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50岁生日叫什么寿(多少岁过生日才称为大寿)

50岁生日叫什么寿(多少岁过生日才称为大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644 更新时间:2023/12/29 14:25:49

过去农村一些俗语,没有什么孤僻字,也没有之乎者也,浅显易懂,都是平时人们的口头语言。

一些俗语加入了数字后,因时代不同,语境不也不同了,过去农村人能听懂,现在的人要完全弄懂,就有一定的难度,有的人甚至会猜谜语一样。

“人生活过六十春,两大喜事五大生”这条农村俗语就是这种类型的俗语。“六十春”不难懂,旧时以“春”代表年,一春也就是一年,六十春也就是六十年。对人的年龄来说,六十春也就是六十岁。

这条俗语难懂的就是“两大喜事”和“五大生”。下面就是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从乡村民俗化方面来进行解释。

1、六十岁的老人有哪两大喜事呢?

历史上,古人公认的人生有四大喜事,人们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并且能够娓娓道来。古代的四大喜事为: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到六十,六十而耳顺,除了“久旱逢甘霖”(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对农村来说,农业是靠天吃饭,这可是解决农民吃饭的问题)这一喜外,其他三喜离六十岁的人已经远去了。

过去,人到六十岁,已过了外面闯荡的年龄,很少有人出门离开家乡驻留在外地,就是在外地任职的官员,或从事经商的人,也大都要叶落归根,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到六十岁,自己不愿出门,儿女也不让他们出门了。

旧时,也有一些到了六十岁才娶妻,享受洞房花烛夜的人。也还有一些人,从年轻时就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时运不佳,没有考中,而到了六十岁后,时来运转,也有金榜题名的人。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期有一位叫尹枢的人,为蜀地阆州(今四川阆中)人,出生于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开元为唐玄宗隆基年号),在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他参加了辛未科考试,高中状元。

当时尹枢的年龄已是七十一岁,过了古稀之年,是我国古代历次科举考试之中,年龄最大的状元。

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没有几个,不具有普遍性。农村大多数人,上了六十岁以后,安度晚年,颐享天年。

那么,过去,民间认为人到六十有哪种喜事呢?

来说,俗语中的一些数字,很难有标准的答案,都是根据各自的情况和各人的想法,来填充答案,有一定的随意性。

这也是农村俗语流传下来的魅力所在。在这里,我根据民间风俗和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

一是长寿之喜

人生六十春,旧时称花甲之年。按照农村普遍的习俗,人到六十岁,可以做寿,也就是办庆寿酒。六十岁以后,家里可以为其做寿材、寿服、寿被等百年后事的准备工作。

当然,由于旧时农村人寿命普遍比较短,也有一些地方,五十岁就可以称寿,也可以做寿、准备寿材和寿服。

但是,很多农村人认为,花甲之年称寿是最正宗的,是判断一个人是长命之人,还是短命之人的一条界限。过去农村有一条俗语说:“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鬼”。

在农村,“短命鬼”是咒骂别人早死的话,极其恶毒,也指不幸早死之人。农村人认为,只有上了六十岁才不算“短命”。

农村还有俗语说:“人生有三寿:六十为下寿,八十为中寿,百岁为上寿”。这也说明,旧时,六十岁被纳入了长寿之列。

旧时,农村生活水平低,医学不发达,很多年纪轻轻的人,因为身体原因,止步于六十岁以下。

根据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中林万孝《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的数据,中国历代平均寿命:

“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新中国,1957年57岁,1981年为68岁,1985年为68.97岁。”

旧时,人从生下来,父母就要想尽办法,为孩子祈求“长命富贵,易养成人”。长命是那时人们最迫切的期盼,实际上,现在的人也同样有这种愿望。

对旧时的农村人而言,能够活到六十岁,就是不能再往前走了,也甩掉了“短命鬼”这顶民间很难听的帽子,进入长寿老人的行列,死后也是“寿正寝终”,人生圆满。

对于旧时的农村人来说,人到六十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增广贤文》有一句:“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时。”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看到自己头上的头发白了,就非常生气,为自己的青春逝去逐渐变老而烦恼,然而当我看到自己的头上出现白头发的时候,心里就非常欢喜。

因为人世间有很多的人,还在年轻有黑发的时候就死去了,活不到头上长出白头发的时候。变老不是一种悲伤,而是一种欢喜。这表明了古人对进入老年的豁达大度的心态。

二是颐享天年之喜

过去的人结婚早,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劳累了一辈子,到了六十岁以后,用不着去管太多的家庭事务了。

过去农村有一句俗语“六十不交钱”,也就是说,人到六十以后,就不要与钱打交道。

不要与外人有钱财上的来往,这些事都交给年轻人去操心办理,可以安度晚年了。

旧时,六十岁为耳顺,不用奔波忙碌,而是以安命为主,享受乐居。

大多没有什么远大的理解和抱负,也没有创业之忧,是以寻常之心做寻常之事。家业操持的担子,通常要压到儿子肩上,放手让他们去经营。

有的农村有“五十不抬棺,六十不下田”之说。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旧时农村人认为,如果六十岁的人还在为生计奔波,还在田里农作,就被认为是命苦之人,儿子也被认为是没有出息之人,或者不孝之儿。

