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代田法是什么意思(增产的代田法为什么没有被长期推行)

代田法是什么意思(增产的代田法为什么没有被长期推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3/12/27 10:16:59

“代田法”,是汉武帝末年,都尉赵过提出的一种耕作方法。据《汉书·志·食货志》的记载:“过能为代田,一畮(亩)三甽(垄沟)。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充分利用田地的耕作之法,把田分为沟、和垅,第一年把种子播撒在水沟,垅先空着。等到夏天草长的季节,就可以将垅上的土锄到沟里。

这样做不仅可以抑制草木疯长,还可以使作物的根深;不仅能抵抗秋冬时节的大风,还可以固水,储存水源。到了第二年,垅已成沟,再在沟处播撒作物种子。

借此,土地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且,不至于土壤贫乏,收成减少。

这种耕作方法就是历史上的“代田”之法。

那么,“代田法”是如产生的呢?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中国古代,如果百姓衣食富足,国泰民安,统治者不会有心思去管理农业发展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因为缺粮少米,影响到了国家的安定和统治者的统治,才会引起封建阶级的重视,才会有人想着增产增收。然而,事实情况也的确如此。

西汉初期,为了尽快让整个国家得到最大的休养生息,帝和景帝都倡导“无为而治”。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就是西汉初期统治阶级休养生息政策下出现的繁荣景象。

《帝世纪》曰:“自孝惠至文、景,与民休息,六十岁,民众大增,是以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

国家的粮仓不仅有吃不完的粮食,甚至,还出现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

但是,这样的安定和繁荣,并没有坚持太久。

自建元六年汉武帝开始执掌朝中大权之后,他穷兵黩武的治国方式,便取代了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在华夏领土上,到处实行武力扩张政策。

在长达14年与匈奴的征战中,在漠北之战重创匈奴,最终,使长达数百年的匈奴之患得到了控制,且先后征服了北方西域、鲜卑、朝鲜等部族。

然而,正是因为长达数年的征战,使得百姓生活困顿,国库亏空。因为年征战,基本无人务农,甚至,在汉武帝后期出现了“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

此时,离西汉初期的盛世才不过50年而已。最终,汉武帝在这样的国家局势面前,不得不重新采用西汉之初的“与民休息”政策。

由此,“代田法”便在这样的国情之下应运而生。

可以说,汉朝军事碾压匈奴的背后,就是一场领先于欧洲上千年的“农业革命”。不得不说,“代田法”确实给汉武帝后期的农业生产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汉武帝采取赵过建议,在全国很多地区实行“代田法”以来,农民粮食产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高,良田垦地也逐渐增多,使得农民的生活日渐好转。

粮食产量的极大提高,不仅对汉武帝后期的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的繁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还对汉武帝政权的稳定,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到了汉武帝晚年,汉朝再次出现了百姓生活富足,国家安定的社会政治局面。

此外,“代田法”的推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

赵过为“代田法”发明的“三脚犁”,不仅让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更是中国农耕史上农业生产工具的一次重大变革。

其实,在汉武帝末年,虽然,实行了“代田法”,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但当时,却没有完全放弃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征战与开疆扩土。

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讲,“代田法”其实就是统治者为了满足国家军事上的需要,为进一步的开疆辟土积累粮草,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其实,“代田法”与当时的军队和军事息息相关。

“代田法”最开始推行的三个地区是河东、弘农和西北边郡,这三个地区很明显,都是当时国家的军事重地和边郡地区。可见,“代田法”军事需求明显大于当时农业生产需求。

为了适应当时战争形势的发展,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代田法”来缓解当时军队粮食极度短缺的形势。一旦这样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之后,“代田法”便很有可能不被重视,甚至,被废除。

而事实也证明,“代田法”在历史上推行的时间非常短暂,并没有得到统治者长期的推行,甚至,后世的农书上对“代田法”也没有作详细的讲解或说明。

这样的结果,都是因为这种农业技巧并不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而是为了军事和战争的需要。

总而言之,“代田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农民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种植技术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它的产生却是军事和战争的产物,是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开疆辟土的军事需要,为了让军队有充足的粮食供应而实行的补救性措施。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决定了“代田法”的存在及推行时间短暂,它只能是军事及战争时代下的产物。

标签: 代田法增产推行意思长期为什么没有

更多文章

  • 隋末农民起义有哪些(隋朝末期四次农民起义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农民,起义,结局,隋末,隋朝,末期,哪些,如何

