关系(晋朝为什么分为东晋和西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晋和西晋的区别

    “正统”王朝的概念源自孔子编撰的《春秋》。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东周王朝日渐衰微。从西周的“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变为“虎落平阳被犬欺”,堂堂周桓王居然被郑庄公的军队射了一箭。但孔子的态度始终“尊周”,以周王朝为正统。什么是正统呢?无非就是具备“合法性”,或者说“名正言顺”。这牵涉到古代的一个概念“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