旧时农村,六十岁之后,闲暇之际,规劝儿女,饴弄子孙,守护庭院,享受天伦之乐。

按照农村的说法,六十六老人过着这种日子就是享福,这当然也是人进入老年之后的大喜事。

现在农村与过去小农经济时代不同了,由于生活条件提高和医疗条件的完善,人的平均寿命也大幅提高。

因此过去六十岁的人的身体状况,无法与现在六十岁的人相比。现在农村六十岁的人病故,或其他原因亡故,人们往往叹息说:“这么年轻就走了,太可惜了。”

现在人的印象中,不到七十八十而亡,觉得人生太短暂了些,也算是命不长。

也因为如此,现在农村上了六十岁的老人,还是正当做事之年,还去法安度晚年,颐享天年,大多数的人未必能完全享受“两大喜事”。

现在农村部分六十岁的老人还在外打工挣钱,而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六十岁的人还是主要劳动力,很多村庄大多由六十岁的人撑起,不至于使村庄彻底空心和荒芜。

而近年来,从城市陆续返乡的农村人,以五十五岁到六十五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多。

他们返乡后,继续承担起农业生产的重任,也是农村烟火的继承者。

如今有人所谓的农民工“返乡潮”,大多也是这种年龄的人,主要是他们在外打工打不动了,也没有人要了,只好回到农村。

这种状况,估计在当下的农村还会延续一段时间。这也是一些人把农村称为老年社会的原因之一。

2、六十岁的老人有哪五大生呢?

“两大喜事五大生”一句中,比较难理解的就是“五大生”,这种说法对现在的人来说比较陌生。

事实上,“五大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到六十所度过的五个大生日,二是指人到六十所闯过的五大关口。

一、五大生日之说

我国民间通常把人的生日分为大生日和小生日,俗称为“大生”和“小生”。年龄逢十的生日为大生日,其他生日为小生日。

这样算来,上了六十岁的人,逢十的生日有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

有的人会问,六十岁的人明明过了六个大生日,为什么说只有“五大生”呢?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人们对大生日的计算方式不同,出现的差异。

有的地方没有把“十岁”计算在大生日之列,认为“十岁”还是童年时期,未成年,也就不能算大生日,真正的大生日要从成年的标志二十岁开始算。

因此,这种算法,人到六十岁时,也就只有“五大生”。

有的地方则把“十岁”计算在大生日之列,通常在农村也把“十岁”作为“做十”(农村做大生日的俗称),有的地方搞得比较隆重。

不算入大生日本之列的,男人三十岁,女人四十岁。农村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的说法。。

也就是说,男女都有一个大生日不能过,这样人到六十,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真正过了的大生日(只办生日酒)总共只五个,即“五大生”。

二、五大人生关口之说

有的地方说,“五大生”就是人到六十,闯过了五大人生关口,成功进入晚年,安享幸福生活。

所谓人生关口,民间又称人生“过坎儿”,意思是人到了某年龄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痛、灾难和不顺利的事,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年龄。

这是我国旧时农村一种比较普遍广泛的迷信说法。

农村有条俗语说:“明九不算九,暗九大关口”。六十岁以前的明九,通常指成年后的十九岁,二十九岁,三十九岁,四十九岁,五十九岁,共有五道坎儿。

在农村,九岁也是明九,但人们把九岁归入“童关”。六十岁以前的暗九,指九的倍数,通常指成年后的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四十五岁,五十四岁。

九岁也是九的倍数,也把其算入“童关”。因此,除去九岁外,人成年之后,要度过明九和暗九共十道关口。

但是,农村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地方重视明九,认为暗九不那么严重,一般不太讲究;

有的地方则重视暗九,认为明九不那么严重,在到了暗九的年龄,就小心翼翼。

通常来说,人们认为六十岁以前的人只有五道重要的关口,过到这五道关口就进入花甲之年,也就算是长命的有福之人了。

旧时,农村人把每闯过一道关口,看成是躲过了人生的生命中的一次灾难性的威胁。

人也因此获得了一次新生,五大关口就是五次大的新生,因此被民间称为“五大生”。

当然,这只是旧时农村的迷信说法。由于当时处于农耕社会,农村人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辛苦了一辈子。

到了六十岁以后,体力明显衰弱了,很多体力活干不能干了。人老了,有的想法也很难实现。

不过,现在社会就不同了,人们的平均寿命提升了,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比如,医学和科研领域。

六十岁只能算是中老年,也算是壮年期,是一些人事业的巅峰期,他们依然全心身扑在事业上,并作出巨大的成绩,还没有到颐享天年的时候。

更多文章

  • 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并说明理由(东汉王朝衰败的直接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

