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中,唐僧师徒四人经过千山万水的长途跋涉,来到灵山之巅,求取真经,如来见唐僧师徒一路历经磨难,在召见的大殿之上很是爽快的答应了赐予真经:
唐僧师徒来到灵山拜见如来佛祖
唐僧: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如来佛祖: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有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
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
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便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叫: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如来佛祖召见唐僧师徒
如来在这里并未提及任何有关人事(指好处)的语言,而是十分乐意地安排阿傩和伽叶带唐僧四人去珍楼取出真经。
来到珍楼之下,阿傩和伽叶按照如来的吩咐,准备了丰盛的斋食款待了唐僧师徒四人。
斋食过后便开了宝阁之门,阿傩和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之后便对唐僧说道:
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位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我们知道孙悟是个直性子,听到这话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拉着师傅要去如来处告状,二位尊者见此状况直接警告孙悟空莫嚷。
之后便答应传经,八戒和沙僧性子好些,在一旁边劝住了悟空,三人一齐将书一卷卷地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八戒与沙僧各挑一担,之后便来到宝座前叩头辞谢如来。
阿傩和伽叶
两位尊者向唐僧直接提出来要人事,但唐僧没有准备,这真经会轻而易举地给唐僧吗?
是的,并没有这么容易,阿傩和伽叶在传经之时在宝阁之上的一尊燃灯古佛暗暗地听到了他们的计谋。
原来他们传给唐僧的是无字之经,唐僧如果将这无字之经带回大唐,岂不枉费了这一路的艰辛跋涉。
于是古佛吩咐旁边的白雄尊者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
唐僧四人带着满载而归的欣喜,以为取到了真经,谁知阿傩和伽叶所要人事不成,给的都是假经呢!
白雄尊者奉命驾风追来,将经书吹落一地,沙僧在整理散经的过程中打开了一本,惊讶地发现,都是雪白的,并无半点字迹,然后又把所有的经书通通都打开,无一例外,皆是无字经书。
唐僧师徒
悟空悟性极高,他立刻就知道了原因,就是阿傩和伽叶从中捣鬼,于是他向师傅提议:“快回去告在如来之前,问他掯财作弊之罪。”于是师傅四人又返回如来处讨要公道。
悟空那火爆的性格因受到如此欺骗心中蓄满了满腔的怒火,他来到如来殿前,直呼如来名字。
并质问如来:“我们师徒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去何用?望如来敕治!”
阿傩和伽叶密谋想要人事
如来向唐僧师徒四人作了如下解释: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
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如来又一次吩咐阿傩、伽叶带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珍楼宝阁之下,阿傩、伽叶仍向唐僧索要人事,唐僧实在无物奉承。
于是命沙僧将唐王亲手赐给他的紫金钵盂取来,送给了二位尊者,并承诺等回朝奏上唐王,定还有厚谢,两位尊者看其微微而笑的表情应该对唐僧的这个紫金钵盂甚是满意。
两位尊者向唐僧索要人事
历经千辛万苦,唐僧师徒四人终于取到真经,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呢?难道他们真的有这么贪吗?
一、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就需要放弃一些东西,如来想以此来点化取经团队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整个取经的过程不都是如来一手策划的吗,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包括阿傩和伽叶向唐僧索要人事之事,也不用奇怪,这就是如来佛祖特意安排的。
从悟空最后找如来佛祖告状,就可知道真相,如来并没有处罚阿傩和伽叶,反而为他们辩解经是不可轻传也不可空取的。
并且还向他们说明之前圣僧给人家诵一遍经,只给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我还觉得便宜了呢!
所以阿傩和伽叶向唐僧索要人事就是代表如来的想法。只是如来身为一教之主,是精神的象征,也必须是光辉伟岸的形象,和钱占上边那未免太俗套了。
唐僧成佛
当然如来向唐僧索要一些人事的行为或许也只是想考验唐僧师徒四人,以此来点化他们的悟性。
人生在世最珍贵的就是生命和财富,人们往往因为追求财富而着了魔。
试想一下,一个得道高僧无法割舍对于财富的执念,又怎么能称得上得道高僧呢?那么唐僧终究是不能成佛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得到一些东西,那么就必须要选择放弃一些东西,得到一些成长,就会失去一些物质,能量是守恒的。
最终唐僧失去了紫金钵盂,但却换来了可以普渡众生的真经,自己也因此得道成佛。
如来佛默许二位尊者索要人事的行为
二、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免费的东西往往不被人们看重和珍惜
孙悟空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他只要翻几个跟头就可以达到灵山,为何还要这样徒步跋山涉水,一路降妖除魔才最终到达灵山呢?
如来佛祖的这个用意就是不想让真经轻而易举让唐僧取走,太过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会忽视他的重要性。
而阿傩和伽叶所要人事也是这个道理,未给人事安排给了假经,但如来并不想让唐僧真取假经。
所以最后又安排燃灯古佛和白雄尊者从中周旋,让唐僧自己发现是取了无字之经,发现取了无字之经后,唐僧自然还会返回来找如来佛祖问个究竟。
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一难
如果他带着这一卷卷无字之经回去,如何向唐王交差,又怎敢见唐王呢,诳君之罪,诚容诛也。
孙悟空向如来告了阿傩和伽叶的状,但如来并没有因此责罚他们,并且第二次取经照样索要人事,所以索要人事之事就是如来默许的,
其目的就是不想白给或是廉价给出,因为人们并不清楚这经书的价值。
所以他们不会觉得这是好东西,便不会懂得珍惜,收取一些人事,是为了让人们懂得经书的珍贵,从而不会产生怠慢之心,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同时对佛教的传承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唐僧师徒取到假经
三、佛家需要生存自然也脱离不了世俗的一面
佛家是个大势力,底下三千诸佛、三千揭谛、八金刚、四菩萨、五百罗汉、八百丘僧等等众多人口需要养活,同时佛教还需要发展壮大,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做保障又怎么能正常的维持运转呢?
所以佛家除了自家的清规戒律要遵守之外,其他的,也跟世俗没有什么两样。
如来也是要他的信徒每年进贡香油钱的,观音去给唐太宗送袈裟禅杖也没有白送的,都要收钱。
晒经书
你在《西游记》中,其实可以看到很多很世俗的事情,甭管什么神仙都很世俗,世俗间有的事,他们神佛界一样有,佛家也是一样,因为过日子都需要钱。
唐僧来求取真经,如来想收一点钱,我倒认为这不是贿赂不贿赂的事情,这么贵重的三部真经,收点钱再正常不过了。再说别人都收了钱的,不可能你唐僧一个人例外。
阿傩和伽叶二位尊并不贪财
所以如果说阿傩和伽叶要收唐僧的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实在是冤枉他们了,他们只是上面布置了任务,照章办事,执行任务而已。
而如来的目的就是要点化唐僧,最终成佛,同时也是用收取人事之事提醒唐僧要重视经书,才能物尽其用真正达到普渡众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