    天下大势,正所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隋末隋炀帝穷兵黩武,不管百姓死活,各地纷纷在公元611年到624年间爆发农民起义,隋王朝也迎来夕阳下的晚钟。这些起义军中,最有影响力的分别是,山东一带的王薄,河南的翟让,在河北领导起义的窦建德,还有领导江淮起义的杜伏威和辅公祏。他们是

  • 陈郡谢氏家族(简述陈郡谢氏后进而早衰的门阀之路)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郡,谢氏,门阀,简述,早衰,家族,进而

    若提起古代的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势必占据前排。毕竟二者不仅曾是左右正统王朝的大家族,还出过王羲之、谢道韫等极具代表性的文人,可谓是政坛、文坛两开花。但有趣的是,后世被频频与琅琊王氏并列的陈郡谢氏,在那个门阀制度繁盛的魏晋南北朝却经常被王氏轻视。除了真正攀上巅峰的十数年,更多时候谢氏其实都处在

  • 上方仙一般都是什么仙(东北出马仙上方仙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仙,上方仙,东北,一般,什么

    东北出马仙其实来源于萨满教,萨满教如今在世界上也依旧盛行,只不过到了各地也有自己的演化,一是为了更好的传教,二是被有心人别有用心的利用。东北出马仙便是民间流传的五位仙家,也就是狐、黄、白、柳、灰,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五种动物得道后便成为了所谓的“仙家”也就是东北地区盛传的出马仙。出马仙得道

  • 世界四大古文明是哪四个(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什么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明,古国,国家,世界,分别,什么

    1900年,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提到,“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第一次提出“四大文明古国”之说。其中,后来中国学者根据考古成就,将“小亚细亚”改为“古巴比伦”。众所周知,近代以来,欧美国家一直把持着“话语权”,即便如今中国人论证夏朝存在等中国话题,往往还需要

  • 青苗法的内容简单概括(王安石的青苗法与流民图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青苗法,流民,王安石,概括,内容,故事,简单

    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开始于宋神宗熙宁二年,结束于元丰八年,时间跨度长达16年。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挽救危机中的北宋江山。王安石初入官场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县令。在他的治下,衙门会把谷子贷给农民,农民收获粮食之后再把谷子还给官方。通过一借一还,官府中存粮以旧换新,也让农民的生活得到

  • 南山南的真实故事(南山南背后是一个异地恋的悲惨往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山南,异地,往事,悲惨,故事,真实,背后,一个

    初听《南山南》,宛转悠扬的曲调就像在你的心坎上弹奏,莫名的悲情悄悄拨弄听者心弦。当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后,再次品味这首歌,又是一番滋味。真希望人们永远读不懂歌词,这故事太悲伤。真希望人们永远记得这个故事,这故事太凄美。“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背后是一个异地恋的悲惨往事。

  • 西藏布达拉宫的资料简介(拉萨布达拉宫有什么样的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布达拉宫,简介,拉萨,地位,资料,西藏,什么样

    拉萨布达拉宫自公元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布达拉宫建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高的红山之上。大昭寺是一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也建于公元7世纪。罗布林卡,达赖喇嘛的夏宫,建于公元18世纪,是西藏艺术的杰作。这三处建筑群以其华丽的装饰与和谐的构筑加之它们在历史和

  • 金泽个人资料简介(盘点金泽参演的电视剧以及角色)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金泽,盘点,简介,参演,电视剧,资料,角色,个人,以及

    金泽,原名张家玮,1月30日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市,中国内地男模、影视男演员,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长相帅气、身材高大。和倪好因为各种机缘,总是阴差阳错走到一起。起初,他们是不打不相识,倪好为了请到金泽来做男一号,甚至动用了防狼棒。而后,随着剧组的朝夕相处,金泽开始慢慢释放出了男友力:倪好被带资进组的女艺

  •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全诗内容(可怜天下父母心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可怜天下父母心,内容,出自,哪里

    提起“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不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耳熟能详运用广泛。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天下所有人的声心,所以一直为人们所熟知并引用。然而,关于这一句家喻户晓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出处,一般人知道后大多会感到似乎有点不可思议,那就是作者居然是慈禧。慈禧即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又称为“西太后”、“

  • 赵雅芝和郑少秋的关系(赵雅芝和郑少秋在一起过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杂谈

    在武侠剧风靡的时候,郑少秋的侠客形象深入人心,在剧中温文尔雅的古装形象,满足了很多观众心中的江湖情结。不管是《戏说乾隆》中文武双全的皇帝,还是《楚留香传奇》中风流倜傥的楚留香,郑少秋的江湖世界,永远的留在观众的心中。长得帅的郑少秋究竟有多会撩妹?记得在当时TVB的内部,有一个关于他的传奇事件的传说,