    公元25年,赤眉军拥立汉朝后裔刘盆子为帝,史称建世帝。同月二十二己未日,刘秀在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即位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汉世祖光武帝,改元建武。自此,中国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出现了,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历史上东汉的存在感一直很弱,人们总是说东汉是西汉的延续,又或者说东汉是三国的前戏,原

  • 十六国最后被谁统一了(五胡十六国是谁结束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六国最后被谁统一了

    五胡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西晋统一的局面被打破,不少北方士族选择衣冠南渡,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至于北方,则先后建立了20多个割据政权。这些割据政权,主要由5大胡人体系组成,他们分别是:匈奴、羌族、鲜卑、氐族、羯族。这里面最活跃的,应该就是鲜卑了。因为鲜卑内部,还分为慕容氏、拓跋氏、段氏、宇文氏等各

  • 历史上令妃死后很惨(历史上令妃的真正死因有多惨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令妃死后很惨

    乾隆宠爱令妃这不光在历史中有记载,就算是后世的我们在电视剧中也常可以看到关于乾隆和令妃恩爱的镜头。令妃的出身虽然不高,但是实打实的得到了乾隆的爱。包括令妃死后,乾隆也依旧为令妃作诗数首。乾隆在《令懿皇贵妃挽诗》中就曾经对去世的令妃表示过深深的怀念''强收悲泪为欢喜,仰体慈帏度念谆。''足以见得乾隆确

  • 有没有梁朝这个朝代(中国历史上的梁朝是哪个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有没有梁朝这个朝代

    萧衍,他是开国皇帝,也是灭国之君。萧衍是少年英才,小时候非常的聪明,出生在464年,南北时期梁朝的创建者。在位年限是502年-549年,出身是兰陵萧氏,是西汉时期相国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梁朝因为他而创立,也因为他灭亡。萧衍一生中三次造反,其中四次出家,但最终都还俗,非常喜爱下棋。在面对女儿和兄弟要联

  • 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区别(嫡出和庶出地位区别为什么那么大)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嫡出和庶出的区别

    贾代儒是宁国公贾演的亲儿子,他与贾代化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所不同地是贾代化是贾演的嫡长子(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而贾代儒只是小妾或丫鬟生的庶子,正是这样的不同,决定了贾代儒与贾代化天壤之别的命运。贾代儒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的三大不幸他都遇到了。晚年守着个孙子贾瑞过日子,可这贾瑞是个不争

  • 北齐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历史上北齐是什么民族建立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齐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高欢次子高洋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北齐共经九帝,享国二十八年。公元577年亡于北周。 北齐的国号本是“齐”,起源于高洋的爵位名。高洋所建的北齐,原来是属于齐地,代魏称帝后,便以“齐”作为国号。又因为

  • 荆州不失去蜀国能赢吗(如果蜀国不失荆州会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荆州不失去蜀国能赢吗

    截止到关羽水淹七军,蜀汉国势到达顶峰。汉中,刘备军事集团取得了辉煌战果,曹操损失惨重,痛失大将夏侯渊。襄樊之地,襄阳和樊城依旧被围困,前来救援的于禁被大洪水冲垮,于禁投降。关羽围点打援、水淹七军,曹老板身心俱疲,一度产生了迁都的想法。东吴还在苟,丢失的荆州仍未回归,孙权搭上自己亲妹妹都没能弄回来。但

  • 三星堆到底是什么文明(三星堆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三星堆到底是什么文明

    近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不断有重大发现,黄金面具、青铜神树、太阳轮形器,一个个文物重器惊艳亮相。在国人一片惊呼声中,我们突然听到异样声音。有人神秘兮兮地说,这是从天外飞来的西方文明或外星文明。言下之意,这样超前发展的古文明,古代中国配有吗?发出这种声音的人,显然没

  • 最后一个汉族王朝陈朝(历史上陈朝是最后的汉人江山)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最后一个汉族王朝陈朝

    越南将军武元甲是越南的著名人物,也是闻名中国的越南人。武元甲也对中国友好,不过武元甲对于历史上抵抗过北方的越南历史人物评价都很高,如在陈朝兴道王陈兴道逝世700周年。武元甲以越南杰出民族英雄兴道王陈兴道为题,高度评价这位曾经带来越南陈朝士兵抵抗蒙古入侵的所谓越南民族英雄。 十三世纪下半叶,蒙古

  • 冉闵为什么要屠胡(历史上冉闵屠胡令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冉闵为什么要屠胡

    五胡乱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野蛮战胜文明的进程。在那个时代,中华衣冠向南迁徙,北方大量的汉人和胡人杂居,历史书上总爱用民族融合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但事实上,这种融合,从来都是带着血色的。汉族政权南迁之后,北方的遗民,就像是没了爹的孩子一样,谁都能欺负一下。所以北方大地上,都是地主豪强们自己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